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不愉快都是由无意义的争辩造成的。我们经常会见到为了某件很平常的小事,争辩的双方针锋相对、舌剑唇枪,都极尽所能地用恶毒狠辣的语言去刺痛对方的心灵,即便是旁听者也会感觉无限的痛苦。这种争辩对心灵的慢性损耗远比用刀子杀人要残酷得多。
这里所说的争辩并不是人们对于不同观点、意见的商榷和讨论,为求得一个问题的正确解决,大家理智而平和地阐明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最后以正确的理论和结果达成共识是高层次的思想交流,这种交流在圆满解决问题的同时,双方的感情也增进了。而无谓的争辩则完全不同于此,是由于情绪的冲动而引发的,争辩者没有平定的心绪和冷静的思想,即使理不直,气也很壮,只想用压迫的手段和犀利的语言令对方屈服,令对方感到沮丧,令对方内心很受伤,自己便满足了好胜的虚荣。
好胜本来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好胜心会激发人们去竞争、去奋斗、去成功。但把好胜心体现、运用在争辩当中反而是一种低劣心态的表现。有益的争论和商讨,胜方的结果是由客观事理所决定的;无谓的争辩和交恶,胜方的结果却完全是由主观意向驱使。所以争辩的双方没有真正意义的胜者。
富兰克林说过:“从争辩中所获得的胜利,不仅没有益处,而且会破坏情谊。”让你把无意义的胜利和有意义的情谊进行比较,你会选择什么呢?争辩不仅使个人的精神、时间、身体、形象蒙受莫大的损失,更可怕的是由此带来的家庭不安宁、社会不和谐、局势不稳定的影响和结果。为了一句话而引发的血案在我们身边并不罕见,许多罪恶都源于口水之战、口舌之争。
其实争辩是可以轻易避免的,凡是喜欢争辩的人无非想显示他的能力和势力,以突出他的自尊与自大。与这样的人相遇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不屑与其争辩是非,不管他的意见多么愚蠢、多么浅薄,都一笑而过,即使知道他有向你进攻的企图,你的礼貌和清高也会使他的攻击策略自行抵消,无以发挥,而你的精神也不会在争辩中损耗,这时你才是聪明的赢家。
1502年,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来到佛罗伦萨,他要用一块别人认为无法使用的石头雕出手持弹弓的大卫形象。几天后,米开朗琪罗的赞助人索德里尼来到工作室。他站在雕像的下方看了看,说:“你的这件作品很了不起,但它有一点缺陷,就是鼻子太大了。”
于是,米开朗琪罗在雕像鼻子的部位开始轻轻地敲打。表面上,他是在修饰,事实上,他没有改动鼻子的任何地方。几分钟后,他问:“现在怎么样?”索德里尼回答:“现在最完美了。”
不与人争辩,而是巧妙地把事情做得妥帖,才是高手。
顾客肯特先生,由于订购的商品送来的太迟,而向推销员大发脾气:
“你这时候才送货来,还想收钱?我的老主顾都因为买不到你们的货而到别人家去了,你们使我亏了多少钱,你知不知道?”
这位聪明的推销员一看对方发火,就立即向对方道歉,并且说:“肯特先生,我们的货送得太慢了,真对不起。难怪你会不高兴,换成我也会发火,我很了解你的心情。”
然后,这名推销员才问肯特:到底送慢了多久?损失了多少钱?以后再发生这种事应该怎么处理?等到肯特怒气消失,脸色转晴后,推销员再请肯特先生想一想,以前送货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耽误过期限?
肯特先生一想,发觉对方每次都按期送货,只是这一次延迟了,因此对于刚才发那么大的火,开始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这时候,那位聪明的推销员才向他说明:这一次货送得慢,是因为制造商赶不出货,所以批发商才送慢了。不过,这是很特殊的,以后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由于对方的态度诚恳,而且过失也不全在对方,所以肯特先生也就不再生气了,这场冲突也就轻松化解了。
“以爱解仇,仇必消之;以恨止怨,怨则深矣”。真理是不可泯灭的,真理也绝不会因为意气冲动而有所改变,真理更不可能由于争辩的胜负而归结于某个人。能够不作无谓的争辩,你离真理就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