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春风》一文中,将济南与青岛作比较:“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老舍:《春风》,《老舍文集》第14卷,第45页。老舍比较济南与青岛的秋天:“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同上。“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同上。老舍对于济南与青岛两个城市有其独特的感受,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青岛是“摩登的少女”,形象地勾画出老舍心目中城市的不同。济南与青岛在老舍的人生历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著书育人成为此时期老舍的重要工作,奠定了老舍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相对稳定的生活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成为老舍在济南与青岛生活的写照,也决定了这一时期老舍创作丰盛的必然。
三
抗战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即将沦陷,11月15日老舍挤上南去的列车离开济南,于11月18日抵达汉口,住武昌千家街冯玉祥公馆,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3月24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成立,老舍担任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成为“文协”实际上的总负责人。1938年夏武昌屡遭敌机轰炸,“文协”总会迁往重庆,老舍离开汉口于8月14日抵达重庆。1946年3月4日,老舍在上海坐美国运输船“史格脱将军号”赴美国讲学。
抗日战争期间,老舍在武汉、重庆全力主持“文协”的工作,为团结文艺界人士携手抗日,做了诸多工作。在《八方风雨》中,老舍说:“在今天想起来,汉口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虽然武昌的黄鹤楼是那么奇丑的东西,虽然武昌也没有多少美丽的地方,可是我到底还没完全忘记了它。在蛇山的梅林外吃茶,在珞珈山下荡船,在华中大学的校园里散步,都使我感到舒适高兴。”老舍:《八方风雨》,《老舍文集》第14卷,第312页。老舍留恋武昌的老天成酒店、酒店的掌柜与伙计、“驰名的二锅头与碧醇”。老舍写道:“汉阳虽然又小又脏,却有古迹:归元寺、鹦鹉洲、琴台、鲁肃墓,都在那里。这些古迹,除了归元寺还整齐,其他的都破烂不堪,使人看了伤心。”同上,第313页。老舍在武汉八个月时间中,他对于武汉的印象与轰炸和防空不可分割。在《我为什么离开武汉》中,老舍说:“流亡者除了要跟着国旗走的决定而外,很难再有什么非这样或那样不可的主张。”老舍:《我为什么离开武汉》,《老舍文集》第14卷,第158页。“文协”成立后,老舍办理文协的事务,武汉遭过两次大轰炸,总会迁往重庆遂成决议,老舍离开武汉去重庆。在《轰炸》中,老舍记载了在武汉亲身遭遇轰炸的遭遇:处处掘建并不十分坚固防空壕的“杂乱无章”,敌机被空军击落时民众的欢呼跳跃。国难期间“舞场、剧馆、茶楼、饭铺的热闹奢华”老舍:《轰炸》,《老舍文集》第14卷,第153页。,难民的蜂拥而来,并不坚固的防空壕“一处埋葬了六十人,另一处闷死二十多”同上,第154页。。
老舍对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特别兴奋。在《记“文协”成立大会》中,老舍记载遇到了王平陵、华林、丰子恺、宋云彬、郁达夫、郭沫若、鹿地亘、邵力子、周恩来、穆木天、冯玉祥等人。在《快活得要飞了》中,他将汉口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筹备会作为最为重要的日子,见到了诸多文艺界朋友:“我仿佛是看着许多的星,哪一颗都在样子上差不多。”老舍认为“把民族复兴作为共同的意志与信仰,把个人的一切放在团体里去,在全民族抗敌的肉长城前有我们的一座笔阵”老舍:《快活得要飞了》,《老舍文集》第14卷,第125页。。在《文协七岁》中,老舍回顾当时文协在武汉时的工作,“那时候,大家初次尝到团结的快乐,自然要各显身手,把精神,时间,与钱力,献出一些给团体”老舍:《文协七岁》,《老舍文集》第14卷,第299页。。在谈到重庆时,老舍说:“赶到文协迁来重庆,大家在精神上还是愉快的,可是工作就赶不上在武汉时节那么多了。”同上。他解释原因是山城的交通不便、物价渐渐的高涨。在《五四之夜》中,记叙1939年5月4日重庆遭到空袭,晚7时解除警报后到处是火光,“火光中,避难男女静静的走,救火车飞也似的奔驰,救护队服务队摇着白旗疾走;没有抢劫,没有怨骂,这是散漫惯了的,没有秩序的中国吗?像日本人所认识的中国吗?这是纪律,这是团结,这是勇敢——这是五千年的文化教养,在火与血中表现出它的无所侮的力量与气度!”老舍:《五四之夜》,《老舍文集》第14卷,第171—172页。愤怒与自豪、谴责与复仇的情绪,在老舍的行文中激荡。
老舍在抗战期间曾于1939年6月28日启程,参加全国慰劳总会组织的慰问团赴延安等地慰问,12月9日回到重庆。1941年8月26日,老舍受西南联大邀请赴昆明讲学,11月10日返回重庆。老舍在散文中,对于成都、昆明等城市有所描绘。在《可爱的成都》中,老舍诉说喜爱成都的理由:“成都有许多与北平相似之处,稍稍使我减去些乡思”,“我有许多老友在成都”,“我爱成都,因为它有手有口”老舍:《可爱的成都》,《老舍文集》第14卷,第256—258页。。他在《青蓉略记》里,记叙了在成都看戏看书的经历:“吴先忧先生请我看了川剧,及贾瞎子的竹琴,德娃子的洋琴,这是此次过蓉最快意的事。”老舍:《青蓉略记》,《老舍文集》第14卷,第266页。“成都比重庆有趣就在这里——有旧书摊儿可逛。”同上,第267页。在《滇行短记》中,老舍描述昆明印象:“昆明的街名,多半美雅。”老舍也指出靛花巷又狭又脏,翠湖“颇清秀”老舍:《滇行短记》,《老舍文集》第14卷,第218页。。老舍羡慕“昆明终年如春”同上。。
武汉与重庆,是抗战时期抗日的重镇。老舍在那里全心全意投身于抗日工作,全力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在创作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同时,也显示出老舍很强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老舍成为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勇于承担、奋力抗战的代表。
四
老舍的一生与都市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老舍出生在北京,曾到过的城市有天津、伦敦、巴黎、新加坡、济南、青岛、武汉、昆明、重庆、上海、西雅图、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布拉格等等。虽然老舍到过许多城市,但有的是参观游览走马观花。在老舍生命历程中,除了北京以外,比较重要的大概是伦敦、济南、青岛、武汉和重庆了。北京是老舍出生、成长、成人之地,伦敦是老舍涉足小说创作的圣地,济南、青岛是老舍执教大学、创作成熟之地,武汉、重庆是老舍投身抗日、创作巨制佳构的重镇。
在散文创作中,老舍常常用对比的方式描述其对于城市的印象,突出城市的特点。在《想北平》中,老舍将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都城比较:“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老舍认为巴黎与北平相比较“还太热闹”、“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老舍:《想北平》,《老舍文集》第14卷,第70页。,使他能摸着,在比较中寄托思乡之情。在《八方风雨》中,老舍描绘对于汉口的印象:“把个小一点的南京,和一个小一点的上海,搬拢在一处,放在江的两岸,便是武汉。武昌很静,而且容易认识——有那条像城的脊背似的蛇山,很难迷失了方向。汉口差不多和上海一样的嘈杂混乱,而没有上海的忙中有静,和上海的那点文化事业与气氛。它纯粹的是个商埠,在北平,济南,青岛住惯了,我连上海都不大喜欢,更不用说汉口了。”老舍:《八方风雨》,《老舍文集》第14卷,第312页。在老舍的感受中,嘈杂混乱的汉口,还不如上海,更不如北平、济南和青岛了。在老舍的心目中,北平始终是其理想的居住地,因此他常常以北平作为参照诉说其对于其他城市的印象:“我很喜爱成都,因为它有许多地方像北平。不过,论天气,论风景,论建筑,昆明比成都还更好。”同上,第330页。老舍诉说他对于成都、昆明的印象,处处以北平为比照。在《吊济南》中,老舍描绘济南:“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平;讲山海之胜,也跟不上青岛。可是除了北平青岛,要在华北找个有山有水,交通方便,既不十分闭塞,而生活程度又不过高的城市,恐怕就得属济南了。况且,它虽是个大都市,可是还能看到朴素的乡民,一群群的来此卖货或买东西,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老舍:《吊济南》,《老舍文集》第14卷,第107页。以北平、青岛、上海、汉口做比照,描述济南城市的特征。
在散文创作中,老舍常常抓住具有特点的事物展开描绘,从而展现城市的特点。在《五月的青岛》中,老舍以“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开篇,抓住青岛的花草、大海、学生、马车等行文,他写“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老舍:《五月的青岛》,《老舍文集》第14卷,第101页。,他写“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同上,第101—102页。,通过花与海的描绘,将五月青岛的美写得美轮美奂。在《一些印象》中,老舍说“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他描绘济南秋天的山和水: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山脚的、山顶的树的不同色彩,“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老舍认为:“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老舍:《一些印象》,《老舍文集》第14卷,第2页。在《想北平》中,老舍勾勒北平的风景名胜、动中有静、花多菜多果子多,“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老舍:《想北平》,《老舍文集》第14卷,第70页。。老舍将对于北平的思念寄寓在具象的回忆中。
在散文创作中,老舍常常以素朴真挚的语言叙述描绘,从而见出其真性情。在《青岛与我》中,老舍叙述其第一次在青岛度夏的感受,在海边见“穿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浴衣”的“洋光眼子”,“咱只能穿着夏布大衫,远远的瞧着”。晚上应该上舞场,“咱又没这个造化”,晚上一过9点就想睡觉,又怕踩舞伴的脚。想唱戏,又“唱得像鸭子叫唤”;想买播音机,又怕听邻居的播音机“老牛害病时那样呻吟”;想打牌,“一坐下就八圈,我受不了”——“干脆的说吧,我简直和青岛不发生关系”老舍:《青岛与我》,《老舍文集》第14卷,第572页。,老舍在写自己与青岛的关系时,写出了作为一个文人的清高与自爱的本性。在《“住”的梦》中,老舍写他“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西湖有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山中到处是绿,“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老舍:《“住”的梦》,《老舍文集》第14卷,第652页。;“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成都有水仙、腊梅、茶花,“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同上,第652—653页。。在“住”的梦境描述中,既表达对于抗战胜利的期盼,也表现出文人的追求与雅趣。在《有钱最好》中,老舍说:“青岛的青山绿水是给诗人预备的,我不是诗人。青岛的洋楼汽车是给阔人预备的,我有时候袋里剩三个子儿。享受既然无缘,只好放在一边,单表受罪。”老舍:《有钱最好》,《老舍文集》第14卷,第557页。青岛的房租贵,楼上的孩子拉椅子、跺楼板,“你只有一条路,搬家”;搬到孩子少大人规矩的地方,院子里却养着八条狗;搬到没有孩子没有狗的地方,早晚却有人唱京戏,唱得叫人想自杀。老舍在文末写道:“假若我一旦发了财,我必定很喜欢这里。等着吧,反正咱不能穷一辈子。”老舍:《有钱最好》,《老舍文集》第14卷,第559页。老舍写出了文人经济的拮据,写出在青岛生活的受罪。老舍在对于不同城市生活的叙写中,常常以素朴真挚的语言展开叙写描述,不雕琢不夸饰,不故作幽默,不刻意掩饰,却常常见出老舍清贫而清高、率真而正直的真性情。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成为享誉世界的佳作;老舍是一位剧作家,他的《茶馆》《龙须沟》等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老舍是一位散文家,他的《吊济南》《想北平》《五月的青岛》《八方风雨》等,成为散文佳作。都市成就了老舍,老舍塑造了都市。在老舍的散文中,对于北京、济南、青岛、武汉、重庆等城市,做了生动的描写,录下了不同年代的历史画卷,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都市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