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900000026

第26章 “毛主义”话语,历史的断裂和自由主义的复仇(2)

最终,我的观点是那些关于毛主义时代中国的研究由于忽视了这种统治结构和生活方式而把很多重要的视点关在了门外。他们有效地将中国政治去政治化,甚至在分析考量有上百万人参与的公开的政治运动时也仅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种种人身攻击、轶闻、和“宫廷”事件上。由于这些研究完全没有关于“毛主义”话语的这些视点,没有认识到毛泽东时代和革命所建构的“真实”(what being in the true of the Mao era and revolution),更没有看到这种结构性的灵活的敌/友二元论,这些研究的真空只会迅速被“极权主义”等相似的观点所填满。这就是说在解读这段激进年代里的政治和文化时,我们既要参照这种热烈的坚定的二元论,也要参照我以上所剖析的全部的“毛主义”话语。我们应该运用这些视点(二元论,“毛主义”话语)来调整我们对这个最激进年代的认知和反思,这个年代跟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是如此不同。“毛主义”话语在当下仅是一种思想的遗留,但或许在未来的某种重新政治化的文化中,它会再次成为政治热情和信仰的源泉。但是无论怎样,“毛主义”话语在物质、主观和话语层面都确实存在过。依据福柯的观点,我们不可能简单地假设有这样一种潜在的、真实的个人主体,可以让我们用作我们批判那些“党/国统治”论的基石。同样,我们也并无置身权力之外,彷佛我们可以在政府之外进行统治,在国家之外组成社会。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如果我们不想把那段激进过去仅仅解读成我们当下迫切的关注点和概念,我们就必须严肃地剖析“毛主义”话语的形成过程,必须在积极的意义上进行分析以提出些不同的观点。

“回归曾被压抑的”?自由主义的复仇

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一历史变迁——从文革时期这一“毛主义”话语的全盛期,到今天的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话语,我们姑且称之为“邓主义”话语(如果这些术语可被接受的话)?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政治生活,即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尤其是“毛主义话语”置于敌/友或革命的/修正主义的这一二元结构中来回顾。我的观点十分简单:“敌人”赢了。也就是说,1976年四人帮被捕、1979年清除华国锋、邓小平上台、1984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去毛化”(de-Maoification)等一系列事件,无论好坏,都在总体上应验了姚文元在1975年的文章《论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社会基础》中所做的大部分预言(资本主义的扩张、腐败、不公正的阶级分化等)●164◆。左派被击败、这一阵营的人们被清洗、到邓小平等人的最后胜利,中国确实存在着复杂的、混乱的、却是真实的“两条路线”的斗争。这路线斗争部分是自我认识层面,部分是社会现实层面的斗争。在我看来,Schmit的敌/友这一政治划分标准能够极好地解释这些激烈的变化。回想起来,这些激变可能已经是中国政治最后的阵痛了,尽管1989年也是。

这将我们引向“去政治化”(de-politicization),并带来全面的全球化,“历史的终结”(1991),新自由主义以及70年代以来的后福特经济学(post-Fordist economics)盛行等等。这不仅仅是中国也确实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让我们回到Schmit和汪晖的不约而同的观点上。在汪晖看来,国家在大众、民主的政治化方面所做的独特的、也是最后的尝试——文革,由于其堕落为派系之争(factionalism)和国家的再度官僚化(re-bureaucratization)而最终失败。的确,文革失败的两种根源同时也是在文革中“去政治化”的关键因素,如反对公开辩论、“国家外”的激进主义(extra-state activisms)、阶级为基础的平权措施(affirmative action),以及上山下乡政策等。总的说来,中国的党国已经被“去政治化”了:

“它不再是一个有着独特政治价值的组织,而是一种权力机制。即使在政党内部都已不容易进行真正的争论;不同观点之间的分野只是体现了在现代化路径这一议题上的技术层面的分歧,因此它们也只能够在权力结构内部解决。”(汪晖32)

换句话说,政党已不再有独特的立场或社会目标,而仅仅存有“与压制性的国家机器之间一种结构性、功能性的关系”。(汪晖35)而且正如反复提及的,它的首要功能是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推进经济,也就是利润的增长。汪晖这篇精彩的文章提供给我们的远不仅仅是对这种政治模式的定义,还有一些明显的迹象来描述这已然“去政治化”的中国:共产党和政治精英、资本主义权力精英之间的界线已经断裂;放弃了主要的社会经济决定转而投向“去道德的”、“去政治的”市场逻辑和全球性的制度,例如WTO。”(汪晖,39)

诚如汪晖所强调的,这些变化很可能始于70年代末,在之后的二十年逐步上升,而今天则已是世界性的。的确,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建交、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浮动,即全球的金融一体化,都发生在1972年。再联想到:美国的政治体制――正如Gore Vidal著名的讽喻“一个政党两个右翼”;最近的金融海啸和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的贫穷和政治上的反响等等,仿佛这只是一个自然结果或者仅仅是一个银行问题,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过度生产引发的危机。但是汪晖和其他学者都尚未充分承认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去政治化”与自由主义的复兴有很大的关系。在实践中,自由主义与民主是两个分开的甚至于是相对的实体。对Schmit来说,自由主义使得政治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竞争性的和二元的非此即彼的动力无效,以牺牲民主为代价。如Roberto Esposito所示:“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其自身的逻辑、预设以及概念语言上[反平等主义(antiegalitarian)、排他主义(particularist)、自然主义(naturalistic)]即便不是与民主的意识形态相对,也是相当不同。后者(即民主意识形态)趋向于普世主义(universalism)和平等主义(egalitarian)。”(642)

此外,民主应该被理解为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寻求身份认同,以及民众意志的一种表达,这是与时下在中国和世界上盛行的反国家的(anti-state)、自由派的观点全然相悖。倡导合法的或仅仅形式上的平等以及原子化的个人主义;将敌人转变为辩论的对手或者经济上的竞争者;将政治空间简化为经济的(管理的)、司法的或者伦理的空间,这些就是自由主义的“去政治化”。

我已无需再强调,至少起源于1978年的魏京生事件的自由主义早已在中国复兴,更无需描述当今知识界的情形。如我之前所表示的,这种复兴部分地体现了某种程度的回归,在字面上和心理上都向“那曾被压抑的”回归。如果说49之后的新政权确有试图解决却没有解决成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成分,那就是(传统的、人文主义的)的知识分子阶层。这在80年代后期的《河殇》现象中可见一斑。作为一个大胆和启蒙性的,甚至于一种直白的“西方主义”(Occidentalism),却又是颠覆性的,“民主性”的文本●165◆,《河殇》大放厥词,将自由主义和市场视作中国的希望,同时将革命时期和农民贬低为封建的和落后的。它将中国历史“去政治化”为仅仅是文化的和症候性的,仿佛之前的几十年都是错误意识的产物,缺乏个人的、企业家式的自主性。哲学意义上最极端的自由主义莫过于把错误的思想或意识归咎于某些个人或团体,将他们视作决定历史正确和错误的基础。的确,在其著名的1981年关于共产党历史的决议和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中,中国共产党所表现出的恰恰是与自由派批评家们相同的认识论。

(郁旭映,刘希翻译)

引用文献:

Dutton,Michael.Policing Chinese Politics:A History.Durham:Duke UP,2005.

----. “Passionately governmental: Maoism and the structured intensities of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ality.” Postcolonial Studies 11.1 (2008): 99-112. 

Foucault, Michel. Power. Ed. James D. Faubion. Vol. III., Essential Works of Foucault, 1954-1984. Ed Paul Rabinow. New York: The New Press, 2000. 

Esposito, Roberto. “Totalitarianism or Biopolitics? Concerning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rans. Timothy Campbell. Critical Inquiry 34 (Summer 2008): 633-44. 

Gao, Mobo. “Maoist Discourse and a Critique of Present Assessments of the Cultural 

Revolution.”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26.3 (1994): 13-31. 

---. The Battle for China’s Past: Mao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London: Pluto Press, 2008.

Wang Hui. “Depoliticized Politics, From East to West.” New Left Review 41 (Sept 2006): 29-45. 

Wang Zheng. “Call me Qingnian but not funǚ: A Maoist Youth in retrospect.” Some of Us : Chinese Women Growing Up in the Mao Era ,New Brunswick ,N1J1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1

同类推荐
  •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本书从两方面来介绍成就好班级的秘诀,这两方面分别为在校学生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逆行伐仙

    网游之逆行伐仙

    行万里路,踏出自己的王道守护心中那片净土犯我信仰者任你仙体神器我也定会以我凡人之姿逆行伐仙!
  • 赤炎战神

    赤炎战神

    战灵大陆,以灵为尊,强大的王级战灵,诡异的天地元能、神秘的附体战战魂……这是一个讲诉拥有“天赋赤灵”的少年神秘故事……
  • 凤凰涅槃:嗜血暴君独宠妃

    凤凰涅槃:嗜血暴君独宠妃

    【一对一宠文,欢迎入坑!】她是世界第一女杀手,一直奉行着“简单粗暴”这四字箴言。虽在杀手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也是路痴+懒癌晚期患者。在神秘美人图的召唤下,她魂穿成了九天大陆四大强国之一水月国的痴傻九公主——水月翎雪。相同的名字,是巧合?又或是宿命?面冷心冷如她,腹黑狡黠如他,两者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凤凰涅槃:嗜血暴君独宠妃》!
  • 重生贤妻

    重生贤妻

    重活一世的路圆圆最大的愿望就是挣下一大座银山,然后用那些石头大小的银子把那个负心汉不要脸的小三小四小五小六追着打,直把他们打的满头是包哭爹喊娘嗷嗷惨叫,却也不得不为了捡到这满地的银子跪在她面前,四肢并爬狼狈不堪!可是,再大的银山也总有完的时候,再怎样炽烈的仇恨也有消散的时候,当天地之间都只剩下这么一具空壳的时候,她又该何去何从?那人说:这还不容易,你是空的,我却是实得,到时候把你我一起捏碎了再掺和在一起,混着汗用力捏,不就又有了个你有了个我?或许还有多余的,再做一个小萝卜头,我们再一起挣座银山,围坐在上面看这锦绣山河,风景独好?圆圆:......滚!
  • 一枕荒凉如旧梦

    一枕荒凉如旧梦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非常特别的一段,纷纷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至今流传为佳话。《一枕荒凉如旧梦》以鲜活动人的文笔,细致描述了张爱玲、阮玲玉、周旋、林徽因等十位民国女子与梅兰芳、徐志摩、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以神秘感情为主线的传奇人生。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后来为大众津津乐道,伴随着大家对他们的情感追忆,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她们聪颖、独立、才智卓群,却为情所困;她们美丽、温婉、风华绝代,却无人能懂。绚烂而又寂寞的人生,谁能读懂?
  • 红楼之黛玉重生记

    红楼之黛玉重生记

    林黛玉重生了。林弟弟穿越的。四爷至今未娶为哪般?林黛玉还是那个林黛玉,没穿越没夺舍,没愤世嫉俗没脑残。前尘已逝,只停留现在,守护家人,拒绝二表哥。只愿一生静好。
  • 神尊在上,我在下

    神尊在上,我在下

    他们的初次相遇,是在她无知的年纪。再次相遇,她年纪虽长,却依旧无知。殊华从未想过,既不端庄亦不贤惠的自己,竟会让一向清心寡欲的浅释神尊入了红尘。多年后殊华才知晓,两人如今的缘分本就是她以命换来的。沉睡的前缘,醒来的恶念,两人的姻缘是早已注定,还是破茧成蝶,皆是未知。
  • 第二世界之征途

    第二世界之征途

    女蜗为智脑,三国为游戏生涯、成长生涯,称霸的基础,梦幻现实的结合,开启双线争霸的铁血场景。主角被父被爱人杀害后重生两年前,迎接他的将是什么呢?独毒在2月9日建了一个书群,专门用于讨论情节与人物,欢迎喜欢本书的读者加入。群号:414911310.
  • 成仙就道

    成仙就道

    风云舞动,苍天九转,仙光圣劫,成仙就道。我逆伐弑仙,仙不能阻。我逆转大道,道不能拦。我才是仙,我才是道。所谓仙道,哈哈哈!
  • 闲侠录

    闲侠录

    闲,是一种境界。浑浑噩噩不是闲,那叫昏庸。闲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回自己、用本心活着的一种境界,不被凡尘所累,不因世界限制了自己的目光。保留一份闲心,做回自己,做自己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