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会有这些不良倾向,是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1)学校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不到位,学校始终将智力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目的,学生的人格在不平衡的教育下变得扭曲和残缺;教育方式方法简单,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动者,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学生丧失了主体性。而社会责任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是道德主体性的高度体现,是随主体性的发展而日生日成。
(2)家庭教育。家人的溺爱和过度包容、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等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的趋势,他们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包办所有家务劳动,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现象,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一些独生子女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这样的孩子自幼就很少有回报他人的意识,长大后更是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自我负责、对他人、对社会尽责的精神。因此可以说,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与其家庭没有从小对他们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联。
(3)社会环境。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而在这些影响中,很多的表面的东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一些不正常、不公平、不积极的社会现象,而对这些现象的实质他们却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急剧变化中、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和社会制度存在的某些管理不完善中,一些腐败、不公、不平等往往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不是简单地在课堂和家庭的教育中能够得到解决的。
(4)主观方面。作为一个客体的存在,大学生本身就有需求,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很多时候会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偏差。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可能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一路上走来,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再加上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往往使他们缺乏对社会、他人的责任意识。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1)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①思维方式教育。一个只想着自己的人,身边的朋友会逐渐离你远去;一个总为他人着想的人,身边的朋友也会为你着想。
就象那个“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的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上帝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来到了一个房间,屋里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而又饥饿。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么悲苦。“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那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大家都快乐地唱着歌。“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而他们快乐,另一个房间里的人们却很悲惨?”上帝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的,他们会喂别人。”
在自然界中,作为最高级的人的生物机制是最和谐的。人体内五脏六腑相生相克,每一脏腑都是整体中的脏腑,牵一发而动全身,太过与不及都会出现问题。这也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相吻合之处。在传统文化中,没有独立的个体,人的存在及其本质在五伦关系之中,人是关系中的人,人活在各种责任之中。
②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了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等。用传统文化医治现代个人主义带来的自私隔膜、孤独异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标失去意义等等病症。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以科学的辩证法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使大学生理解导致社会责任感现状的主要原因。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③最有效的责任教育手段。研究发现,有无榜样与大学生责任心存在显着相关性,榜样示范既是一种责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种责任教育手段。树立亲社会和道德行为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全国优秀大学生”等等。
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这些榜样离自己太远,就让学生在自己班里找,从自己的身边找,学习每个人身上的优点,集大家的优点在自己身上,从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如学习王某的勤奋、李某的整洁、张某的善歌、刘某的能舞、徐某的管理能力等等。通过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的活动,即养成了学生发现别人优点的思维模式,又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也促进了班内友爱和谐的气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④结合学生专业和学生一起讨论。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是从事教育事业,结合他们的工作需要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他们会说到“角色转化”,如“过家家”、“娃娃屋”等;“以大带小”,让大一点的幼儿带小一点的幼儿,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再有让幼儿照顾植物、小动物等。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承担责任才能培养责任心,进而能主动的承担责任。
(2)给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一个人的责任感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
①角色转换。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角色有榜样、父母、老师、心理医生、领导、朋友。模拟父母角色的,关心大家的生活,如早上起床后给舍友倒杯水,关心大家的饮食起居等等;模拟老师的,督促大家一起学习,给大家以心灵的鼓舞,树立良好的风气;心理医生,关心大家心理活动,调节大家的情绪。通过角色互换的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培养责任意识。
有些学生说,“早上大家走的急,倒的水没人喝”。有些学生说,“老师,我都拉着她的手,一遍遍的给她讲,她就是不复习。”模拟心理医生的反映,“老师,某某心理有很大的阴影,她小时候……”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时老师要鼓励她,支持她,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以使他们的责任心逐渐增长。
②宿舍的互助学习。在教育专业,学习的风气是互助的。如考试前的复习,宿舍所有的人聚在一起,针对每个考点,每人讲一遍,其他人听,遇到难点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把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当然,在这种互助学习之前,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接受这种互助的学习方式。在这种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大家意识到帮助别人的实质是成就自己的道理,意识到大家好,才能促进自己更好的发展。
③以高年级带低年级。新生入学时,从高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好学生来带新生,很多理念由他们去传递、实施。教育专业有些例行事情,如“诵读、太极舞”、“计划总结”、“宿舍角色模拟”、“宿舍的学习互助”。这些事情如果都由老师亲自去抓也抓不过来,而让学生带,即让学生在带的过程中升华自己,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有些事情,学生自己以前不愿做,但在带新生的过程中变得积极主动起来,遇到实施不顺利时,也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如在推行“诵读、太极舞”的过程中,每一级新生总会出些波澜。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带新生的同学起了积极的作用。有些学生还安慰老师,“老师,别急,咱们慢慢来……”
培养责任感,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经历中去感受成功的荣誉、体会自己的价值,体验和学习承担社会责任。
④感恩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对社会、国家的深厚热爱,并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培养这种情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先从感恩父母开始,专业安排作业“假期当家”,每年5月份都会有“感恩父母”的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一次次涤荡自己的感情,体会、感动父母的爱,进而激发出对父母、对他人的责任。
⑤回家给父母讲课。安排学生回家给父母讲课,和父母一起探讨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通过学生回家给父母讲课,加强了学生与父母间的沟通、理解,增进了感情,加强了学生对父母、对将来家庭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