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4800000005

第5章 饮食诸方面(2)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贵重青铜器文物,也是商代王室饮食器具的代表作。它的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是商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根据鼎腹内铭文”司母戊“三字来分析,学术界许多人认为此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在祭祀时用此鼎装一些牲肉等祭物。

司母戊鼎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1948年5月29日,叫中央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院在南京联合举办展览,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可见此鼎在当时为人所重视的程度。后来,国民党曾拟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鼎过重过大,才不得不打消了这一企图。建国后,此鼎存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闷历史博物馆在北不建馆,此鼎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盂鼎、大克鼎、毛公鼎等。

大体说来,鼎随着时代或地域不同,其形制也有所变化。商代前期的鼎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柱足方鼎和扁足鼎。商代后期尖足鼎逐渐消失,分裆鼎增多。到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失,鼎足呈蹄形。战国至汉代的鼎多为敛口(口沿向内收缩),大多有很短的蹄足并有盖子,盖上多有钮或三小兽。

从用途上来说,商周王室的鼎又分为镬(hu??鼎、升鼎和陪鼎三大类。镬鼎形体较大,多无盖,用来煮牲肉。《周礼·天官·烹人》曰:“掌共鼎镬”。郑玄注云:“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陈于鼎”。升鼎是把镬中的熟肉放到这一类型的鼎中去这称之为“升”,故名为“升鼎”,也称“正鼎”;陪鼎是升鼎之外另一种鼎,盛放佐料的肉羹,与升鼎相配使用,故称陪鼎。

在古代,鼎还是一种权势的象征。《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卿僭越用鼎数目逐步升级,诸侯九鼎,卿大夫七鼎。九鼎、七鼎称牢(牛、羊、豕三牲俱全),五鼎称少牢(只有羊、豕),三鼎只有豕鼎的多少是“别上下,明贵贱”的主要标志,所以古代文献中记述帝王生活有“列鼎而食”和“钟鸣鼎食”的说法。

鼎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礼器,所谓礼器,就是帝王贵族在进行祭祀、宴会等活动时,举行礼仪使用的器物,具有浓重的宗教巫术色彩。后世甚至还把鼎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传说大禹收九州之金,铸为九鼎,遂以为传国之重器,所以后世称国家的栋梁大臣称为“鼎辅”,就好像锅底下的足拱托着大锅一样,取得政权叫“定鼎”,其名均由饮食器具引申而来。

鬲也是商周王室中的常用炊器之一。《尔雅·释器》说:“鼎款足者,谓之鬲。”鬲的作用与鼎相似,属于鼎类。最初形式的青铜鬲就是仿照陶鬲制成的,它的形状是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这种奇特的设计是为了使鬲的腹部具有最大的受火面积,使食物能较快地煮熟。商代鬲的袋腹都很丰满,上口有立耳,颈微缩。因为三个袋腹与三足相连,而且鬲足较短习惯上把袋腹称为款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伯矩鬲,是周文王庶子召公奭之子为燕侯时,赏给伯矩贝的。

甗亦是商周王室的炊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内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放置食物,下部为鬲,放置水。甑与鬲之间有箅,箅上有通蒸汽的·十字孔和直线孔。青铜甗电是由陶甗演变而来,青铜瓶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青铜食器是指商周王室盛饭菜和进食的用具,主要有簋、盨、敦、瓿。

(二)漆制饮食器

在人类历史上,发现并使用天然漆大概是中国人的独创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能制造漆碗,稍后的殷商时代,漆液里不仅已开始掺和各色颜料,且出现了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钻石的做法,开汉唐“金银平脱”技艺之先河。历西周、春秋,漆器制作技术日精,河南浚县辛村西周晚期墓中发现漆器上的“蚌组花纹”,郭宝钧先生称之为“中国螺钿的初制”,评价甚高。时至战国,漆器之优良品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掌握,它轻便、坚固、耐酸、耐热、防腐,外形可根据用途灵活变化,装饰可依审美要求花样翻新。于是,在这时各诸侯王的生活领域中它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皿。

这时的漆食器以楚国最盛,类别繁多,应用广泛,有碗、盘、豆、杯、樽、壶、钫、羽觞、卮,匕、勺等,下面就出土的几件珍品作一介绍:

凤鸟形双联漆杯。出土于湖北江陵境内著名的古都纪南城,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所在地。全器作凤鸟负双杯状,前端为头颈,后端为尾翼、中间并列两个桶形杯,杯高9.2厘米,长17厘米;杯之间有孔相通。杯的凤鸟形状经雕刻而成,昂首展翅,似在飞翔,口中衔有一珠,珠为黑漆地。绘红、黄相套的圆环纹,胸腹下二爪正好作器足。凤鸟的头、颈、胸、毛遍刻象征羽毛的鳞状纹,全身除尾翼底面为红色外,其余皆髹黑漆地,再用红、黄、金三色漆绘圆圈纹、点纹、卷云纹、放射状线纹等,用笔细腻,描摹逼真,体现了很高的绘画技巧。

此外,凤鸟的头顶、颈侧、两翼、下胸部还嵌有银色宝石八颗,使凤鸟更显得华贵俏丽。双杯内髹红漆,杯口绘黄色卷云纹,外壁上口及近底部一段用红、黄色相间绘波浪纹,外壁中部以黑色绘相互缠绕的双龙,龙头伸向两杯相连处,龙身加绘金色的斑纹和红黄色的圆圈纹等,龙纹外的空白处填红色,绘黄色云纹。杯底髹黑漆地,又以红色分别绘两蟠龙。龙凤形象集于一杯,应有“龙凤呈祥”之意。

两杯底外侧各接一雏鸟形足,皆髹黑漆地,用红、黄、金三色画羽纹,鸟双翅上层,双足蜷曲,似在使尽全身力气顶扛双杯,神情令观者怜爱。同时,这一装饰手法也让人们觉得硕大的双杯好像变得轻盈了不少。

彩漆鸳鸯木雕豆。出土于江陵楚墓之中。此豆通高25.5厘米,由盘、柄、座三部分组成,盘深5厘米。座高4.4厘米,柄径3.5厘米。柄和座一木刻成。柄上端凿榫头与盘部卯眼相接。豆盘较深,盖凸起,柄座上彩绘工整对称的三角形云纹与卷云纹,显得庄重而沉稳。最巧妙处是盖与盘合为一体,被雕成一只鸳鸯,头、身、翅、脚、尾均刻得唯妙唯肖。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了《诗经·小雅》中“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的诗句。

此器鸳鸯尾部两侧还绘有两只对称的金凤,凤鸟作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深化了器物的主题内涵,使这件豆更显贵重。该器雕刻精美,造型奇特,鸳鸯全身各个部分用金、黄、朱红、黑诸色精细描绘,雕刻与彩绘相得益彰,色彩斑斓,富而堂皇。作为一件食器,它绝不是为一般宴会所用,而可能是楚国王室举行隆重宴会,如婚礼之类才用的器具,寄托了时人的美好向往。

(三)金银饮食器

中国使用黄金的时间很早。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使用黄金了。一般来说,秦以前的金银器工艺尚未脱离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范畴,到了两汉,特别是在东汉以后,由于金加工的发展,就使得金银器制作从青铜器制作传统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工艺门类了。

唐代是中国金银食器制作的繁荣时期,各地出土的唐代饮食器的数量相当丰富。末代的金银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更为商品化。不仅皇室宫廷、王公大臣、富商巨贾享用着大量金银食器,甚至一些庶民和酒肆餐馆的饮食器皿都使用金银器。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宫廷用金银器更是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附近发掘的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侯乙的墓内,出土了一批盏、匕、杯、器盖等金制器皿,其中金盏和金匕制作最精。盏高10.7厘米,口径15.1厘米,足高0.7厘米,重2150克,是迄今中国出土最重的一件金质器皿,其含金量高达98%二金匕置盏内,通长13厘米,重50克。

金盏造型端庄稳重,铸造工艺十分复杂,采用钮(提手)、盖、身、足分铸,即器身与附件分别铸成,然后再合范浇铸或焊接成器,与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很相似。器表铸造纹饰也十分精细,特别是蟠螭纹上浮睢凸出的尖状云纹,有的细如毫发,其铸造工艺之精,远远超过中原地区同期的蟠螭纹饰。

这套金盏、金匕等食具,是墓主曾国君主曾侯乙生前豪华的饮食用具,金盏内盛放食物。金匕有镂孔,是专为从汤汁中捞取食物用的。

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了唐代窖藏金银器1000多件,这是中国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发现,其中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最为珍贵。

金碗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外腹部錾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禽兽周围填以对称的花草。下层莲瓣均作忍冬纹,圈足内刻鸳鸯一只,饰忍冬纹一圈。圈足饰方胜纹,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图案,实为简化了的四瓣莲花纹。足底边缘饰联珠纹一周,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内侧墨书“九两半”二字,这是唐代宫廷管理金银器留下的标志。《红楼梦》中的鸳鸯是贾母掌管金银器的,每次使用后,都要称重入藏。唐代宫廷金银器掌管者,为防止以轻换重,在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书标重,有的直接錾刻出重量,反映了金银器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鎏金银茶具。在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器物中,有一组原名为茶碾子、碾轴、茶罗子等的茶具。由于唐宋饮用的茶绝大多数先制成团饼,烹煮时要碾磨成茶末。因此,碾、罗是烹茶的重要器具。

唐代为皇室制造金银器皿的部门,中唐前有两个,即民间金银作坊与官菅作坊。后者就是少府监中尚署所辖的金银作坊院。但到晚唐时代,皇帝穷奢极欲,少府监作坊院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另外设置了“文思院”,专门制作皇室所需的金银犀玉工巧之物,并以宦官为文思院使。这套茶具即为文思院主持制作,应代表了当时最高的金属工艺水平。

云龙纹葫芦金执壶。这件金执壶,是清代皇帝御用的酒具,由宫廷金银作坊中的巧匠精心制作,创作设计构思新颖。壶身作葫芦形,高29厘米,腹径16厘米,最宽处25厘米,形体大小适中,壶身由上大,下小的两个球体构成,连接部分作成高而细的束腰,看起来十分俏丽。

清代宫廷器皿,非常讲究造型和装饰艺术,特别喜爱纤巧华丽的装饰风格。此件金执壶采用了浮雕的装饰手法,花纹凸出,有如堆塑般的浮雕感,纹饰密布充满壶面,构成十分豪华且又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整个壶身装饰以祥云及游龙为主,以龙作为封建皇帝的化身。这些纹饰、造型皆具有吉祥的含义,是清代宫廷常用的装饰题材,含有“四海升平”,“吉祥万代”的寓意。

(四)陶瓷饮食器

陶与瓷的生产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早期的陶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时代,而瓷器的产生则稍晚一些,它滥觞于商代,其成熟期在东汉以后。这里所介绍的古人使用的陶瓷饮食器具,多为唐宋以后的产品,其原因在于唐宋以后,中国的陶瓷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和成就,下面我们择要介绍几件,以见一斑:

唐三彩碗。该器在唐永泰公主墓中出土。永泰公主名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中宗李显的第七女,死时年仅17岁;说到唐三彩,人们都知道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的黏土作胎,用含铜、铁、钻、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很多的铅作助熔剂,经过800度高温烧制而成。釉色呈深绿、浅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色彩。人们称之为三彩,实际上是一种多彩陶器。三彩器在宋代、辽代都有生产,但因它是唐代发明的,当时也最为盛行,故以唐三彩闻名于世。

这件三彩碗,造型端庄、稳重,装饰独特,内外施白色釉。器内有12道绿色的垂条纹,施赭色釉细条纹,器外分上下两层。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廷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瓷窑,称为御器厂,派官员监督烧造,成品解京供皇室使用。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制造的一种新型瓷杯。杯体宛如小碗形状,口微撇,鼓腹,折底,圈足。高5.4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9厘米。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杯里外均有青花绘制的纹饰,青花色调深翠;杯心有新颖的团花形年款。此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唯一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实物,也是一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稀世珍宝。明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子他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

同类推荐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热门推荐
  • 九圣尊师

    九圣尊师

    “龙腾四海从云,虎啸丛林踏风。跟狼走遍天下吃肉,跟狗走遍天下吃屎。我小师祖那可是这六御城中的太子爷,不仅人长的帅,那实力也是顶呱呱的。天下多少名门望族的人希望我小师祖指点迷津,可是我小师祖都不见,你们说我小师祖牛不牛啊?”六御城的华宝出门在外经常说的就是这了。
  • 丑妃要倾城

    丑妃要倾城

    一朝穿越,现代老鸨成了痴傻丑女,爹爹不疼,后娘不爱,还附送一个呆傻夫君!天才老鸨可不好惹!欺负老娘?统统还回!青楼生意,风生水起!等等,呆傻夫君好像不傻,竟是扮猪吃老虎的男神一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死神见习录

    死神见习录

    死神,顾名思义。见习之路长漫漫。在见习路上变得更强。
  • 无上大世

    无上大世

    一个在古老和摩登中徘徊的人,以古人遗泽为根本,明澈人体造化之玄妙;以无尽知识为力量,洞悉星辰运行、宇宙运转的真谛;最终手握科技的权柄,创造出了一个无上辉煌的大争之世!
  • 卢沟桥抗战

    卢沟桥抗战

    本书记述了1937年卢沟桥抗战的经过,包括战前态势、战况总览、卢沟桥争夺战、妥协的破产、推动全面抗战、平津保卫战、战果评析等七章。
  • 仙魇万古

    仙魇万古

    群仙不仁,视凡俗为蝼蚁,践踏如草芥!长生,我可以不要,此身,我亦可舍弃,我成魔之日,必定群仙倾覆,诸神临终,吾将为......仙人的梦魇!
  • 风雪浪情

    风雪浪情

    一个普通女孩,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秘密通道,穿越世界,开始了一段恋情...
  • 绝世兵皇

    绝世兵皇

    【免费新书】这是一部讲述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男人的故事。同样也是一部讲述了一名现代军人,杀戮成魔的故事。…………读者粉丝群号:53303284喜欢聊天的兄弟姐妹们可以加进来,大家一起嗨皮一起吹牛。
  • 佛说长者音悦经

    佛说长者音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少的契约新娘

    盛少的契约新娘

    女主版:她在别人眼里是校霸是不孝女,一个在外流浪靠邻居接济的孤女,16岁那年突然被生父接回豪宅。原因是生父没有儿子,要她回去给父亲养老送终!哼!十年前你把我们母女赶出家门,十年后要我来给你养老,放心!我一定要你家鸡犬不宁!她父亲说:“你这个不孝女,我养不起你,你准备准备嫁人吧!”男主版:他是一个花天酒地放荡不羁的二世祖,幼年丧父母亲独自撑起家业。他不懂守家守业的艰难,母亲对他束手无策。他母亲说:“我管不住你是吧!那我给你找个老婆来管你!找个最凶悍的老婆!”男三版片段:为了她,他放弃了国外著名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报考了她感兴趣的专业。为了她,他去学习滑板,学习跆拳道,吃平时从来不吃的食物,去平时从来不去的地方,只为了解她的世界。为了她,他拒绝身边所有女孩,只为等她来到身边!直到有一天,女孩说“明天我们去旅行吧!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回答“一定要明天吗?明天是我好兄弟的婚礼,我答应他做伴郎的!我们改天去不行吗?”“不行!一定要明天!陪我出去旅行好吗?我们不参加婚礼了!”他有些为难,心上人的邀约,好兄弟的婚礼。“后天吧,我答应你婚礼过后我一定带你出去旅行!”女孩没有说话,转身离开了!第二天婚礼上,身为伴郎的他亲眼看见心爱的女孩披上洁白的婚纱嫁给了自己的好兄弟!他质问“你今天要嫁给他为什么昨晚约我出去旅行?你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意思?”女孩含泪说道“本来今天我们可以在世界的另一端并肩看彩霞,可惜现在你要叫我一声嫂子了!”男孩说“认识你那么多年一直忘了告诉你一件事,我爱你!从小到大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