现在的人生活在很现实的社会中,社会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是需要互相帮助的。可能是现在城市生活节奏太快,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时间沟通,所以就算是在异乡,同学之间的走动也不是那么频繁,甚至于说基本上没有,这似乎有点悲哀……
人际关系从来都是相互的、双向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时间、感情、精神、物质上的真诚付出、互惠互利,以及行为上的互相帮助,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交往深度、交往牢度将无从保证。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我们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去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我们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平时我们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
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无事之时找朋友,你可曾有过?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遇到了困难时,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不免有些后悔“闲时不烧香”了。
方先生是做文秘工作的,到现在已换过五份工作了。他有一个缺点,一换工作就不再与原来的同事联系了。今年2月份,方先生现在的老板知道他曾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就希望他能找以前的老板。因为他们公司正和他原来工作的投资公司在谈一笔投资,而且他现在的老板很看重这事。老板还承诺,如果他把这事促成了,会给他奖励、加薪、提职什么的。为不扫老板的兴,也为能保住自己的饭碗,方先生答应下来。后来,他试着去努力了,可由于已有两年没联系,以前很多同事都辞职了,听说公司地址也换到东城去了。他最后不得已告诉了老板实话,结果老板说:“你这么不会来事,还怎么做文秘?”和老板搞成这样,他又琢磨辞职。
通过这事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社会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你想,如果方先生能帮老板用合理的方式争取到这笔投资,他的事业就一片开阔。可因为他自己不喜欢与原来的同事保持联系,路就越走越窄。
“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要等到需要帮助时,再去联系别人。交朋结友,不可急功近利,平时的维系万不可少,哪怕只是只言片语问候,亦是交友之道。
有一个中小企业的董事长,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他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与一般企业家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中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会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做准备。这位董事长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总会有几个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是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很少去过这类场所,因此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动,心想我以前从未给过这位董事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还没有掌握重大交易的决策权,这位董事长真是位大好人。无形之中,这位年轻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正在受宠若惊之际,这位董事长却说:“我们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公司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对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俗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样的菩萨虽灵,也不会帮助你。因为你平常心中就没有佛祖,有事才来恳求,佛祖怎会当你的工具呢?朋友也是一样,友情需要时间和真心的浇灌,不要平时不浇水,等到这朵花枯萎的时候,后悔也晚了。
“人走茶凉”、“时间能磨平一切记忆”,再铁的关系不磨也会生锈的!要想保持人与人的关系,必要的接触、互访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维系好你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在为你的成功储备资本。在你人生最关键的时刻,这些用心经营多年的人脉肯定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