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可惜的事,莫过于没能力或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自己,不仅对周遭环境的感知迟钝,也漫不经心地看待身旁的人、事、物。
了解自己,或者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一件说来简单,却不容易的事。当人自作聪明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当人有某种执迷的时候,同样认为自己的脑筋清楚得很。可是,在别人看来,可不是这么回事,这或许就叫做“心盲”。
从人类的历史经验来看,自古以来,人就非常重视“心盲”的问题,可是“心盲”却不容易医。翻开历史的扉页,几乎有一大半的人文书籍,探讨的核心,无不是围着“心盲”在做文章,希望从中获取教训,让自我的脑筋更加清醒。可是,效果如何呢?
或许,有心人多少还能跳脱一些障碍,修出一些心得,而无心的人呢?似乎都还在那边继续兜圈子呢!
医治“心盲”,得靠自己,有时候,更需要别人的提醒。
以下,便是一个例子。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的第二个儿子叫做李从荣。
虽然这个浪荡王子头脑简单,性格暴戾轻浮,不过,却也喜欢附会风雅,有事没事,就找来一些狐群狗党,一边吟诗作对,一边饮酒作乐,看起来还真像是一回事。
不过,这种行径,看在他贤能的皇帝老爸眼里,却不是这回事。
有一天,明宗就故意问问李从荣说:“你在处理军政事务之余,都学些什么呢?”
李从荣倒也很得意地回答说:“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就读读书,并且与一些书生吟诗论道。”
明宗听了后,尽管“狗屁”这两个字没说出来,但也很直接地对他说:“以前,我看先帝喜欢吟诗作曲,就觉得这对治国没什么帮助。何况,我是习武之人,你算是将门之后,应该多多学习军事事务,来增进你的本职学能,这样对你的未来才有助益,而不是走到偏差的方向去。”
“再说,舞文弄墨并不是你的专长,根本挤不出什么好东西来让人欣赏。不客气地说,只能写些狗屁不通的东西,徒然增加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
接着,明宗以更严肃地口气说:“我虽然不识字,但喜欢向一些知识分子讨教有关治国之道的学问,可是却一直进展有限。现在我的年龄大了,深深觉得时光飞逝,所以,奉劝你,除了经、史这些治国的学问之外,其它的都没必要去浪费时间!”
明宗的这番教诲,李从荣当然听不进去。后来,还是因为暴烈无常的作风,不得人心,在争夺王位中被杀!
附会风雅,应当是一件好事,但“知子莫若父”!明宗知道李从荣性格乖张,行为举止风评极差,所谓吟诗作乐,只是游戏人间,炫耀自己的把戏,与修心养性毫不相干。最重要的是,李从荣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把玩诗文,就等于是在糟蹋诗文,简直是在狗嘴巴费心装象牙,让人看笑话。所以,劝他应该把握时间,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学些重要的事情,以免走错方向,玩物丧志。
人生最可惜的事,莫过于没能力或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自己,不仅对周遭环境的感知迟钝,也漫不经心地看待身旁的人、事、物。
其次是,在黄金的时段里,做不重要的事,让本身的能量随意四散,无法达到累积的效果。
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将将自己带入一个不容易回复的人生迷境,到头来,是一遭人生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