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单纯、见识浅陋,必然不是心思细致、见多识广者的对手。问题就出在狂妄之人,并不容易觉知自己的粗陋与识浅。
习性是人的特征,却也是罩门。人与人之间相处,可能因了解彼此习性,而相安无事,甚至相知相惜,但若两军对阵,或处在敌对状态,就很容易为对手看穿手脚,犹如一头野兽,在驯兽师的调理之下乖乖就范!
所谓“料事如神”,其实不过是对人性、事理有通透的掌握,并且敢于一搏的才气!
以下,便是一个好故事。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名将李光弼扎营在野水渡,进行整备,而史思明则挥兵进驻河清,想断绝李光弼的运粮道路。
两军刚刚对阵时,李光弼却不当一回事,准备返回河阳,仅留下士兵千余人,交给部将崔希颢指挥。李光弼要离营的时候,对崔希颢面授机宜说:“贼将高廷晖和李日越,都是豪情万丈的战将。他们到来之后,不要和他们交战,如果他们投降,就带他们一起来见我。”
在场的官兵们听了这些话之后,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李光弼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膏药。
而史思明阵营呢?史思明也是以一副很笃定的口吻对李日越说:“李光弼只擅长城市巷战,如今他却屯兵荒野,我看你可以用骑兵,很轻松地将李光弼活捉过来。如果捉拿不成,就不必回来见我了。”
没多久之后,李日越提马上阵,率领五百骑兵,在破晓时分,来到野水渡的营寨之前,大声叫阵:“李司空出来领死吧!”
崔希颢站在寨门之上,爱理不理地回答他说:“李司空已经在昨天晚上离营了。”
李日越听到这种答复,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心中暗想:“怎么会这
样?人都不见了,还活捉个屁!现在抓不到李光弼,
即使抓到崔希颢,也无法向史思明交代,回去等于
是死路一条!”于是,干脆请求投降。
崔希颢就立刻按照李光弼先前的嘱咐,带着李日越前去拜见李光弼。李光弼见到李日越之后,对他非常礼遇,马上当作心腹重用。高廷晖听到这一消息后,觉得李光弼如此爱才惜才,很快地也跑来投降。
这么容易就收服了两名战将,不费一兵一卒,就大大地减损对方的战力。有人就问起李光弼,到底凭借着什么?
李光弼回答说:“史思明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经常抱憾没有机会和我在野外交战,所以听说我屯驻在野水渡,认为一定可以捉到我。另外,我也了解史思明的用人之道,知道他只知道要人卖命,不知道爱才惜才,所以我故意提前返回河阳,让李日越没机会抓到我,让他因为没有办法交差,而不敢回去。”
“致于高廷晖,由于他的才能不在李日越之下,听说李日越获得我的重用,在两相比较之下,一定会思考,同样是卖命,还不如卖给李光弼,所以很快地便跟着跑来投降。”
李光弼这种“笃定”,以旁人的观点来看,似乎也是一种冒险。或许,他基于对对方几位将领性格的了解,非常有把握,看穿了他们的虚实,觉得变量不多,所以敢于谈笑用兵,终于能够演出一次“看人看得准,用兵有如神”的精采好戏。
至于史思明一方,空有霸气,欠缺能力,眼高手低,心性罩门早就被人了如指掌,而却不自知,失败乃是早晚的事。
心思单纯、见识浅陋,必然不是心思细致、见多识广者的对手。这是很简单、很普通的道理,问题就出在狂妄之人,并不容易觉知自己的粗陋与识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