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并改正。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应该跟孩子说明批评他的理由,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接受。
我们小区有个叫瑞瑞的男孩,今年刚2岁。瑞瑞特别喜欢吃麦当劳,动不动就要求妈妈带他去吃麦当劳。
有一次,瑞瑞又要求妈妈带他去吃麦当劳,妈妈就骗瑞瑞说,妈妈现在忙,等晚上才有时间带他去。
瑞瑞听信了妈妈的话,就听话地一边玩儿去了。
晚上,妈妈按照菜谱,给瑞瑞做了和麦当劳差不多的炸鸡翅。
谁知瑞瑞一见妈妈做的炸鸡翅,就马上想起麦当劳来,于是拉着妈妈的手要求妈妈带他去吃麦当劳。
妈妈批评瑞瑞说:“妈妈不是给你做了炸鸡翅吗?干嘛还要去吃麦当劳?没告诉你麦当劳是垃圾食品吗?”
本来妈妈骗人就够让瑞瑞生气的了,现在妈妈还批评他,瑞瑞心里就更加生气,一气之下把妈妈给他做的炸鸡翅扔到地上了。
妈妈甭提多来火了,大声冲瑞瑞喊道:“妈妈的话你也不听了吗?我说不能去,就不能去,你要再不听话,小心我打你!”说着还生气地在瑞瑞屁股上打了两巴掌。
瑞瑞屈服于妈妈的威严,不敢闹了。从那以后,无论瑞瑞干什么事,都得先看看妈妈的脸色,如果妈妈不高兴,瑞瑞就不敢乱动。
父母以个人威严来压服孩子,虽然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听话”,但这种强词夺理的教育方法,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没有主见和判断力、遇事唯唯诺诺的人。
我们小区有个叫郑西的男孩,今年14岁。郑西特别喜欢户外活动,越是刮风下雪,就越要往外跑。为这事,父母没少批评打骂他。
父母每次管教他时,从来不给他讲明白批评打骂他的原因。在这种没头没脑的批评责骂下,时间一长,郑西就养成了逆反的性格。
去年暑假,郑西对爸爸说,他想参加网友组织的野外爬山活动。爸爸考虑到郑西的安全,没有同意。谁知郑西竟趁爸爸上班的时候,给爸爸留了张纸条,悄悄背着行李不辞而别。
郑西和网友在攀登一处比较陡峭的山岩时,不小心掉下来,把胳膊摔骨折了。几个网友因为照料他,被大雨困在某个不知名的山沟。过了好几天,他们几个才被搜救出山。
爸爸在医院里看到郑西时,又是心疼又是生气,见面又把郑西狠狠批评了一通。郑西本来就有逆反心理,见自己摔伤后爸爸不但不抚慰他,反而还批评他,心里也十分生气,就赌气把头扭到一边不看爸爸。
父母批评孩子时,如果不跟孩子讲清楚批评的理由,孩子就不会信服。结果你越是强制他不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要做什么。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孩子事事都要和家长做对的叛逆性格。
小松4岁的时候,有一次看见小区的大孩子们穿着旱冰鞋在马路上滑,相互追逐,就要求我给他也买一双。
我考虑到小松年龄太小,怕他摔跤,就一直拖着没给他买。每次小松要求买时,我总是找理由搪塞过去。
有一次吃过晚饭,我带小松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小松又看到有几个大孩子穿着旱冰鞋在公园广场上滑,就又想起买旱冰鞋的事儿了,于是拉着我的手要我马上就到商场里去给他买。
这次,我还和以前一样,找理由搪塞,我说现在天已经黑了,卖旱冰鞋的人早就回家了。
可能是这样的话说得太多了,小松这次不再相信了,他继续拉着我的手让我现在就去商场给他买,任我怎么哄都不行。
见小松如此倔强,我心里就有些来气,我生气地把小松批评了一通说:“你这么小穿什么旱冰鞋?能穿的时候妈妈自然会给你买。你要再闹,我就把你丢在这儿不管你了。”
听到我的批评,小松不闹了,但看得出,他心里挺生气的,好半天都没有跟我说话。后来我意识到自己的批评方法有些欠妥,就马上向小松道歉,然后耐心地跟他讲现在不给他买旱冰鞋的原因。
小松这才理我。
从那以后,我再因什么事批评小松时,一定先跟他讲清楚批评他的理由。渐渐地,小松变得越来越听话讲理了,再也没有因为我批评他而跟我闹情绪了。
一般来说,孩子都是懂道理的。父母批评孩子时,如果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耐心地跟孩子讲清楚批评他的理由,孩子肯定会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的。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以后避免并改正。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说明批评他的理由,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接受。
孩子因为经验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极其有限,意识不到某些缺点或毛病是不好的、是错的,这时如果父母不跟孩子讲清楚批评他的理由,孩子就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