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强调更周全细致的思考。老是将心血耗费在“人事”的争斗之上,还能成就什么个人与整体的“竞争力”?
任何团体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物,有的人上司说什么就做什么,凡事忠心耿耿,即使有自己的主张、看法也不敢张扬,有委屈就往肚里吞,这是“顺民”。
有的人意见很多,处处不顺眼,喜欢兴风作浪,没什么才能又不负责任,专做自私自利的事,这是“刁民”。
有人认为整体兴败与他无关,能顺利领到薪水就好,凡事推、拖、拉,从不积极进取,这是“米虫”。
也有人有自己的主张、看法,即使与上司观点不同,仍不随意妥协,执意负责到底,这是“悍将”。
还有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既策略性“固执”,又策略性“唯唯诺诺”,这通常是小人……。
下属有这些人种,上司同样也有这些人样。什么样的上司,就会喜好什么样的下属,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谁被重用,谁被冷落,自有磁场相互吸引,很难由人。
你觉得“怀才不遇”,别人“小人得宠”吗?其实,各人前途,需由各人做多方面的自我调适。
看看这则部属与上司之间的精采故事吧!
北魏太武帝想要到西河去打猎,于是交代吏部尚书古弼,为所有随行的人准备比较强壮的马匹,好让大家打起猎来更加生龙活虎。
但是,古弼却只提供几匹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的马,太武帝看了相当恼火,由于古弼头长得尖尖的,于是就脱口大骂:“古弼这个尖头奴才,竟然敢耍我,回去非杀了他不可!”
皇帝不高兴的消息传回来后,古弼的部下都非常紧张,古弼却老神在在,若无其事地对他们说:“服奉君主让他在游玩时,觉得不周到、不尽兴,这只是小罪。但是在非常时期不战备、不防御,这是大罪。”
接着,他严肃地说:“现在北边有戎狄,南方有强虏,他们兵强马壮,而且时常骚扰边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现在我留着强壮的马备战,如果因此获罪,死又有什么可惜!一个通达事理的君主,应该是可以讲道理的,如果因此犯上,也跟你们无关,请大家不用担心。”
本来一身扫兴,满身怒火的太武帝,在得知古弼的想法后,不禁感叹地说:“像古弼这样的大臣,真是国家之宝啊!”
以古弼提供瘦马而言,若皇帝认定是在整他,或违抗他的命令,十个古弼头,也砍不完。如果皇帝不认为古弼整他,而是认为古弼“死脑筋”,甚至认为备几只瘦马、壮马,又与战备有何关系,古弼择善固执的用心,还是白费!看来,古弼的运气还算不错!
遇到了一个还算讲道理的主子。
而古弼以家国为念,皇帝的想法不对,就是不对,这个时候,听老板的,就错了,所以,他也不曲意承欢,实在是相当难得。难怪,后来皇帝还是不得不称赞他是国家之宝。
大凡讲道理的人,应会理解他人的用心,体会他人的善意。至于不讲道理的人,则情不通、理不达,他人的善意与用心,难免会被曲解为“别具用心”。但是,怎样才算“讲道理”呢?同样是因人而异、认知不同,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做人难”的原因了!
现在的社会,强调更周全细致的思考。人与人之间,或上司与下属之间,如果要建立更理性的伙伴关系,就不能不对世间的人情事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
否则,你朝东来,我朝西去,搭不上“沟通的高速公路”,老是将心血耗费在“人事”的争斗之上,还能成就什么个人与整体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