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很同情秦末汉初的兄弟们,觉得他们活在很危险、很不靠谱的时代,吃喝发愁,干啥都没保障。那时,不管是因为被别人忽悠还是自己的欲望激励,都可能使平凡的人走上杀人战场。想走按部就班、扎实工作或者溜须拍马的安全道路来求取功名,在那个时代显得很不主流。
那些年,很多人出来闹事,都是基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理念。忠孝节悌之类的做人准则还要在千年之后才成为非常高调的主流思想。抱着亡国皇帝跳大海,显忠烈,玩殉情,那时候多数人都很不习惯,也很少想过。对于一部分立志于从事土匪之类的冒险创新事业的人来说,他们活在了一个需要自己、成就自己的时代,即使不能成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的大英雄,也有数不胜数的机会,啸聚山林,结队闹事,当个和朝廷对着干的小头目。只要能在哪怕区区几个县的区域内混出点造反名声,也都有机会找个下家,把自己卖上个好价钱。然后,在以后的峥嵘岁月里,在带头大哥的带领下,忠心耿耿(哪怕是装的)地一起进攻、一起逃命,混得一身“郊原血”,披上一身“刀砍伤”。只要坚持不死,往小处说,能够打家劫舍,吃香喝辣,甚至拥香怀玉;往大处说,随时都能给自己弄个有能力、有资格“鱼肉”一方百姓的官位来当。对这些人来说,这样的前程非常现实、可望可即,他们的境遇一般比在天下太平时期要好得多。
在秦末战争的那些年里,把自己卖掉的方式五花八门,其中一个最大的买家就是刘邦,他主要是通过接受别人的投降,收买别人的忠心,才滚雪球似的壮大自己的队伍的,也才使得他有能力抢到唯一的一张“登机”(登基)牌。但从刘邦招降纳叛的经历看,渴望投降到这个升值潜力巨大的阵营里其实也不是件易事。从中我们发现,一个人想成为一个有远大前途的叛徒,非常需要自身条件好、把握时机妙、看人眼光高。当然,更关键的是自家祖坟上能够冒出缕缕的青烟。
如果刘邦的军队很有幸能够来到您的城下,准备打您,但他还觉得您是当叛徒的好材料,您根本不用急,他会主动派人来邀请您投降。比如,刘邦出来干造反工作不久,在高阳酒徒郦食其劝说下,准备攻打陈留县,郦食其就主动跑过去,和人家县令讲大道理,告诉人家:“现在的秦朝太不是东西,大家都造反了,您如果也跟着我们一起玩,一定会获得巨大成功。”但是,那时候刘邦还没积攒出过于凶狠、让人害怕的砍人名声。所以,这个县令实在是觉得没理由投降。更何况,刘邦派出来的人是那时标准化的儒生,儒家传人一般都不喜欢把利讲清楚,而倾向于剖析大义。对县令也没说清楚给啥好处,“没好处谁投降啊”,县令当然不答应。刘邦不得不出兵把他“阴”掉。
如果刘邦的军队很有幸能够来到您的城下,准备打您,但他狗眼看人低,确实不觉得您是当叛徒的好材料,您也不用急,您可以主动出来和他谈。比如,刘邦从陈留县杀到宛城,把城池围成铁桶,气焰很嚣张,太守很惶恐,准备先死了再说。一个叫陈恢的门客出来说:“这么着急死干吗?我去帮你联络投降。”陈恢告诉刘邦:“您要是这么一路杀过去,肯定会很费劲,是吧?关键是别的太守听说您喜欢以杀人方式破城,以后都会和您死磕到底。不如您让我家主人还当太守,我们投降,您省劲,大家都好受。”刘邦很高兴,结果很轻松。南阳太守被封为殷侯,官位不动,刘邦继续西行,皆大欢喜。
如果刘邦的军队很有幸能够来到您的城下,准备打您,但他觉得您是当叛徒的好材料,需要您此时此刻赶快投降叛变。您也很乐意,不过您最好还要掂量自己是否具备投降的资格。比如,刘邦杀到武关,觉得守关的秦军将领爱财、有弱点,拿出这些将领无法拒绝的好处,诱降了秦军将领。不过,张良觉得守关的秦将没有能力号召自己的士卒一起投降。刘邦前脚刚给好处,他的偷袭部队后脚就偷偷地摸上,很不讲道义地破关而入。这样看,如果您确实想当叛徒,自身条件就一定要过得硬。如果条件不太硬,让自己的手下和对方干上几仗,最好死些人,让那些还心怀侥幸想当忠臣、拿好处、留青史的手下见了血、害了怕、死了心。更主要的是,让对方吃点苦头,表明“老子是个有能力、有血性、有情操的叛徒”,赢得他们对您的人格尊重。这个时候再投降,自己的地位明显提升,对方也不会因为看不起您,而轻易做出很不要脸的事。
当然,如果项羽的军队来到您的城下,准备打您,您就需要好好地瞻前顾后、把握时机,千万不能猴儿急。从项羽的价值观看,您千万不可随便投降,一定要尽全力地和他打,而且还要真的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战斗热情,发挥出所有的聪敏才智,最好战而胜之,最起码也不能败得太惨,丢了谈判的底牌。只要让他感到很痛苦,他就会很敬重您。这时候再把自己放在一个当忠臣无路、当死士遗憾的境地,大家都知道您是一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好汉,谁不同情您,谁就没人性。这时候再投降,项羽会接受,而且还愿意给出不错的好处。章邯将军和他的副手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当叛徒都很神气,跟着自己投降过来的手下被项羽暗害了不少,项羽最后还是兑现承诺,封了章邯和他的副手当王爷。
即使没当过叛徒和想当叛徒还没机会的我们也都很清楚,“当叛徒难,当一个成功的叛徒更难”。坐在家里想想都知道,任何人当叛徒都没法不感到可耻、惭愧和纠结,一方面没法向自己过去效命的组织和领导交代,另一方面也很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经按过血印的誓书现在变成一张废纸。不过,如果真的投降没理,历史上也不会呈现出叛徒们前赴后继、成群结队的壮观景象。当叛徒只要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什么是历史的潮流,需要后世的历史学家总结,你可能不清楚。万一不留神逆了潮流,被淹死,也不能怪你),只要你投降的老大讲诚信(这个需要你的高超眼光和过人的运气),你其实是在用暂时的不舒服,换取更大的现实好处。更何况,老大因为是历史的弄潮儿,最后必然主宰天下,你将会成为青史留名、万人敬仰的好人——历史上的好人都是由最后的成功者和他的子孙来认证的,你的身后荣誉也都是这伙人给的。所以,让我们一起勇敢地投降,在正确的投降道路上奋起直追、努力工作。毕竟历史地看,投降有早晚,大家需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