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热力学谬误搁置一边之前,让我们再整理一下热力学定律对饮食和减肥观念产生的错误推断:当消耗的能量大于我们摄入的能量——即少吃、多动,就能解决体重问题,并使我们永葆轻盈身材。这样的理念甚至可以被另一个热力学假设推翻。
这一假设认定,我们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关。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改变一个,而另一个不会受到因果影响;反之亦然。这种想法是,我们可以选择少吃或者维持半饥饿状态(减少卡路里摄入),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能量消耗(卡路里消耗)。同理可得,如果我们增加能量的消耗,这也不会影响我们的饥饿感(食欲并不会被唤醒)。
凭直觉,你就会觉得这个假设破绽百出,即便如此,一个世纪以来,针对动物及人类的研究都在力图证实它。事实上,处于半饥饿状态或在战争、饥荒或科学实验中被迫半饥饿的人,不仅会总会感到饥饿(更不用说心理上的暴躁和沮丧),而且会昏昏欲睡,人体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他们体温下降,感到自己饥寒交迫。而体力活动的增多,真的会增加他们的饥饿感,运动真的会唤醒食欲:伐木工人吃得就是比裁缝多。体力活动让我们消耗增多,感到劳累,筋疲力尽;但体能活动结束后,我们消耗的能量也随之减少。
简而言之,我们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息息相关。按照数学家的说法,这两者是因变量,不是自变量。改变其中一个量,另一个就会相抵消。很大程度上,不说全部,我们每天、每周消耗的能量将会决定我们摄入多少能量,而我们摄入的能量和供应给细胞的能量(这是一个关键点,稍后再讨论)将会决定我们消耗多少能量。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关系紧密且复杂,但那些持不同观点的人在面对生命这个极为复杂的存在时,口气就好像这只是个简单的机械设备一样。
2007年,哈佛医学院院长杰弗里·弗利尔和他的妻子兼同事特里·玛拉托斯–弗利尔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是什么为脂肪提供燃料》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们谈到了食欲与能量消耗之间的紧密联系,清楚地表明它们并不仅仅是机械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不是靠个人意志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决定、去改变的。
动物的饮食突然受到限制时,动物就会趋向于减少活动和减缓细胞中的能量使用来降低它的能量消耗,以此来保持一定的体重。同时,它的饥饿感也会增加,所以一旦结束控制饮食,它吃的食物会比之前没有限制的时候还要多,直至恢复原来的体重。
通过以上两句话,弗利尔夫妇成功地解释了100多年来“少吃就能减肥”这个流行观在动物身上不起作用的原因。如果我们限制了动物的食物量(我们不能只告诉动物少吃,必须让它别无选择),不仅它的饥饿感会增加,实际上它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它的新陈代谢率慢了下来。它的细胞将燃烧更少的能量,因为可以燃烧的能量减少了。所以,一旦当它有机会随心所欲地大吃时,它的体重立刻就会反弹。
这一点对人类也同样正确。我不清楚为什么弗利尔夫妇不用“人”而用“动物”,因为在动物研究中看到的效果同样在人类身上不断地被证实。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弗利尔夫妇(或杂志编辑)不想使暗示成为过于明显的指责:我们的医生和公共卫生权威不断向我们宣扬的节食减肥的忠告是不当的。
假如你想减肥,少吃和多动并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会有短期效果,但在几个月或一年后,其效果还是会荡然无存。最终,我们的身体会自行补偿。于是,你会沮丧地发现,你又胖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