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4800000010

第10章 饮食诸方面(7)

湘菜即湖南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三种地方菜为主组成。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湘菜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了。湘菜地方特色鲜明,辣味菜和熏、腊制品是其主要特色。湖南籍作家何立伟写过一篇《腊肉的挽歌》,一开头就说:“湖南人特别喜欢吃腊肉。”文章对“正宗乡里腊肉”作了界定和比较:“城里人在腊味店里卖的腊肉,都不是烟熏的,而是涂了味精色素等调色佐料之后放到烘房里烤出采的。而正宗的乡里腊肉,是乡里人在柴火灶上拿柴烟慢慢熏出来的。”这种“正宗乡里腊肉”很硬,要用“柴刀砍下一截,再放到锅里,蒸好长一阵子,原因是如果不这样蒸,那东西就无法切成片”。这硬邦邦、黑乎乎的腊肉,是以前贫穷农家的珍品,“平日是绝舍不得吃的,须来了贵客才取来招待以示隆重”。

湘菜特色的形成,主要与环境有关。湖南大部分地区地势偏低,气候温暖潮湿,辣味有提热去湿及驱风之效,肉制品经熏、腊后,不仅风味独特,也容易保存。湘菜烹调方法以熏、蒸、炒、炸、焖为主。著名菜肴有:东安子鸡、麻辣子鸡、赛兰肉、牛中三吃、红煨鱼翅等。

由湘菜,我们会联想起辣椒。辣椒,实在是中国食俗中一个有趣的话题。长江流域好些省份,都有吃辣椒的嗜好。四川、湖南、江西三省的人,对辣椒更是情有独钟。民间流传有这么一句话: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原籍湖南的毛泽东,曾有一句戏言:“不吃辣椒不革命。”如果把这句话引申一下,那么可以这样说:没有辣味不是湘菜。辣味是湖南菜系的共同特点。湖南人一般从小时起,就开始吃辣椒,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普遍都吃。大到宴会,小到家常便饭,总有一两道配有辣椒的菜肴。倘若没有辣椒佐餐,即使佳肴满桌,也有食之无味的遗憾。湖南流行一首辣椒歌,歌中唱道:“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但天天不可少。要问这辣椒有那些好,随便都能数出十几条:去湿气,开心窍,健脾胃,强头脑,更有那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高。莫看辣得满头汗,胜于做理疗。没有辣椒不算菜,一辣胜佳肴,湖南人实在爱辣椒。”

与湖南毗邻的江西,其菜肴在包容并蓄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谓之“赣菜”。青年民俗学家万建中博士曾专门探讨了赣菜的形成及其特色;散文作家熊述隆先生也撰文谈过“夜喝猪血汤”的趣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赣菜在中国诸多地方菜系中,始终没能够脱颖而出。其实,赣菜是颇有特色的。赣菜主要由南昌、鄱阳湖区和赣南三地菜肴构成。南昌菜善于吸取别处菜肴的长处,花包品种较多,讲究造型配色。鄱阳湖区的菜肴以擅长烹饪鱼、虾、蟹等水产品而著称。赣南菜讲究色艳、汁浓、芡稠、味醇,对鱼的烹制有自己的特色。其共同的特点是:味浓、油重、主料突出,注意保持原味。在品味上则侧重咸鲜、香、辣,在质地上讲究酥、烂、脆、嫩,在技法上以烧、焖、蒸、炖、炒为主。赣菜中名气较大的有三杯鸡、干烧猪脚、白烧鳙鱼头、炒血鸭、小炒鱼等。

从民间食俗角度来说赣菜,更有“说头”。先说赣南。赣南的小炒鱼(可不是“炒小鱼”),鱼块滑嫩而不散,如今已从赣南辐射到全省老百姓的餐桌上。赣南的腊味,也是赣菜之一绝。过年去赣南做客,不仅能吃到腊肉、腊鸡,大盘小碟里盛的猪肝、猪肚、鸡脚、鸭翅,全是腊味。紧挨着赣南的吉安地区,其菜肴则以“炒血鸭”而闻名遐迩。对于这道菜,决不可望文生义。“炒血鸭”的原料不是鸭血而是全鸭,剁碎后加多种调料武火急炒而成。这一地区的井冈山,盛产竹笋,玉兰片是笋中精品。还有竹荪、野生花菇、猴头菇等,皆为山珍。以前环保意识淡薄,还有野鸡、麂子、蛇、野猪、娃娃鱼等野味可尝。在与湖南接壤的赣西,菜肴的特色就与湘菜一脉相承。如萍乡市,无论城乡,百姓都嗜辣。他们的家常菜中,辣椒是“永恒的主题”。不仅有炒青椒、炸干椒,而且炒柿子椒时嫌不辣,还要加一把晒干的朝天椒或一小勺辣椒末。不仅炒肉、烧鱼时要放辣椒,炒青菜、豆角时也要放辣椒。若上海、江浙人与萍乡人为邻,每天做饭时打几个喷嚏是难免的。

与浙江、安徽相邻的赣东北,民间食俗又是另一道风景。如婺源县,就以蒸菜而出名。做蒸菜时,无论鱼肉、蔬菜,均要拌米粉。刚出笼的蒸菜,香味四溢,使人胃口大开。蒸,是中国食俗中最古老的烹饪法之一。后世的菜肴做法,只有极少几种诸如清蒸鱼、米粉蒸肉、肉饼汤等仍沿袭这种蒸法。而婺源凡菜必蒸的烹饪法,在江西其他地方也是不多见的。除了烹饪方法的与众不同,婺源的荷包红鲤鱼也别具一格。这种鱼体形如荷包,色泽金红。游在水中令人赏心悦目,做成菜肴色、香、味俱全,是赣东北乃至江西的一道名菜。

江西还有一道菜,价格便宜,却雅俗共赏,这就是鄱阳湖地区的“藜蒿炒腊肉”。藜蒿是生长在鄱阳湖畔的一种野草,可食部分为初春季节萌生的嫩芽。藜蒿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加上刚腌制好的腊肉一炒,再放一点干辣椒,味道妙不可言。由于藜蒿是无污染的天然食品,近年来身价百倍。不仅湖滨地区的寻常百姓爱吃,在省会南昌也成了抢手货。有道是: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

鄱阳湖一带的渔民,以前还有吃河豚的食俗。吃河豚,在其他地方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冒险行为,甚至会被认为是自杀的一种方式。但鄱阳湖渔民却吃河豚成俗,吃得满嘴起胶,齿颊留香。其实,河豚之毒,毒在内脏,河豚肉不仅无毒,而且鲜美异常。鄱阳湖渔民烹饪河豚时,严格掌握三条标准:一是河豚新鲜,不新鲜者不能食;二是剖杀时务必去掉内脏(如肝、籽、肠杂)和眼睛,洗净血丝,但雄鱼的鱼白是美味,不要扔掉;三是大火烹饪,在锅中至少煮40分钟。

徽菜即安徽菜,是以皖南、沿江、沿淮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菜系。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它的主料和配料都取材于本地土特产。如徽菜传统风味中的“火腿炖甲鱼”和“红烧果子狸”,就是选用皖南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主料的。徽菜在烹调上擅长烧、炖、蒸,讲究火功;其特点是芡大油重,善于保持原汁原味,多用砂锅、木炭煨炖。如做传统风味菜“腌鲜桂鱼”,先将鱼用淡盐水腌制,再用油稍煎,最后以小火文烧,鲜味透骨。又如做“青螺炖鞭笋”、“石耳炖鸡”等菜,都用陶器放在火炭火上,炖两个小时以上,使原汁不耗,原味不失,菜上桌时,看起来形、色不变,吃起来却透烂无渣,回味无穷。

徽菜中的沿淮菜,与皖南菜有所不同。沿淮菜的特点是:咸中带辣,汤汁口重色浓,并爱用香菜佐味、配色。代表名菜有“符离集烧鸡”和“八公山豆腐”。符离集烧鸡以色佳味美、肥而不腻而惹人喜爱;八公山豆腐在中国食俗中名气更大。因为,淮南是中国豆腐的发源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即今安徽淮南市一带。淮南老百姓不仅发明了豆腐的做法,而且做出了中国最好的豆腐。淮南八公山豆腐,洁白、细嫩、味美,自古就颇有名气。别的地方一斤黄豆出三斤豆腐,这里可以出四五斤;别的地方的豆腐做汤沉于水下,八公山豆腐做汤飘于水上。不甚起眼的豆腐--当然是八公山豆腐,居然成为徽菜中的名品,这是别的地方菜系所没有的。

七、风味小吃

小吃与点心同源,也称得上历史悠久。晋代束皙所写的《饼赋》中就有关于馒头的记载;唐代,御厨已作元宵;宋代,民间出现了包子。由于历史的沿革、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遂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味小吃。

从食俗角度来看,风味小吃不但最受群众欢迎,而且最能体现地方情调。到湖南长沙旅行,人们不一定上高档饭店吃湘菜,但火殿宫臭豆腐却是非尝不可的。到古城西安,人们不一定知道所谓秦菜,却一定记得那一碗牛羊肉泡馍。从南到北,这一类风味小吃,处处都有。

风味小吃与当地主食有密切关系。如南方以稻米为主食,其小吃也多是用稻米做的。如桂林的马肉米粉、云南的过桥米线、广东的沙河粉、扬州的蛋炒饭、上海的小绍兴鸡粥、客家人的米果……北方以面食为主,所以就有了天津的大麻花、沈阳的卷边饺子、山西的削面、兰州的拉面、北京的炸酱面……风味小吃还与当地特产有关。如广东有虾饺、厦门有“蚝仔煎”;陕西有核桃烧饼、新疆有烤羊肉串……虽说当今交通便捷,各地特产不再固守本土,但小吃的地方风味依然如故。在北京人围着火锅涮羊肉的时候,江南街头的年轻人正就着啤酒吮螺蛳;在西宁人吃烩羊杂碎汤的当儿,广州人则在大排档喝鱼片粥。

即便是原料相同,做法相近,小吃依然顽强地显示着个性。如面条,大而言之,南有阳春面,北有炸酱面。具体说米,四川的担担面,陕西的条子面,武汉的热干面,呼和浩特还有一种“钢丝面”……这些面条,无论外形还是滋味,都各不相同。米饭也是如此。傣家的竹筒饭,上海的豌豆饭,江西的茶水饭、苗族的五色糯米饭,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面条和米饭,本是人们的主食,但经过加工,又成为风味小吃。又如馄饨,不仅有大小之分,滋味的区别,各地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北方一般称其为“馄饨”,南方一些地方称其为“清汤”,苏北农村称其为“扁食”,四川人则呼之为“抄手”。江西樟树有一种馄饨是远近闻名的小吃,当地人却叫它“猴仔包面”。

如果考究一下风味小吃的名称,我们会从中看到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有的小吃前面冠以地名,人们一望而知小吃的产地。如天津大麻花,苏北黄桥烧饼,兰州拉面,闻喜(晋南)煮饼,南翔(上海)。馒头,毕节(贵州)汤圆等等。但还有些小吃虽然前面也有地名,却不能望文生义,如“小绍兴鸡粥”,就不是浙江绍兴的小吃,而是绍兴人闯荡上海滩创制的小吃名品,因此应该算上海小吃。眼下全国许多地方都设有“乔家栅”点心店,这乔家栅又是什么地方呢?原来,在上海南市区乔家栅路,最早有个点心铺,就叫“乔家栅”。抗日战争前夕一分为二,一个变成卢湾区永茂昌点心店;另一个在徐汇区襄阳南路,仍挂“乔家栅”牌子。后来,乔家栅名气大了,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了它的连锁店或联营店。近年来,市场经济活跃,人们走南闯北,把技艺带到四面八方。于是,北京有了;“重庆毛肚火锅”,上海有了“天津大麻花”,南昌有了“新疆烤羊肉串”。不过,这些名气颇响的小吃,不再是“土生土长”的了。更有甚者,一种小吃有了名气之后,千万里之外的地方迅即会出现它的复制品。如兰州牛肉拉面,新疆烤羊肉串之类的小吃,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有人还煞有介事地戴顶小白帽或小花帽,以示其“正宗”。此类行为虽不免有“李鬼”之嫌,却也显示出地方风味小吃的名牌效应。

有的小吃则以创制人的姓氏开头。四川有许多名小吃,如重庆的“鲁抄手”、“关抄手”,成都的:“龙抄手”、“吴抄手”;汤圆名店则有“郭汤圆”、“赖汤圆”。青海的风味小吃更是如此。如“殷凉粉”,由一姓殷的老人经营;“余酿皮”由一余姓人经营;“韩甜醅”由一韩姓人经营。此外,还有“李羊头”、“李醪糟”、“王面片”、“孟大豆”、“朱糖儿”、“刘粽子”等等。这些小吃名一看就明白。但有的则颇令人费解,如“王客娃刀把”,你就不能像看“杨胖子家卤肉”那样望文生义了。“王客娃刀把”系由一位王姓陕西人经营的白面蒸馍。西宁方言将外来经商的客人呼为“客娃”,白面蒸馍呼为“刀把”。你如果自以为恍然大悟的话,那么再看看“羊肠冶家”,这又该作何解呢?其实,只要将词序调换一下,就好理解了:“冶家羊肠”,即由一冶姓人经营的羊肠。所谓“羊肠”,是先一日将羊肠洗净,装入以椒盐葱姜等为佐料的豆面,然后煮好,放到火担上,挑到市场出售。先让顾客喝一口热羊肠汤,再切一碗豆面肠,最后盛一碗萝卜丁稍子的热汤切面。

小吃以姓氏冠名,就形成了一种“品牌”,不但顾客信任它,别人也不能随便模仿它。要用它的招牌,得先征得主人的允许。如重庆的“吴抄手”,由曾奎、辜骏两人合办。他们都不是吴姓,怎么称“吴抄手”呢?原来,抗日战争时期,曾、辜两人想合开个饮食店以谋生计,但又怕小吃没名气无人光顾。听说成都青石桥“吴抄手”有特色,鸡汁汤,皮薄肉嫩,味道好,便前去商谈。他们征得青石桥吴抄手主人的允许,这才在重庆办起了“吴抄手”店。可以说,重庆“吴抄手”是成都“吴抄手”的延伸与扩展,类似今天的连锁店。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上述青海“殷凉粉”,由于老殷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而旧时技艺一般是“传男不传女”,所以老殷去世后,“殷凉粉”也就失传。“殷凉粉”是西宁的名小吃。这种凉粉色泽嫩黄,柔长不断,软硬适度,老少咸宜。老殷生前每日只卖两坨,顾客云集,不一会儿,凉粉便销售一空。据说,“殷凉粉”制作有秘法。遗憾的是,老殷去世后,“殷凉粉”的制作秘法未能传世。

同类推荐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城中小村的“前世今生”:一个平话人村落的变迁考察

    书稿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却丝毫没有放松的感觉。也许,是我还无法在短时间里从写作的兴奋抑或思维的快乐中解脱出来;也许,这薄薄的纸页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为过程远比结果更复杂,更精彩,也更值得缅怀。每当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里在那台破旧的“笔记本”上写作的每时每刻,我的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热门推荐
  • 倾世风华:逆天大小姐

    倾世风华:逆天大小姐

    一朝穿越,王牌杀手竟成为修炼无能的废物大小姐!原主人惨遭虐待,我来给你报仇!渣姐打她?废了你的手!渣妹骂她?割了你的舌头!后妈欺她?让你身败名裂!废物又如何?一样踩在你们头上!何况她不是废物!她以满手杀孽铺出一条血路。只是,身后好像有一个腹黑的帮凶?
  • 往事且随风

    往事且随风

    边看边写,好故事好像不是靠这些。。。。。。。。。。。。。。。
  • 大道都市

    大道都市

    一场平淡无奇的校园生活,一个个神秘莫测的家族势力牵扯其中,为的是利益的争夺,还是权利的博弈,就让我平凡的郝天伤一一来会!!(第一次写,写的不好,希望大家给我写下去的动力,空空谢谢了)
  • 花灵少女

    花灵少女

    一个成绩低下的小女孩叶小仙,有两个姐姐,但从来没想过她们拥有的是一种世界没有人拥有的力量。
  • 邀月明

    邀月明

    遇见月华那一年,我刚刚满14岁。他躺在我家屋后那片小树林里,以一个极为销魂的姿势。不过配着那满身的血,怎么看怎么觉得诡异。我费了很大力气将他拖回家里,看起来长长瘦瘦一个人,不知怎么长得,简直比隔壁大娘家的老母猪都沉。……阿爹说,长得漂亮的蘑菇大都有毒。月华就像毒蘑菇,锥心蚀骨,宁死不悔。……仙胎圣者,身轻若无物;骨血至圣至洁,则污障无可侵也。怜泽众生,顾步生莲。
  • 唯有力量才能保护的世界

    唯有力量才能保护的世界

    被妖魔围困的村子,人类最后的希望,一个没有特殊能力的刺客少年,如何生存下去,如何保卫村子,在混乱的世界里,只有获得力量才能继续生存。
  • 默默地

    默默地

    为人子,应孝顺、懂事。为人夫,爱妻、惜妻。为人父,仁爱尊卑。
  • 妖灵之主

    妖灵之主

    妖仙界破碎,芷妖罹难之际,他借着命珠临世,只身一缕残魂遁入此间,淹没在逃难的洪流里.......北境葬魂山,南国无尽海,空桑西域莫土之渊,四界之桥回转,揭开一段千古的传说.....
  • 羽帝盛宠:异世小媳妇

    羽帝盛宠:异世小媳妇

    你说你到底是谁!是谁!到底是谁!男人暴怒!但也只能从梦中惊醒这个女子都背影一直存活在他的梦里,但原来一切都不是梦....但回到显示之后女人早已离他而去。“若你执子之手,那我便与子偕老"那个不可一世都男人因为这句承诺而动情一生非她不可....
  • 主宰归凡

    主宰归凡

    被家族丢弃,隐忍四年,意外被神雷劈中,在混沌中成就最强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