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在规范化建设中塑造乡镇政权新形象——泰和县强力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三年决战”的几点做法
2009年以来,泰和县紧紧围绕吉安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规范办公场所、规范运行机制、规范便民服务、规范圩镇建设“四个规范”目标要求,以“三年决战”为主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圩镇和府院为主战场,强化保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初步取得了乡镇班子和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机关管理和工作制度明显规范、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明显优化、圩镇面貌和乡村环境明显改观“四个明显”的成效。
一、以“三年决战”为主战略,不断凝聚乡镇规范化建设合力。
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4个片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形成了《泰和县乡镇规范化建设“三年决战”意见》。同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全面负责,分3个片召开了乡镇规范化建设工作片会,听取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对规范化建设的思路、举措和打算,对乡镇反映的项目建设、土地储备、资金筹集等12个问题分别由县委常委牵头负责解决落实,做到了领导力量到位。
二是宣传发动。2009年7月27日,由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领乡镇党委书记赴青原区参观学习后,召开了全县乡镇规范化建设“三年决战”动员大会。在泰和电视台开辟乡镇规范化建设“三年决战”党委书记访谈专栏,在交通要道树立3块大型永久性标语,通过电视、会议、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乡镇规范化建设“三年决战”的目的意义,使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是政策撬动。加大了对乡镇规范化建设的奖补力度,从今年起三年内乡镇区域内工业企业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80%返还,乡镇圩镇建设产生的城建税80%返还,乡镇土地管理罚没收入县乡分享比例由8∶2调整为5∶5,乡镇辖区范围内征收缴库的契税、耕地占用税50%给予奖励,返还乡镇社会抚养费原则上不低于80%。据初步测算,预计每年可为乡镇新增建设资金500多万元。与此同时,凡乡镇新建办公场所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县财政以奖代补,一次性奖励50万元用于办公场所建设。各项奖补政策的出台,有效确保了资金到位。
四是考核促动。把乡镇规范化建设纳入乡镇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在百分制考评中占12分,出台《全县乡镇规范化建设2009年度工作考评办法》,坚持每年组织两次以上“走圩镇、看变化”流动现场会,年底抽调县纪检、组织、宣传、发改、建设等部门人员组成联合考核组,统一考核、分类评比。并设置“乡镇规范化建设”单项奖,根据乡镇区域面积、人口及经济实力等指标,将乡镇分为三类进行考评,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年安排50万元对每类考评得分列前三名的乡镇予以奖励。
二、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着力夯实乡镇规范化建设载体。
一是统筹安排,突出项目谋划的针对性。各乡镇紧扣“四个规范”目标要求,围绕乡镇机关庭院和站所办公场所、圩镇基础设施、街道美化亮化硬化、主导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等,统筹考虑提出了近三年乡镇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并根据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每年度项目建设的计划,全县已有147个项目列入2009年度乡镇规范化建设项目任务,其中涉及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有49个,站所办公场所建设方面的项目有59个,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方面的项目有31个,其他方面的项目8个。同时,有的乡镇还从计划的项目中,筛选出一些重点项目,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政策对接,已争取上级的立项扶持。如澄江镇被列为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螺溪镇被列为吉安市圩镇建设综合示范点,予以扶持。
二是整合资源,突出项目实施的操作性。近年来,省市司法、文化、计生等部门相继启动了乡镇相关站所办公场所建设,但单个项目建设资金少、要求高,单独实施后将加重乡镇负担、浪费土地资源。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主动与上级项目主管部门汇报沟通,在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在不缩减建设规模、不改变资金用途、确保站所功能需求等前提下,积极整合打包乡镇计生、财政、文化、司法等站所项目资金,捆绑新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办公场所。实践证明,实行资源整合,合并建设项目,既符合国家项目管理规定,又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方便群众办事,做到了项目建设单位、管理单位和基层群众三方满意。如水槎、万合、螺溪等乡镇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建设了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便民服务中心,沙村镇启动了占地1。4公顷的办公场所建设。
三是全力推进,突出项目建设的实效性。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的要求,完善了乡镇规范化建设项目化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认定标准、建设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先后召开了3次全县乡镇规范化建设项目建设调度会和2次乡镇规范化建设项目建设现场会,抓好项目的督查、跟踪、问效,确保列入2009年度内计划实施的项目如期启动,有序推进,按时完工。据统计,全县总投资近1亿元的147个乡镇规范化建设项目中,现已完工的项目107个,其余40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落实之中。
三、以圩镇和府院为主战场,大力彰显乡镇规范化建设特色。
一是分类指导建圩镇。根据乡镇多、差异大的情况,将乡镇圩镇划分为功能齐全型、山区生态型、沿路开发型、边际商贸型四种类别。按照“依据特色规划、凸显特色建设、创出特色管理”的工作思路,指导乡镇找准类型定位、搞好特色规划、推进圩镇建设。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230多万元完成了19个乡镇圩镇总体规划修编,年底前全县乡镇总规修编可全面完成;并充分运用规划修编成果,县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圩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大力推进以一个市场(含一条主街)、一条绿化长廊、一个垃圾填埋场(含垃圾中转站)、一个住宅小区、一个文体休闲广场、一座公厕为重点的“六个一”建设。开展以“杆线乱搭、房屋乱建、摊点乱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现象为重点的圩镇“五乱”专项整治活动,结合“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在圩镇主街道、机关庭院开展“樟树进圩镇庭院”活动,全县圩镇环境日益改善、功能日益完善、特色日益鲜明。正在打造螺溪、沙村、万合、禾市等功能齐全型圩镇,碧溪、石山、老营盘等边际贸易型圩镇,马市、苏溪、南溪等沿路开发型圩镇,水槎、桥头、中龙等山区生态型圩镇。同时,将规范化建设向村一级进行延伸,大力实施以“三清三改六建五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全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二是提升品位抓府院。按照统筹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据经济实力、乡镇规模和现有基础,对全县22个乡镇庭院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其中澄江镇、沙村镇等6个乡镇,力争2011年全面完成新办公场所建设并交付使用;南溪乡、苑前镇等4个乡镇,积极整修改造、“穿衣戴帽”,切实做到窗明墙净、卫生整洁;碧溪镇、禾市镇、螺溪镇等12个乡镇,切实加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力度,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服务一流的办公场所。与此同时,按照格式统一规范、内容彰显特色、人文氛围浓厚的要求,下发了《泰和县乡镇机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布置参考要点》,重点抓好乡镇机关大厅、党委会议室、接待室、党员干部活动室、宣传长廊的规范化布置,树立了基层政权形象和亲民为民形象。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2010年可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无址办公问题。
三是利民便民优服务。大力推进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乡镇、村(社区)、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全县22个乡镇均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每个村都设立了1个以上民事代办点,每个组聘请了2名以上民事代办员,目前,全县共计设立民事代办点420个,聘请民事代办员630名,为民办实事5250件。大力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将与群众日常办事联系紧密的计生、国土、民政、财政、劳动保障、新农合等纳入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首问负责、挂牌上岗、一次性告知、办事公开、服务承诺等制度。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点题”服务、预约上门等联村、联组、联户、联企、联产业、联基地“六联”帮民活动,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是完善功能建机制。积极指导乡镇建立健全乡镇议事决策、内部管理、党务政务公开等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整体功能。在完善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班子实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主要负责人“四个不直接分管”制度的意见,确保班子决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指导各乡镇建立和完善了机关运行管理、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服务承诺制、民主评议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配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了乡镇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转。
(本文在《登攀》2009年第6期上发表)
§§§第二节
健全机制强管理,创新方法求实效,扎实推进远程教育学用工作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泰和县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目标要求,坚持“建、管、学、用”并举,在圆满完成第一批195个终端站点建设任务后,及时把远程教育的工作重心转到学用工作上来,从农村基层工作特点和党员干部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远程教育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强领导、整资源,多举措夯实学用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并落实了工作人员、工作经费等各方面保障措施。根据远程教育工作特点和农村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泰和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办法》,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工作职责,确保远程教育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建立远程教育成员单位联系点制度。
二是开辟三条渠道,丰富教学资源。购置和引进了一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课件;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制作、开发力量,制作、开发了《那山?那水?那人》《暖春》《从广东棚到小康新村》《马铃薯种植技术》等党员教育、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等课件;通过组织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和乡土人才制作了《巍巍紫瑶山、朗朗苑前镇》《白鹭湖》《蜀江古风》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符合泰和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课件。目前,全县共制作、引进、开发各类课件20余部,时长达3个多小时。
三是抓好网站建设,强化教学指导。依托泰和党建网,建立县级远程教育辅助网站,并对远程教育教学辅助网站进行了改版升级,科学合理设置文件制度、学用典型、教学计划、远教知识等栏目,每天更新内容,方便群众学习浏览。
二、抓选配、优结构,多方式配强学用工作队伍。
精心选好配强技术服务员、教学辅导员、站点管理员三支队伍,为终端站点正常有序开展学用活动提供队伍保障。
一是建立设备维护队伍,确保“好用”。与县电信公司签订合作服务协议,充分利用全县乡镇电信所技术人员的优势,把远程教育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维修委托给乡镇电信所负责,制定了《泰和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障碍维修及设备维修流程图》,并将各乡镇电信所的服务热线下发至所有终端站点,实现随叫随到,随坏随修,有效保证了站点设备“好用”。
二是建立技术辅导队伍,做到“会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群众发展需求,加大与农技、科技部门的协作,先后建立了由100多名水产、畜牧、蔬菜等农业技术专家组成的农业技术辅导队伍,通过定期开展现场答疑、在线答疑、热线答疑等活动,为各终端站点开展教学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今年6月,该县塘洲镇樟溪村几百亩早稻发生卷叶虫,村民们通过农技专家热线电话,向远程教育技术专家求助,及时遏制了灾情。
三是建立站点管理队伍,推进“常用”。按照“政治素质硬、文化程度高、工作有热情”的标准,采取“村推荐、乡审核、县考察”的办法,选好配强AB岗管理员队伍,全县目前共配备了194名终端站点管理员、116名义务管理员。采取送训下乡的方式,通过理论授课、实际操作和现场演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颁发上岗证。将全县站点管理员统一登记,并把管理员的照片、联系方式在村远程教育宣传栏内进行公开;编印了《终端站点管理员工作指南》,进一步明确终端站点管理员工作职责;出台制订了《泰和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考核激励办法》,根据考核情况兑现补贴。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予以表彰,对因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关和管理不善的管理员,及时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