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不先了解情况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提出批评,不仅容易造成“冤假错案”,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语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周六,我在书房看书,半天没见到小语的人影,我就有点奇怪,想这孩子跑哪儿去了?
出去看,见小语闷头蹲在阳台上,用小铲子铲君子兰花盆里的土,然后往一只小塑料盆里放,阳台地上一片狼藉,全是泥土、花瓣、枝叶之类的。
我上前夺过小语手里的小铲子,批评她说:“你倒腾这些花草干什么?赶紧去卫生间洗手去。”不由分说,拉着小语就去卫生间洗手。
小语挣脱我的手,生气地冲我嚷嚷:“我没有倒腾花草。芬芬的妈妈就给芬芬的房间种了一盆花,我也想给我的房间种一盆花。”芬芬是小语幼儿园的同学。
原来小语往小塑料盆里铲土是为了种花。刚才我错怪她了。我问小语:“你是不是想把大花盆里的君子兰挪到小塑料盆里,放到你的房间养?”
小语点点头。
我又温和地批评小语说:“你这样把它从大花盆里往小塑料盆里移,它会死的。”然后我给小语讲种花需要很多技术什么的。
从那之后,小语再也没有“倒腾”过阳台上的花草了。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某些“不好”的行为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这么做的理由。否则,未弄清楚事实就横加指责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
小语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特别喜欢玩跳皮筋,每天放学回家,把书包放家里一放,马上就跑到楼下和小伙伴们一块儿跳皮筋,每次都玩到天黑了,小伙伴们都回家了,她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匆匆忙忙地把作业拿出来写。所以作业写得不仅马虎,而且还经常做错。
为了纠正小语的这个坏习惯,我规定她每天放学后,必须先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才可以到楼下去跳皮筋。
规定完的第二天,我下班刚到家,见小语又拿着皮筋往楼下跑。我就生气地叫住小语批评她:“我昨天跟你说的话,你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了?怎么刚放学就去跳皮筋?你作业写完了吗?”
小语说:“今天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少,我在学校时就把作业提前写完了。不信你回去检查。”
小语从来不撒谎,她说写完了就肯定是写完了。我意识到自己批评错了,就马上向小语道歉说:“那我错怪你了。”
如果父母不了解情况就对孩子胡乱批评,不仅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还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小语三岁多的时候,有天我下班回家,见小语小脸憋得通红,正在哭。见到我,小语神情特别委屈地向我“告状”说:“奶奶……打我。”
我蹲下来问:“告诉妈妈,奶奶为什么打你?”
这时奶奶从厨房出来,抢先说:“我在厨房里做饭,给她拿了几个玩具让她自个儿在客厅玩儿。可她倒好,把这些小布熊、芭比娃娃全都拿到卫生间放在水池里冲。水龙头也不关,水都流到外面客厅的木地板上了。我就朝她屁股打了两巴掌。”
等奶奶说完,我温和地问小语:“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把小布熊和芭比娃娃放到水池里冲?”
小语抽抽噎噎地说:“我想给它们洗个澡。”
我就温和地批评小语说:“你现在还太小,还不会给它们洗澡。你看你给它们洗个澡,不仅把自己的衣服鞋子全弄湿了,还把卫生间和客厅的地板弄湿了,而且还没把玩具洗干净。你说妈妈说的对不对?”
语语点点头,不哭了。
很多大人眼里的“错事”,在孩子眼里却并非如此。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应该先问问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然后再告诉孩子那样做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这样才能起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不先了解清楚情况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提出批评,不仅容易造成“冤假错案”,而且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因此,在批评孩子之前,父母应先了解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力求批评得准确到位,这样才能让孩子信服,也才能起到批评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