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此诗中的男主人公“叔”,据说就是《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大叔段,因得了母亲的偏爱,而受到哥哥的嫉妒,最后给下套赶跑了。不过从此诗及另外一些诗来看,“叔”不仅是个美男子,而且人气指数也颇高,拥有大批的“粉丝”(fans)。你看,“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叔”一去而“巷无居人”。饮酒,骑马,打猎,样样精通,件件拿手。“美”、“仁”、“好”、“武”,一大堆的形容词,证明他人品出色,举世无双,有才有貌,内外兼修,文武双全,德艺双馨……可惜那时候没有选举制,要不然哥哥绝对输给弟弟,郑国乃至春秋的历史也将改写。(朱熹《诗集传》说:“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辞也。”)
后来的中国诗歌,很少表现女性视点,但《诗经》里还是有的。比如对于“男性美”,就多有表现——
表现男子的外貌:“赫如渥赭”(《邶风·简兮》)——脸色如湿润的红土;“颜如渥丹”(《秦风·终南》)——脸色如湿润的丹石;“其人美且鬈”,“其人美且偲”(《齐风·卢令》)——那人是个美髯公(关公的前身);“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齐风·猗嗟》)——眉清目秀,会得放电;“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魏风·汾沮洳》),“温其如玉”(《秦风·小戎》)——美得像温润的宝玉(宝GG的前身)。
表现男子的身材:“伯兮朅兮”(《卫风·伯兮》)——大哥身材很威猛;“子之丰兮”,“子之昌兮”(《郑风·丰》)——哥哥高大又强壮;“猗嗟昌兮,颀而长兮”(《齐风·猗嗟》)——啊呀呀,个子强壮又高大;“硕人俣俣”(《邶风·简兮》),“硕大无朋”,“硕大且笃”(《唐风·椒聊》)——身材高大魁梧,且作忠厚貌,类老美影星施瓦辛格、史泰隆。
表现男子的力量:“有力如虎”(《邶风·简兮》),“孔武有力”(《郑风·羔裘》)——力气如大老虎、狮子王(The Lion King)。表现男子的威严:“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周南·兔罝》)——雄壮勇猛的武夫,是公侯的贴身保镖(The Bodyguard)。表现男子的魅力:“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秦风·小戎》)——他在那座板屋里,让我不禁心乱如麻。表现男子的风度:“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卫风·淇奥》)——有幽默感,会开玩笑,但不过分,“尖头”(gentle)得来(“谑而不虐”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诗)。
这些大抵都是从女人眼中看出的,与《卫风·硕人》中对美女的表现,正好形成了对照与平衡,审美标准同样正常得很——“硕人”一词男女通用即为明证。不像现在,星星们往台上一站,几不辨牛郎织女,还美其名曰“中性美”——又不是洗涤剂,怕伤衣物,讲究ph值,要“中性”干什么!
福克纳是个脑筋开通的人,偶尔说过一些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话,如“童贞不童贞,这对女人来说关系倒不大,童贞这样一个观点,是男人而不是女人设想出来的”,但有时候似乎又糊涂起来:“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完全是一种浪费,男人是不用长得太漂亮的”(《喧哗与骚动》)——不要说现代的女性主义者们一定不会同意这种见解,就是《诗经》里的女人们泉下有知,也一定会大声说“不”的。
开个玩笑。《邶风·简兮》里那个“公庭万舞”,“有力如虎”,“赫如渥赭”,令女人们神魂颠倒的舞师是哪里人呢?“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原来是“西方之人”!在现代的有些作品里,有些“性能卓越”的男主人公,也往往是一些“西方之人”(如卫慧《上海宝贝》里的那个德国佬)。看来,无论是《诗经》时代还是现在,总有些女人会对“西方之人”情有独钟。(陈子展先生《诗经直解》称,尝闻之乡前辈叶郋园云:“王湘绮为门人讲《诗经》‘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曰:‘此指美国人也。’”)
原文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郑风·叔于田》)
注释
叔:三子,这里指大叔段。于,适:往。田,狩,野:皆打猎。
今译
三哥出门打猎,巷里没人居住。难道没人居住?都不如三哥耶,真是英俊人物。
三哥出门打猎,巷里没人喝酒。难道没人喝酒?都不如三哥耶,真是英俊好手。
三哥出门打猎,巷里没人骑马。难道没人骑马?都不如三哥耶,真是英俊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