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龙
杨剑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在乡土中国,20世纪中国文学总体上乡土文学强而城市文学弱,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作家成为现代文学的主力军;而以茅盾、穆时英等为代表的上海文学,形成了现代文学的一道风景线,老舍则成为城市文学另一支即北京文学的代表。被誉为“市民诗人”的老舍,与城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他的小说大多以都市为背景,生动描写下层市民的性格与生活。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杨家胡同普通旗人家庭的老舍,1924年夏应邀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学,1929年夏离开伦敦回国。1930年7月应齐鲁大学之邀赴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1934年9月应聘到青岛的山东大学文学系任教。1937年抗战爆发后,老舍于11月抵达武汉后至重庆,投身抗日文化工作。1946年3月,老舍应邀赴美国讲学,1949年12月9日,老舍回到北京。在战争频仍、国难当头的岁月里,老舍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老舍有了比较安定的生活,却在1966年“文革”时遭迫害投湖自尽。
除了在英国、美国讲学以外,老舍在北京、济南、青岛、武汉、重庆等城市都有比较长时间的生活,这些城市往往成为老舍小说中的背景,老舍在散文中常常叙写自己对这些城市的印象。
一
自1924年26岁时赴伦敦讲学,到1949年底回到北京,直至1966年离世,老舍在北京度过了43年的时光。老舍曾经说:“不管我在哪里,我还是拿北京作我的小说的背景,因为我闭上眼想起的北京是要比睁着眼看见的地方更亲切,更真实,更有感情的。这是真话。”老舍:《我热爱新北京》,见《老舍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本文所引版本同此——编者注),第342页。北京不仅成为其小说中的主要背景,也成为其散文中常常描写的故乡。
1936年老舍在离开北平六年多后,在青岛写下《想北平》一文,抒发对于故乡的热爱和思念。老舍以爱母亲喻其爱北平,他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老舍:《想北平》,《老舍文集》第14卷,第69页。这种割不断的思乡之情,通过对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等表达了出来。老舍甚至为自己难以描述出对于北平的爱而自责,他写道:“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同上,第70页。就如忠贞于爱情的处子,老舍感谢北平给予他知识与印象、性格与脾气,因此老舍不能爱其他城市,而独爱故乡北平。老舍怀念北平“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温和的香片茶”、“花多菜多果子多”。1945年在《“住”的梦》中,老舍直言不讳地说:“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老舍:《“住”的梦》,《老舍文集》第14卷,第652页。将北平视为人间天堂,对北平的食物、花草、景物如数家珍,真可谓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豪。
1951年,老舍发表了《我热爱新北京》、《北京的春节》。在《我热爱新北京》中,老舍说:“我知道北京美丽,我爱她像爱我的母亲。因为我这样爱她,所以才为她的缺点着急,苦闷。”老舍:《我热爱新北京》,《老舍文集》第14卷,第342页。他揭示过去皇帝、军阀和国民政府执政时的贫富悬殊,指出人民政府治理北京后的种种举措。老舍深情地写道:“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她是多么清洁、明亮、美丽!”同上,第345页。在《北京的春节》中,老舍津津乐道诉说北京春节的过法: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铺户中的年货、春联、年画、蜜供,儿童们买杂拌儿、爆竹、玩艺儿,过小年的送灶王、贴春联、大扫除,除夕赶做年菜、吃团圆饭、祭祖,元旦的拜年,元宵节的灯彩、踏月、看灯、看焰火。在文末,老舍道出过去与当今过年之不同:“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老舍:《北京的春节》,《老舍文集》第14卷,第350页。
在写于1954年的《北京》中,老舍开篇就说:“我生在北京,热爱北京。现在,我更爱北京了,因为伟大的毛泽东住在这里。”老舍:《北京》,《老舍文集》第14卷,第365页。老舍描述北京的皇宫御苑的庄严美丽,故宫、博物院里历代珍藏供人民群众参观,颐和园、天坛、社稷坛加以修葺让人民游览,北京增建了新剧院、新电影院、新的中学小学、新的诊疗所、新的文化馆等。老舍自豪地说:“这就是我所热爱的北京,也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福利,一切为了和平,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而建设着的新中国的首都!”同上,第368页。在写于1959年的《宝地》中,开篇就道:“也许有人以为我之所以热爱北京,是因为我生在北京。是的,谁能对生身之地毫无感情呢。不过,要以此为我热爱北京的全部原因,也并不正确。”老舍:《宝地》,《老舍文集》第14卷,第402页。老舍提到八国联军的入侵、父亲保卫紫禁城的殉身,下暴雨的时节一家人坐到天明怕屋顶坍塌,院后有一个臭气袭人的大坑。老舍说:“只有人民当了家,到处才都会变成宝地。”老舍:《宝地》,《老舍文集》第14卷,第403页。老舍诉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精神的变化,“由囚首丧面改为精神焕发,由一筹莫展改为各尽所能,由一个人养家改为大家劳动”同上,第404页。。老舍真情地说:“我爱北京的新工厂、新建筑、新道路、新公园、新学校、新市场,我更爱北京的新风气……我不是凭着回忆而热爱北京,我热爱今天的与明天的北京啊!”同上,第405页。
著名作家柯灵在其散文《乡土情结》中写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柯灵:《乡土情结》,《解放日报》,1992年2月18日。老舍在散文中对于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北京做了生动的描述,在离开北京时老舍对于故乡梦萦魂绕,在建设新北京时老舍对于北京由衷赞叹。作家的创作与其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如同绍兴之于鲁迅、富阳之于郁达夫、凤凰之于沈从文,北京成就了老舍的市民文学的创作。
二
1930年7月,老舍应齐鲁大学之邀请,赴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任文学院教授。老舍曾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老舍:《吊济南》,《老舍文集》第14卷,第106页。1934年9月,老舍接受山东大学聘请,离开济南到青岛的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书,主讲“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等课程。1937年抗战爆发后,青岛局势十分紧张,8月13日老舍只身由青岛赴济南,回齐鲁大学任教,11月中旬济南即将沦陷,老舍毅然离开济南,挤上南去的最后一列火车经泰州、徐州、郑州抵达武汉。老舍在济南、青岛七年间,创作出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重要作品,成为其一生创作最重要的时期。
在老舍的散文中,分别描写了对于济南、青岛的印象。《到了济南》描述老舍初到济南的印象与感受:挤出车站,汗流如浆;雇马车,马瘦车糟,车价奇高。朋友带马车来接,依然是瘦马糟车。济南的石路“带着慷慨不平的气味”,坐洋车时“一点不松懈,一点不忽略,随高就高,随低就低”老舍:《到了济南》,《老舍文集》第14卷,第443页。。在《趵突泉的欣赏》中,老舍描绘趵突泉,“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老舍:《趵突泉的欣赏》,《老舍文集》第14卷,第13页。。“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同上,第14页。在《大明湖之春》中,老舍虽然对于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不满,但是他也指出:“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老舍:《大明湖之春》,《老舍文集》第14卷,第84页。老舍还道出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等特产,老舍认为大明湖秋天最美,“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同上,第85页。。老舍对于济南的秋天情有独钟,在《一些印象》中,他赞叹道:“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他描绘说:“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老舍:《一些印象》,《老舍文集》第14卷,第1页。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是老舍对于济南之秋的赞美。他描绘济南颜色各异的山、蓝天一样清凉的水,老舍以充满诗意的笔触描绘济南秋天的山水。在1938年1月发表的《吊济南》中,老舍将他居住了四年的济南称作“第二故乡”,“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老舍:《吊济南》,《老舍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106—107页。。老舍认为“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同上,第107页。老舍却以吊唁的心情批评济南的灰尘飞扬、污秽杂乱,批评当局不肯将老百姓的钱花在美化城市上。老舍感叹道:“敌人的炮火是厉害的,敌人的经济侵略是毒辣的,可是我们的捆束百姓的政策就更可怕。济南是久已死去,美丽的湖山只好默然蒙羞了!”老舍:《吊济南》,《老舍文集》第14卷,第109页。在抗战的背景中,揭露济南当局在大敌当前的无所作为。
老舍在青岛住了三年,在《青岛与山大》中,老舍赞叹“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的放在那黄色地图的边儿上”老舍:《青岛与山大》,《老舍文集》第14卷,第65页。,他描绘青岛的春、夏、秋、冬,他愤愤不平地说“夏季的青岛是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同上,第65—66页。。在叙说青岛夏天的热闹和山大暑假的冷清后,老舍道出在青岛的山大却很少洋味,朴素成了风气。在1936年发表的这篇文章末尾,老舍义正词严地说:“我们眼前的青山碧海时时对我们说:国破山河在!于此,青岛与山大就有了很大的意义。”同上,第68页。在《青岛与我》叙写头一次在青岛过夏的见闻与感受:白天海边上见海水浴者,晚上有热闹的跳舞场。老舍不去赶热闹,想唱戏,被人称“唱得像鸭子叫唤”;想安无线广播机,邻居郑家已经安好;想打牌,却没有忍力。老舍在文末写道:“爱玩的人来青岛,行。对于我,它是片美丽的沙漠。”老舍:《青岛与我》,《老舍文集》第14卷,第572—573页。他将青岛看作美丽的沙漠。在《五月的青岛》中,老舍描绘青岛五月花儿的争奇夺艳、海的绿意无限。老舍在对于五月青岛之美的描绘中,却仍然愤懑于“谁的钱多谁更威风”的社会风气老舍:《五月的青岛》,《老舍文集》第14卷,第103页。。在《有钱最好》中,老舍说“青岛的青山绿水是给诗人预备的”、“青岛的洋楼汽车是给阔人预备的”。在讲述了青岛的住、食、穿、玩后,老舍感慨地说:“总起来说,青岛不是个坏地方,官员们也真卖力气建设。所谓洋罪,是我的毛病,穷。假若我一旦发了财,我必定很喜欢这里。”老舍:《有钱最好》,《老舍文集》第14卷,第5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