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立国之初,刘邦如何收拾乱局?汉朝为什么同时选择了封建制和郡县制?汉匈之间存在怎样的微妙关系?吕雉如何当国?在后吕后时代,各方政治势力如何展开博弈?吕氏失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那日,天高地阔,天下一统,经过大家伙儿齐心协力的折腾,所有人都很看不上的项羽已经挂了。刘邦先生摘取桃子,执掌了天下神器,成就帝业。可是,遍地由硫磺、硝和木炭按照合理比例组成的豪杰英雄们和嫌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少且希望继续革命的芸芸众生还都活着。所以,这依然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很多人面临着就这样活着还是换一种活法的选择,刘邦先生心知肚明。
不过,与一般劫道、劫色且习惯于翻脸不认账、自以为是和不讲理的山大王不同,刘先生是沐浴着具有优良传统的侠客风习成长起来的。造反的时候,仁侠好义加上敢豁得出去的气质就给他带来了众多朋友和各种良机,成就了他的千秋伟业。造反成功后,让他迫不及待地强取豪夺别人手里还没有暖热的馍馍,确实有点拉不下脸。所以,他很矛盾,以至陷入深深的忧郁,忧郁使他的神经更加敏感。为此,他不由自主地玩了几次傻子都能看出来的阴谋和阳谋,杀了几个让他很忧郁的人。
在刘邦的阵营中,一部分是,当初刚起事的时候,主动推举他出来挑头造反的沛县弟兄,另一部分是,造反过程中靠个人魅力和好处拉拢过来的同盟者。按照刘邦的心理,如果论当皇帝的资格,给他当臣子的人很多都拥有和自己差不多的条件,有的条件比自己还要好得多,特别是那些和自己一样挑头造反、自信满满且经过血雨腥风竟然活下来的诸侯王。在天干地燥的时候,这些人是不会在乎重新引燃火药,造他的反。更何况,在任何称孤道寡的君王眼里,对于爱好造反的人,不一定值得恐惧,而有条件、有能力造反的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刘邦必须来一次“二次革命”。
为此,这些奉刘邦为天下共主而有能力、有条件造反的臣子陷入了一个深深的死结之中,他们百口莫辩,除非自己主动抹了脖子,或者提前自然死亡。所以,这时候,当初和刘邦一起造反、一路磕磕碰碰走过来的兄弟也跟着他忧郁起来。大家互不信任,谁也不敢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而是互相派出高明的奸细,刺探对方何时举起屠刀。大家都知道,翻脸的时刻很快就会到来了,却不知道何时会来,只能在等待过程中互相折磨,在梦中指责、对骂和干仗,然后惊醒,一身冷汗。这可是一个能够逼疯所有人的关键时期。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延续了他一贯的好运气,干掉了一批有能力、有条件造反的真正强人,也逼疯、逼跑了一批貌似强人的人。天意好像成了他的奴婢,他去哪儿,天意就跟到哪儿,这是能气死所有人且让人死不瞑目的事,没法说理。
但最可怕的事情是,那个逼疯所有人的黑暗空气却并没有随着刘邦和这帮该死或不该死的兄弟的离去而散去,从此之后,如何有效地证明自己老实,成为所有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心病。我们很容易证明自己足够强悍、足够聪明、足够卖力,但我们如何更有效、更快速、更便捷地证明自己仅仅满足于足够强悍、足够聪明和足够卖力呢?这是一个要花很高成本和时间才能做到的高难度动作。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君王们不会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信心和足够的智商。所以,常见的是,当你满世界找证据的时候,君王那把杀人的刀已经递了过来,让你尴尬无比。认识到这一点,所有的聪明人会早早地自己夹起尾巴,在有权、有势、有刀、有理的君王面前,将自己变成楚楚动人的花花草草,主动降低身段和腰围,娇艳欲滴,摇曳多姿,一辈子都不会主动走出君王的后花园。
而后,大家开始渐渐地变成美人芳草,自恋,自哀。在每一个君王薄情、小人当道的狭小空间里,每个人捂着自己备受伤害的心,凄凄怨怨,学着失宠的美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