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子尽兴玩了一天。当天晚上住在金山寺。吃晚饭时,老僧拿出化缘帐本,对他说:“请为佛事捐点钱吧!”举子想也没想,便将随身所带银两都捐了。老僧连说了几声“善哉”。又见那客人愁眉苦脸的样子,便问:“怎么,施主身体不适?”
“岂止是不适?我活不了几天啦!”举子便把叶桂的话重复了一遍。
老僧为他把脉,详细地询问了发病的经过。点点头说:“叶桂真是名不虚传,你的病确屑绝症啊!”举子听了心更凉了。
老僧又说:“我问你,回江西走旱路还是走水路?”
“我有船,走水路。”
“那太好了,如今正值秋高气爽,正好新梨上市,你装上一船生梨,你整天吃在梨上睡在梨上,不管是渴是饿都吃梨,等到了江西,梨吃没了,再去抓药试试吧……”说罢,老僧开了一副药方。
一年过去以后,江西举子又来苏州拜见叶桂,他说:“我没死,砸你的招牌来了。”
叶桂顿时吃了一惊,忙问经何人所治。真是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啊。叶桂当即取下医牌,前往镇江拜师。
叶桂到了金山寺,怕老僧不予收留,便隐姓埋名,谎称自己是个流浪汉,愿意伺候老僧,讨一口饭吃。老僧见他人很聪明,喜欢学医,便收他为徒。叶桂每日里给病人按方抓药,端屎端尿,十分勤快,有时师傅出诊,他就身背药箱,紧跟其后。
三年以后的一天,寺院里来了个急重病人,当时师傅不在,叶桂就给他诊治。病治好了,师傅归来,看过药方,仰头大笑起来。
叶桂说:“药方有不妥之处吗?”
老僧说:“好你个叶桂,竟骗了我。除了苏州的叶桂,哪个敢开有毒的砒霜?”
叶桂俯身跪倒,说:“徒儿为了学到真传不得不这样做啊!”便讲述了前后经过。
老僧见叶桂身为名医,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十分感动,便将自己的全部医术都传给了叶桂。
叶桂谦虚好学,终于集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他着的《温热论》一书,对温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45.毛泽东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
在中国革命的漫漫长途中,毛主席一贯主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自己就是谦虚的典范,这也正是作为一个领袖的伟大之所在,这里谨向读者介绍毛主席虚心接受意见的几个小故事。
争吵以后的启示
1959年4月里的一天,毛主席正主持一次会议。在讲到党内民主生活时毛主席说:我这个人也有旧东西,比如有一次,我的弟弟毛泽覃和我争论一个问题……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接着补充说:“这个人已经在江西牺牲了。那次争论,他不听我的,我也没有说服他,就要打他。他当场质问我:‘你怎么打人?’事后,他还在一些人面前讲我的闲话,说,‘共产党实行的是家法,还是党法?难道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就打人?如果实行家法,父母亲不在,他是哥哥,也可以打我……’”
这段兄弟之间争吵的往事,已经过去许多年,当年听毛泽覃谈过这事的人,把它作为家常事,根本没放在心上。但毛主席却记在心里,在二十年后还把它提到反对家长制领导的高度来检查,教育党内不能搞家长制领导,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人民对同志不能压服,只能说服,要以理服人。
这是天大的好事
1940年秋天的一个上午,杨家岭前面的山路上急匆匆地走来十几个人。他们是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的领导和所属部队的几位负责同志,来到杨家岭,要求见毛主席。原来,由于我们部队的一些同志没有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受到驻地群众的批评,这些同志想不通,埋怨地方党组织对群众教育不够,要求向毛主席汇报。
毛主席听说这些同志来了,就说:“赶快请各路诸侯进屋来谈谈。”听了大家的意见以后,毛主席说:“我看这是天大的好事!”大家一听都愣住了。毛主席接着说:“开天辟地以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是老百姓受官府的气,受当兵的欺侮,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他们敢向我们提意见,敢批评军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啊!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已深入到群众中去了。我看边区政府民主建设工作做得很有成绩。我们的军队有广大群众当老师,你们搞军队工作的就不会犯大错误了。边区大有希望!”
有人骂了自己以后
1942年8月的一天,外面下着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
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
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我不是圣人
1961年8月在庐山,有一天毛主席和在他身边工作的张仙朋聊天,谈起他的志向,说他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批评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说到这里毛主席叹了一口气,又说:“我这个人啊,好处占百分之七十,坏处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满足了。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是圣人。”
46.刘少奇鞠躬请讲真话
会场上,人们正数着人民公社、公共食堂这样好、那样好。一位老人从桌边站起来,摘下青呢帽,露出满头银发,恭恭敬敬地向大家鞠了一个躬,用地道的宁乡腔恳求道:“我给大家行个鞠躬礼,敬请大家对我讲点真话,反映点真实情况好不好?”
会场上霎时静了下来,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因为那谦虚和蔼,鞠躬施礼的老人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这是1961年4月的一天。当时,刘少奇同志来到湖南搞农村调查,先是在长沙、宁乡,听取中央调查组的汇报,听的情况虽比在北京多了一些,但仍是真真假假。于是,他又亲自来到长沙县当时树立的一个典型大队作实地调查。哪知这个大队被人统一了口径,前来参加会的人,异口同声,歌功颂德说假话。可就在刘少奇来湖南的路上,看到了荒凉的田野,饥饿的人群,妇女们在田地里挖野菜,老人孩子在树下采树叶。可是,在会场上又听到这个大队干部、党员言不由衷,睁着眼睛说假话,刘少奇非常恼火,真想狠狠批评一顿,可他是国家主席,有火也不能发,只好忍住气,严肃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求他们讲真话。然而,就是这样,会场上也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面对如此沉闷闷的局面,刘少奇感到有点凄凉,有些惆怅。于是他在5月8日回到了阔别40年的家乡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他没有惊动区社干部和邻里乡亲,就在自己出生的房间里,搭起了一个临时床铺,把一张陈列用的旧木桌,收拾了一下,权当办公桌。第二天,他让随从人员请来了老朋友成二爷和黄老倌,让他们谈谈家乡情况,说说心里话,而后又拜访了许多乡亲们。大家看到国家主席这样平易近人,谦虚礼貌,诚恳听取意见,便讲出不少真实情况。
47.宋庆龄向小孩子道歉
宋庆龄,为人祥和、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哪怕是对待小孩子,她也十分认真、尊重。
宋庆龄十分喜欢清洁。她看到有的女孩子头发脏了,就提醒赶快洗头,看到有的孩子指甲长了,就取出指甲刀帮助修指甲。遗憾的是,有一次在提醒孩子注意卫生时,却出现了差错。
那是初春的一天,宋庆龄来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看望小演员们排练节目。她边走边看,有时站下来点着头夸赞小演员表演逼真,有时弯下腰来询问孩子衣服合不合适,有时将耳朵侧过来,听孩子们向她讲着什么悄悄话。
当她走到小演员陈海根面前时,眉头微皱,说:“你叫什么名字?”陈海根腼腆地回答:“陈海根”。“瞧,你的脖子那么脏,快去洗”。
陈海根站在那里没有动,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宋庆龄以为陈海根不接受意见,就又和蔼地说:“只有讲究卫生,才能身体健康,不生病。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做好革命工作。”“是!”陈海根说话了,但好像带着一丝委屈。宋庆龄以为陈海根懂了,就转身跟另一位小演员讲话。
“宋奶奶——”有几个小演员大着胆子叫道。
宋庆龄急忙回过头来,她一眼看到陈海根还站在那里,脸涨得绯红。她又望望叫她的几个孩子,问:“你们——”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陈海根的脖子不是脏,是黑。”
“他生来皮肤就黑!”
“您冤枉他了!”
宋庆龄一下子愣住了,眼里闪着歉疚的光,仿佛在自责:“我太粗心了!”
她急忙走到陈海根面前,轻轻抚摸他的头,仔细一看,可不,果然是黑皮肤。
她带有歉意地笑了,拉起陈海根的手,诚恳地说:“孩子,我搞错了,请你愿谅我!”陈海根急忙摇头说:“不,不,宋奶奶,不能怪您,应该怪我的脖子,确实太黑了,怎么洗也洗不白。”
宋床龄爱抚地拍了拍陈海根的肩膀,说:“好孩子,谢谢你安慰我。是我错了,我应该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
“宋奶奶——”孩子们都被宋奶奶的话语感动了。
48.董必武的处世为人
董必武德高望重,淡泊名利地位,堪称一代楷模。
董必武常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讲他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处世为人。
他说,他像一块碎布,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打补钉;也可以做抹布,哪里有灰就到哪里去抹。
他说,演好一出戏,要有主角,配角,也要有跑龙套的。干革命工作也一样,不能只愿做主要领导工作,不愿做次要的一般性工作。他说不要小看跑龙套,跑龙套也要认真,也要努力,不然也会搞成像有个相声说的那样“一边一个一边仨”的情况。
他说,打好一套锣鼓也不简单,惊天动地,威武雄壮的中心鼓当然很重要,但补空配合的边鼓也不能少。中央的工作就像一支大乐队,有司鼓、有司锣,有司钹,有司弦,他说他就是那个敲边鼓的。
董必武就是这样对待革命工作,不分贵贱,不分高低。为了整体的成功,他甘愿“打补钉”、“跑龙套”、“敲边鼓”。
1956年3月,年逾70的董老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湖北省红安县。回乡的第三天,他在县委机关会议室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只准备了一些茶。被邀请的有老红军、老赤卫队员,红色地下交通员,烈军属以及董老的老同学、邻居、亲属等。
大家陆续到来,他一直迎候在楼梯上,先到的见董老没入座,也都不愿入座。董老笑着说:“今天你们是客人,我是主人,快坐,快坐。”董老既当主人,又当招待人员,跟大家一起,开了个热情洋溢的座谈会。
49.徐特立称毛泽东为师
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他谦虚好学,在72岁的时候,还制定了一个20年的学习计划。他说:“只有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永远不衰老。要是不学习,思想一停止,人就真的老了。”
一天,有个来访的客人对徐特立的小孙女说:“你爷爷是毛主席的老师。”徐老听了,连忙摆手说:“不要这么说,不能这么说,毛主席才是我的老师哩!”
他见客人感到奇怪,便慢慢地解释说:“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虽听过我讲的课,这是事实。可我走上革命的路,是党和毛主席指的道,几十年了,我总是向毛主席学,跟共产党走。应该说,我不过是毛主席的一日之师,而毛主席则是我的终身之师。”
实际正是这样。徐老学习毛主席着作从来都非常认真,不但在书上划重点、加批注,还做详细的笔记,写下许多的体会。年老以后,眼睛花了,看普通铅印的书非常吃力,徐老就把毛主席的有些重要着作用大字抄写下来,一大张一大张地挂在墙上,反复诵读。
在徐老60寿辰的时候,毛主席给他写了一封贺信,信中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有人谈起这封信的时候,徐老就说:“你们学习这封信,依我看,首先不要看毛主席对我的赞扬,你们应当学习毛主席尊敬师长,谦虚好学的高尚品德。”
徐老平日对家里人说得最多的,总是讲毛主席怎样领导中国革命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有人来采访徐老生平事迹,他总是一再地说:“不要写我,我是过时的人了,你们应该宣传毛主席。”
湖南省有关部门订了一个计划,要绿化徐老的家乡长沙五美乡,打算在那儿种一些比较名贵的树,美化一下徐老的故居环境。徐老收到计划蓝图后,专门回信,不同意为他的旧居花钱,而应该普遍绿化农村。
不久,徐老去湖南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又特地派秘书去林业厅转达他的意见:把那些名贵的树籽都种到韶山去,去韶山参观的人多,有不少是世界各地来的外宾,把那儿的环境布置好,才更有国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