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们凭着对市场锐利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善于抓住商机,采取主动,迎时而上,将商机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他们创立了票号,发展成了“汇通天下”的汇兑网络。有人用“礼教承自三皇,忠义传于黎民,美矣热土;钱财汇通天下,票号开遍乾坤,壮哉晋商”这样一幅对联来形容晋商,可见晋商在当时的卓越地位了。
山西人张黑五是乾隆皇帝的一位武术师傅,因武功高强皇帝御赐给他“神拳无敌”的匾额。后来,他在乾隆皇帝的说服下,在北京前门外大街创立了第一个被朝廷肯定的镖局——兴隆镖局。专门替大商富贾押运货物,护送现银票号、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此后的镖师一旦看到远处山上有劫匪,就会大喊一声“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有人说,这个“合吾”就是“黑五”的谐音。张黑五因此被公推为镖师的鼻祖。
镖局大多是雇佣社会上一些武功高强的人来负责保镖,武行中称这些人为“镖师傅”。镖师只要拿到接收镖物的清单和官府开的通行证,就可以出镖走镖了。
在山西的众多镖局中最有名的要属祁县戴家的广盛镖局了。戴家在当时是祁县的名门望族,祖辈是明朝的官宦人家,明朝灭亡后戴家子孙就不再做官而转为经商,逐渐成为快速崛起的名门大户。
清兵入关后,满汉民族空前对立,大有势不两立之态,在众多晋商的强烈要求下,戴家成立了自己的镖局,打着“以文会友”的旗号,广交天下反清复明之士,与傅山、顾炎武共同筹划反清复明之事。但是随着清政府统治的逐步稳固,他们复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到了乾隆年间,戴家镖局的掌门人戴龙邦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在江湖上失传多年的“心意拳”秘笈,于是就潜心修练,不仅使自己成为了武林界的一代宗师,还光大了戴家的镖局事业。
戴龙邦的儿子戴二闾,从小就开始跟着父亲学艺,功夫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据说当时河北沧州一带常有强人出没,领头的是一位绿林好汉。这位沧州好汉久仰戴二闾的大名,但心里特别不服气,于是设下擂台,发帖邀请戴二闾擂台比武一较高下。
这位沧州好汉仗着沧州是当时著名的武术之乡,名人辈出,想着戴二闾一定不敢前来应战。但没想到戴二闾是艺高胆大之人,竟然敢单刀赴会。二者比试中,仅仅几个回合,戴二闾就以一招“美人挂画”的轻功,从对方拳脚下轻飞而出,如树叶般,攀附在了对方身后的墙上。这一招在不懂武功的人看来,戴二闾是被打下了擂台,但真正懂行的人见了,却是惊为天人,这戴二闾的功夫是何等的了得啊。戴二闾这样一来既给足了沧州豪杰面子,也以自己高超的功夫,让所有在场的武林中人甘拜下风。
从此戴二闾和沧州高手们可谓不打不相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戴二闾也一下子名震武林。从此沧州一带,也成了山西商人平安过往的商业大道,这为晋商与各地的贸易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镖局承担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但要承接保送一般私家财物的任务,还要运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由于镖局同各地联系密切或设有分号,到最后镖局还承担起了一些汇款业务。
到了清朝中叶,随着票号的产生,为票号押送银镖就成了镖局的主要业务,这样就形成了银镖和票镖两大镖系。发展到了清朝末期,随着票号的逐渐衰败,镖局就专门为一些有钱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手饰和保障人身安全,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粮镖、物镖、人身镖三大镖系。
镖局是晋商货物贩运和资金运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晋商繁荣发展,使得天堑变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