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06

第6章 民国初年文人群体概述(3)

据有关研究统计。实际上康有为的弟子数量应该更多,只是其早年所收弟子因缺少资料无法准确统计。,康有为有受业弟子120人,拜门弟子15人,私淑弟子10人。在受业弟子中,自然以梁启超最为世人所熟悉。不过,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的时候,康有为还没有中举。在科举时代,一个已经获取功名的人(梁启超17岁中举人)能拜无功名的布衣为师,一方面说明梁启超非同一般的见识和勇气,一方面也说明康有为自有非凡的吸引力。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曾表明他为什么拜康有为为师:其年秋,始交陈通甫。通甫时亦肄业学海堂,以高才生闻。既而通甫相语曰:“吾闻南海康先生上书请变法,不达,新从京师归,吾往谒焉。其学乃吾与子所未梦及,吾与子今得师矣。”于是乃因通甫修弟子礼事南海先生。时余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时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始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梁启超初见康有为,就一下被康有为的过人胆识和天才学说给迷住了,自此决定了他与康有为一生的师生缘分。不过说起来陈通甫才是康有为的大弟子,因为他比梁启超入门更早,也更得康有为的赏识,曾被称为康门的“颜回”,可惜天妒英才,不幸早逝,之后“大弟子”的头衔自然落到梁启超身上。而梁启超也没有辜负这个名号,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失败再到流亡海外,梁启超一直追随康有为,后来师徒二人政见虽有不合,但梁启超在视康有为为师这一点上,是没有变化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马君武,他是第一个获得德国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前期参加革命,后期全力从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成就斐然。再就是麦仲华,他先是成为康门弟子,后成为康氏之婿,其弟麦鼎华也随之拜入康门。

在康有为的拜门弟子中,政治方面有唐才常,艺术方面有大画家刘海粟和徐悲鸿;在私淑弟子中,有谭嗣同、吴锡龙等民国名人。

显而易见,康门弟子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演变进程,产生过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主要发生于清末民初阶段,之后,其在文化思想界的支配地位便逐渐让位于了以章太炎为核心的浙籍文人群体。而浙籍文人群体的兴起,除了与章太炎这个文人领袖有关,还与另一位为辛亥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浙籍文人有关,他就是蔡元培。从近代以来对浙籍文人群体兴起的作用角度来说,蔡元培居功至伟。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蔡元培,就没有民国时期浙籍文人的辉煌。民国时期浙籍文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壮大,与章太炎和蔡元培有直接关系,对此学术界是早已认同的。章太炎从学术上给众弟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蔡元培则因自己在教育界的特殊地位,为浙籍文人进入北大以及高教界提供了宝贵机会,也就等于从发展空间上保证了浙江文人群体的持续发展与壮大。

蔡元培与“某籍某系”

民国时期的浙江文人作为一个整体,由于在当时几乎每一个学术和文学领域以及北大等著名高校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并发挥巨大影响,颇为引人注目甚至妒忌,所用称呼就成了“某籍某系”。读过鲁迅杂文的人,当对这个“某籍某系”不会陌生,在鲁迅与陈西滢的论战中,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词。“某籍”指的是浙籍,“某系”自然是指北大的国文系。不过,在浙江文人内部,也还是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小群体来,除却影响最大且势力最大的浙籍章门弟子外,至少还有几个浙籍文人群体值得关注。例如以李叔同、丰子恺等为代表的文人群体,以施蛰存、戴望舒等为代表的现代派文人群体以及以马一浮及其弟子为代表的文人群体等。

在这里我们即以蔡元培如何从浙江进入北京的文人圈子,以及他如何凭借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形成以他和章太炎为领袖人物的浙籍文人群体为个案,来评述浙籍文人在民国期间占据中国文坛主流地位的过程及其特点。

和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文人一样,蔡元培也是从少年时代起就决心通过科举道路进入上流社会的,只不过相对于众多的失意者,他属于少数幸运者中的一员。1872年,虚岁六岁的蔡元培进入私塾学习,这一年他正式使用“蔡元培”之名。尽管因为家境不好,蔡元培的求学之路较为坎坷,但与那个时代大多数文人相比,其科举应试之路倒是较为顺利。17岁那年蔡元培考中秀才,具备了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资格。这一时期,蔡元培无论所读之书还是所接触之文人,基本还是限于传统文化范围之内,但他已开始对主张变通的今文经学产生兴趣。1889年,在两次乡试失败后,蔡元培终于考中浙江省举人,不仅博得主考大人李文田的赏识,而且其风格奇特的“怪八股”也引来很多学子的模仿。在北京做高官的浙籍文人李慈铭在查阅该年浙籍文人举人榜单时,曾特意将蔡元培的名字录入日记,说明蔡元培已经引起京城乃至国内第一流学者的关注,这也为蔡氏进入第一流文人圈子打下了一个初步基础。1890年,蔡元培入京参加会试,又顺利考中贡士,并在1892年考取进士。如此,短短四年间蔡元培就完成了很多文人需要很多年甚至一生也无法实现的目标:乡试、会试成功并得以进入翰林院。毫无疑问,这样的成功自会引起京城文人领袖的关注,最好的例证就是翁同龢在蔡元培登门拜访后,特意将其名姓、籍贯和简历记入日记,且给予“隽才也”这样的佳评。身为“帝师”的翁同龢有如此评价,也为蔡元培顺利进入京城文人圈子多少铺平了道路。

也就是在科举顺利之后,蔡元培有机会游历国内各处,对晚清时国内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廖平和康有为的著作,也对其今后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1894年,蔡元培开始了供职翰林院的京官生活,并应同乡李慈铭的邀请担任其家庭教师。有必要指出的是,在那个时代,担任名人高官的家庭教师,往往能获得进入上流社会和文人圈子的机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同乡因素对于蔡氏获得此种机会的作用,以后这种因素还会继续产生影响,不但促使蔡元培被迅速接纳为最优秀文人群体的一员,而且也在蔡元培形成自己的文人圈子时起到了类似作用,许寿裳、鲁迅和周作人等浙籍文人之被蔡氏纳入麾下,就是例证。

之后数年,蔡元培得以结识晚清重臣张之洞、浙籍同乡张元济以及一些赞同维新变法的人士,并在好友刘树屏影响下学习日语。受这些友人的影响以及在翻译日文著作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蔡元培对政治变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在中国实行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遗憾的是,戊戌变法的失败给蔡元培以极大的打击,多位参与变法好友的受迫害,使蔡元培对京官生活极为失望,也令他对政治改革丧失了信心,决定回家乡绍兴兴办教育,走艰苦的教育救国道路。但毫无疑问的是,数年的京官生活已经使蔡元培进入了中国第一流的文人圈子,他所结识的文人对其之后的事业乃至日常生活,都将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以上参看蔡元培的《孑民自述》《蔡元培年谱》和张晓维的《蔡元培评传》中有关内容。

据蔡元培1898年在京时日记,可以大致看出蔡元培此年与京城文人交往的基本情况。

在该年正月八日日记中,蔡元培特意将“己丑、庚寅、壬辰乡、会、殿试同年生及浙江同乡住址单”录入,说明他此时对建构自己的同学、同乡关系网络已有明确的意识。

也是从这个月的日记中,我们得知蔡元培特意“进城贺年数十家,皆附致乙斋刺,城外百余家,皆托乙斋投刺”。“乙斋”是沈曾植的号,沈曾植生于1850年,光绪六年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晚号寐叟,卒于1922年。他是浙江嘉兴人,当然算蔡元培的老乡。沈氏当时在京城早已是名流,且与张之洞等人往来密切,所以蔡元培借沈氏之名结识京城文人,联络情感,自然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虽然他自己那时在京城也已算是小有名气之人物了。

此外,从该年日记中可以看出,蔡元培一直热衷于参加同乡和同年举行的各种活动。仅在正月和二月,蔡元培就参加了“同乡京官公宴”一次和壬辰、庚寅、己丑“同年团拜”各一次,前面所述之蔡氏日记中所录同乡、同年资料看来马上就有了实际应用。显而易见,这样的聚会对于蔡元培建立自己的师友交往圈子极为重要。当然,对于沈曾植这样浙籍文人中的重量级人物,蔡元培更是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关系,仅在该年二月份的日记中,有关“乙斋”家庭情况以及他们两人之间交往的内容就出现了八次之多。对于另一位浙籍名流李慈铭,蔡元培也早就与他密切交往(其日记中出现与李氏交往的时间为1894年6月,但显然应该更早,不过蔡氏日记从该年起始,所以无法找到更直接的证明)。有一点可以断定,蔡元培在京城期间,已然有意无意地借助李慈铭和沈曾植的声望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此外,在1894年和文廷式等人联名上奏时以及甲午之战结束之后,蔡元培与张之洞等也有所交往,这表明当时他已经进入中国文人最高层次的群体。虽然蔡氏建立自己的师友关系网络并没有多少特殊之处,无非是那个时代所有文人差不多都会做的事情。但由于蔡氏后来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对其科举中式后的师友关系之建立过程和具体情况,应该给予格外的关注。可惜,由于蔡氏这一时期日记往往不全,所以很难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不过,仅仅就现有材料也可看出,蔡氏对于建立师友交往网络一事,还是比较自觉的。这对于蔡元培后来在新文化运动和教育领域中作出重大贡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1898年之前,蔡元培所建构的师友关系主要还是以传统文人和在京任职者为主的话,则戊戌变法失败后蔡氏回到家乡绍兴直到辛亥革命这一时期,他与那些主动学习和接受西方文化、立志教育救国之新式文人的交往开始多了起来。较之与传统文人的交往,这对他以后参与新文化运动和掌管北大产生了更加巨大的影响。在目睹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蔡元培逐渐坚定了“以教育挽彼沦胥”的信念,在回绍兴仅仅一个半月后,随即就接受绍兴知府熊再莘和乡绅徐树兰的邀请,出任绍郡中西学堂的(总理)校长一职。熊再莘思想较为开明,同情变法维新人士。徐树兰是绍兴人,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授兵部郎中,后因母病告归。曾与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农学会及《农学报》,不过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捐资创办中西学堂和古越藏书楼。1897年中西学堂成立后,他自任校董。学堂设文学、译学、算学、化学等科,可谓中西之学兼具。此后他又捐银33960余两,于1902年在绍兴城古贡院内创建古越藏书楼,并将历年家藏书籍和为建书楼而新购置的书籍共7万余卷,全部捐入,同时对外开放。古越藏书楼也因此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在中西学堂的教师中,值得一提的是杜亚泉、马用锡等人。据蔡元培自传年谱,“孑民与教员马用锡君、杜亚泉君均提倡新思想。马君教授文辞,提倡民权女权。杜君教授理科,提倡物竞争存之进化论。均不免与旧思想冲突”。其中尤其以杜亚泉更为重要,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陈独秀、胡适等《新青年》一派之间所展开的关于中西文化异同的论战,曾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从民间神灵、传统节日、礼仪禁忌、民族婚俗、生肖文化、民间游戏、神话传说、华夏饮食、民族服饰、中华民居、民族工艺十一个方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俗的多彩画卷。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作家们的威尼斯

    作家们的威尼斯

    本书运用许多趣闻轶事与文章史料,为读者翔实丰富地点出威尼斯迷人的文学图像,并穿针引线地勾勒出文艺复兴以来环绕着威尼斯的人文、艺术、建筑、生活与逸事风流的华丽世界。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文学作品不断发现这座城市的新视角,形塑出各自精彩的威尼斯神话,至今影响深远。二十九篇栩栩如生的传奇素描,引领读者进入这座荡漾着拜伦、歌德、蒙田、卢梭、乔治·桑、普鲁斯特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的悠悠水都,是所有文学迷与威尼斯迷不可不读的城市文艺史。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热门推荐
  • 幸好时光还在

    幸好时光还在

    乔彤一直都认为最快乐的事是久别重逢的人也同样期待和你相见,而最幸福的事是你爱的人也爱你。就像她自己无数次的幻想一样,在星星布满天空的夜晚走着走着就能遇到他。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段无法挽回的感情,乔彤一直希望她能成为那个例外。
  •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男孩仿佛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们的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并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男孩向来被人们和社会寄予厚望,随着一天天慢慢长大,他们身上的担子和压力也不断增大。面对这样的责任和压力,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本书结合男孩的身心特点,分析了父母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男孩教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给父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是父母培养优秀男子汉的好帮手。
  • 星际光辉

    星际光辉

    故事从21世纪末,地球发现类人生物飞船开始。引出负引力原石,进而牵出登陆水星寻找原石修复地球由于战争造成的残缺。登陆水星不但遇到克罗伊人、舌卷寒须及其生存的负空间及阴影威胁等内容,还将失落的亚特兰蒂斯的暗线做好埋伏,为亚特兰蒂斯故事及时间穿越做好伏笔。返回地球又伏笔水星基地,为后面对付阴影威胁及建立环地球轨道四星环绕的铺垫。在修复南极大陆所遇到变异的生物大战,又为建立地球王牌机械骨骼士兵,保卫军方执政而大斗复活纳粹集团、弃地派力量及原政府力量做好线索预埋......我只是一个未来的参与者,而不是创造者,遵循历史固有规律发展。讲出我的经历,伴您共同畅游一个纯粹的科幻世界!
  • 云影剑

    云影剑

    再一次参加科举,然而南桥并没有发挥好,感觉无言面对自己的父母,考完以后没有直接回家。
  • 花凋零:原来我是如此爱你

    花凋零:原来我是如此爱你

    我被一股凉意惊醒,枕边的你还睡的很沉。我披着你的外套,来到窗前。今年的冬天雪下的整座城市都白蒙蒙一片。我伸出手,在朦胧的窗上写上你的名字。“吴亦凡”
  • 幸福来叩门

    幸福来叩门

    金黄色的麦浪,随风飘荡,带上它的芬芳,还有一种泥土的芬香,扑鼻而来,啊!真香。瞭望无际的田野。春风装饰河两岸。双燕比翼瓦云飞。绿荫娑婆栖息地,夕阳霞帔映半天。
  • 网游之美女团长

    网游之美女团长

    妹妹喜欢玩网游咋办?必须得陪着保护好啊。妹妹的朋友呢?呃,一起带着吧。娇小可爱的胆小战士,文静内向的怕火法师,迷迷糊糊的呆萌牧师,彪悍霸气的女王骑士,古灵精怪的捣蛋术士…….妹妹的朋友越来越多。“老妹啊…..”于飞无奈的看着自己妹妹,妹妹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自己,那楚楚可怜的样子,实在让于飞难以拒绝,一咬牙:“好吧,把团组起来,我来当团长。”在开荒这个以男人为尊的世界里,于飞承受着狼友同胞既羡慕又鄙视的眼神,带着一群美女艰苦奋斗着…..PS:缅怀一下,陪我们度过大学时代的魔兽世界,如有雷同,勿喷哦,看书记得自备零食。
  • 读《论语》,悟管理

    读《论语》,悟管理

    《论语》记录了孔子生平语录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论语》共20章,篇幅都不长,但句句是名言,句句是至理,博大而实用。汇集了为官之道、经商之道、谋略之道、战略之法及用人的大智慧,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管理哲学,将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它必然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用管理学的眼光去读《论语》,《论语》是一座管理的宝库。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开启这座宝库吧!
  • 普希金童话

    普希金童话

    普希金的童话不仅仅是写给儿童的,它读来是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故事,但又深富哲理,蕴含着崇高的精神。它给儿童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从故事里懂得爱祖国、爱人民;懂得为人要勤劳、勇敢、忠诚。他的作品鞭笞了假恶丑,歌颂了真善美。
  • 恶魔少爷娇妻太傲娇

    恶魔少爷娇妻太傲娇

    “南宫辰墨,你后悔认识我吗?”璃雨若“当然后悔了,你那么傻”南宫辰墨不怕死的说到。“南宫辰墨,去跪遥控器去,不许换台”璃雨若“老婆,不要啊”南宫辰墨。……“黑土爸比,妈妈生气了”某娃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