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500000010

第10章 外语给我惹来的麻烦

代课教师,短波收音机

1966年,我在上海一所中学当英语代课教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生和“革命教师”的许多大字报都冲外语教师而来,我也不例外。我被勒令交出家里所有的“封资修”的外文书籍。交出后不久,我就伤心地在厕所里发现一些外文书的碎片,是从我珍藏多年的罗马教廷出版的古希腊语《圣经》词典里撕下的;就是在那所中学里,两位高中三年级的女同学在大字报中“揭发”说,我在课堂上公开要学生“偷听敌台”,其实我是要他们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英语广播;还有一位女同学说,我在教口语练习时,教学生学买东西,买这买那,就是不教学生买毛主席著作,“难道这不是公开反对毛主席吗?”……这以后,我被解雇了。

回到家里,我马上又遇到不愉快的事。住在我前面的那位造反派,并不顾及宪法保障的公民居住自由,门也不敲就闯进我房里,伸直手臂指着我家的收音机,声色俱厉地说:“你这个是有短波的,是吗?!”见我眼睛瞪着她没有应答,又接着说:“你是懂得几种外语的,美帝和苏修的广播你都能听懂的,是吗?!”……

里弄小组长也到我们楼里发出警告,要我们不许收听敌台。

我马上把那架收音机送到旧货商店去卖掉了。从此多年都不敢再买收音机。

卖掉收音机也不行,那以后的多次“刮台风”(造反派盘查反革命分子)的行动中,他们会半夜三更光顾我的家,搜查我家中所有与外语有关的东西,有一次甚至非要我交出“外文密电码”来。

每到这种时候,我总是后悔这辈子学了外语。

“反革命集团”的成员

大约是在1968年夏天,那时,因为我一家五口无法维持生活,里弄叫我去一家印铁片的工厂拖钢板,每天给我一元八角钱。一天,我正在满头大汗地工作,突然一大伙戴红袖章的人涌进车间,把我五花大绑,捉了出去,推到停在路边的一辆卡车上,让我立在车的正中央,车上我的两旁是一边五个手持长矛头戴藤盔的武士。临开车前,我看见,那条马路上还用白粉写上了好大的字:“揪出现行反革命分子某某某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到底怎么回事,当时我完全不知道。

当车子沿延安路一直向东开,到大世界门前向北拐去的时候,我才猛然想到,大概又是外语给我惹的祸。但是我也顾不得再想更多。那时只觉得,我是被拉去枪毙的。因为我见过好几次枪毙人都是这个架势。那一顷刻间,想起家中的老小,不觉流下眼泪来。这时我的头脑中又浮起过这辈子真不该学外语的后悔思想。车子开了一段路以后,我渐渐清醒,马上凭常识想到,大概不会是枪毙,因为并没有对我有过审问和判决之类的过程呀……果然不是枪毙,而是把我捉到那家工厂设在杨浦区的总厂去。一进总厂大门,那群造反派把我关进一处地下室。

从批斗会上人们的话语里我知道,的确又是因为我懂得外语。我的一个在轮船上工作的中学同学被抓起来了,罪状是企图开船外逃(后来证明这是莫须有的事)。他既然要通敌叛变,自己外语不通,当然需要一个会外语的人参与,于是他们在这位同学的社会关系中找出了我这个人,我便当然地成了他那个“现行反革命集团”的成员。事实上这时我已经几年都不曾与他有任何来往。

我被他们关在那个地下室里许多天,几次被拖出去批斗,脖子上挂一块很重的大牌子,那根粗铅丝在我的皮肉上勒出好深的一道印痕,几年后才渐渐消去。

后来,由于“查无实据”,他们把我放了。不过他们说,抓我还是正确的,叫做“事出有因”,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逻辑。我被他们押送到我所在的街道办事处,由里弄干部接收,继续审查。那份拉钢板的工作是丢掉了……这一次的经历我将写在另一个故事里。

“用外文,肯定有问题!”

也许你会说,以上这些事都是我自己的特殊身份招来的,与外语无关。如果我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好人,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了。是的,我在1958年曾经当上右派,但是到发生这些事时,我已经光荣地摘帽七八年了。而且那时我所在的街道和里弄有许多个右派或摘帽右派,那些人都不是学外语的,他们都没有遭遇到我这些事情。我的这些麻烦事的确主要都是由于我懂外语才惹来的。我还有几次仅仅因为外语,而并非因为我的右派身份才有的尴尬经历,也可以在这里用作旁证。

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大约在1960年代初期,我在上海依翻译外文科技资料为生。那时没有复印机,给我的原件有时是照片。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人家交来的照片丢失了一张。托译单位把照片底片给我,叫我自己去照相馆加印一张。

我在取照片时被照相馆的人留住了。他们把我叫到柜台后面的一个房间里,三个人围住我盘问起来,先问了姓名住址,又问了职业等等,我没有对他们说出我的“摘帽右派”身份,只说我是个“自由职业翻译工作者”,因此他们继续盘问时也并没怀疑到这一点。但是不管我怎样解释,他们都不肯理解,反而要我把全部人家要我翻译的资料都交出来。三人当中的一个年轻小姑娘比较坦率,她说:“不用中文用外文,肯定有问题!”

“为啥要拍照片呢?不就跟电影里那个特务用个小照相机偷拍文件一个样?”

“你是在哪个国家偷拍了带到中国来的?”

我怎么也说不清楚,最后只得由他们带上我把我交到我所在的里委会。后来里委会的人替我把照片领了出来。他们也为此费了很多的气力,包括去那个给我底片的单位调查,才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也是在“文革”前。我为了多挣点钱养家,在做代课教师的同时也做外文翻译工作。我必须抓紧每一分钟时间来做,而又不愿让同事们知道。每当学校没课的时候,我便找个地方去做。有一天,我在学校旁边一家点心店里边吃边做,这又招来了是非。

店里的人开始注意我时,我并不知道,只顾自己埋头工作。后来感到他们不停地在我周围走动,还从我背后伸头来张望,让我很不自在。再过一会儿,一个服务员拿一些汤来非要给我添在碗里。他故意把汤水倒在我的翻译原稿上,然后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把我的原稿抓起拿到柜台上,说是给我擦干,其实是在检查。这还不够。在我还没有回到学校时,他们已经通知了警察和学校。他们怀疑我在“搞间谍活动”。幸亏学校那个人事干部稍懂事理,对我也有所了解,才使事情平息。为了让我不致有思想负担,他在处理完这件事以后还特意开导我说:“我们的群众能有这样高的革命警惕性,这是好事情,你应该向他们学习。”

“你和他们什么关系?”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就提得更加高了。于是我这个懂一些外语的人便又遭遇到类似的尴尬事。

那一天,我去外滩一座大楼北侧的一个小门里找一个有关的人事部门要求工作。没有结果,我出来,正茫然地低头立在路边发呆,忽然听得耳朵边响起讲俄语的声音。从1958年当上右派到这时,我已经十几年没听到过俄语了,自己当然也没有机会说俄语,因此一听这声音,便觉得非常亲切、熟悉,而且好听。我抬头一看,是两个穿水手服装的外国人,他们显然不懂中国话,只是随意找一个人碰碰运气,而恰好就碰上我这个会说俄语的。我立刻和他们交谈起来。其实他们只是想知道在上海哪里可以买到一些日用品。我建议他们去中百一店,并且把他们往南京路的方向领去,和他们边走边谈,也只是谈些外滩和南京路的事,我连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都不曾问过。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我只顾体验着讲这种我所熟悉的外语的兴奋而快乐的心情。

把他们带到南京路口,我指给他们要去的方向,再说了中百一店的大致位置,挥手告别了他们。见他们远去,我便要离开,一转身,一个身穿中山装的中年人立在我的面前。他挡住我的路,并且要我停住,劈头第一句话便是:“你是干什么的?!”

“我?……”我被他问得莫名其妙。

“你和那两个外国人是什么关系?”他紧接着又问。

我更是莫名其妙了。只能重复他的话说:“是什么关系……?”

“我在问你呢!”他态度很不客气。

就我的脾气,是受不了这样无理的盘问的,我又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是我心里明白自己的无业游民兼摘帽右派的身份,便不敢顶撞人家,只能回答他的问题。

“我不认识他们。”我说。

“那你怎么跟他们说话,谈得那么亲热?”

“亲热?……”

“当然是亲热,还一起走了那么久。你们都说些什么?”

“他们问我去哪里买他们要用的东西。我把中百一店指给他们呀。”

“你跟他们用什么话交谈?”

“用俄语呀。”我说。

“俄语?你会说俄语?说得那么好……你是干什么的?”

对他再次这样的盘问我很气愤,很想回他一句“你管我是干什么的!”但是我不敢。我便不予回答,既是抗议,也是回避。而他并不放松,态度更严厉地说:“把你的工作证给我看看!”说着把他的一只大手伸到我面前。

我当然是没有什么工作证的。只能低下头,说:“我没有工作证,我没有工作。”

“你没有工作?我见你从革委会人事处出来的。你在那里干什么?”

原来我一从那里出来他就盯上我了。但是他一提到那个人事处,我好像找到了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我立刻回答他说:“我去那里要求工作的。不信你去问!”

他并不放过我,当真要我随他再去那个办公处走了一趟。他让我等在走廊里,进房间和那位刚才接待过我的人谈了好一会,当然是了解了我的种种情况,才出来把我带出那个地方。出门以后,他放我走掉前,还再问一次,“你到底跟那两个人说过些什么,再好好想想!”他大概是一个有权力调查我的人,后来他还到派出所去联系过,是那个负责管我的户籍民警过后告诉我的。

这件事让我再一次悔恨这辈子学了外语这一行。但是,说真的,我也知道,国家的安全是当然是要保卫的。而我自己的这些尴尬遭遇又算得了什么?不过……

现在,我们的国家每天每时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国际交流。APEC会议、奥运会、世博会……是人们日常谈到的话题。在我们的大街小巷里,经常会有许多的外国人,如果愿意,你可以和他们随意地交谈。我们大家都真正体会到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我自己这些年也接待过无数外国朋友,出访过许多国家。学外语和懂外语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必要因素。我们的电视中,还有一个生动活泼的、教中国普通老百姓学英语的“英语一百句”节目……想起这些,我往往会有所感慨,不由得便回忆起几十年前我自己的这些往事来。让我来把这些小故事讲给你听,也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忆苦思甜”吧。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全集)

    徐志摩文集(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原创小说、翻译小说、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作品。包括:《春痕》、《两姊妹》、《一个清清的早上》等。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雨巷诗人”。在他的作品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均有体现。他不作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而是采取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向、隐逸、自由联想和语言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进而曲折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感受,颇具内涵之美。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热门推荐
  • 绝世天才小姐太逍遥

    绝世天才小姐太逍遥

    缕缕静风中悠扬的笛声,久久不绝。彼岸上的血露沁着暗红的花瓣,溅落不息。本以为不过只是寻常游戏,应当一路平坦的打怪升级,成为最高巅峰的存在。然而,等她挥尽眼前那片朦胧的迷雾之后,却发现,这一切不是游戏,而是宿命!初年游离而破碎的感情造就了后来的她。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忘却,却终是抹不掉那点淡淡的影子,那般的浓绿,就像是彼岸花尽时,抽出的浮水般的叶子。一路走来,看过太多悲欢离合,直到最后,连她的心已经麻木不堪,终是不去追究那句古老的话的真假:彼岸花开一千年,叶盛一千年,花叶生生复然,却死生不复相见。永记得海棠边他的那句:“迷路了么?走,我带你回家…”
  • 逐魔记

    逐魔记

    一个出身市俗的凡人,被魔携入罡魔海,成为嘉元国四大魔宗之一鬼灵宗的记名弟子。同时被告知,半年后的入门考核,两百多名记名弟子中,仅能存活下来二十人!背负着滔天仇恨的他,没有资质,也没有身世,有的,仅仅只是一颗头脑。为了生存,他布尽心机,坚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一步步……颠覆整个鬼灵宗!PS:主角是反派,真的是反派。
  • 千般易淡,子宁不嗣音

    千般易淡,子宁不嗣音

    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轻易的把最深的感情说出口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将所有的一切就那么随意的写在脸上也许,我们都过早的学会了隐藏
  • TFBOYS灿烂向日葵

    TFBOYS灿烂向日葵

    世界千金,歌坛新星,两者似乎扯不上什么关系。但老天爷却转动了命运齿轮,一场逆恋就此展开。
  • TFBOYS之青春萌发期

    TFBOYS之青春萌发期

    男主角:TFBOYS,焉栩嘉。等等女主角:李籽萌,李籽染,欧阳雪。等等都不一一说明了,
  • 明明是晴天

    明明是晴天

    一年又一年,这苦逼的学习日子怎么这么难过啊!!!明明今天是晴天,可为什么天空这么灰暗啊!!!
  • 噬血神君

    噬血神君

    龙族少年降至人间,云游四海开始了逆天崛起的强者之路。
  • 朝秦“慕”楚

    朝秦“慕”楚

    一场刻意为之的“乌龙”拉开了楚薇大学悲惨生活的帷幕。室友“落井下石”;学长搞怪无厘头;而他却是腹黑狡诈……这一切的一切是楚薇幸福的起源,也是悲剧的开始。她是追爱而来,阴差阳错地竟然成了被追的那个。她虽然富贵不能淫,却在他的威武之下屈服。在感情这条路上,不是先爱就先输,而是看谁的恋爱等级比较高。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红妆颜殇

    红妆颜殇

    从小,她以嫁给他为目标,闯妓院,踏雪山寻草药,为救他一次又一次闯鬼门关,她爱他如命;而他却以为是她拆散了他和九儿,他恨她入骨。大婚当日他扔下一纸休书,不顾她和她腹中的骨肉,她双手颤抖拿起休书,他冷笑道;“沐沁雪,你若撕了它,我可以再写一份,你若撕它百次,我便写上百次,今日你我休定了!”她苦笑道;“南宫公子想多了,沁雪只是想要好好保存罢了。以前是沁雪不懂事,以后沁雪不会再纠缠南宫公子了。望公子与九儿姑娘幸福。”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脱下一身红袍,扯下凤冠,三千墨发如飞,只一身白色亵衣走了出去,从此相逢是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