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微刻工艺历史悠久,举世无双。最早的微刻,要算是陕西岐山县出土的一批西周甲骨文。这批甲骨文,锲刻字小如芥籽,笔划细如秋毫,其直笔锲刻有力,折直劲迅;圆笔锲刻婉逸,笔法娴熟自如。个别字体径方不足毫米。足见几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微刻艺术的高超。
微刻一般在象牙、玉石、贝壳等物上。在头发上进行刻字称为发刻。这是一种精细绝美的工艺。进行发刻时要选择宁静的环境,安定情绪,屏息良久,运用内功,用极细的钢丝,完全靠个人经验和感觉,迅速准确地在头发上刻字。1980年9月在香港展出的现代苏州艺人沈为众精彩、奇特的发刻,引起中外友人极大兴趣。三件艺术品,是三根长半英寸的头发。第一根自发上刻着“学海无涯苦作舟”,署名是“艺术研究所大牛刻”。第二根白发上刻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唐诗。第三根黑发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刻写“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三件发刻艺术品,被人们称为“旷古奇今,惊人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