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入手。具体来说,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帮助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在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把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某些教师在强调知识的学习、才能的培养对大学生多么有利时,却不肯定知识和才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针对如此令人堪忧的现状,高校首先应该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因为“教师是社会的代理人,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而且,创造一种社会的、道德的存在也是他的使命。通过教师,社会创造出想象中的人。”只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学生来。
10.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指导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
青年,寄托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1)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缺乏人生奋斗目标。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3)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
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
(1)社会的外在因素。社会的因素这是部分大学生淡化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外在原因。这些外在原因之一是社会的多元化。当今社会已经由原来的同质社会变成了异质的多元社会。
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是一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它在价值意义上存在着多种可能,有着其积极的效应和消极的效应。滋长了个体本位观念,为己观念,金钱万能观念。这些观念导致社会上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不正当竞争,偷税漏税,权钱交易,转嫁灾难,甚至组织卖淫,只要哪种形式使金钱来得轻松,那种手段就会被人们优先地使用。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是西方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就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而言,它是一种个人本位主义。它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否定存在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社会整体利益,因而也就不承认人应该承担对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
(2)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是部分大学生淡化乃至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原因。大学生涉世不深,认识片面,观念偏颇,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总是有着某种认识,抱有某种态度。分不清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阴暗、利益一致与利益对立,他们认为,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够得到一份稳定轻松且收入丰厚的工作;是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而不是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他们的认识往往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与牵制,以为真实的社会就是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的社会,看不到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把握不住社会生活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有其丰富的内涵。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要求人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要求人公正诚信,团结友善,关心集体,艰苦奋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为竞争上岗,及时就业,敬业奉献,打好坚实基础。
(1)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即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责任机制。有了这一全方位的教育责任机制的约束,必将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因不可避免的“责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惟有处于严格的责任机制中的人,才能时时感受到责任的情感态度体验。这种外在的行为强化作用,其本质就是人的责任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也是有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形式。任何脱离这一教育责任机制的大学生都不会自动养成良好的责任感。
(2)要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作为教育者,本身要明白一点,权利和责任从来都是统一的,脱离权利的责任是不存在的。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人手。具体来说,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想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需,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帮助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不要动辄训斥,要把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总之,在高等学校我们应从各方面努力创造出一种与大学生社会地位相符合的环境机制,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历史使命,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一定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一定大有希望。
(3)注重情感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去处理各种关系和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所体验到一种情感,它是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助动或激发力量,也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是使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心道德需要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包括责任感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正是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致相同,才使得情感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责任感。反之,社会责任感水平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完善自己。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以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3)参加社会实践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波动走向稳定的复杂过程,是社会责任感逐渐确立和巩固,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因而也是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要在新时期,在和谐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对策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应该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然而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化,一些大学生偏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一些大学生的言行与时代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符。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对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是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是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工作后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就如同在空白的画布上涂鸦。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延伸,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不容乐观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总结和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经验、方法及有待加强的地方。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主要表现
(1)自我责任感弱化。自我责任感弱化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等等,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2)家庭责任感弱化。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在家里就像太上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3)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社会公德,简单说,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以德待人,以德律己,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然而很多大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寝室里,有的同学根本不顾他人感受,常常高声喧哗到深夜,或是煲电话粥到深夜。
(4)对他人责任感弱化。有的大学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负责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做,敷衍了事,对老师不负责;轻易答应同学事情而不做,对同学不负责任;受点挫折就轻易选择自杀,对父母、社会不负责任。
(5)自我意识高于一切。个人自我意识凸显,缺乏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注重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只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忘却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应对社会、集体、国家乃至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对索取、自由、权利乐此不疲,而对奉献、义务、责任却颇感不适。
(6)功利主义太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一些大学生认为唯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唯一实际的,做任何事情都要经济回报。在行为方式上追求实惠,重物质实惠而轻理想目标。
(7)道德责任认知与行为不统一。大学生应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大学期间要认真学习、不虚度光阴;考试不作弊、不弄虚作假。但学生中真正做到的比率下降。道德责任认知水平与行为表现不相统一、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