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押和背书是一百多年前晋商采用的技术防伪手段,至今仍被许多银行用于票据的防伪。在明清时期,晋商就已经懂得使用水印防伪的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使得晋商在一百多年的经营时间里没有流失过一张使用过的汇票。
经营金融业,经营的就是信誉,保持信誉,最重要的就是防伪、防范风险。汇票实际上就是一张日升昌自己生产出来的纸。日升昌的汇票,是由自己的票庄印刷的。当时所采用的防伪技术,有微雕、密押、背书等方法,甚至还采用了水印技术。
票号上的密押,类似于现代的密码,他们用“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十二个字来分别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过一段时间就换一次密押。据说在山西票号自运营以来总共换了300套密押。就是这种严密的防伪技术,成就了日升昌百年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一次被误领、冒领现象的神话。晋商把解决防伪问题,当做取信于社会的关键,这也是创造“一纸汇票,汇通天下”奇迹的关键。
在票号产生以前,我国就有流通的汇票,但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而不能广泛应用开来。平遥票号的产生,才开始有了比较成熟完善的汇兑制度。晋商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创造了一种密押制度,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做到了精心设计,从而保证了异地汇款所用汇票的真实可信,而不至于被造假者冒领汇款。
票号的兑付大多都实行“认票不认人”的制度,汇票上只要有银两数额就可以到异地提取现银,所以汇票的防伪性是至关重要的。聪明的票号经营者在这上面下了很大工夫。每个票号的汇票都盖有自己的印章,汇票折纸里还夹印着票号自己的字样。日升昌票号的汇票里就夹印有“昌”字。
各商号对汇票的印制和各分号使用都是有严格数量控制的。如平遥蔚泰厚的汇票纸,就是绿线红格,由平遥一处印,各分号均用总号的纸张,如果损坏了一张,必须寄到总号备案。
对于遗失的汇票,票号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办法。如在京师、保定,就要登报声明;在天津就要报告给商会局,并在巡警总局、海关边署、商务总会备案。在汉口、重庆要通知当地分号料理,并报告当地政府、商会总会,同时还要通知驻当地各国领事。
票号的密押和背书一度保证了票号与顾客双方的利益,保证了票号的社会信誉。在票号鼎盛的一百多年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款项被人冒领之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