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07

第7章 民国初年文人群体概述(4)

1900年,蔡元培离开中西学堂,到杭州筹办师范学校,虽然最终没有结果,却因此结识了很多浙江文化教育界人士,如养正书塾的教师林白水、陈介石、陈叔通等,并通过他们结识了该书塾的学生汤尔和、马叙伦等。后面我们会提到,这两人对于蔡氏掌管北大以及在北大的从政方针等均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是在此期间,蔡元培结识了章太炎并登门拜访。1901年,蔡元培又到上海,进入南洋公学担任教员。在此期间他结识的学生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这些人均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而蔡氏与他们的交往,也对其此后的事业产生了影响。例如胡仁源不仅与蔡氏同为绍兴老乡,且在蔡氏之前担任北大校长,则他的意见对于当时的北洋政府在决定是否让蔡氏入主北大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至于蔡元培在入主北大后,更是在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直接受到浙籍同乡的影响。请看蔡氏自己的回忆: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情形。他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与之订定。于是陈君来北大任文科学长,而夏君原任理科学长,沈君亦原任教授,一仍旧贯。乃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正在德国留学的蔡元培结束四年的留学生活,于当年12月返回祖国。正是由于蔡元培早年与孙中山的交往,使得后者在酝酿教育总长人选时,在多位候选人中最终选定蔡元培。上任伊始,蔡元培就将许寿裳、周树人等浙籍老乡聘为教育部职员。而蔡氏担任教育总长一职虽然仅有半年多,却对他以后出任北大校长有积极影响。1912年4月,蔡元培担任唐绍仪政府的教育总长一职,力邀湘人范源濂为自己的副手。本来他们两位的教育理念有很多不同,如在兴办教育的重点为何方面,蔡氏坚持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而范氏以为应先发展初等教育。范源濂的理由是:小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的大学?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当先把小学整顿。而蔡元培则认为: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大学整顿。不过,教育理念的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的真诚合作,而且,范源濂在后来担任教育总长后,就力荐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并在其任职北大期间给予坚定的支持,可以说蔡元培在北大的辉煌也有范源濂的一份功劳。当然,在蔡氏出任北大校长一事方面,蔡氏当年在浙江兴办教育时所结识的浙籍老乡陈介石、马叙伦等人的推荐也起到很大作用。

浙籍文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除了和蔡元培、章太炎等领袖人物的巨大影响有关外,也与浙籍文人对当时报刊等新兴媒体的掌控以及在北大国文系占据的统治地位有关。众所周知,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之所以得以传播并迅速扩大影响,得益于当时相对发达的现代传媒,特别是应归功于报纸杂志,新式学校及学会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大量涌现。正是通过这些传播媒介,新文学的“为人生”和干预社会才成为可能。就当时来讲,主要承担这一角色的是北大和《新青年》,它们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和阵地,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而那时北大和《新青年》的主导力量基本上是浙江文人,由此建构的人际网络对以后“浙江潮”的出现和新文学的发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新青年》及五四时期的北大与新文学的关系,人们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里我们重点看辛亥革命前后的北大,也就是京师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后的那个阶段。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便是一位浙江籍校长——何燏时。

何燏时(1878—1961)字夑侯,浙江诸暨人。他1897年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为书院第一届学生。1898年被选派赴日留学,1906年春回国,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民国工商部矿政司司长等职。1912年11月,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后,任首任校长。

正是在何燏时任校长时期(1913年),桐城派当时的代表人物,古文家兼翻译家林纾被迫去职,与他一并离职的还有另一位桐城派古文大家姚永概。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以章氏门人为代表的浙江文人排挤桐城派文人的历史。关于这次去职,林纾在家信中即声言何燏时是要“思用其乡人”,而在另一封《与姚叔节书》中,更直接讨伐了“以挦扯为能,以饾饤为富”“剽袭汉人余唾”的“庸妄巨子”,还斥“其徒某某腾噪于京师,极力排姚氏”,以求“昌其师说”并“挠蔑正宗”。林纾这里所影射的何校长之“乡人”即是章太炎。何、章同是浙江人,鉴于章太炎“国学大师”的显赫声名,何燏时自然“舍林取章”。之后,章太炎虽然没有到北大,但他的弟子却大批涌进北大任教,如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黄侃、刘师培、钱玄同、周作人和鲁迅等。这些人多数都是章太炎东京讲学时的弟子,后来都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因此,说章太炎是导致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出现“浙江潮”现象的重要原因,当不过分。

至于两派水火不容的原因,则是在文学观念的差异。

桐城派古文尚唐宋,认为韩柳欧苏的文章才是正统,重视“义理、考据、词章”,而以章太炎为首的文选派推崇的是魏晋六朝古文。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这样阐述此次“文派之争”:“初纾论文持唐宋,故亦未尝薄魏晋。及入大学,桐城马其昶、姚永概继之,其昶尤吴汝纶高弟弟子,号为能绍述桐城家言者,咸与纾欢好。而纾亦得以桐城学者之盼睐为幸,遂为桐城张目,而持韩柳欧苏之说益力。既而民国兴,章炳麟实为革命先觉,又能识别古书真伪,不如桐城派学者之以空文号天下。于是,章氏之学兴,而林纾之说衰。纾、其昶、永概咸去大学,而章氏之徒代之。纾愤甚。”其实,除了人事方面的原因外,文选派能挤走桐城派,还因为六朝古文从文章风格、意旨等方面与当时文人接触到的西方文学有较多的相通之处,如周作人就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五四白话散文(美文)的成功是来自于西方的随笔和六朝小品文共同影响的结果。

章氏门人在北大排挤桐城派文人,实际上导致了后来浙江文人独霸北大长达十年的事实。对此,让我们听听当事人的回忆:大约在一九一二年春节,许炳堃来访,谈及京师大学堂已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又陵)校长去职,由工科学长何燏时代理校长,预科学长是胡仁源。胡也是浙江吴兴人,在日本仙台高等学校留过学。何、胡都是许炳堃的朋友。据许炳堃说,在那以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正式大学毕业的只有两个人,其一即何燏时。那天闲谈时,许炳堃告诉我:“何燏时和胡仁源最近都有信来,燏时对林琴南教书很不满意,说林在课堂上随便讲讲小说,也算是教课。”我笑着说:“如果讲讲小说,那我也可以讲。”我当时不过是随便讲讲罢了,不料炳堃认起真来,他说:“啊,你能讲,那很好,我介绍你去。”我还以为他也是随便讲讲的,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了一个多月,许炳堃忽来告诉我,何燏时、胡仁源电报来了,约我到北大预科去教书。我出乎意外,连忙说:“我不能去,我不会讲话,教不了书。”炳堃着了急,他说:“那不行!人家已经请了你,不能不去。”

何燏时、胡仁源为什么要请我到北大去呢?当时,太炎先生负重名,他的门生都已陆续从日本回国,由于我弟兼士是太炎门生,何、胡等以此推论我必然也是太炎门下。其实,我在日本九个月即回国,未从太炎先生受业,但何、胡并未明言此一道理,我当时也就无法否认,只好硬着头皮,挂了太炎先生门生的招牌到北京去了。同去的有太炎先生门生朱希祖,他是应吴稚晖的邀请,到北京去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关于注音字母的会议。其时是一九一三年二月。

北大第一次的新旧之争,是争领导权,当然,也包括思想斗争在内。下面就谈谈新旧之间的不相容,等等情况吧。

和我同到北京的朱希祖,在参加过教育部召开的注音字母会议以后不久,也进了北大。接着,何燏时、胡仁源把太炎先生的弟子马裕藻(幼渔)、沈兼士、钱玄同都陆续聘请来了。最后,太炎先生的大弟子黄侃(季刚)也应邀到北大教课。我虽然不是太炎弟子,但和他们是站在一起的。

太炎先生门下大批涌进北大以后,对严复手下的旧人则采取一致立场,认为那些老朽应当让位,大学堂的阵地应当由我们来占领。我当时也是如此想的。

到1914年6月,更有浙江籍的夏锡祺被委任为文科学长,桐城派由此失去了左右文科发展的力量。此后近十年时间,北大文科就一直是章门弟子的天下。直到1922年,随着归国英美留学生的增多,同时蔡元培也可能意识到对章门弟子不可过分依仗,遂于1922年4月25日任命胡适为北大教务长,由此开启了英美留学生在北大占据重要地位的时期。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新疆传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千里草原到山区田园,书中以近千张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文字再现了新疆7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饮食风情,并展示了当代清真美食,绘就了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发展画卷。
  •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 辞旧迎新:除夕(文化之美)

    辞旧迎新:除夕(文化之美)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热门推荐
  • EXO,BIGBANG之统治者

    EXO,BIGBANG之统治者

    看了就知道,,,,,,点开看一下未必不好,她是王者,但在他面前只是个任人把玩的玩偶,他们从小认识,他爱她,但他知道她并不爱自己,但他只是想把她绑在自己身边,他要她潜入金家,然后她有认识了他们。正所谓,一步错,满盘皆输。谁才会是最后的胜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 转世的那些日子

    转世的那些日子

    一个宅男的转世之旅。目前转世的世界—型月世界。
  • 江湖笑笑生

    江湖笑笑生

    众仙灭我,封我万丈魔躯于深海。我本一世武痴,从未有所贪图,只因红颜一笑,被仙所害,坠轮回,呈不灭记忆传承,重修万法,他日定踏破诸天万域,寻回红颜,只望红颜未老。。。
  • 邪王私追少爷妃

    邪王私追少爷妃

    她带着目的穿越并接近他,他是堂堂王爷,娶她只认为侮辱,她追他,片段1;’王爷,咱们睡吧‘说这句话的人将某男压于床下’不了,本王去书房睡‘’王爷‘某女气急败坏的说,终于她受够了,准备休夫,亲们,作者实在想不出来了,大家可以看文自我感觉还不错哦。
  • 腹黑总裁——渣男老公不太乖

    腹黑总裁——渣男老公不太乖

    什么?二十岁就要结婚?而且结婚对象比自己大了八岁!原本以后可以和大叔慢慢交流感情,没想到大叔是个渣男,情妇、女友一大堆,居然都不怕得病。温柔医生:“苏素,从今以后我会爱你的。”某个渣男一把拍开他的手:“呵呵,之前你没得到,现在你更加没机会。”“老婆,回家好不好?”可怜巴巴脸。苏素一脸冷漠的看着他:“你洗干净了没有?如果没有,不好意思,我有洁癖。”大惊失色:“雅蠛蝶,老婆,不要啊……”
  • 焖菜的100种做法

    焖菜的100种做法

    按照禽蛋、水产、畜肉、蔬菜等食材进行分类,所有菜式新颖独特,易学易做,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烹饪爱好者使用。
  • 最经典的微型小说

    最经典的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等。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为了让广大读者欣赏到最经典的微型小说,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最经典的微型小说》,并精心编写了点评附于每篇小说之后,供读者玩味。
  • 记忆的锁

    记忆的锁

    曦月为救母亲,穿越到无勰大陆,从此,平淡的一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那,她受人尊重,却始终没有笑容.....为了母亲,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把她救出来,可她的母亲,又在世界的哪一端呢?跨越现实,为的,不就是这一份宝贵的亲情吗?然而,当谎言被揭穿时,她的心仿佛有一个大窟窿,流着鲜红的热血........她的母亲究竟是谁?而上一代的恩怨又从何说起?
  • 星空牛人

    星空牛人

    足以容纳十万人的观礼台显得拥挤不堪。翻了几乎一番的人数让整个观礼台颤颤巍巍,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对此,观礼台上的二十多万人丝毫不觉,反而一个个目光凝重、全神贯注的盯着观礼台下方。观礼台下方是几千个透明的水晶室。
  • 我的初中三年学涯

    我的初中三年学涯

    这篇小说主要讲了我的初中是怎样的。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我认识了新的朋友而且我们很要好,她们分别是蔡芸萱、宋芊怡、边沁、张思琪、赖美琴(非真名)。我和她们渡过了一个学期,现在已经是七下了。从这里开始我要写的是我七下开学到现在甚至到初中毕业的每一周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