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临,四面楚歌声,周围的空气压抑逼仄,人们的情绪怅然沉霾。在层波暗涌的垓下,刘邦和他那些百战成钢的弟兄、貌合神离的同盟者,从四面八方齐聚在垓下,完成这次浩大的围猎。在这里,大家已经不需要诡异的战术突击和深谋远略的迂回包围,所有的人齐刷刷地都露着獠牙,鼓起勇气,群情亢奋地准备一拥而上,将眼前这只困兽撕咬致死。大家都知道,立功受赏,封侯拜相,将唾手可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垓下,历史摆起一场丰盛的大餐,我们都很喜欢。在这里面,只要用点心,就可以品味旷古的悲情、无奈的表演、深刻的别离等人间罕见的浓烈滋味,找到所有古典悲剧美学所必备的要素。垓下之战值得大家旷日持久地琢磨、不厌其烦地想象、没完没了地演绎。爱好美学、喜欢传奇的人民大众从来就不介意将历史涂抹得五颜六色、不伦不类,哪怕失去本来面貌。得意的成功者和倒霉的失败者其实都是大家喜欢的角色,都是表达情绪、丰富生活的绝佳载体,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在垓下,各类角色确实在卖力地表演,如此完美,如此精彩,让我们禁不住为之狂欢、痴迷,千年不断。
在垓下,主角不是成就大业的刘邦兄弟,而是被追得惶惶逃窜的项羽。这一刻,他被描述成一个豪迈柔情的末路英雄,在重重的包围中,在绝地无处反击的悲催境况下,喝了点酒,发了点疯,顺便看了场歌女的表演,同时,表达了死不认输的悲情,高唱了一出令后人千古唏嘘的绝音。杀人的王者瞬间变成载歌载舞的悲情诗人,翩翩舞影和豪迈歌吟让大家不由得唏嘘嗟叹。尽管史书不自觉地泼洒笔墨,为某些故事、人物、场景渲染上色,但我们从不愿意怀疑这个英雄长啸、美人相伴的场景,是否曾在真实世界里出现过。在芸芸众生的眼中,霸王用这个浪漫到近似舞台剧的场景来和一个姬妾离别,这就应该是一个大英雄走向末路的最好景象。原因很简单,这样的场景能激起我们的感情波澜,能帮助我们把一些不容易释放出来的情绪全部释放出来。大家一致认为,既然英雄最后必然落到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之中,那就让悲剧的舞台变成歌舞场,死前让英雄好好地表演一下,这是很合情合理的。
可是,我们忘了,那个时刻还有另一种可能。也许项羽并没有雅兴作诗,没有心情看歌舞,仅仅是喝点酒,为了麻木惊慌失措的心灵。在昏暗的灯烛下,脸色惨白的项羽和恍惚迷乱的贴身部下终于下定决心,抛下忠诚憨直的战士、在忍受饥寒等待希望的兄弟独自逃亡,作为一名统帅,在最后的关头,让自己的部下成为吸引敌人的诱饵,自己却逃出去,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给自己,将数万蒙昧中的兄弟留给敌人宰杀。
想到那些被抛弃还等着项羽下命令突围的将士,大家是不是能把眼光稍微移一下,暂时放下意淫历史奇情的心劲儿。我们知道,历史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灰色的时空中。而这灰色和普通是历史和当下的主基调。没本事的人、被别人忽略的人和没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主流群体,当大英雄准备谢幕时,无论大家以前如何聚焦主角,但也还有必要多看几眼那些被正面形象遮掩的小人物,被打入配角的卑微小兵和小民。当然,他们因为人太多,不好意思、也不可能都挤到舞台上,让我们看得清楚细致。我们也不会为他们腾出更多场景,以便专门抒发对这些被出卖和抛弃的卑微者的感情,他们注定只能作为背景出现在历史扉页。我们可以忘记和忽略他们,但他们的生死存亡、幸福哀伤总是衡量大英雄们生命重量的最重要砝码。作为英雄,除非你想死得无人同情、无人哀伤,否则,缺德的行止绝对会让你的在天之灵很受伤。
让我们再回视垓下。当大家还跟着英雄美人流泪唏嘘、情绪跌宕、百感交集,放出去的情感还没有收回来时,真实的项羽已经带着数百亲随踏着黎明前的露水,冲出敌营,向南方狂奔,背后是熟睡的将士和熟睡的敌军。据说那个为项羽跳舞的女子早早地自杀殉情,她死得很及时,免受了被好色的刘邦纳入后宫,遭受“幸福地宠幸”。在后世,她的死被拔高到奇绝不可复的境地,成为英雄项羽的伟大人格的闪亮注脚。一直以来,我们固执地认为,把剑放到脖子上后往里一推,这样的动作优雅而让人迷离,这种死法成就了一个面容姣好、体态婀娜、重情重义、刚烈不屈的女子完美生命。死亡的背影如此美艳奇崛,为那个铁冷的时代,增加了些许温度。但因为极度残忍,因为蔑视生命、而不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我们知道,逃命的项羽在乌江被渴望发财立功的汉军将士追上,绝望的他在手拿杀人利器、已经杀红眼的万马军中杀进杀出。都到这时候了,他还一边口出狂言,一边完成着各种各样高难度杀敌动作——只有传说中武林高手萧峰之类的人物才能完成。之后,他自寻一死,被贪功心切的汉军兄弟乱刃分尸,一堆堆模糊的碎肉成为这些兄弟去刘邦那里讨封侯奖赏的证据。据说,此时他还充分表达了怨天尤人的推过情绪,说些“其实自己没错都是天之错”的无聊废话。
我们发现,此时,表演武功的项羽实际上被降格成了逞能好强的武林大侠,看似很勇猛,其实格调很低下。而真正的武林大侠刘邦正在品味政治胜利、大业即成的喜悦。这是一个隐秘的讽刺。大家知道,有味道的讽刺都是让人站错队伍、表演错误角色,才能被展现出来。而更有味道的讽刺是当站错队伍、表演错误角色时,周围人为之发自内心地击掌欢呼,甚至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说实在的,多少年来,所有人都在无知无觉中,无休止地对在垓下的项羽进行深刻讽刺,诚心诚意,而且大家的脸上显露出一脸肃穆。我们坚持这么做了几千年,也许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成功人士不常有,失败英雄遍地走,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