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算算自己胖不胖
正常体重(单位:公斤)=身高(单位:厘米)-100(女性105)
肥胖是很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现在,孩子从小就是胖墩,结果小学生、中学生就高血压,血脂异常,20多岁就有心肌梗死的。这种情况很严重,一定要高度重视。一个人体重的标准有很多种计算方法,最简单的是用自己的身高减去100,如果是女性则用自己的身高减去105,比如一位男性身高175厘米,减去100等于75公斤,最重不能超过75公斤,一位女性身高160厘米,160厘米减去105,等于55公斤。
还有要是想得到标准数据,还有几种比较常用和公认的标准,如体重指数(BMI),它是利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出来的,即“体重/身高2”(公斤/米2)。例如,一个人的身高是1.82米,体重是90公斤,他的体重指数计算的方法是90除以1.822,也就是90除以(1.82×1.82),等于27.2.正常情况下,中年男性体重指数为21~25,中年女性体重指数为21~24.5.如果大于25就是超重,30以上就算肥胖。
人群体重指数对人群心血管患病率有明显影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例如,体重指数每增加1,则5年内确诊的高血压患病人数增高9%。虽然目前中国人群的体重指数低于西方人群,但近1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群的平均体重指数均值及超重率有逐渐增高趋势。
2.此胖和彼胖大不相同:苹果vs鸭梨
胖人容易得冠心病,这似乎已为老百姓所熟知。但胖人的胖还要看你是胖在什么地方,是苹果型还是鸭梨型。
肥胖分为两个类型:一类叫苹果型肥胖,另一类叫鸭梨型肥胖。如果这个人胖,脂肪在腹部特别堆积,包括腹部皮下脂肪、网膜和系膜脂肪以及腹膜后脂肪,又称中心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这种就是苹果型肥胖,表现为腰围(WC)和腰臀比(WHR)的增加。此类肥胖多为男性。这种肥胖很危险,与心脏病和脑卒中高度相关。而女性的肥胖多为鸭梨型,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只放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这种人得心脏病的较少,较安全。越是内脏型肥胖,动脉硬化越明显。
3.称体重,更要量腰围、腰臀比,不妨自己动手测量一下
近年来常常提到“腰带越长,寿命越短”。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腹部肥胖也就是苹果型肥胖经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等。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己动手测量一下自己是哪种类型的胖。简单的一个腰围就可以加以区分。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对代谢综合征的全球统一定义中指出腰围作为中心型肥胖的诊断标准:美国男性>102厘米,美国女性>88厘米;欧洲男性>94厘米,欧洲女性>80厘米;日本男性>85厘米,日本女性>80厘米;华人及东南亚男性>90厘米,华人及东南亚女性>80厘米。
腰臀比(WHR)也可作为测量腹部脂肪的方法,白种人男性腰臀比>1.0,白种人女性腰臀比>0.85;亚洲人男性腰臀比>0.9,亚洲人女性腰臀比>0.8,这被定义为腹型肥胖。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局部体脂分布,但不适用于儿童、孕妇及腹水患者等。
之所以强调将腹型肥胖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将腰围作为腹型肥胖的指标,是因为亚洲人更偏向于腹型肥胖,因而更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故应该更加重视腹型肥胖的防治。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因此,我们提醒年老的以及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已出现日渐肥胖的趋势,为了你自己的健康,注意控制自己的体重,控制自己的腰围吧!
4.告别袅袅生烟的“老朋友”
烟草是健康的大敌,现在已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不过有些人还是舍不得扔掉手中的“老朋友”。研究发现,吸烟不仅可以引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且也是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在于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吸入人体后,会引起动脉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流阻力,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中有近一半可归因于吸烟。而且,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冠心病死亡者中,几乎均为重度吸烟者。我们有一位青年患者,6岁时见到别人吸烟觉得好奇,自己也开始吸,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18岁以后每天要吸20多支香烟,家里人也没有对其进行干涉。
结果30岁左右就出现了高血压,平时也不注意锻炼,有一天跟几个朋友打篮球,活动没多久就觉得胸闷、气短、心慌,晕倒在地,被快速送往医院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过紧急抢救后才挽回了生命。患者的父母和他本人都非常后悔,表示一定要戒烟,此时开始戒烟实属“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倘若已因这些造成严重的后果或丢了性命岂不可惜。
5.吸烟者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3倍
吸烟种类——烟草、过滤嘴香烟和无过滤嘴香烟、烟斗和雪茄有相似的危害,对于心脏病来说没有哪种烟草是安全的。
向着好的生活习惯迈出一步:戒烟是一大步;减少吸烟数量是一小步。吸烟与心血管病的发生是有剂量相关性的,从吸烟数量来说,和不吸烟者比较:每天吸烟1~5支者心梗危险性增加40%,每天吸烟6~10支者心梗危险增加一倍,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心脏病危险性增加了4倍。因此,对于难以戒烟的重度吸烟者,降低吸烟的数量可能也是个降低危险性的有效办法,及早告别袅袅生烟的“老朋友”吧!
6.切莫酒逢知己千杯少
而诸多研究也已经证明,大量饮酒(按国外的标准指每日超过30毫升酒精,相当于600毫升啤酒、200毫升葡萄酒或75毫升标准威士忌)可以使血压升高并使冠心病、中风的发病和死亡率上升。因为过量饮酒和长期酗酒会降低心脏弹性和收缩力,血管壁脂肪物质堆积,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心脏扩大,引起酒精性心肌病。
我们碰到一位男性患者,在宴会上与朋友喝了三瓶老白干,几个小时后突感胸前憋闷不适,大汗淋漓。他被送至医院,刚一入急诊室就心跳骤停,经三次电击后才抢救过来。心电图提示有急性心肌缺血的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未发现该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急性心肌缺血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大量饮酒后引起血管严重痉挛所致,所以不论有什么样的理由去喝酒,适量即可,千万莫因杯中物而付出健康或是生命的代价。
7.少量饮酒就有益健康吗
目前认为饮酒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呈“U”字形。美国研究人员对340名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的调查表明,适量饮酒(长期少量饮用葡萄酒每日一两杯)能使人体血液中HDL-C的含量增加15%,心肌梗死发病的可能性则有所减小。
但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吗?少量饮酒可减少患心脏病的机会,此话不假,但容易造成人们对“少量饮酒”的错误认识,少量饮酒对心脏有利,但对肝、胃不利,相比较而言,“利”要少得多。
美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也曾发表一篇报告称,即使少量饮酒,也有损于健康,增加患病危险。有科学家得出结论:少量饮酒会增加60种疾病的患病概率,如多种肿瘤、肝硬化和神经心理性疾病。长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每天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天分次饮酒要大。
由此可见,少量饮酒对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病)也许是有益的,但同时也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机会。在决定是否采取饮酒养生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利弊得失,切忌盲从。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喝酒,每天喝多少酒应当由医生来决定,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
根据目前的研究,有关限制酒精的意见还不统一,但也有部分机构和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标准。2003年12月,华盛顿的国际酒政策中心对不同国家确定的标准饮酒量是:英国人每天为8克,美国人14克,但日本人可以饮19.75克,并证实每天1~2次少量饮酒可使心血管发病率降低20%~30%,但这只是针对年龄在45~55岁的群体。
长期从事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的厉有名教授等,历经多年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发病规律,并于前不久为“少量饮酒”定出了“安全界限”。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酒精的摄入量,公式如下:
摄入的酒精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0.8
例如,一次饮52度(52%)的白酒100毫升,其酒精量=100毫升×52%×0.8=41.6克酒精。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即累计73千克以上,有48%的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中医学也认为,酒是辛温之品,适量饮用,可以温通血脉,调畅气血,荣颜益寿,健身祛疾。但若酗酒过度,则伤体乱志,十害而无一利。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饮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