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带着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现在,终于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去了。”
禅释生活
今天你努力了吗?
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多年前不分伯仲的同窗好友,如今的境遇可能不相同。当年龄大了,挑不动水时,你还会有水喝吗?因此,不妨现在就行动!
棒喝示法
风一直在吹,卷起漫天的黄沙,把天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
云游僧百汇只得用袖子挡着风,步履艰难地走到寺里,要求见德山禅师。然而德山禅师并没有立刻见他,这使得百汇的心中稍有不快。
多日后,德山终于开堂讲法。百汇一见求法的机会来了。趁德山刚坐到堂上的时候,百汇便走到堂下,礼毕之后说:“天下禅门,只得二家,一是您的德山棒,二是临济喝。弟子久仰德山禅师已得佛法精髓,不辞千里跋涉来此求法,请您不吝赐教……”
德山禅师微微一笑,说:“请近前讲话。”
百汇高兴地走到德山面前,伸出头来准备聆听,却不料德山抓起座旁的短棒照着百汇的头部便打来。百汇躲闪不及,头被打得火辣辣地疼痛,高声喊冤:“我来求佛求祖……”
德山又一棒扫去,大声说:“我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檠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
百汇还要争辩,却已被僧众半推半拉地挟出方丈室,不免气红了脸:“岂有此理!不教就算了,还挥棒打人……”
有僧人说:“有心求佛,就不能见到佛;有心求祖,就见不到祖。祖师禅,要你自己实实在在用心印证,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你开口就错,师父自然慈悲棒示你,是教你自己去想啊!”
百汇一听,方才恍然大悟。
禅释生活
为什么要棒喝?
禅宗自从马祖开始使用棒喝手段,以此打破学人在言句上用心的习惯,以行动代替语言,以无言取代有言,直指禅旨。棒喝不是语言,却能起到言句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将这一法演绎得更加纯熟的,是临济、德山两位大宗师。禅林向来有“临济喝、德山棒”的美誉,成语“当头棒喝”便典出于此。
打骂亦有道
有个僧人去拜访越溪禅师,问:“禅师!我研究禅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些吗?”
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僧人夺门而出,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
正在生气的僧人在法堂外碰到首座老禅师,老禅师看他一脸怒相,就和蔼地问:“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僧人一边喝茶,一边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地打他。当僧人这么说时,冷不防老禅师也挥手打了他一巴掌,手上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了地上,老禅师说:“刚才你说你已懂得佛法儒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就用禅道供养你。你知道什么是禅道了吗?”
僧人愣得目瞪口呆,不知怎样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作学徒的僧人始终答不出来,老禅师说:“真不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
说着,就把打碎的茶杯捡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刚才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接着又说:“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禅道呢?”
禅释生活
越溪禅师为什么打僧人?
老禅师开示僧人,“禅道”并不深奥,也不遥远,“禅道”在做的每一件事中,它就在身边,在心中。
与禅者温和洒脱的行为相比,打骂表达禅道来得凌厉,让你彻身彻骨地感受罢了。
禅者的风范,能屈能伸。打破茶杯,把它捡起来,泼出的茶水,可以把它擦干,这都是为了更好地体悟。
不争是真修
寺院里,香烟袅袅,僧众如云,一场念诵佛家戒律的仪式正在举行。
拾得自从来到寺院,心中就一直很郁闷。想当初自己在街头流浪,受了多少白眼与欺凌,被人看不起的滋味是多么难受!到了寺院中,僧众也因为自己是被人捡来的而一直嘲笑自己。听一听自己的名字就清楚了:“拾得”。
“自己该怎么办呢?”……弥勒菩萨的偈子不断在耳连回想: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慢慢地,仿佛有一掬清水从他心头浇过,心仿佛要从胸口跳出来,飞到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我”在天地之中变得越来越小,小得看不见了……
“哈哈哈哈”,拾得大笑:“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
众僧惊讶地抬起了头,这样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小子,如今竟然……他们张大了嘴。
拾得接着大声说道:“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众僧无语,只有拾得的声音在寺院中回荡……
禅释生活
多让一让又何妨?
烦恼多,挂虑多,忧伤多,痛苦多,实在太累太累了!弥勒菩萨有这样的偈子: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凡事不争不抢,随缘而过最好。如果大家都有善良心,有慈悲心,有包容心,有仁爱心,大家不争执,不仇恨,那么,这个恶浊的人间将变成快乐自在的净土。不要被自私的习气蒙蔽,也不因贪婪的情绪而沉沦。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刀锋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累世勤奋,才是修行的真境界!
时时忏悔
有一天,信徒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据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相应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说:“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随即他又有些烦恼地说:“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怎样在烦嚣的地方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怎样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回答:“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换水时要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浸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是瓶里的水,而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升华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和缺点,才能保持心的清净和纯洁。”
禅释生活
怎样在尘世间保持内心的清净纯洁?
心本来就是清净纯洁的,只因为不断地被恶劣的环境熏染,而使它蒙上了一层阴影。如神秀所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要像保养头发那样去保养自己的心。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禅思,就如同剪去腐烂的花梗一样,才能像花朵一样长久保持活力。
不拘于常礼
一缕浓香升起,渐渐弥散开来,沩山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他刚在方丈室静坐了一支香的时间,侍者敲门道:“禀告师父,五台山的师叔公来了。”
沩山一听五台隐峰法师驾临,深知这位禅师向来直心直行,渺视世间礼法规约,因而不敢怠慢,忙起身披搭袈裟,吩咐僧众穿戴整齐,准备出门迎接。
一切仪式准备就绪,沩山在侍者陪伴下到达法堂。却见隐峰师叔的行李正摊放在上座位置上,包袱已经完全打开了,东西散放的到处都是。整个庄严肃穆的法堂,惟有隐峰的行李衣钵杂乱无比。沩山略有些尴尬,向前施礼。一句“师叔近来安好”还未出口,只见隐峰直起身来,当众解开衣衫,自自在在地躺了下去,一句话也没说。他全身舒舒坦坦地躺在那儿,似乎瞧不见大家,天地一片宁静安详,时间也似乎已经停止了……
好一会儿,沩山终于发现了自己浑身都是束缚和执著,于是默默走开,退回了方丈室,继续静坐禅思。
隐峰哈哈大笑,收拾好行李向僧众摆摆手,也潇潇洒洒地走了。
禅释生活
师叔来访,起身迎接就是了,还非得搞个礼节仪式,把难得相见的好情绪包裹起来,人为地束缚了人的身心和手脚。这对于向来反对世间礼法约束的隐峰禅师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只好就地躺下,舒展手脚。同时,他这也是在以自己的行为告诉自己的师侄们修行的道理,如此的相见,实在是要胜过千言万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抛弃常礼束缚而不拘一格的禅者雄风。
修行要讲求务实
虽说现在禅门兴盛,每天行脚僧过往无数,但希运禅师的心中并不平静,他似乎看到了这繁华背后隐藏的一丝危机。
望着台下的如云僧众,希运禅师的心中发出了感慨:真理不被认识就不是真理,禅宗大法遍布世界,不生不灭,但又有几人能认识它呢?
希运禅师说:“你们知道吗,马祖大师门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场,但真正得了大师正法眼的有几人?不过两三人而已!出家人,得知道从高处着眼才行。”
想到时下很多和尚自以为得了禅道,对别人左打右骂,实在是误人误己,希运禅师加重了语气说道:“像四祖门下牛头宗的那些和尚们那样,对谁都横说竖说,不知向高处转,怎么行?有上求的眼目,才能辨清邪正宗党。怎么做人的事由都弄不清楚,成天只知道学念言语,把人家说过的牙慧向自己的皮肉袋里装,还到处说会禅,这替得了你们的生死吗?”
堂下,没有一丝声响,众僧都沉默不语。
希运禅师厉声说道:“轻蔑老宿前辈的人,下地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当。别看你们坐在我这不走,打你们一进门,我便看出你们轻蔑我。知道我的意思吗?赶紧努力吧,别把什么事都看得那么容易,成天为着一件衣服、几口饭瞎混,空过一辈子。明眼人在笑话你们呢!。眉眼高低,要会看长在谁的脸上。会就会,不会就散了吧!”
堂内,只有希运禅师的声音在回荡……
禅释生活
只入口舌的是禅吗?
禅是讲究务实的,一旦落入口舌之战,就变成了一场玄辩,与真正的禅则相去甚远。很多禅僧嘴上的功夫厉害,但实际的修行功夫却是没有,这样只学皮毛,不务实修行,真的是误人误己。禅门的兴盛,也带来了虚浮矫伪的弊端,希运禅师是敢于面对这种现实的和尚。
不动手又能收获什么呢?
有位年轻人不务实、无所作为,却很仰慕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名气。有一次,他问爱迪生:“先生,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发明而名扬天下呢?”
爱迪生猜出了他的心思,故意反问:“看来,你是天天都在想着出名吧?”
年轻人一听,以为爱迪生要传授秘诀给他,十分高兴地说:“我连做梦都在想啊,我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名扬天下呢?”
“你死后就会很快出名。”爱迪生说。
年轻人惊异地问:“为什么要等到死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