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长期以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路线,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的“四化”建设轨道上,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走“改革开放”之路、“富民强国”之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通过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辩论和对“两个凡是”的批判,进一步解放和统一了思想,对“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历史遗留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坚决地平反昭雪冤假错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个人的反思
周晓元在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揭批“四人帮”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年代,思想经历了深刻的反思,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他生长在红旗下,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怀有一种朴素的感情。他在学生时代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就非常崇拜和敬仰。参加工作后,又多次被评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都用毛泽东思想来要求和激励自己,把毛泽东思想作为精神粮食,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作为行动的指南。
经过“文化大革命”和粉碎“四人帮”的斗争,通过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特别是陈云同志关于毛主席是人不是神的讲话。通过反思,他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反思中,对他思想触动最大,影响最深和最敬佩的是两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和邓小平。
陈云同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是党中央的副主席,是党内有名的经济专家。后来由于受“左”的错误路线的影响,长期被“靠边”和“冷落”。在很多年轻人的印象中,他似乎是个默默无闻、“长期生病”、无足轻重的人物,但在粉碎“四人帮”后,在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他作了几次“爆炸性的发言”,在全党和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冲破“左”的禁锢,解放思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陈云同志最早提出毛主席是人不是神,要正确看待毛主席;他最早提出为邓小平平反,要恢复邓小平的工作;他最早提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他还提出为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政治冤假错案平反:为彭德怀、薄一波、陶铸等冤假错案平反,还提出对康生、谢富治的问题要立案审查。
他针对当时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的倾向,提出“既积极又稳重”的原则,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循序而进,不要一拥而上”。他目光锐利、思维敏捷,在党内赢得一片赞扬声,威望迅速提高。
邓小平被毛主席誉为难得的人才,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因“三起三落”而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粉碎“四人帮”后,他又一次复出,极力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坚决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被确立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之路。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三、终于入党
1979年初,周晓元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宣誓仪式上,他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回顾自己追求入党走过的十七八年的经历,仍历历在目。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学生时代,即提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当时的学校只有发展共青团员,基本上没有发展学生入党。参加工作后不久,又向单位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当时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要求非常严格和慎重,对发展党员的数量也有严格的控制和限制。鉴于自己的各方面的表现,仍只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培养对象,在工作实践中,接受着党组织一次次的考验。
不久,即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进而陷入派性斗争和进行“斗、批、改”运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通知规定,在运动中各单位的党员发展工作一律停止,直到粉碎“四人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步恢复党的正常组织生活和党员的发展工作。
十年动乱,党的各项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周晓元始终坚信我们党有一批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几千万的共产党员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仰,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曲折,更加坚强地领导全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未来。
周晓元把加入党组织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上更加努力,处处起模范和表率作用。
过了两年多,周晓元被组织提拔为副处长,几年后又提升为处长。自从担任了中层领导后,他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外,还要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和发展。
四、高校的深造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对干部提出要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周晓元深感自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造,以提高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组织上也表示有机会将送他去学习深造。
1982年,有个重点财经学院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指示,将举办在职干部学历教育班。周晓元所在单位即推荐他去脱产学习深造。他经过考试被正式录取,脱产学习三年。
他学习的是财经专业,学员大部分是金融系统和各部门从事财会工作的业务骨干,科、处级干部占了近一半。学院的人们戏称这个班是“军官班”,年龄都已三四十岁。他们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上大学的机会,现在有机会重新进入大学深造,都十分珍惜,学习都非常勤奋刻苦努力。对于他们来说,一些专业课程如会计、货币与信用、政治经济学等,都较容易掌握,但对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原来基础差些,学习起来深感吃力。周晓元作为班级的党支部书记,同班干部一起组织大家互帮互学,再加上每个学员的刻苦努力,使得全班同学都圆满完成学业,经过三年的学习,终于取得大专毕业文凭,重新返回到各自工作的岗位,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
五、扶贫工作队
20世纪80年代中期,福建省委为加快农村的改革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步伐,抽调省直各部门的大批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到一些贫困地区开展扶贫致富工作。周晓元也积极报名参加扶贫工作队,并得到组织上的批准。
周晓元参加的省扶贫工作队是去闽东地区的一个山区贫困县,由省一位厅级干部带队,抽调省直各部门干部三十多人组成。到该县后,除留少数人员在县队外,其余人员都分配到八九个乡镇开展扶贫工作。周晓元扶贫的这个乡叫东升乡,有四个扶贫工作队员,周晓元担任工作队队长。
东升乡离县城有七八里路,在全县发展中属中等水平。工作队到达这个乡后,首先听取了乡党委书记对该乡的情况介绍。接下来几天,由乡干部陪同去全乡各村庄跑了一遍。其中有一个小山村非常偏僻,只有两三户人家。据说当年叶飞同志在闽东打游击战负伤,曾在这里养过伤,当年曾救过叶飞同志的一位老大爷已七十多岁高龄,仍然过着很贫穷的生活。扶贫工作队看后,深受教育,更感到他们责任的重大。
在跑遍全乡后,再坐下来同乡干部共同商讨制定脱贫致富的计划。经过几天的讨论并结合本乡的特点,制定出脱贫致富的计划。有几项扶贫项目特别受农民欢迎。
一是利用山区杂木、灌木加工成木屑,并引进袋装香菇技术,在各村庄广泛推广。由于这项目成本低、收益高,使得当地不少农民很快脱贫致富。
二是引进外贸出口服装鞋帽来料加工项目。扶贫工作队利用他们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关系,引进来料加工,办起服装厂,可解决近百名农村闲散妇女就业、创收。
三是利用农闲期间,组织农民修通了几段山路,便利了农民的出行和物资交流,使农民体会到“要致富,先修路”的好处。
四是修建小学。该乡的农村小学非常破旧简陋,为改善农村小学落后状况,扶贫工作队利用他们在省直部门的关系,联系省计划部门争取到计划内的三材指标,联系到省财政部门争取到财政补助资金,使得几个小学破旧状况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深受小学师生和家长的称赞。
扶贫工作队在乡里开展工作时,还要完成计划生育的硬性任务。我国农村多子多福思想根深蒂固,有的生了三个女儿,还要再生儿子。乡干部根据上级一票否决的要求,只好采取强制的手段,深夜突然袭击,强行结扎。乡干部考虑到扶贫工作队的处境,不要工作队参与计生强制的工作,使得扶贫工作队很是无奈。
扶贫工作队一年即结束,他们与扶贫地区的农民和县、乡干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往后多年里,他们把扶贫工作过的县、乡作为第二故乡,予以牵挂和关注。
周晓元经过进高校深造和到农村扶贫工作的锻炼,到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组织上又调整他到一个省投资信托公司担任总经理,在这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