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导和推动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自主创业
实践证明,经过多年外出打工实践,许多农民工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创业观念的熏陶,拥有一技之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而且熟悉了市场规则,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回了先进生产力,开拓了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力的渠道,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步伐,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给家乡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因此,回乡创业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返乡农民工中的党员是返乡农民工当中的先进群体,觉悟高,识大局,应该在创业就业的实践中带好头,作表率,在带头创业的同时,带动群众共同创业,真正变农民工“返乡潮”为“创业潮”,让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创业的源泉奔涌出来、活力迸发出来,让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将创业激情转变为创业实践,在全县努力形成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一、投身创业,做好表率,带头创新创业致富。
返乡农民工党员要进一步增强创业信心、掌握创业本领,把握当前的大好创业机遇,率先创业致富、创业兴家,形成“人人搞经济、个个忙创业、家家上项目、户户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第一,要具有创业致富之“胆”。创业的确很难,但路是人走出来的,业是人创出来的,从来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创业者。浙江是全国公认的富裕省份,老百姓的收入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列。浙江的老百姓之所以富裕,靠的正是艰苦不懈的创新创业。学习浙江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思想观念,破除等靠依赖和小富即安的旧传统意识,使谋创业、敢创业、创大业成为心中的不竭动力。马市镇占村村老党员黄爵彬年近60岁才开始饲养灰鹅,因技术不过关,养殖灰鹅失败,但他没有因此停止自己的创业路,当他看到甲鱼市场行情看好的情况,开始转产养殖甲鱼和孵甲鱼蛋,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已养殖甲鱼40余亩,年纯收入7万多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马市镇现有20余户群众养殖甲鱼200多亩,产值800余万元。冠朝镇大冈村村民郭水平,1998年贷款4000元开始养猪养鱼,通过实施山上种果、山下养猪、水面养禽、水里养鱼的生态立体开发模式,现在他承包了3个小山塘、160多亩水面,在水面养起了近千只鹅,岸边养了2000多头猪,年纯收30多万元。返乡农民工党员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敢想敢干、百折不挠、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创业精神,勇敢地投身全民创业。
第二,要选准创业致富之“路”。创业要成功,关键要选准选好一条创业路子。就当前农村经济来说,增收致富的道路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关键要紧贴市场、因地制宜、扬优成势,找准突破口,抓住新亮点。“条条致富路,行行出状元”,水稻不行种经作,种植不行抓养殖,旱路不通走水路,加工不行搞流通。苏溪镇的朱小平,自1989年开始搞柑橘贩运,在贩销过程中,看到了我县柑橘因品质较差,价格低廉,难以抢占市场。于是1999年10月投资80多万元租赁荒山荒坡300多亩种植杨小26优质柑橘,经过几年来精心耕耘,现在果园面积已达700余亩,年产柑橘50万斤以上,产值在10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全镇种植杨小26近5000亩,形成了十里果业走廊。冠朝镇东村村群众充分发挥丘陵山地优势,拦坝筑塘,按照“岸上一栏猪、水面一群鸭、水中一塘鱼”的模式,开挖了100多座小山塘,开发面积2000多亩,养鱼近100多万尾,养猪3000余头,年产值近300万元,农民因此户均增收5000余元。他们的成功经验启示大家,只要紧贴市场,因地制宜选准1—2个项目,苦心经营,就能走上创业致富、创业兴家路。
第三,要具备创业致富之“技”。科技是致富“金钥匙”。农民要发家致富,必须学习掌握实用技术;要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学习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农业科技等致富本领。塘洲镇洲头村党支部书记胡小元同志,先后到江西农大、南昌大学学习马铃薯种植技术,到黑龙江等地跑市场,积极引进推广马铃薯“两微”(微膜覆盖、微肥使用)栽培技术,使马铃薯提前15—20天上市、亩产增加200多公斤,每亩效益比传统种植高出400元。目前,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产量近10万多吨,总收入75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近500元。碧溪镇石坪村的刘开典同志,1997年开始从浙江丽水引进袋装香菇种植技术,全村菇农从最初的3户发展到现在的76户,年产香菇40万袋,产值150万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村。
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方位助推返乡创业。
目前,全县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呈上升趋势,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党员群众,各级领导干部要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在“五个着力”上下工夫,为他们的创业鼓好劲、加好油、服好务。
第一,着力激发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创业的热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通过大量的宣传动员和说服教育,帮助返乡农民工认识当前有利于创业的形势,让返乡农民工了解政府已出台的鼓励创业政策,帮助他们打消对创业的顾虑、克服害怕创业失败的恐惧心理;主动发现返乡创业的好典型,及时表彰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精神,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引导全社会尊重、关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着力提高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的创业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识别创业机会、如何开办创业项目、如何搞好经营管理上。要重点组织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动员当地成功的企业家和经营能手参与培训,用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农民工创业者,不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第三,着力搭造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的创业平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在园区设立了3000多亩的返乡创业园。县委组织部即时跟进,在外出务工党员中组织开展了以“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为主要内容“双输双引”活动,依托返乡创业园,引回了以文开福等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推动了全县“雁归经济”的发展。部分乡镇如禾市镇、沙村镇、冠朝镇通过整合资源,引进一批返乡人士在本乡镇创办企业,既解决了当地部分返乡农民工就业,又推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注重为返乡农民工搭造创业平台,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厂房、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有利的硬件条件。
第四,着力解决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在创办企业中遇到的经营管理问题。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不能仅限于帮助他们把企业创办起来,还必须帮助这些企业生存、发展、壮大。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得保证产品销得出去、货款收得回来、成本降得下去、资金融得进来、员工留得下来。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市场不旺、本地的需求有限等,使产品销售难度更大,这也是许多农民工不敢创业的重要原因。各有关单位要积极为企业提供产品销售信息、寻找产品销售市场,帮助解决创业融资等服务。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居住生活、娱乐休闲等方面的社会综合功能,让农民工在小城镇也能享受到城市化服务,从而不但留住当地的技能型人才,还能吸引外地的人才来打工。
第五,着力抓好对返乡农民工党员群众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认真抓好中央、省、市、县有关强农惠农政策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的落实。要加强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联系,现场解决问题、现场帮助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各种高效、便捷的服务。
(本文系在“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第二节
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与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必须立足实际予以化解。
一、面临的主要矛盾。
1农村党员对党员电教需求的迫切性与基层领导对电教认识的局限性。农村党员电教发展至今,已为广大农村党员喜闻乐见。但是,一些地方、基层领导尤其是乡村领导对党员电教的作用和优势还未真正了解。组织部门“孤军作战”“独家经营”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党员教育任务的紧迫性与电教力量的薄弱性。新时期农村党员教育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但农村党员教育力量尤其是农村党员电教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人、财、网”上的“捉襟见肘”。
3获取信息传媒的多样性与电教教材的短缺性。与互联网、有线电视等传播形式相比,党员电教教材的短缺问题比较突出。片源信息渠道不丰富,权威性、专业性不强。
4党员电教的灌输性与播放收看的随意性。播放收看党员电教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播放收看随意性的问题。村级播放点“来什么看什么,有什么播什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二、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构建农村党员电教新格局。
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电教的及时性、权威性、实用性、灵活性作用,为党员及时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学理论正思想、学科技先致富,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富裕。切入农村各项工作,通过扩大教育对象,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借鉴经验,推动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树立和强化以上三种意识,才能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增强搞好农村党员电教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要健全两项制度。一是健全农村党员电教责任制。明确规定县级党委负责人是农村党员电教的第一责任人,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农村党员电教工作职责体系。二是健全农村党员电教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内容分类、目标计分、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目标考核方法,对电教工作予以量化、细化。考核结果纳入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的评比内容,作为干部调整使用的依据。
三要形成一股合力。要制订《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条例》,县级成立党员电教中心,对党员电教工作进一步明确、规范,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纪委、宣传、党校、广电、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协调、运转灵活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的党员电化教育体系。乡镇电教站要成为乡镇党校、农技站、广播站等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构,共同参与推动农村党员电教事业上新台阶。
2加大投入,选育人员,夯实农村播放网点建设。
一要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按照“财政拔一点,党费挤一点,集体拿一点,党员捐一点,成本收一点”的思路,建立“农村党员电教发展基金”,用于农村党员电教事业的发展。
二要实现队伍的专业化。一方面,采取选送脱产进修、定期培训、跟班学习等办法,不断提高党员电教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把党员电教干部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采取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办法严把“入关口”,吸纳优秀党课教员、广播员、涉农技术人员、乡村干部等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党员电教干部队伍。同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支持党员电教干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党员电教干部的积极性。
三要实现播放的网络化。重点做好村级播放点的扩展、巩固与提高。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小城镇郊区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闭路电视系统,拓宽播放领域,提高播放效果。一些边远山区村要从乡站的巡回播放逐步过渡到建点定点播放。一些有条件的富裕村还可以以党小组为单位,选择政治素质高、家庭条件好的一些党员户为电教中心户,建立家庭播放点。同时,要尽快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提高村级播放点覆盖率,做到“村村有网点、人人受教育”,促进农村党员电教的经常化、大众化。
四要实现制度的规范化。要本着严肃庄重、规范实用的原则建好村级播放点,具体做到“四有一加强”,即有播放设备、有播放场地、有播放人员、有播放教材,并加强制度建设,达到“一柜(电视柜兼片柜)四档(工作计划、设备档案、播放记录、学用记录)六框(六项电教制度上墙)”,以严格执行制度来保证电教工作的有效开展。
3完善订购,加强交流,推进农村党员电教片库建设。
一要畅通片源信息渠道。建立片源信息收集通报制度,扩大党员电教教材的选择余地。 二要规范片库建设。保证经费、按需建库、分类管理,重点建设乡村基层片库。
三要增大片库容量。建立电教教材交换交流制度,加强县级片库之间、县内组织、宣传、纪委、科技、农业、政法等部门之间的定期和不定期电教片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