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借壳上市的高超技法,硬是让价值仅2亿元的国美电器一夜之间暴涨了40多倍,连许多资本市场的“老鸟”都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当媒体要他介绍这次上市的资本运作过程时,黄光裕显得很低调,他说“许多重要的事情有专业机构帮我来做,他们的操作更专业、更规范、更符合法律,而我就是做好现在的买卖,以及从许多意见中选择出正确的。”尽管黄光裕才初中文化,但他很勤奋,用了5年时间钻研一切关于中外资本市场的相关知识包括法律。
钱多可以壮胆。在上市后接下来的2005年,黄光裕开始在全国“跑马圈地”,一口气开了250多家门店,同时,合作厂商关于国美电器等渠道商残酷挤压利润的责难也随之而来。
2005年初,黄光裕在鹏润地产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明天地产、国美置业和尊爵地产。这样,零售和房地产成为黄光裕商业王国的两大支柱产业。
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黄光裕动作不断:先是与华平投资结成战略性合作联盟,华平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紧接着,国美以69.87亿港元的代价向黄光裕收购其所持有的国美母公司35%的权益。
黄光裕在资本市场上演的一幕幕收购游戏,不过就是将鸡蛋从一个篮子倒腾到另一个篮子里,在这几次倒腾中,鸡蛋价格翻倍。黄光裕喜欢这种游戏。2006年7月,国美电器宣布以53亿余元的总代价,以换股加现金的方式收购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永乐,制造了当时中国商业连锁史上最大的商购案;2007年12月,国美又以36.5亿元抢走了大中电器,从而巩固了自己“一哥”地位;2008年,国美系共花费6.7亿元现金收购三联商社19.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黄光裕从踏进地产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打进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一步到位成为地产投资者,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在地产界必须有足够的土地储备才有资格上市,为了早日上市,黄光裕组建了很多家地产公司,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再次上演国美借壳上市的好戏,终于他找到了那个“壳”——中关村。
2006年7月,在授让北京住总集团中关村27.51%的股权后,黄光裕控制的鹏泰投资成为中关村的第一大股东。2007年5月,中关村发布定向增发方案,表示愿以每股14.67元的价格向鹏润地产、鹏润科技以及黄光裕的胞妹黄秀虹定向增发12.27亿股,购买鹏润系地产资产。一旦交易成功,中关村将成为以住宅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由此,黄光裕就可达到地产资产上市的目的。
总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黄光裕宣布将鹏润地产注入中关村3个月后的8月29日,中关村一纸董事会决议,宣告鹏润地产注入计划搁浅,原因是“拟注入中关村的房地产类资产赢利前景不明确;融资前景亦不明朗,如果注入后不能立即筹集大量资金进行开发投入的话,注入的房地产项目将面临开发风险”。这一决议最终让黄光裕遭遇了滑铁卢,借壳梦碎了!
其实,黄光裕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由于在重组、资产置换中存在涉嫌操纵股价、挪用资金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已经进入证监会的视线。2007年,*ST金泰的42次的莫名涨停,使之成为中国证券史上的一只“妖股”。这不可能发生的“奇迹”怎能不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另据调查,黄光裕还有许多“工具型公司”和“壳”公司分别用于国内和海外资本运作。据估算这些小公司至少有上百家,在通州通胡大街11号的5家独资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都是黄光裕,此后在同样地址下又先后注册了9家公司,总注册资金达1.45亿元。
资本市场是一个魔方,可以让钱变N倍。身为潮州人的黄光裕,对金钱极为敏感,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一位了解黄光裕的市场人士称,实现国美电器借壳上市身价暴涨后,黄光裕就迷上了资本市场的游戏,套现、扩张、再套现成了他乐此不疲的事。
上市后,黄光裕的个人资产也随着水涨船高。2008年度胡润百富榜上,稳居榜首的黄光裕拥有430亿元资产总额。他的财富技巧让人惊讶,是一场关于资本的辉煌而离奇的演出。
某种意义上,资本市场是财富游戏的集散地。但谁都知道,违反游戏规则的人最终也会被“游戏”,玩火终会引火烧身。黄光裕错就错在以自己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资本运作技巧频繁玩弄资本游戏。欲壑难填,疯狂套现,力图营造其产业与资本王国,最终难逃法网。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2008年,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北京警方拘查。据公安部门透露,黄光裕名下秘密往来的可疑资金约有700亿元,他本人涉嫌股价操纵、洗钱等多项犯罪行为。其实这不是黄光裕第一次“进宫”,他和其兄曾因多年前的一笔贷款而被调查,后来在他“协助调查”后告一段落。
恐怕没人敢上富豪榜了,晒出财富的同时,发霉的地方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于阳光下。那些陨落的“问题富豪”,无非是在两个方面栽了跟头:一个是商业原罪,不光彩的第一桶金、行贿之事被人揭露;第二个是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遭遇问题,很多企业家在事业变大之后,开始“不务正业”,炒黄金、炒期货,涉足离主业十万八千里的行业,偏离了创业之本,歧路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