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1000000022

第22章 历代墨学述评(2)

盖其书有四大特色:(一)改正错简。如自叙所举诸篇是也。(二)发明古义。如《非儒篇》云:“曩与女为苟生,今与女为苟义。”毕氏读为苟且之“苟”,而王氏以《说文》训“自急敕之笱”正之,是也。(三)因传写之讹以考见古字。如《尚贤·中篇》,“贱傲万民。”“贱傲”二字,义不可通。王氏以“贱”为“贼”之讹;“杀”字古文作“敖”,与“敖”相似,知“敖”讹作“敖”,又讹作“傲”是也。(四)阐明同声通假之字。如《尚贤·中篇》:“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王氏引《管子·侈靡篇》,“公将有行,故不送公”,以明“故”“胡”通用,是也。有此四者,故墨书至王氏而大略可读矣。然其误解者亦时或有之。兹举一二例如下:一,《天志·中篇》,“雷降雪霜雨露”王注云:“‘雷降雪霜雨露’,义不可通。‘雷’盖‘霣’字之讹,‘霣’与‘陨’同,《春秋经》庄七年‘星陨如雨’,《公羊》‘陨’作‘霣’”,按王氏改“雷”为“霣”,非也。考《说文·雨部》,霣下云:“齐人谓雷为霣,从雨,员声。”“雷”,《说文》作“靁”,籀文作“”云:靁间有回,靁声也。盖“回”“员”双声,故“雷”“霣”同字;叚“霣”为“陨”,为同声之叚;叚“雷”为“陨”为双声之叚;其理同也。王氏必以“雷”为“霣”之误,此于古音考之未审之过也。

二,《非攻·下篇》,“以诤诸侯之毙。”王云:“‘诤’涉下文诸字从言而误,今改。”

按王氏改“诤”为“争”,非是。《说文·言部》,“诤,止也。”《攴部》,“救,止也。”然则“诤,救”同义。“以诤诸侯之毙”,犹云,“以救诸侯之毙”,义自可通;何劳改字?此于古义考之未审之过也。

墨子书虽至王氏而略巳可读,然《经》上下及《经说》上下四篇,函义既奥博,讹脱尤众;毕王之书,尚未能得其十之一二也。武进张惠言则有《墨子经说解》,以专释此四篇。其书据其后叙,成于乾隆五十七年。然其书未尝刊布,至光绪丁未,孙诒让始得校写本,以其说入于《闲詀》;乙酉岁,国学保存会,始有景印本。其书先列《经》上旁行为一篇,而后以《经说》上附《经》上为一篇,为上卷;《经》下旁行为一篇,又以《经说》下附于《经》下为一篇,为下卷。其注均用单行小字。其书之得失,孙诒让论之甚允。孙氏云:“余前补定《经》下篇句读,颇自矜为剏获,不意张先生已先我得之;其解善谈名理;虽校雠未寀,不无望文生义之失;然顾有精论,足补余书之阙误者。”

至其后序立论尤多精辟。今节录如下:

“当孟子时,百家之说众矣。而孟子独距杨墨。今观墨子之书,《经说》、大小《取》尽同异坚白之术;盖纵横名法家惠施公孙龙申韩之属皆出焉。然则当时诸子之说,杨墨为统宗。孟子以为杨墨息而百家之学将销歇而不足售也。独有告子者与墨为难而自谓胜为仁,故孟子之书亦辩斥之。

呜呼!熟知其后复有烈于是者哉!墨子之言,于理而逆于人心者,莫如非命非乐节葬;此三言者偶识之士可以立折,而孟子不及者,非墨之本也。墨之本在兼爱;而兼爱者,墨之所以自固而不可破。兼爱之言曰:‘爱人者,人亦爱之,利人者,人亦利之;仁君使天下聪明耳目,相为视听;股肱毕强,相为动宰。’此其与圣人所以治天下者复何以异。故凡墨氏之所以自托于尧禹者兼爱也。尊天,明鬼,尚同,节用者,其支流也。非命,非乐,薄葬,激而不得不然者也。天下之人惟惑其兼爱之说;故虽悖于理不安于心,皆从而和之,不以为疑;孟子不攻其流而攻其本,不诛其说而诛其心,断然被之以无父之罪,而其说始无以自立。”

其论孟子辟墨不辟其他说,而独辟兼爱,可谓得擒贼先擒王之旨者矣。张氏之外,治经说四篇者,尚有丁小山,定本《墨子闲诂》作‘小疋’;聚珍本作‘小山’。柱按:据孙志祖《读书脞录》作‘小山’,则定本误也。许周生二家之书,见孙志祖《读书脞录》。小山名杰,周生名宗彦,并德清人,孙诒让云:然其书今皆未流布,不知尚存否也。

继毕王而为全书校释者,有苏时学,著有《墨子刊误刊误》。其书刊于同治丁卯。孙诒让与梁启超书,见籀高述林原题梁卓如。称其书为专门之学。陈浓之跋云:‘苏爻山以所著《墨子刊误刊误》见示,正讹字,改错简,涣然冰释,怡然理解;而《备城门》以下尤详。墨子以善守称,《备城门》诸篇,乃其法也。此又兵书之最古者。墨子之书害道;而爻山乃能取其长,探其奥,真善读古书者。’

观陈苏两家所称道,则其书之足重可知。然以余观之,亦有巨失。

一,笃信《伪尚书》,故往往据《伪尚书》而误解《墨子》。如《非命·中篇》,“《仲虺之诰》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恶,用阙师。”苏氏云:“此与上下二篇所引,略见孔书,而其词稍异;所引《太誓》亦然;真古文也。而以古文为伪,何欤?岂作书者不能雷同以征信,反加点窜以致欤?抑孔书不足信,而墨子亦不足信欤?”此说孙氏《闲诂》未载入。”其笃信古文如此。故于《非命·下篇》,“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苏云:“殷”宜作“夏。”《泰誓》曰:“厥鉴惟不远,在彼夏王。”引《伪书》欲改“殷”为“夏。”而不知作书者勦袭墨子。墨子所引之《泰誓》曰:“厥鉴惟不远,在彼夏王。”引《伪书》欲改“殷”为“夏。”而作伪者,乃以为伐纣时之言,故改“殷”为“夏”也。

二,小学非其所长,故所说时或不免于陋。如《亲士篇》云:“谿陕者速涸”,苏《注》云:“陕与狭通”,此说孙氏《闲诂》不录。而不引《说文·自部》“陕隘也”为释,以明狭为陕之俗。《尚贤篇》,“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苏《注》云:“事当为使,二字形近而讹。”而不知古“事”“使”同为一字,见于金文也。见吴大澂《说文古籀补》。

至其本书校勘之疏,尤为他书所罕见。如“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乃《所染篇》之文,而录入《法仪篇》。《修身篇》“虽劳不图”,而注竟以“啚”为“图”皆未改正。刊书艸率,未免太甚。馀群余所著《墨子刊误刊误》。兹不赘。

苏书,孙氏《闲诂》,采取甚众。然亦闲有不录者,如上所举二例之类是也。然苏书行世甚少,世之得见其书者盖亦寡矣。

与苏氏同时而治墨学者,有邹伯奇,陈沣,孙诒让与梁启超书称其学云:“《经》、《经说》、《上下》及大小《取》六篇,文义既苦奥衍,章句又复裭贸。昔贤率以不可读置之。爻山即苏时学。刊误,致力甚勤;而于此六篇竟不著一字;专门之学,尚复如是,何论其他?唯贵乡先达兰甫陈沣。特夫邹伯奇,兩先生,始用天算光重诸学发其恉。惜所论不多,又两君未遘精校之本,故不无望文生训之失。”

盖以泰西科学释《墨经》,实始于邹陈二君矣。邹说多载于陈氏《东塾读书记》,孙氏《闲诂》采之,多题为陈说;此学者所当知者也。陈氏对于墨子,亦有极精辟之言。兹节录其三则如下:“诸子之学,皆欲以治天下。而杨朱之计最疏,墨翟之计最密。杨朱欲人不贪,然人贪则无如之何;老子欲人愚,然人诈则无如之何;商鞅韩非皆欲人畏惧而自祸其身;墨翟兼爱非攻,人来攻则我坚守;何以为守?蕃其人民,积其货财,精其器械;而又志在必死,则可以守矣,此墨翟之所长也。”

“孟子谓墨子无父,尝疑其太甚;读墨子书而知其实然也。墨子书云:公孟子曰:‘三年之丧,学吾子之慕父母。’子墨子曰:‘夫婴儿子之知,独慕父母而已。父母不得也,然号而不止,此其故何也?即愚之至也。然则儒者之志,岂有贤于婴儿子哉?’自注:《公孟篇》。此之谓无父。”

“韩非子云:‘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自注:《显学篇》。韩非犹以学子为戾,孟子谓之无父,不亦宜乎?盖专欲富国强兵,遂至于戾而无父而不顾。是则墨子之学矣。”

其论墨学之得失,可谓深得要领矣。继苏氏之后而为全书之考证者,有俞樾,著有《墨子平议》,刊布于同治庚午。其书精博与王念孙书等:且后出于王书,故足补王书之所未备者甚众。然疏失之处,亦时或不免。姑举一二如下:一,《兼爱·中篇》云:“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旧本作“于”。俞云:“‘于故’二字疑衍。”而不知“于”道藏本作“于”;“于”有大义,故从“于”之字,均有大义。《说文·大部》“夸奢也,从大,亏声。”段玉裁注云:“奢,张也。”是“于”有张大之义。《艸部》,“芌,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芌也;从艸,亏声。”段《注》云:“《口部》‘吁,惊也,’《毛传》曰:‘,大也’,凡于声多训大。”然则“于故”犹言“大故”也。《吕氏春秋·节丧篇》,“不以便死为故”,《注》云:“故,事也。”“大故”犹“大事”也,“难物”“大事”,正相对为文,岂得谓之衍字乎?此俞氏于古人语根未及深求之过也。

二,《节用·上篇》云:“冬加温,夏加清者,芉”不加者去之,“芉”二字,学者多不得其解。俞云:“‘芉’疑当作‘鲜且。’‘鲜且’者,鲜也。《说文》‘《黹部》,,合五采鲜色;从黹,虘声。’鲜色谓;故合而言鲜。”而不知《中篇》皆作“则止。”“鲜”或可误为“芉驵。”而断无可误为“则止”之理。予以谓俞氏以“芉”为“鲜且”,其字则是,其义则非也。“鲜”“斯”双声,古多通用。《易系辞》“君子之道鲜矣”,《诗》“鲜民之生”,“鲜”均当为“斯”之转。《说文·且部》,“且所以荐也;从冂,足有二横,一其地下也。古文且字,又以为几字。”几者人之所止,故且有止义。如阻沮等均有止义。然则此文之鲜“且”,其义犹云“斯止”也。详拙著《墨子闲诂补正》。若俞氏之说,则未免深求之过矣。

自毕氏至俞氏八九十年间,墨学已日臻完备。然自毕书外,汪书不传,其余均不列入《墨子》原文。

故著者虽众,散见各家之书,未便学者研诵;其于墨学犹未为大功也。后俞书二十五年,乃有孙诒让之书,取许叔重题注淮南王书曰《鸿烈闲诂》之义,名其书为《墨子闲诂》;博采诸家之说,录入《墨子》本文之下。俞樾序其书云:“唐以来,韩昌黎外无一人能知墨子者;传诵即少,注释亦稀;乐台旧本,久绝流传;阙文错简,无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晓;而墨学尘薶终古矣。国朝指逊清。镇洋毕氏始为之注;嗣是以来,诸儒益加雠校,涂径既辟,奥窔粗窥;墨子之书,稍稍可读。于是瑞安孙诒让仲容,乃集诸书之大成,著《墨子闲诂》;凡诸家之说,是者从之,非者正之,阙略者补之;至《经说》及《备城门》以下诸篇,尤不易读;整纷剔蠡,衇摘无遗,旁行之文,尽还旧观;讹夺之处,咸秩无紊。盖自有《墨子》以来,未有是书也。”

俞氏之说,诚非溢美之谈。然孙氏书实有两种。一为聚珍本,于光绪乙未在苏州毛上珍印行;二为定本,即今通行之本,镂版于光绪丁未。两者各有长短,孙氏自书定本云:“余续勘得胜义百余事,有误读误释,覆勘始觉之者,咸隨时迻录别册存之。此书最难读者莫如《经》、《经说》四篇。余前以未见皋文先生《经说解》为憾。一日,得如皋冒鹤亭孝廉广生书云:‘武进金溎生运判武祥,臧有先生手稿本。’急属鹤亭驰书求叚录。金君得书,则自写一本寄赠,得之惊喜垒日。既又从姻戚张文伯孝廉之网许叚得阳湖杨君保彝《经说校注》,亦间有可取。因张解并删简补录入册。”

是定本所网罗殆富于聚珍本矣。然就版本之校勘而论,则聚珍本之错误少于定本。兹略举一二如下:一,一文之脱误。如《尚同·中篇》,“以求兴天下之害。”“兴”下脱“天下之利除”五字。本作“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各本均同。聚珍本不脱,而此独脱。

二,注文之脱误。如《尚贤·上篇》“文王举惯于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注》引毕云:“或以《诗·兔罝》有公侯腹心之诗而为之说”云云。“之”字下“诗”字,毕本原作“语”;此误为“诗”,而聚珍本则不误。

此则聚珍本比定本为优者矣。然亦有聚珍本误而定本不误者,要在少数而已。兹略不举焉。

孙书内容共四种。一闲诂十五卷,二目录一卷,三附录一卷,四后语二卷,共十有九卷。于墨学之故训及学说等,可谓甚备。盖不独孙氏之学力使然,亦时势所使然也。盖治《墨子》者日多,其说亦日备,故孙氏得以集其大成之功耳。

孙书所采,则前此治《墨》者尚有洪颐煊及戴望;其说无多,今不论焉。

同类推荐
  • 绣球缘

    绣球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稹集

    元稹集

    元稹在其《叙诗寄乐天书》中,将他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律讽、艳诗等十体。其所重者在古讽、乐讽。实际上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艳体诗。故本集所选亦侧重艳体诗、乐府诗。对于元稹文,选了《乐府古题序》、《白氏长庆集序》。传奇则选了《莺莺传》。为解评、阅读方便起见,“新题乐府序”随诗编排,《莺莺传》作为“传奇”排在诗文后,“两序”作为“文”排在“传奇”之前。
  • 老子

    老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的远古语录体。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 国语

    国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轻唱我心

    轻唱我心

    身负期望与寄托,承载梦想和承诺独自来到这里,只为传递愉悦与欢乐爱歌唱,爱阿绫,爱包子~我叫,洛天依~为驱逐世上悲伤,带给他人幸福我将手持话筒,敞开心扉歌声,轻唱我心……
  • 末上行

    末上行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红尘里美梦有几多方向找痴痴梦幻中心爱路随人茫茫人生是美梦与热望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何从何去去觅我心中方向风仿佛在梦中轻叹路和人茫茫人间路快乐少年郎路里崎岖崎岖不见阳光泥尘里快乐有几多方向一丝丝梦幻般风雨路随人茫茫丝丝梦幻般风雨路随人茫茫
  • 妃常无赖:王妃太妖孽

    妃常无赖:王妃太妖孽

    医毒世家的鬼才,却因为一块镜子穿越到了千年前,成为丞相府的残废大小姐。因为身世卷入了皇室斗争,哼!小意思,分分钟秒了恶毒贵妃!敢挡我“浪迹江湖”的路,杀无赦!等等,这半路杀出的无赖是怎么回事啊!无赖王爷+冷酷骑士+深情太子=K·O!怎么办?我快招架不住了啊!宠文+男强女强,绝对一对一。
  • 封神榜传奇

    封神榜传奇

    主神的特殊任务!盘古和耶和华的出现!还有盒子制造者的介入.....郑吒他们能够会到自己的现实世界吗?你不为他们担心吗?虽然无限流的小说已经是泡沫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z大!
  • 红颜薄命:邪王宠妻很倾城

    红颜薄命:邪王宠妻很倾城

    前世,她为救他而死,但她从没后悔过,只因她爱他。重生后,她成了暗玥国雪丞相的嫡女,却被自己那个阴险的妹妹陷害。“雪媚儿,今日我不死,他日便是你死!”雪凌儿霸气四射的甩头离开。他,是人人惧怕的邪王,冰冷无情。却宠她入骨,“翎儿,你是本王的妻子,如若他人敢伤你一分一毫,本王便要他生不如死。”
  • 穿越之别让爱孤寂千年

    穿越之别让爱孤寂千年

    千年前,她为救天下苍生,她将自己与邪念冰封在寒玉之中。魂离真身,只为找到丢失的爱人。重解冰封消除邪念,共创佳话。今生她是巫蛊世家新任家主,接任家主之位。遭遇妹妹嫉妒怨恨,而遇暗杀。为救家弟,身陷险境,误用禁咒,身穿异世。千年轮回,前世记忆早以忘却,今生她是否能完成前世心愿。
  • 我们的世界online

    我们的世界online

    一颗石头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带来的不仅仅是石头,更是一场文明!
  • 盗千城

    盗千城

    万籁俱寂,星光缭绕,悲殇离愁思绪万千;整了衣衫,理去散发,挑出一张制备良久的面具,对着水盆复去那原本面目。谁又曾想过,名满边塞的盗千城,竟是一个日日带着面具,生活在底层市井之中的普通人。可笑那说书的,唱评弹的,穷人亦或是那富人,皆不知盗千城就在他们身边。是男?是女?谁知呢。抢了无良人的亲,盗了富人的财,窃了官家的宝,劫了皇家的贡品,破了官兵的围剿,惹来了皇族的纯王与贤王。天真的纯王嚷着要抓住贼,却无奈一次次被贼戏耍;贤王得知幺弟的际遇,满腹黑水地出了主意,激得纯王赌气而又任性地将贼引进了都城,顿将边塞的“盗千城”变作了名满天下、实至名归的盗千城。
  • 紫花开:永相伴

    紫花开:永相伴

    她,千芷夕,是一国公主,是头牌花魁,还是一教圣女,看她在重生之后如何登上世界顶峰,受尽万人瞩目。(呀!一不小心霸气测漏啦!)…在转世之前,她被伤的彻底,这一世,她会再次被伤的体无完肤,还是寻觅到了自己的爱情……(千芷夕:其实我只想在薰衣草开遍时与我爱的人相依相偎。君泠墨:可以呀,这不有我吗?千:你?你知道什么是薰衣草吗?君: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