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从“忙”说起。今天,“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口头禅,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于工作、开会、应酬、充电……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大有“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之势。每天忙得晕头转向的很多人非常困惑—为什么我那么忙,每天还要加班,做了不少的事,而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工资单上还是原来那几个数字。
其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并不是很忙或者并不是真忙,他们之所以口口声声说自己“忙”,一种情况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浮躁与空虚,借口“忙”证明自己不掉队、不落伍。另一种情况是庸碌无为的“忙”。这种“忙”不是把精力用在工作事业上,而是“忙”一些庸俗的或者无益的事情,比如上班忙上网玩游戏,下班忙喝酒打牌,常常“忙”得正事都顾不上干。
担任公司会计的茱茜最近比较烦,老板催着要公司各部门的年度数据统计,疲于应付的茱茜只好加班加点。其实,工作量并不算太大,只是茱茜是个十足的八卦狂人加聊天狂人。每天上班,她的第一件事是浏览各大网站的娱乐新闻和经常泡的八卦论坛,之后还忍不住与好友在网上交流一番。有时,在茱茜好不容易快计算出一项数据时,手机又响了,电话那头的好友在第一时间告诉她:某商场下礼拜周年大促销!兴奋的茱茜一下子又聊了个够。
茱茜像有信息焦虑综合征一样,对各种信息都有着不可控制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生怕自己会遗漏掉一些重要的信息,不由自主地去网上浏览新闻以及和朋友讨论相关的话题,这占用了她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这种时时被打断的工作状态,怎能出效率呢?
对茱茜来说,退订那些从不阅读的电子邮件杂志,适当地关掉手机和一切即时收发信息工具是“聪明之举”。集中精力,才能忙出效率。
也有一些人很珍惜时间,他们的的确确是在拼命工作,从来不浪费一秒钟的时间。虽然勤勉,却未必出成效。
安德鲁·伯利蒂奥就是这样一位利用时间的楷模。每天,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和研究上,除此之外,他还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个大忙人。他风尘仆仆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因为他太负责了,以至于不放心任何人,每一件工作都要自己亲自参与了才放心。时间长了,他感觉到很累。
其实,在他的时间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浪费在管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无形中,他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呢?”他笑着说:“因为我要管的事情太多了!”
后来,一位教授见他整天忙得晕头转向,却仍然没有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人大可不必那样忙!”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就在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醒悟了。他发现自己虽然整天都在忙,但所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事实在是太少了!这样做对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大梦初醒的安德鲁除去了那些偏离主方向的分力,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很快,他的一部传世之作《建筑学四书》问世了。该书至今仍被许多建筑师们奉为“圣经”。
安德鲁·伯利蒂奥的成功只是因为一句话:“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综合安德鲁·伯利蒂奥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之前他在所有的事情上“折腾”了大量时间,却效率低下,之后他将有限的时间放到了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获得了更大的成功。这就是忙到点子上,产生了提高效率的巨大威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德鲁克在一家银行当顾问时,发现这家银行的总裁是很善于管理时间的人—也就是说,他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非常注重自己的工作效率。他对所有无意义的事情有意忽略;不追求完美,但追求办事效果;对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坚决说“不”。
德鲁克每月都要同这位总裁谈一次话,谈话中发现,总裁每次总是与他谈1小时30分钟,而每次晤谈,总裁事先都有充分的准备,所谈内容每次仅局限为一个题目,每当谈话时间进行到1小时20分钟时,总裁总是这样对他说:“德鲁克先生,我看我们该做个结论了,也该决定下一次谈什么题目了。”1小时30分钟一到,他马上就站起来握手告别。
还有一位银行总裁,当他思考问题时,不允许有任何电话来干扰他,只有美国总统和他的夫人例外。而美国总统很少来电话,他的夫人则深知他的脾气,从来不干扰他。当思考问题过后,他才会以30分钟时间来接电话和接待访客。
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因此,我们要学会妥善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到自律、自控、自觉,唯有自律、自控、自觉,以诚实负责的心态来面对自己,你的工作才会更有效率。
总之,当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忙碌的时候,你的时间投入多半是没有收效的。只有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做最有效率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成自己最大化的目标,从而节省出大量享受生活的时间,成为业绩卓著,生活悠闲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