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是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提高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实效,更好地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因此,要一手抓大规模培训干部,一手抓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在培训内容上更加突出针对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抓好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具体要做到“三个致力于”,即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让广大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致力于提高党性修养,把党风、党性、党纪作为必修课,加强忠诚教育、尽职尽责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拒腐防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致力于提高工作能力,着眼服务全县“四大工程”建设,办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推进项目建设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持续改善民生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培训方式上更加注重创新性。大力推进个性化培训和自主选学,充分尊重广大干部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个性化培训和自主选学对干部自觉学习、经常学习和参与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引领作用。改进组织学习的方法,积极探索互动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团队式学习等更能体现学习型组织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坚持“重在学习、贵在实践”,通过外派发达地区挂职、下派农村任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等措施,让干部既能读懂有字之书,又能读懂无字之书,从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智慧,做到学习工作一体化。围绕推动实际工作抓好学习成果转化,实行调研成果认证制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泰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学风建设上更加强调严肃性。把加强学风建设、整治不良学风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追求奢华。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之风,强化学员管理、教学管理,严格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
二是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
把干部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常规做法。《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教育条例》都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一方面,完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作为单项指标列入考核体系,落实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核中。二是做好跟班考察干部工作,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察干部、发现干部的重要渠道,对干部在培训机构学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并将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干部脱产学习考核制度,构建干部学习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出台学费奖励政策,凡干部参加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教育并顺利毕业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奖励。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的要求,把理论学习成果、提高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在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上有重大突破、取得重要成果的干部,要给予提拔重用。坚持逢进必考、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力度,进一步激发干部学习进取的积极性,让人们普遍感受到“终身学习好处多、忽视学习困难大”,形成“选人用人看能力、提职晋级靠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是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必须要有学习型的领导去带动。建立领导带头学习制度。主要领导对学习要有使命意识,带头遵守学习制度,带头保证学习时间,带头转化学习成果,以此感染班子中的其他成员。要精心设计好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组织班子成员开展好学习。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在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同时,要参加好单位内部的集体学习活动,轮流为干部职工讲党课、作学习辅导和形势任务报告。特别是外出学习的领导,不但要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还要为干部职工做考察报告,使领导带头成为一种制度,带动所在单位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调研风气、探索风气。完善述学评学考学机制。建立“干部述职时述学、党员评议时评学、组织考察时考学”机制。即领导干部在每年年度考核述职时,要向参会人员汇报个人学习及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在述学的基础上,组织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学习和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测评;综合分析量化领导干部参加调训、集中学习、讲党课、作形势报告、理论测试、理论成果评选等情况,将量化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任职定级和职务晋升挂钩,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不能评先选优。探索建立科级后备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
(本文在人民网、中共中央党校《党建导刊》、《江西组工通讯》2010年第5期上发表)
§§§第四节
领会精神突出重点科学谋划,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既全面总结了2009年的组织工作,又谋划了2010年的组织工作。贯彻落实这一会议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个关键,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紧紧抓住党内民主这个核心,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抓住关键岗位这个重点,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实现“和谐崛起、强县富民”战略、建设“和谐泰和、实力泰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紧紧抓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个关键,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大胆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公开选拔、交流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按照以发展论英雄、以贡献论取舍、以实绩论升降为用人导向,坚持“四重四看”标准,即重品行,看社会反映;重公认,看群众口碑;重能力,看项目作为;重实绩,看发展质量。试行干部考核到原单位、进社区等延伸考察办法,全面准确考核评价干部。推行干部政绩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为重点,加强干部培养锻炼,制定出台干部交流的具体政策。每年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选派乡镇干部到县直单位跟班,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等地锻炼。对于在同一乡镇、单位(部门)连续担任党政一把手八年以上的进行交流;对于在同一乡镇、单位(部门)连续担任副职十年以上的进行交流。试行跨系统跨部门公开选拔股级干部,推进县直单位中层干部横向交流;对在一个部门担任中层干部六年以上的,实行部门内部轮岗。
三是以竞争性选拔干部为抓手,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公推差选”(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乡镇党政负责人大会推荐,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常委会票决、全委会票决)方式,每年选拔五名35岁左右党员干部到乡镇任党政“一把手”或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选拔十名30岁以下科级领导干部。同时,积极抓好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二、紧紧抓住党内民主这个核心,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切实保障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根本,扩大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以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为重点,落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对党务公开的内容、时间、期限进行严格把关,通过设置党务公开栏、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设党建网站等方式,把除涉及秘密事项以外的党组织基本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向党员群众公开。
二是以完善党员意见表达制度为基础,落实保障党员参与权。积极运用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成果,建立党代表例会,监督评议,活动日,提案、提议处理和回复等制度,加强党代表与选区党员群众的联系,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党内表决制度,实行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的层级负责制;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完善投票表决制度,明确表决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三重一大”事项,实行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三是以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为根本,落实保障党员选举权。积极探索“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新的党内选举方式,实现由党员直选产生村、社区和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并将直接选举范围逐步扩大到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党委委员。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把组织提名、党员提名与党员自我提名结合起来,逐步改变单一的提名方式。
四是以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为关键,落实保障党员监督权。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度,扩大党员参与管理监督工作的范围,适时在县、乡两级党委会议上邀请党员代表旁听。健全完善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制定相关的配套实施办法,扩大质询主体。完善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健全法规,规范舆论监督行为,增强广大党员舆论监督功效。完善政务决策听证和信息发布制度,在各级党委设立新闻发言人,切实做到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征求意见不决策。
三、紧紧抓住关键岗位这个重点,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抓好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基本”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支富民稳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一是注重分类教育培训,突出针对性。将全县297个村党支部分为四类进行分批轮训,根据县城或圩镇周边的城郊村、“一村一品”已初具规模的产业村、矛盾纠纷多发村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分类确定培训专题,编写培训教材,提高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