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9700000024

第24章 不靠谱的“汉中对”成功忽悠了刘邦

秦朝末年,大家刚开始革命的时候,韩信在项羽那里当郎中——不是军医,应该是军中参谋或者是项羽身边站岗的,跟着项羽出个谋划个策。按照韩信的说法,他给项羽出了很多他认为不错的主意,都被项羽给否了。他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瞎了眼,跟错了人,岗位错位,抱负难施,一赌气跑到刘邦阵营了。后来,在夏侯婴和萧何的鼎力帮助下,韩信被刘邦在汉中拜为大将,终于有机会和刘邦面对面讨论天下大事。按照元曲的演绎,韩信抓住这次机会,为刘邦出了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汉军从此杀出汉中盆地,占领关中,和项羽争夺天下。不过,从正规的史籍记载看,韩信并没有拿出具体可行的计策,而仅仅和刘邦非常务虚地讨论了一个大而无当的主题——能否和项羽抢夺这个天下。

那时候,刘邦被项羽贬到汉中,他即使想从此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但跟着他来这里的兵将都是些关东子弟,父母老婆孩子都在老家,和家人长期两地分居,身心疲惫不说,关键是这种结局也不是大伙儿参加革命时所希望要的。大家碍于面子,忍了一段日子,发现日子确实难过,刘邦好像也不求上进,没搞头,没盼头。于是,这些士卒经常成群结队地偷偷丢掉刘邦,络绎不绝地跑路回家。刘邦当然很想杀出这鸟不拉屎的穷山恶水,不过,那时候,他最缺的不是愿意为他卖命的人,而是必胜的信心。韩信这时候出场了。他信誓旦旦地告诉刘邦,项羽不可怕。这对于刘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韩信认为,虽然项羽一发怒,施展才能,上千人也不能近身。但是他喜欢好勇斗狠,这种气势就是再吓人、再上镜,也最多能说明,他确实是一个标准的匹夫。项羽还不会任用有才能的将领,更不善于挖掘起于民间而有潜质的人(比如他韩信),虽然他对士卒很慈爱、很关心,手下一旦打仗受伤,他总是哭哭啼啼,充分显露出亲爱有礼的模样,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总是舍不得,小气得不得了,这种妇人之仁让有本事的人很齿冷。当前,项羽坚决以衣锦还乡的方式,放弃能成就霸业、遥控天下的关中之地,跑到一个一马平川、四战之地的彭城(今天的徐州),去称王称霸,一看他就是个拎不清、顾小家、舍大局的人。诸如此类,比如,他还对项羽杀人无数、逞强好胜和不善待义帝现象进行了摆事实、讲道理。一番说辞下来,几乎让人感觉,项羽就是一只“纸老虎”,貌似坚不可摧,实际上,用一根手指就能捅倒。项羽看管的天下,就像一块肥得流油且几乎没人管的肉,这时候不冲上去抢,就是对不起自己这把过人的蛮力和超人的智慧。

相对而言,刘邦的部队尽管被发配到汉中、巴蜀这种山多、地少、不养人的地方,大家都自然是水土不服,很思乡,其实这种一直想回家的思想也不是啥坏事。一般而言,对于一个风风火火要回家且掂着刀的人来说,谁要是硬挡着他的道,他肯定会爆发出杀人抢道的想法,这是那时候的人之常理。如果能再顺风点火,站到高台,振臂高呼:“回家!回家!”这种气场很容易触动广大观众那些脆弱的神经和泪腺,再让他们奋勇杀人,上帝都拦不住。目前,关中那块宝地还让章邯这些秦国降将占据着,并被分成三块,在新安县项羽把这些将领以前率领的队伍几乎杀光,老百姓正在对他们怨气十足的时候,打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传檄而定就行了。更何况,刘邦入关中的时候,既不打,也不杀,还给老百姓立下简而有效的法律,保护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做派让人感恩戴德。楚怀王定下的“谁先入关中谁就当王”的革命约定,也是革命队伍没出发之前都说好的,所有人都还记忆犹新,可是,项羽仗着自己人多势众,进入关中后,不但让刘邦去鸿门请罪,活生生地把当王的资格给让出来,还一动不动地待在一旁,看着诸侯军队在咸阳烧杀抢掠,项羽主持分封时,还偏偏不让刘邦在关中为王,美其名曰,说巴蜀也算是旧秦之地,变着法子地把刘邦弄到犯人发配才去的巴蜀之地,要不是刘邦让张良走动项伯的关系,要了汉中这块地,刘邦现在哪能待在相对还不错、离大城市咸阳比较近的汉中?有点良心的人都很同情刘邦的悲惨遭遇,也都从心里痛恨项羽这种霸道不讲理的做法。好多人都热泪盈眶地盼望着“被人欺负到家”且一脸忠厚的汉王刘邦去统治呢。

韩信提出的说法振振有词、落地有声、有理有据,弄得在汉中早就待得不耐烦的刘邦热血沸腾、激动万分。不过,从后来和之前的事实看,在这个“汉中对”中,很多说法其实非常不靠谱。

“汉中对”说,项羽对士卒好,但对有本事的人不待见。说起来,对士卒好实际上是项羽非常要人命的优点。士卒们一般都很实在,如果能够始终给他们发粮吃,给钱花,在条件允许,比如打了大胜仗,统帅还让砍了半天人的大家出去抢东西,挣个外快,大家自然愿意跟着这种统帅出去玩儿命,和平时期不管多贱的命,战争时期,都可能一夜间坐拥巨额财富,大家特别是那些平时除了一把力气,没人看得起的老百姓,肯定觉得很值当。如果当官的平时对大家都很体恤(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不打不骂,上阵杀敌时,还能喊出“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士卒们就很容易被打动,拿着刀,拎着枪,就会非常心甘情愿地迎着弹雨玩儿命杀人。

说项羽舍不得分好处,实际上也要客观地看。项羽在关中主持分封的时候,对于立过功的人(包括和别人闹别扭没亲自来的),都是能给好处就给好处,绝不拖欠。虽然个别人不满意,挑头闹事,但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分封基本上是按照功劳簿上记载的个人业绩来进行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在巨鹿之战后,章邯带着20万秦军投降,项羽当时就封章邯为雍王,进入关中后,也兑现了承诺。对降将都能做到有一说一、实实在在,总不能说,项羽把芝麻绿豆大的好处看得比磨盘还大吧?当然,有人说,项羽有私心,分封的时候,设下很多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没利的圈套,这也不错,但这是政治层面上的阴谋,对于大多数小富即安的人而言,说项羽抠门儿,还是有点牵强的。

说项羽杀人不留情,喜欢屠城,当初,刘邦不管是跟着项羽还是独立作战,也没少屠城。那时候大家出门打仗,遵循的都是这样的作战规则,谁也不比谁更仁慈。只是项羽做得更彻底、更招摇而已,刘邦后来在滥杀方面确实收敛很多,但也不能说他就变得仁慈了,他确实很少杀士卒,但杀投降的将领却始终不手软,比如,种种迹象表明,章邯、司马欣、龙且很可能是被刘邦先抓后杀的。

说刘邦在关中给老百姓留下好印象,这个应该是真的,毕竟他没有像项羽那样,闯到人家家里后,把能抢的都抢走,不能抢的就乱砸。同样是土匪,刘邦显得更像是“坐山匪”,吃的是长远,而项羽就是个流寇,吃的是当下。而如果非要说,大家因为刘邦被项羽欺负,就替刘邦鸣不平,这就有点瞎掰了。刘邦、项羽都是带着兵杀进关中的,目的就是来抢地盘、抢财物、抢女人,从根上说,没一个是被邀请来的,两个土匪当着被抢的搞火拼,弱的被赶走,强的挺直腰,被抢的还会兔死狐悲,做哀伤状吗?

当然,其他内容说辞在表面上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刘邦部队要回家,把这种思乡情变成杀人剑,只要路数对,还是很可能的。项羽跑到彭城,处于无险可守的境地,从后来的情形看,确实让项羽很被动。但项羽和诸侯军在咸阳杀了、抢了,还烧了,把秦国故地糟蹋得一塌糊涂,就是项羽好意思留在关中,关中的百姓能心甘情愿地为项羽服务吗?再说,彭城有那么多楚国的旧贵族,还有那么多已经翻身、真心盼望自己回去的楚国旧民,项羽能愿意不去彭城当货真价实的霸王,而在关中做心惊肉跳的王?即使从刘邦后来占据关中,当汉朝皇帝的成功经验看,刘邦能坐稳汉朝天下,也绝不是因为关中形势险要、易守难攻,懂点历史的都知道,不管是潼关还是函谷关,以及其他什么了不起的雄关险道,如果不是当政的雄武,造反者打下这些关隘也是轻而易举的,一味靠城墙和关隘保卫胜利果实,没有不死翘翘的。真正让刘邦坐拥天下而社稷稳固的,是因为他的团队凝聚力强,同心同德,还很好地继承了秦朝的优秀制度,以及很好地汲取和使用了各类人才,并用很大方的赏赐手法笼络住大家那一颗颗渴望功名利禄的心。

不管“汉中对”是不是靠谱,反正,听完这些说辞,“于是汉王大喜”,和刘备听完诸葛亮聊完“隆中对”一样,两个刘氏皇帝都深恨见到高人太晚、时不我待。从后来一系列结果看,尽管“汉中对”的漏洞很多,但与“隆中对”相比还是很成功的,最起码真的发挥出为刘邦打气鼓劲的功能。不过,后来韩信觍着脸,向刘邦伸手要“齐王”的封地和封号。这时,韩信很无奈地发现,刘邦还是把最重要而绝对不该忘的一条(对立功的将士按功劳大小赏赐)给抛到了脑后(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进一步地看,韩信其实还忘了强调,如果刘邦当上皇帝,绝不能出尔反尔,把给出的东西再要回去。不过,在“朕即天下”的时代,他就是强调了,又会有什么用呢?

同类推荐
  • 海华南洋

    海华南洋

    现代小兵司马安意外重生到民国初年,凭着先知先觉,在二战前完成了资本积累,在二战最后一把晚餐盛宴中谋夺南洋,趁着二战于东南亚建立华人国家。经历了抗战,策划了太平洋海战,以及战后五十年的发展。本书前半部主要以战争为主,后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建国后五十年的发展
  • 黑化三国

    黑化三国

    历史的真相未从向后人掀开。当我们明白自己所知的与现实相反扭曲时,你是否还能正视自己原本心中的世界?白陵告诉你答案!他能力不高,智商不突出,但是既然穿越而来,看到了颠覆的世界。那么总要做点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为刘备出谋划策?真的?刘备因仁德闻名于世,广纳人才,只为复兴汉室,真的?曹操世称奸雄!他愿意这么做?时代逼人,真是如此?还是禁受不住那从古至今没人忍住的诱惑?
  • 挽秦

    挽秦

    身负千年史,仗剑征诸国。挥剑荡浮云,诸侯尽西来!北征匈奴,南讨诸蛮,西伐东欧,东航大洋!予君平戎策,跨海斩长鲸。安得倚天剑,凌尘华夏兴。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重生回明记

    重生回明记

    特种兵高建一次意外穿越附体了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名小兵,就此默默无闻?不,金陵岂是池中物,乾坤万里任纵横!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高建的时代![说明一下,此为架空历史,切勿对号入座】
热门推荐
  • 纨绔机神

    纨绔机神

    “不成为高级机师就不要回来!”得到这么一句话之后,原本只想做一个幸福纨绔子弟的富家公子楚行被家族赶了出来,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这是一个战争的时代,这是属于大舰巨炮的时代,这是属于机甲华丽格斗的时代,这是属于男人的时代!大就是好!口径既是正义!迎着弹幕冲锋的机甲是宇宙中最高贵的骑士!但是……作为一名纨绔败家子的楚大公子表示,这一切的前提,你得有钱!
  • 来自远方的你

    来自远方的你

    大海还在冲刷着金门的海岸线,海鸥还在大海上觅食和嬉戏,午后的阳光媚媚的照射到沙滩上;在不远处,亭亭玉立着一个少女,她身后是一串稀疏的脚印,伸向远方,海风的吹拂,使少女的心中又泛起了涟漪,思绪回到了在金门的那些美好日子........
  • 盗墓人者

    盗墓人者

    墓里的事,根本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如果真的身临其境了,那就刺激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最强基因战士

    最强基因战士

    地球公元3000年,千年前的波及全世界的核战造成了大量人类死亡,却有一小部分被辐射变异,基因完全被改变,这类人被称之为基因战士,不仅仅寿命增加,而且会产生各种能力,高级的基因战士就是移山倒海也不是不可能。而地球穷尽人力物力终于研究出了迄今为止地球最为高端的药水---基因药水,从而使地球上的基因战士数量激增,一个卑微的矿工,在挖紫晶矿的时候,无意中得到了一块上品紫晶石,而紫晶石是基因战士回复能量的珍贵矿石,矿工获得了最为珍贵的紫级药水的奖励,不过,在拿到紫级药水的时候,矿工项天却发现,这不是紫级药水,而是一种粉色药水,跟紫色颜色相近故而工作人员也没有发现,随即,一场惊天动地的异变开始了。。。。。。(跪求崛起)您的轻轻一个点击就会给作者无穷动力甚至可以改变作者,本书的缺陷还请提出,本书只会越写越好,多谢大家支持。
  • 圣堂之眼

    圣堂之眼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一本封印圣灵的古书。一群生死相依的同伴,一个共同铭刻的信仰。那一天,她恢复了神之记忆。那一天,她被卷入天辉与夜魇的纷争。那一天,她终于篡改了自己命运的轨迹。……从黑暗到黎明有多远?你从盗贼公会,一直走到紫罗兰档案馆,在那里有一扇通往异世界的大门,迈进去。
  • 上古行记

    上古行记

    以生机涌泉为饮,以死亡邪鸦为导,穿梭在冰与火的交界,畅游在海与陆的两端。来自异界的灵魂,超脱地狱的魔道士,行走于神与英雄的背影,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 异界之学院天才

    异界之学院天才

    神创造一切,神掌握世间。冒犯神之威严者,必被囚禁。背弃神信仰的,必被剥夺神的恩赐!
  • 调笑洪荒

    调笑洪荒

    很多人不知道人死后会怎样,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会灵魂穿越到洪荒!-------------------------------------------------混沌世界,刚刚穿越,我以为友谊就是一切;洪荒世界,我以为爱情如雪;走过封神和西游,……
  • 重生之我是小道

    重生之我是小道

    自己看吧,我就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