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7300000021

第21章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选择……(6)

我认识一个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领导,很有正义感,也很讲原则。在困难时期,他老家的领导曾求他开个后门,帮家乡把电通了,毕竟血浓于水,可是,这位老将军性格耿直,拒绝了违反原则的事。等改革开放后,他老人家离休后回到家乡,遭到了冷遇,人们众口一词说,当再大的官,不为家乡办事,有用吗?看来人们认为有了亲情,就可以放弃原则。

人们为了适应熟人社会,自发组织了“扛过枪的,同过窗的”“同一帮的”“同一个乡的”等不同的群体,由此也构成了关系网和朋友圈。凡是这个“圈”的,可以无原则地互相支持,这是人情。你给了亲友机会,等于让别人丧失了机会。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我在人情堆里这些年》中谈起自己的感受时说:在中国的人情观里,应酬是躲不开而且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很多人习惯将其隐晦地表达成“一起吃个饭”,可真的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起吃个饭吗?由于社会潜规则,再有原则的人,也抵挡不住人情压力。如果你坚持了原则,你就无法在这个圈内混。谁的人际关系圈子大,谁就是成功者。精力都用到了培育人际关系上,谁还会去认真思考工作?谁还会有精力干工作?我们不从管理科学上理解人的作用,而是费尽心机地思考如何从熟人那里得到额外的利益。

本来有熟人是正常现象,如果在坚持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善于运用人际关系,本无可厚非。现代管理学也讲究人力资源的利用,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问题出在中国讲究人情,就完全忽视了社会规则。在庸俗的人情面前,已经没有了是非标准。这种人情,实际上是利益的交换。

中国人以“人情”为重。如果谁不遵守这个标准,断难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有没有人情味,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判标准。遇到事后,如到行政机关办事、去法院打官司,第一反应是赶快找熟人。办什么事都需要人脉关系,本是依法该正常办理的事,却要托熟人找关系。这是中国长期人治社会的产物。

中国的伦理,被国人所推崇。在中国,评判一件事,是以情、理、法为序。处理一件事,先从人情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制度角度上考虑,然后再看在不在理。如两个平民百姓吵架,不以法律为准绳,而是让大家评评理。实在无路可走时,才诉诸法律。因为伦理和人情一直支撑着中国社会。

庸俗的人情导致熟人政治。有了裙带关系,照顾了人情,是对少数人的恩惠,却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平,这样,就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公信力。在中国人眼里,谁给自己办事了,谁就是好人,不论办这件事是否违反了原则。中国人更善于依赖熟人,把熟人社会变为“人情社会”。中国是人情味最浓的国度,无论你是干什么的,不懂得人际关系,在中国很可能一事无成。

这种风气在社会蔓延后,就会成为民族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中国经商的人会形成一个共识:人脉资源是第一资源。有了这种认识,经商者就和官员有了十分亲近的关系,权钱交易就有了社会基础。经商者亲官,亲的是其手中的权力,追逐的是利益。当百姓认识在某某机关工作的人时,能沾亲带故,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和吹嘘的资本,尽量往上靠。人们遇到什么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找熟人。生活在“人情社会”“熟人社会”,人们就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权力的魅力就会“被”接受。人们摆脱不了“人情社会”,却渴望着“公平社会”。当攀不上关系,完全公事公办的时候,老百姓对“官”的态度就转为直接对立。近些年,发生过几起非利益相关者因某一偶发事件,聚众围攻“官”甚至打砸基层政府机关的事件,表现出对当官者的极大愤怒。仇官、仇警、仇富,是对自己没有享受到特权好处的发泄,是对人情社会的抗争,也是对特权思想让社会失去公正的无奈表达。

人情抵制着刚性的制度。我们往往认为,中国制度不完善,才造成社会无序。我每每翻开现行的法律、政策、制度,常常感到其严密的程序无懈可击,语气严厉的程度也令人惊叹。为什么就执行不了呢?制度再好,需要人去执行。受传统文化影响,一切刚性的规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严厉的制度,在强大的人情面前,只能无奈地沦为一纸空文。

中国乃至东方,最大的学问莫过于研究人,因为国学的逻辑起点是从教化人开始的;最让我们感到疲惫的也是人,因为人际关系的复杂令人生畏;而最大的资源还是人,因为拥有了人脉关系,就站到了人生的制高点上。

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把解决裙带关系、人情关系、虚伪的老好人等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反思和重塑人与人相处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医治之方。

人们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但我们不需要庸俗的人情。中国人干事,在小的人际关系上打转,实际上是“小爱”;西方人从干事的角度来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是“大爱”。中国看似有情实无情,因为你照顾了“小圈子”,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西方看似无情实有情,因为虽然未能照顾“小圈子”,却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家都在排队,你通过熟人占了先,别人的优先权不就牺牲了吗?不该救济的人救济了,需要救济的人不就得不到了吗?我们每个人与其天天喊着要公平,能不能每天反思一下自己:你去找熟人通融了,不羞耻吗?你给熟人开绿灯了,不惭愧吗?如果我们的民族不认真反思这些问题,不正确处理人情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的民族终将被人情这服毒药毒死!

现在的任务是,如何让每位公民感受到我们是“法治社会”和“制度社会”,走出族群、走向集体,留下亲情、抛弃俗情,尊重法律和制度。为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在呐喊着:如果所有人都说你是好人,就像所有人都说你是坏人一样,说明你有问题。如果所有的好人都说你是好人,而所有的坏人都说你是坏人,你才是真正的好人。所以放弃老好人吧!

没有明文的规定

在中国人眼里,规矩比政策重要,政策比法律重要。现在行政机关遇到矛盾,基本还是按惯例办;没有惯例的,要看有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先例可循,就看上面怎么说的,其他地方怎么办的。很少人会先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社会的正气,需要社会成员共同来维护。可是,中国人不敬畏法律、法规和制度,却把不成文的规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就是各种规矩和潜规则。

看看人们是怎么按“规矩”处理人际关系的:对待上级,长期受“忠君”思想的影响,无条件地服从,而不是有条件地服从。一个人的意见就是大家的意见,再有不同的意见就是杂音。从制度上讲,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重大事项。制度是好的,就是不能落实。哪个下级都在内心里琢磨着如何领会领导的意图,然后按领导的意图办。领导不好说的话,替领导说出来。即使领导是错的,也要按照领导的意图办。我们的民主生活会,本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有助于相互监督,治病救人。可是,谁会傻到当面说别人的不足呢?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人们这样做,无非是怕得罪人。

中国人敬畏不成文的规定。小时候,一到过年,我就不敢说话。因为有许多是忌语,一不小心就触犯了。跪拜、请安、迎来送往、红白喜事,等等,都有一整套规矩。红白喜事,需要请主事人来操办。我看过农村办丧事,本来失去了亲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这种悲痛被形式化后表达不了悲伤,反而像演给周围人看的。例如,管事的人一喊要出殡了,这是需要哭的时候,孝子贤孙们便齐声发出无泪的哭声。老人活着时子女不尽孝,人不在了,想用隆重的仪式向公众表白自己对老人有孝心,这样的礼节,已经不是文明,而是累人的繁文缛节。

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潜规则”,成为必须遵守的“规矩”。逢年过节正常的人情交往,是中国礼尚往来的传统,但是过个重要节日,上下级、工作联系部门、朋友之间必须请客送礼,不这样做就是不懂事。礼节的异化,也使中国法律中行贿受贿与正常礼尚往来很难区分。受特权思想影响,现在一夜暴富的人,为了显示其身份,往往搞出奢侈的举动,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我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没有实力搞这些场面,但“面子”还是要有的。有钱的捧钱场,无钱的捧人场,遇到红白喜事,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场面一定要能搞多大就搞多大。如果有事了,没有人围着,说明这人混得不好。中国人都为此而累,所以发明了专用词叫“人情消费”。

社会上对一个人最高评价是“某某人很懂规矩”,很少评价某某人很坚持公平正义,很少说这人讲不讲党性,有没有原则。看你懂不懂事,义气不义气,让我们没有了是非标准,走向了功利处世态度。人们都在遵守这些潜规则和规矩。亲朋好友的事、老家的事找到你了,必须得办;跟着自己干的人,不管其有没有能力,必须得照顾。不怕是违反原则,敢于为家乡、为亲朋好友、为身边工作人员办事,这就是人们眼中的“好人”。不懂这些规矩,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简直是寸步难行,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如果社会上的潜规则成为行为习惯,一个民族还能分清对与错吗?

不成文的规定压抑着人性。人性中自然的、光辉的东西,被物欲的尘土掩埋,不露痕迹。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潜规则,一些励志类书籍大谈职场生存潜规则、宣传厚黑学、为人处世“艺术”,等等。应该被人们唾弃的东西反而光明正大摆上了书架,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少人眷顾。人们面对这些“清规戒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守着“规矩”,造成社会上阳气不足阴气上升。

惯例对明文规定直接抵触。如正常的公务往来,本应正常办的事情,说了跑了请了送了就办得快,人熟了关系近了打招呼了就可以突破原则,这会带动社会风气向不良方向发展。再如文件上明文规定领导干部到基层搞调研要轻车简从。实际操作中,事先得“踩点”,即安排好路线、走访对象、教被访问者该怎么给领导说,等等,然后得陪同,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一般。这样的“调研潜规则”,上级领导想摸点真实情况都很难。大家真的愿意如此吗?其实未必!只是如果领导不按照事先的安排,自己选地方,基层干部会说你“假装清高”;基层干部不事先安排周密,会被认为没有工作能力,太“生瓜蛋子”。潜规则让接待者和被接待者都十分难受。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专门作出决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上任,就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切中时弊呀!中国人面对潜规则,要么随波逐流,要么粉身碎骨。各个行业又有本行业的潜规则,有人说三聚氰胺加在奶中,就是该行业的潜规则。这样的行动不但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的规定,还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最具危害性的潜规则是有权有势者为大,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也不例外。韩剧《绅士的品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年轻人开着车从后面撞上了四个四十多岁男人共同乘坐的车,发生了简单的追尾事故。这时,四个人就下车,先是装着都受伤了,接着为震慑住对方,就分别装模作样地给大法院院长、警察厅长、国科搜以及名人老婆打电话,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拨通电话,只是想暗示对方,我认识有权有势的人,别自找麻烦。而这位年轻人等他们闹完后,拨通了保险公司的电话,说明了撞车的经过,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请保险公司赶快到现场处理。这个简单的举动,让四个中年人感到了惭愧,于是有了一段很有深意的独白:“我们不是不知道出了交通事故要给保险公司联络,却用了二十多岁时最鄙视的旧招数来对付一个二十出头的人。如果你正把本来用常识来处理会很简单的事搞得复杂,或者正把虚荣当成是实惠的话,令人遗憾的是,你或许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旧式人群或是大叔或是糟老头子。”这不是中国常见的情景吗?出了事情,不是想着如何按照正常的程序去处理,而是到处托关系、耍招数,“斗智斗勇”,显示出自己有关系、有势力,以此想占得上风或便宜,结果把简单的事情搞了个一团糟,落了个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有了处理事情的规则和程序,大家应该都想着按明文规定去办,既简单省心,又客观公正。可是谁会这样做呢?潜规则让我们不得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按明文规定做事的人被嘲笑为“笨蛋”。

被称为“聪明”的变通

同类推荐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 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辛弃疾文集3

    辛弃疾文集3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恰似蝴蝶年少

    恰似蝴蝶年少

    本书是青年作家陈伟军的小说新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十七岁少女何雨谦的成长故事,亲情、友情和爱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她受到巨大的情感冲击,在一系列事件中,她逐渐成长、成熟,并最终微笑着向青春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 不变的印记

    不变的印记

    如今,有人把描写民工题材的文学与诗歌,统称为打工文学或日诗歌一一他们以在外地打工的写作者为界定。这种称谓是否科学,至少是值得商榷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诗就是诗,它可以是打工者写的或反映打工者的生活的,却非要加上什么“打工诗”的符号,难免别扭和有些牵强附会。而且,对于创作打工题材的诗作者而言,似乎他们的创作成就之被关注,仅仅是因为打工者的身份,这对于相当数量的写作者而言,似乎有人格不平等之嫌。这个话题似乎远了些,笔者也将会另外撰文探讨,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桃花源记

    我的世界桃花源记

    我的世界桃花源记独家首发,千万不要错过!请注意,文中的男一号不是本人哦!
  • 芜殇之她心以没

    芜殇之她心以没

    她误入他怀,却抵不过他深爱之人的陷害’芜凊,你个贱人’他长袖一甩,那么轻浮,似她孩子的命一般轻浮,百恩夫妻,不敌他信旁人,他浑然不知或许他爱的是她她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忍受不了看着自己的男人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暧昧,她在心里挖了个洞,告诉自己不爱了离开了他,他失去了她才知道自己错得多么离谱,自己所谓爱的女人多么虚假,是自己亲手杀了他的孩子,他,后悔了。。。。。万里寻她,葬雪山庄知她已有夫这次换他爱她,想把她牢牢扣在身边本宝宝初来乍到希望大家喜欢作品芜殇芜花温和玫瑰妖艳带刺玫瑰不轻不重刺入芜花瓣反反复复花心以空岂会在爱
  • 最强散人

    最强散人

    曾经最强的职业玩家一夜无情,因醉酒导致心死,但本应坠落轮回的他却回到了当初他最爱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他发誓今生要拿回自己的荣耀。散人···因他而闻名!
  • 极品御药师

    极品御药师

    云梵,出生时天生异象、虹光满天、彩虹铺道,九只神兽围绕整个帝都。火凤凰为其首。火凤凰,不死之鸟,九只神兽之王。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九只神兽——朱雀、丹鹤,凤凰,丹骛,青龙,白虎,蝰蛇,须鳕,猞猁。他们分管着天地的九州。而火凤凰为凤凰中独特的一类。火凤凰是世界最美的鸟,当它自觉处在美丽的颠峰,无法再向前飞的时候,就自己火焚,然后在灰烬中重生。人人都认为云梵必成大器,但在灵力测试中,她的灵力竟为二星,低级。父亲气急败坏,从此对她不闻不问,任由她自生自灭。而云梵也将如同火凤凰一般,浴火重生!
  • 残记

    残记

    这里是诡·残记。这是一个真实的经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浮世凰歌

    浮世凰歌

    月夜而上,而心不止,繁华浮世,转眼沧桑。万人之上,无人在旁,桃源之下,更显平常。长乐不静,更上未央,谁道女子,不如儿郎?萧风瑟瑟,凰歌轻唱,当年英雄,埋骨何方?
  • ‘丑’丫头a/d帅小子
  • 总裁试爱:协议娇妻萌翻天

    总裁试爱:协议娇妻萌翻天

    ‘好,林旭既然你这么想挽回,那我就给你一次机会。你去公布我们的关系吧,你去承认你是爱我的吧’林旭默不作声,愤怒无言以溢,这个女人是在逼他做选择啊,他感觉他来找他来挽回她就吃定他了吗..他林旭长这么大还没被人威胁过呢!‘怎么?连承认我们的关系承认你是爱我的,都没有勇气吗?那你凭什么说你爱我,凭什么要我顾曼做你背后的情人?’或许我就是这么不堪吧,我的存在就是个错,我们之间不可见人的关系也是个错!他根本不爱我,他需要的只是个顺从他的情人,需要的只是个发泄的长期工具,你真是可怜呢,顾曼!转身,离开,不被承认的爱情她再也不要了。她再也不要被这个男人玩弄了.
  • 阴阳道界

    阴阳道界

    一个感悟天地道力修炼的世界,一个坚毅而执着的少年,任他世间百态,道却自在心中,历经一切艰难险阻而后浴火重生,自乱世中崛起,独立巅峰。
  • 万能神医

    万能神医

    碰壁少年偶遇神仙,获得神奇异能,可以修复世间万物......你的表?能修。你的祖传宝贝?能修。你的某件东西太小?能修。你的某件东西太小某件东西太大?嚓,当然能修!只要世界上有,咱就都能修,说不得哪天彗星撞地球...咳咳,玩笑哈!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历史遗留的遗憾我们要去弥补,曾经受过的屈辱我们要······总之,本书权利、美女、财富等该有的一个不少,暴力、暧昧等不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