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喜事,通过认真阅读和讨论《物理课程标准》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广大农村教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策略、新理念非常欣喜和欢迎。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及教育方针。如果我国的义务教育按照《纲要》和《标准》所制定的框架实施下去,必将使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彻底的改变,使我国的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才能使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才能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实验教师无不忧心忡忡。
1.忧学校的教学资源是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课程标准具可读性和启发性,而且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有助于改变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及地域条件的限制,就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各校实验硬件建设差异较大,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校园环境简陋,没有阅览室、图书馆;更谈不上多媒体、校园网,有些与标准相配套的实验及探究活动难以实施;同时社会教育资源也几乎为零,没有科技馆、少年宫,等等,使得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资源难以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使得新课程的操作性、可行性不强。
当前,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出一个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国家统一的基本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使一些实验能够有可能实施,同时加强农村社区的建设,使之成为学校课程新的教育资源。
2.忧教师素质是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教育研究者,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成为社区的活动家,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对于广大农村教师而言,除了极少数在正规的高等学府深造过(而且是在旧的专业体系下进行的,新课程加强了学科综合),绝大多数农村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换一种说法就是“洗脚上岸”的泥腿子,经过数十年不懈的、辛苦而艰难地努力,终于修成“正果”(转成了公办教师),都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是否能够一下子改变过来,是否能一下子丢掉自己几十年的宝贵经验。
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快对现有师资的培训或者是轮训,组织大量的免费的新课程培训,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和改造,尽快培养出实施新标准所需要的师资,来补充教师队伍。
3.忧如何进行科学评价工作
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要评价学校的工作,学校要评价教师的工作,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新标准提出的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片面、死板的评价方法,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层次性、灵活性、全面性,为标准目标、标准内容的真正实现创造了条件。但是在旧的中高考制度没有作出重大调整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学生都不敢有过大的改变,几乎都是嘴里喊喊“加快教育改革”“扎扎实实地做着应试教育”,因为最后学生评价要的还是一个孤立的分数,评价教师的还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评价学校的还是那个升学率。
旧时战争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万物理相通”,我认为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应该这样,做到“改革未行,先议评价”,特别是建立一个与标准相匹配的中高考制度,只有真正将评价制度改革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这样才能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放弃各种各样的疑虑,勇往直前,通向教育的一个新天地。
(文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