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6100000008

第8章 间谍机构(1)

战国养士

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就已经有从事间谍活动的专职人员,一般以“家臣”担任。《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道:“夏后之臣曰孟涂。”《左传·哀公元年》也说:“使女艾谍浇。”杜预注:“女艾,少康之臣,谍候也。”

商纣王曾秘遣崇侯虎专门对周文王进行监控,随时报告周文王的一言一行。在商朝,巫史掌握着国家政权、军事、教育、历法、司法、记事、档案保管和占卜、祭祀等大权,尤其是其中的司法跟情报活动与间谍机构的发展有紧密关联。《礼记·月令》注:“理,治狱官也,有虞氏曰士,夏曰大理。”故后代有“大理”、“遒人”等监察之专职官。

周武王灭纣王建西周后,设置了主管内外情报的职官。他派自己的三个兄弟对纣王之子武庚进行长期监控,史称“三监”。在外事方面,设掌管天子与诸候之间朝觐、聘问、监视等事务的官职为“大行人”;受王命出使侦察的官职为“行人”(也称“行理”、“行李”);在边境名义上接待外国人、暗里盘查的官职为“候人”;掌管关隘往来之人的官职为“关尹”;负责语言翻译的官职为“舌人”。周厉王就效仿“三监”,“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首开大范围白色恐怖统治之先河。

春秋时,夏朝家臣(即后世之“士”)从事间谍活动的遗风犹存,并且愈演愈烈,至战国达到顶峰。《左传·文公十七年》说:“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杜预注:“执讯,通讯问之官。”此外,当时文献中出现了较为详细记载的间谍机构和职官。《周礼·秋官·土师》记载道:“士师之职……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邦令,五曰挢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其中第一项与第三项与间谍活动直接相关。

“邦汋”之“汋”,汉代郑玄注为“斟酌”之义,“邦汋”即郑玄所注“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汉时尚书掌机密,有刺探尚书秘事,斟酌私知,故举为况也。”

“邦谍”,郑玄注:“为异国反间。”陆德明解释为:“异国欲来侵伐,先遣人往间,候取其委曲,反来说之,其言谍谍然,故谓之邦谍。用兵之策,勿善于此。故《孙子兵法》云: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内外骚动,以争一日之胜,而爵禄金宝于人者,非民之将。故三军之事,莫密于反间。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惟圣贤将能用间以成,此兵之要者也。”

“邦汋”其实是“行间”;“邦谍”其实是“反间”,可见当时间谍活动的分工已臻细密。不过由于《周礼》成书年代有不同说法,所以有人认为对“士师”职务的记述,可能是后人所托。但是,即使《周礼》中有后人所增所托的内容,但从“汋”、“谍”在其中的语言意义可以看出,它们都是运用了西周的古义,当为原文原义。

齐国曾设有“里尉”一职,专门负责监视平民的出入言行,其主要职责是侦探“匹夫有不善”和“奸人”,然后上报,并“可得而诛”。晋国则在军中设有“候正”或“候奄”的官职。杜预注:“候正,主斥候。”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释为:“为军中主管侦探谍报者。”清代顾栋高《左传大事年表》卷十说:“候奄当即候正,《国语》作元候。”这些均与西周的“候人”义近。“候”,《广雅·释诂》说:“司见也。

《吕览·贵因》:武王使人候殷。”后代的“候人”、“候吏”、“候兵”、“候官”、“候讠同”等,都是与间谍侦探有关的官职。秦国设有相当国君秘书性质的官职“御史”,往往掌管情报工作。《史记·滑稽列传》说:“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杨宽《战国史》认为他们是“国君的耳目”。

《孙子兵法·用间篇》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前注多认为“门者”为“看守城门之人”,“舍人”为“宫中近侍”,不确。其实,“门人”

(也叫“门下”、“门子”)均为主要从事间谍情报活动者。

《史记,信陵君列传》:“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汉书,高祖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孙子说“令吾间必索知”“门者”、“舍人”的姓名及有关情况,就是为了与其进行间谍或反间谍战。这些间谍职官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譬如三国时曹操的“霸府”,就设长史一人,司马一人,从事郎中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四十二人,舍人若干人。其中舍人负责通讯、情报工作。东吴则设有“中书通事舍人”,负责秘密侦探。

战国时记载间谍专职的主要文献是《六韬》。《六韬·龙韬·王翼第十八》说:“伏旗鼓三人。主伏鼓旗,明耳目,诡符节,谬号令,闇忽往来,出入若神……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事,军中之情……羽翼四人。主扬名誉,震远方,摇动四境,以弱敌心……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其中“伏旗鼓”主要是制造假情报;“耳目”主要是侦察敌方情报和监控己方军队;“羽翼”主要是从事以假象迷惑敌人和宣传战;“游士”主要是刺探敌方内情;“术士”主要是以迷信鬼神对敌进行心理战。

由此可知:《六韬》反映的战国时期的间谍机构已趋于成熟,但仅限于军事领域。由于“王翼第十八”说的“股肱羽翼七十二人”是姜太公吕尚对周文王的建议,所以我们不知战国时是否已有这样的实际编制机构。不过从整篇反映出来的严密的组织结构、合理的人员编制和明确的职责任务等内容来看,不可能是空泛之谈,当有所本。

战国又盛行养士之风。最著名的是“战国四公子”养士达几千人之多。这些士,往往身怀绝技,学属多门。他们为其主子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行办事务,著书立说。但其主要的作用是“出奇策异智而转危为安,易亡为存”。可视之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智囊团”。但是在这一“智囊团”中,又有许多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其谍报人员之多,活动之广,成效之大,亦为后世所罕见。所以有人称其为“战国私人间谍集团”。纵观战国的间谍活动,几乎都是这些“士”在扮演主要角色。“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养有几千士之多,其中有许多分布在魏国的周边国家中,对邻国朝廷大事无所不晓。在信陵君救赵国盗虎符的间谍活动中,他得心应手地使用了候嬴、朱亥、如姬三名间谍,成功地盗取了虎符,解了赵国之围。这种典型的间谍集团虽说不是国立的,但是已具有间谍机构的雏型。其特点是:间谍只向其主子一人负责,他人全然不知其中内情;主子根据间谍的特长,分派相应的间谍任务;间谍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有严格的间谍纪律,触犯者难逃其惩罚;间谍对主子也多抱“士为知己者死”之心,一旦暴露,往往以自杀报效。

秦汉魏晋南北朝间谍机构

秦代仅有短短的十五年,但其国家体制、机构却较战国有较大的发展和完善。在间谍机构专职人员的设置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因为统一了六国,所以秦国以往对外的间谍活动,转移到对国内有关方面的侦探,主要是针对军队和六国旧民。

为了防止兵变,秦中央政府临时设置了监军和护军(也称护军都尉),下有候、骑长等主管情报的军官。常常凭“口籍”(口令)和“铁符”(通行凭证)来盘查往来之人,从中索捕间谍。为了缉捕往来间谍奸人,又设置了“求盗”一职,名义上是掌捕盗贼,但实际上主要的任务是反间谍。秦始皇派出大批耳目,监视六国旧民,以防旧贵族暗中串通,策划谋反。有时甚至为了缉捕一个间谍,不惜滥杀一大批无辜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总考》说:“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知;一人犯罪,邻里坐之。”贾谊《新书·保傅篇》也说:“秦之俗,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奸也。”

西汉时的“中期”或“内朝”,是主管间谍活动的国家机构。中朝官议事,往往是极其秘密的。譬如《汉书》记载:张安世以东骑将军领尚书事,“职典枢机,以谨慎周密自著。外内无间……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孔光以光禄领尚书事,“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可见其保密纪律极其严格。此外,“督之捕盗贼,禁察逾侈”的“直指绣衣使者”和军中的“候官”、“候长”,也是负责谍报活动的官员。

三国时,除了曹操在以幕僚人员为主的“霸府”内首设负责谍报、通讯的“舍人”外,还设有秘密间谍“校事”这一职官。其职掌为最高统治者充当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以后蜀国和吴国也相继设立校事。至曹丕为帝时,校事权任益重,上察宫庙,下慑众官。其中校事卢洪、赵达等人,常以爱憎行事,擅作威福。校事刘慈更是行踪诡秘,四处窥探,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但其中有不少枉屈之人。后来黄门侍郎程晓上疏极言校事之弊,于是遂罢校事官。在东吴,校事也叫“中书”。孙权时有吕壹和秦博担任此职,二人精于行间暗探之术,被后人称为“用法(指行间的能力)探刻”。他们“举罪纠奸,纤介必闻”,成为孙权的“千里目”和“顺风耳”。孙皓时的校事张立,诡计多端,手法奇特,“吏民皆以之为害”,以致人人自危,惟恐被校事跟踪告密。后来在一片责难声中,“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

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七·校事》说:“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候官。明之厂卫,或谓之典校,或谓之校曹,或谓之校郎,或谓之校官。”

据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御史台》中说,当时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后,实际上成为直接受皇帝控制的耳目之司,监控臣下的一言一行,权力极大。“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并主张“风闻奏事”,实际是鼓励告密,因此也名之为“风闻访知”。但这是公开的监控机关。秘密侦探的设置就是校事。魏国利用这两大监控机关,有力地维护了皇权和监察群臣公民。

目前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间谍机构始于唐代的“察事厅子”,但从三国的校官设置来看,已具间谍机构成熟、完善的组织编制、人员配备、领属关系和专门任务等特征,因此,中国古代间谍机构当始于三国。譬如当时吴国的中书机构即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设中书令、中书仆射为其长官,掌州郡文书,奉命作诏并领校事(秘密间谍)。其下有丞、侍郎、宜诏郎、中书通事舍人(负责间谍与反间谍)等。唐肃宗时,设立“察事厅子”的李辅国,也是中书令,掌管情报工作。可见三国吴国的中书令、校事和中书通事舍人等的间谍职责及官职名称,一直至唐还有着巨大的影响。

吴国在朝中还设立“察战”的间谍官职,《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记载道:“是岁使察战到交趾调孔雀、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今扬都有察战巷。”从中可窥探出当时的间谍“察战”有其固定的组织地点,所以后人称那里为“察战巷”。《三国志》还记载:“(孙)皓大怒,遣察战赍药赐奋……父子皆饮药死。”吴国在边境也设有反间谍组织,称之为“刺奸屯”,“每刺奸屯有五兵,贼曹(屯长)一人”。负责边境的反间谍和报警等任务。

南北朝时,为了监控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设置了“典签”一职,常由皇帝派亲信担任此职,充当皇帝的耳目。“典签皆出纳教命,执其枢要,刺史不得专其职任”,其“威权甚重,号为签师”。譬如刘宋时,宋文帝听信典签密报,杀掉了功臣檀道济。宋文帝还大量任命亲信为典签、中书令、中书舍人、尚书令等,负责担任间谍情报工作,以至于造成“诸王不王,臣不臣,典签为上”的不正常局面。史书曾记载:“典签帅,一方之事,悉以要之。”他们使诸王、刺史“行事执其权,典签掣其肘,苟利之义未伸,专违之咎已及。处地虽重,行莫由己”。典签把监控的职权范围扩大到了诸王、刺史等上层官吏,甚至专横跋扈,滥杀无辜,从而激起诸王和刺史对皇帝与典签的怨恨。当时的豫州刺史萧晃,就曾一怒之下,杀掉时时窥探其言行的典签;荆州刺史萧子响,不仅杀了典签,还起兵造反。梁以后,典签渐废。

隋唐间谍机构

隋时,隋文帝对臣下官吏的侦探日益加强,其监控组织也日趋严密。不仅有直接受皇帝控制的公开的独立监察机构---御史台,而且皇帝还设置了许多秘密的耳目。隋文帝经常派心腹亲信侦察内外百官,甚至秘密派间谍假意给贪官污吏或政治对手送贿赂,一旦官吏接受贿赂,便立即处死。在军事上,隋朝设立了左右武侯,除负责皇帝警卫外,还负责“执捕奸非”的反间谍工作和侦察皇帝途经地点的官府内情。隋朝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七年,但其严密的间谍活动,对唐朝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特种兵之终极判官

    特种兵之终极判官

    “孩子,拿着这玉佩找你的父亲吧!”白发苍苍的老妇对着凌峰说道。“妈,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找到他的,不管他认不认我,我都要问个明白,二十多年来,他到底去了哪里?”凌峰满眼泪痕告别了母亲。凌峰这一走,就从一个山娃子变成了一名嫉恶如仇的特种兵,在一步步攀上兵王的高峰时,凌峰却在最高点见到了他想要找的人。新书《龙隐兵王》火热连载中
  • 兵谋演义

    兵谋演义

    兵谋演义,只为才智无双的你。一名大才之士,来到一处乡野之地,为天下引出一代君主。有的人说他千古圣明。有的人说他城府极深。有的人说他谋略狠毒。有的人说他用兵如神。在诸侯豪杰林立的夹缝之中,起兵萧县,威震虎牢,计夺襄阳,奇袭江陵,见证他如何一步步踏着枯骨,走向皇图霸业。寻猛将,访谋士,于乱世当中兵谋天下,演义传奇。《重生穿越带系统爆笑吐槽王》
  • 我当特种兵的岁月

    我当特种兵的岁月

    雷啸天出身贫寒,年幼失去母亲,考上大学后父亲又中风倒下,他退学回乡照顾父亲,这期间因为见义勇为受到表彰,被镇政府聘请为保卫干事,不过是临时工。父亲去世后,镇政府鼓励他参军,以便退伍回来可以安排工作。那一年在云岭征兵的是海军某部,他报名参军后,来到位于北方的海军某新兵训练团……开始了他成为优秀特种兵之路。
  • 超神战兵

    超神战兵

    天生异象,必有妖孽!苍穹尽暗,雷电破空的暴雨夜中,太行山脉离奇的爬出一个二战士兵,横空闯入这21世纪的新世界!热血不息,冲锋不止!玩转巨鳄,纵横都市!他是吴擎宇,他是超神战兵!【最热血、最拉轰、最过瘾!要你好看,等你来战!】
  • 步兵战车科技知识(下)

    步兵战车科技知识(下)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热门推荐
  • 傻木崩天

    傻木崩天

    天崩了!地裂了!古木也就自由了!否则,他永远要背上“傻子”的称谓。+++++++++《傻木崩天》交流QQ群:558726946热烈欢迎各位书友加入。
  • 重生之护花狂少

    重生之护花狂少

    单少峰在神界修了一个天医道,正在炼丹,却炸了炉,灵魂重生到现代都市里的一名苦命少年身上,逆天人生从此开启。保护美女姐姐,守护挚爱,花样撩妹。为兄弟赴汤蹈火,对敌人狠辣无情,霸气外露。一个神级高手,混迹在喧闹的都市,扮猪吃老虎的逍遥人生!
  • 赌石之王

    赌石之王

    穷小子王华发现自己一双慧眼可以识辩玉石,透视观物。每当他心中垂涎某个“东西”的时候,他的眼中就会出现这个“东西”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王华想去那女生宿舍看看;顺便玩玩赌石,开开六合彩什么的;身背异能,不做一点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怎么能叫爽!定要让那都市美女投怀送抱,财富地位接踵而来,这花花世界,大可去得!
  • 彼岸花开的season

    彼岸花开的season

    一个活泼、正义、可爱,但却野蛮的女孩对小说的热爱超出旁人的想象,于是,她便开始了写小说的旅途。但没想到的是,在她准备写小说的前一晚,她便穿越到了她所想要写的小说中,开始了她的恋爱之旅,后面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 冰心集(大家小集)

    冰心集(大家小集)

    本书精选冰心1919年至1993年间所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等作品。
  • 为了将军

    为了将军

    九个轮子大帝国有一位抖S的女将军,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遇敌人都退避三舍。某天,帝国出现了另一个比他还要S的人。那位被称为超级抖S的人?没错就是我,你们的福音。我叫符音,我喂自己袋盐。
  • 女总裁的妖孽兵王

    女总裁的妖孽兵王

    超级兵锋回归都市,化身小保安却与总裁迎来同居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数不尽的阴谋诡计。且看小小保安如何纵横美女如云的珠宝公司。“我的美女总裁,需要我帮你递毛巾吗?”
  • 巨人的黎明

    巨人的黎明

    受到诅咒的巨人族,为了生存奋斗。与天斗,与神斗,解封自己被远古神人种下的诅咒。人族家园破碎,逃至异界时空,艰难生存。看巨人争斗,可歌可泣,看人类夹缝生存,无奈可悲,二者命运千丝万缕,最终命运所归何处。
  • 画江湖之琳琅天下

    画江湖之琳琅天下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群雄并起。天佑元年,九岁的李星云同家臣李焕流落至渝州,偶然结识大侠陆佑劫。李焕居位多年,识破陆大侠真实身份,起了让李星云拜师的想法。但时运不济,陆佑劫遭遇玄冥教的手下黑白无常追杀身受重伤,李焕也为救幼主献身。陆佑劫临死前将李星云与幼女陆林轩二人托孤于好友阳叔子,含恨而终。两个孩子跟随阳叔子回到剑庐,相依相伴,悄悄长大。据说黄巢叛军攻陷长安之前,官府中的神秘组织——‘不良人’,曾经执行过最后一次任务,然后便消失不见了。几乎与他们同时消失的,还有叛军搜遍长安也未曾找到的国库宝藏。自此以后,江湖上便传出一条谣言,在传说中的龙泉剑上,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李星云,这个身世神秘的少年,将在避世八年后,再次踏入江湖,掀起一场可撼天地的惊涛骇浪。
  • 卓越领导

    卓越领导

    许多人都懂得怎样当一位经理人,他们知道体察上意,照顾下属,并建立起默契的工作团队。他们是组织里优秀的经理人。然而,只是优秀已经足够了吗?难道没有再进一步的成长空间?事实上,只要能向更高一层的领导力效能推进,就可以为自身与组织带来数倍的增长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