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约梅溪城
1999年,金秋时节,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周晓元与梅溪县委大院的小时同伴们相约,聚会梅溪城叙旧。同伴相见,故地重游,都已是“知天命”的人了,真是激动而又感慨万千。
时光流转,他们从童年到少年,少年进入青年,青年步入中年,当年的友情如老酒越来越醇厚。
周胜利一直都留在梅溪县工作,现在已是县委副书记了,他就是这次聚会的牵头人。他说:“我们是小时的同伴,同学和老乡,是知心的兄弟姐妹,像手足同胞一样亲切,是南下干部的子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干部的第二代。”
同伴们聚在一起,有的分别二三十年没见面了,都亲切地呼唤着对方的小名或绰号,握手拥抱,提起小时的一些趣事,不禁唤起对童年时的回忆。他们互叙情谊,互相询问同伴成长的历程,问候家庭情况。每个人都有一部说不完的辛酸故事,特别说到“文化大革命”的经历,说起父辈们的遭遇和迫害,自己受到的牵连和殃及,有的人眼眶湿润了,真是不堪回首。
眼前的梅溪城变了,变得他们都不敢相认了。在同伴们的记忆中,20世纪50年代的梅溪城,就是靠溪边一条高低不平的石子街,只有三四百米长,街道两旁除了供销社、几家食杂店和小饭铺外,就是农民摆在街道两旁叫卖的蔬菜、家禽和河鲜等。如今的石子街早就无影无踪了。南北扩建了一条长两三里的大街,东西还有几条横穿的街道,到处是高楼矗立,街道繁华喧闹,商铺密密麻麻,最繁华的十字街口,也不逊色于福州的闹市。当年县城南坡一片两三百亩的山坡地,如今变成了一排排商品房,县城的文庙广场扩建成县中心广场,成为群众集会和休闲的好场所。
梅溪县是周晓元的父辈南下到福建接管地方政权的地方,是父辈们长期战斗和流血牺牲的地方,也是父辈们长期进行生产建设和修养生息之地。周晓元和他的大部分同伴在梅溪县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他们不管走到哪里,一直把梅溪县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怀念和留恋着。
梅溪河是梅溪县的母亲河,她环绕了半个县城,从北向南流入闽江。在周晓元他们的记忆中,梅溪河是“第二故乡”里最美好的回忆。然而在这次相聚时,最遗憾的是梅溪河断流了。原来清澈见底可以行驶木帆船的“哗哗”畅流的溪水,成了一潭潭发臭的池塘水,再也见不到那时滔滔急湍的溪流,看不见木帆船,更没有昔日一群群小鱼围绕着小船欢畅追逐的情景。
周胜利也遗憾地解释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县的经济发展了,在梅溪河的上游建了水电站,溪的两岸建了多处的陶瓷厂、化肥厂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溪水河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于这些沉痛的教训,我们县里正在研究治理的方案。”
二、拜望南下干部
1949年,南下干部刚接管梅溪县地方政权时,有一百来人,经历了几十年的变化,有的调到省、地市工作,有的调到外县工作,也有的抽调支援工业战线建设去了,如今留在梅溪县的还有近二十人。他们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都于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离休了,分散住在县城的各个角落,有的自己建了房子,有的是单位建好分配的住房,都还比较宽畅舒适。
周晓元和同伴们逐一看望了这些叔叔、伯伯和阿姨们。唐伯伯是父辈中年龄较大的,已八十多岁了,已从县人大主任岗位退下多年了。他住在县城南山坡上自建的一座二层楼的砖瓦房里,院子里栽了很多花草,一有空他就拨弄这些花草。他满头白发,身骨硬朗,精神矍铄,也十分健谈。唐伯伯看到这些孩子们来看望他,十分高兴地叫着这些孩子们的小名,问候他们现在的工作和家庭情况。他感慨地说:“你们这一代比我们幸福多了,碰上了好的时代,可要珍惜啊!”他还说:“我们那个年代,整天搞‘运动’,一个‘运动’还没结束,又搞起下个‘运动’,没有过上一天安稳的好日子。现在党的政策好,实行了改革开放,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他最后深情地说:“你们这一代比我们更有文化知识,千万不要辜负父辈们的期望,要洁身自好,把党的事业一代代传承下去。”大家都很感谢唐伯伯谆谆教诲,表示一定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工作,为父辈们增光。
李叔叔是南下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据说当年南下时才十七八岁,在南下的路上负责中队一百多人的后勤服务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在南下的路上忙前忙后,是最辛苦忙碌的一个人,大家都习惯称他“小李子”。他如今已近七十岁了,从县长岗位上已退下来多年了,他看上去一点不显得老,像是五六十岁人的样子,真是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志在千里。
李叔叔看到孩子们来看望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并爽朗地说:“听说你们要来看我,我一边在家里等候,一边还忙着写材料。我离休后还兼做好几项社会工作。什么县老年大学校长、老体协主席、老年活动中心主任等,反正‘老字号’的我都沾边。”他说能为大家服务,感到退休生活很充实,并说:“你们现在正当年,要好好干,今后有空要多回梅溪县来看看。”大家都称赞李叔叔老当益壮,要学习李叔叔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工作搞好。
冯阿姨是县南下干部中仅有的三四位女同志之一,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身体仍然很健康。她一直担任县妇联会主任,后调任县人大副主任,已从县人大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多年了,却仍然关心着县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担任县关心下一代领导小组的组长,经常被县中心小学请去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她对来看望她的这群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我似乎也年轻了许多,你们都已长成大人,事业有成,我们老的这一代人都非常高兴和宽慰。”最后,她特别嘱咐说:“你们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成为有文化和身心健康的一代。”大伙都表示决不辜负冯阿姨的教诲,并祝福冯阿姨要多保重身体健康。
大伙还分别拜望了其他年老的父辈们,通过拜望他们都感到受了一次传统的革命教育,深感自己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
三、故地重游
原县委大院是周晓元和同伴们度过童年的地方,那里有他们美好的回忆和梦想,也是他们日夜牵肠挂肚、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地方。
当他们重游这块日夜向往地方的时候,这里早已成为县一中的校园。周晓元站在大院的中央环视四周,除了原县委和县政府的两座办公楼仍然矗立外,大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大院的中央广场,变成了学校的运动场,运动场上除了建有几个篮球场外,还修建了田径跑道和安装了一些运动器械,大院的东边空地上又建了教学楼和图书馆。唯有大院北边的那几棵榕树和橄榄树毅然挺拔繁茂,似乎长高长粗了好多。他们来到树下,不禁想起小时在树下乘凉玩耍的情景,想起在树下高谈阔论、捉迷藏、偷摘水果吃、掏鸟蛋、捅鸟窝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