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查辛
在我的记忆深处,珍藏着一双靴子,一双得之于半个世纪以前而今依然完好如初的靴子。它不仅铭刻着一个流浪汉的颠簸之苦,也深藏了一位陌路人的关怀之心。
那是在大萧条时期的一个冬天,当时20岁的我已经独自在外乡闯荡了一年多,一无所获的磨难使我心灰意懒,蜷缩在闷罐车里做着回家的梦。当火车路经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时,我下了车,希望能碰上好运气,找到一个打工的机会。一阵刺骨的寒风向我表示了冷冷的敌意,我使劲裹了裹自己的旧外套,但还是被冻得直打战,尤其糟糕的是脚上的那双半统靴己不堪折磨,像它主人的梦想一样地破败了———冰水毫不客气地渗入了袜子。我暗暗地向自己许了个愿,要是能攒下买一双靴子的钱,我就回家!
好不容易找到了山边的一个小木屋,不料里面早有几个像我一样的流浪汉了。同病相怜,他们挤了挤,为我挪出了一个位置。屋里毕竟比野外暖和多了,只是刚才被冻僵的双脚此时变得疼痛难挨,使我怎么也无法入睡。
“你怎么了?”坐在我身旁的一个陌生人转过头来问我。
“我的脚趾冻坏了,”我没好气地说,“靴子漏了。”
这位陌生人并不在意我的态度,仍然热情地向我伸出了手:“我叫厄尔,是从堪萨斯的威奇托来的。”之后,他跟我聊起了自己的家乡、家人,以及自己的流浪经历……厄尔先生的健谈似乎缓解了我身体的不适,我不知不觉地迷糊了过去。
这个小镇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一份吃的。盘桓数日以后,我又登上了去堪萨斯方向的货车———厄尔先生也在这趟车上。火车渐渐地驶出了落基山区,进入了茫无边际的牧场。天气也越来越冷了,我只有不停地跺脚取暖。不知什么时候,厄尔先生已经坐在我身边了。他关切地问我:“你家里还有什么人?”我告诉他,家里还有一个父亲和一个妹妹———是个穷得丁当响的农家。
厄尔先生安慰我说:“不管怎样的家也总是个家呀!我看你还是和我一样回家去吧。”
望着寒星闪烁的夜空,我感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孤独。“要是……要是我能攒点钱买双靴子,也许就能够回家了。”
我正想着家庭的温暖的时候,发觉脚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靴子———厄尔先生的。
“你试试吧,”厄尔说,“你刚才说,只要能有一双像样的靴子你就能回家了。喏,我的靴子尽管已经不新,但总还能穿。”他不顾我的谢绝,一定要我穿上。“你就是暂时穿穿也好,待会儿再换过来吧。”
当我把自己冰凉的脚伸进厄尔先生那双体温尚存的靴子时,立刻感到了一阵暖意,我很快在隆隆的火车声中睡着了。
等我醒来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了。我左顾右盼,怎么也找不到厄尔先生的身影。一位乘客见状说:“你要寻找那个高个子?他早下车了。”
“可是他的靴子还在我这儿呢。”
“他下车前要我转告你:他希望这靴子能陪伴你回家去。”
我怎么也不能相信,世上确实还有这样的好人:不是将自己的多余之物作施舍,而是把自己的必需之物奉献他人,为了让他能有脸回家去!我想象着他一瘸一拐地穿着我的破靴在冰水里跋涉的情形,不禁热泪盈眶……
这半个多世纪中,我和厄尔先生再也无缘相见,但在我的心中他永远是我最亲密的朋友,而这双靴子则是我这一辈子得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品味”
这篇微型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围绕一双靴子展开情节,表现了家在人们心目中吸引力以及流浪汉厄尔的光辉人性!半个世纪之前,年仅20岁的“我”在外流浪,落魄中遇到了同样在外流浪,同样落魄的流浪汉厄尔。厄尔将自己必需之物———一双虽然不新,但却完好的靴子换给了“我”。“我”穿着这双靴子回到了家中。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厄尔,也没有机会报答他。厄尔这种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人格在“我”的回忆当中闪闪发光。这双靴子也就成了“我”一辈子最珍贵的礼物!厄尔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光辉人性和“我”得人恩惠便永记于心的情怀都深深感动了读者。
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充满温情。作者以第一人称回忆的方式来叙述这个故事,娓娓道来,就像和读者面对面话家常一样。小说的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作者对火车车厢和小木屋的细节描写,就把流浪汉的颠簸之苦细致、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而这种对流浪汉颠沛之苦的描写又有力地衬托了厄尔不求回报,全心帮助别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