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法则里,讲究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当然,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逢迎富贵”在道德的市场上,是被人不齿的。但是,在现实的人生里,从古至今,我们却看到权贵门前,仍旧是车水马龙,排场愈来愈大。
毕竟“富贵”是欲望的磁石,从来不曾消磁。只要人企求“富贵”的欲求还在,参加“逢迎富贵”的游戏,希望在“富贵”之地,沾染“富贵”,扩大富贵的基础,终究是无可避免的棋局!
逢迎富贵,当然需要手腕,而不只是哼哼哈哈、打躬作揖而已。以下是一则“放长线,钓大鱼”的精采故事。
东汉时,宦官张让在桓帝当朝期间权倾内外,不可一世,当时还是小商人的孟陀,当然很想拉上这一条线,来扩大自己的声势。在一阵摸索门路之后,灵巧的他,便把脑筋动到张让的一位管家身上。
孟陀不断地以金钱攻势,来巴结这位管家,管家当然是受宠若惊,很是感动。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久浸权势核心,看尽逢迎本质的管家,自然心知肚明这种道理,有一天,他便问孟陀到底有什么要求。
孟陀回答说:“我的要求很简单,不过是希望在适当的时机,你能向我叩拜一次,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的要求,管家虽然一时无法领悟用意何在,但还是满口答应了。
张让呼风唤雨,求见的公卿大臣自然很多,没多久之后,孟陀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前去张府,想要求见张让。这一天,人多
拥挤,“生面孔”的孟陀自然站不上边,
这时,那位管家看见后,便急忙率领
众多奴仆前来迎拜,并亲自陪同孟陀
一起进入大门。
众多宾客看见这种排场,当然对孟陀刮目相看,认为孟陀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于是,纷纷趋前攀交情、拉关系。
孟陀经过这一番“高格调”的洗礼,身分地位顿时水涨船高,之后,便俨然一副“重要人物”的模样,出席在各种交际场合,而靠着这种虚张声势的人脉网络,做起生意来,当然更加顺手,从此,累积钱财的速度,就更加惊人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一般人眼里,管家不过是个小人物,即使是权势身旁的管家,也不过是多了点狐假虎威的虚荣,一样没什么了不起。
可是,孟陀却看见了“虚荣”的妙用,供对了管家这尊“土地公”,发挥了海汇诸神、众仙相迎的效果,省却了到处去求神拜神的麻烦。
这种手法等于是烧对了香,自然就不必到处去烧香。
以最不显眼的代价,却能够得到了最大的效益,令人不得不佩服孟陀的商业眼光。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可是,做生意却不能抱着这种的心态,当然是愈出名愈好,毕竟,知名度可以说是生意是否能够愈做愈大的一项重要助缘。因此,广结善缘、人脉通达更是自古以来,生意人汲汲经营的目标。
在商业的法则里,讲究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当然,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孟陀将之运用在“打知名度”上面,而且运用得出神入化,实在叫人啧啧称奇。
这种“以小搏大”的功夫,应该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启发。就算不在意,也不能不注意
人不能随意释出“廉价的善心”,只重视事情的表面,而让有心人有机可乘。因为你不在意,有心人就最没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