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2300000040

第40章 字体

甲骨文

甲骨文又叫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记录了大量上古语言的早期汉字,它象形、象意的“图画性”还比较强,并且尚未定型。一个字往往有繁有简,异构繁多,还有不少的合文(即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写),偏旁部首的写法及位置也常不固定,字的长短、大小、正反也各无定则。不过从总体上看,它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了,从书法的角度观察,甲骨文质朴、古雅,很有自己的特色,甲骨文的结体比较活泼自由,不像后世一些字体那样法度谨严,却也注意笔道分布的均称、平衡,尤其是对那些还保留着绘画色彩的象形字,既注意到作为文字的笔画安排,又不失却其素描式的写意神态。甲骨文的用笔,通过契刻(特别是那些大字刻辞)刀痕的不同,可以窥探出当年书刻家的用笔是有轻重、粗细,以至刚柔变化的。至于一段刻辞的章法布局,一般都比较讲究,或疏落错综,或严密整齐,一见便知是书(刻)家事前经过周密设计的。尤其难得的是,不同时期,不同书(刻)家其作品风格有明显不同,或粗犷劲道,或纤细谨密,或一丝不苟,或略肆草率。

金文

金文,也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商代铭文的字体跟甲骨文很相近,且字数不多,罕见有几十字的记言记事的长铭。周代金文开初承袭商代,后来不但铭言文的字数显多(最长的铭文达四五百字),而且字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新书体。

周代金文,从总体上说,是较之商代的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和符号化,但与后来的小篆相比,则结构仍未完全定型,一部分字笔画的增减、偏旁部首安放的位置,仍然还有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周初金文中那些因袭商代的所谓族徽文字,甚至还保留着比甲骨文更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金文的形体结构有疏有密,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笔画的分布也更讲究均匀对称,在用笔上,笔道一般比甲骨文粗,因此使字的体势显得比甲骨文雍容厚重。

商末周初的金文盛行波捺,笔画粗肥出锋,西周后期,波捺减少或消失,多用粗细等均、首尾不露锋芒的线。金文的章法式样很多,最常见的是有竖行而无横行,字的大小、长短、宽窄错落有致,首尾均衡,韵调一贯,颇像后世行书常用的章法。也有横竖成行,甚至打上方格写的,字的大小相差不太悬殊,显得疏朗整齐。金文的体貌风格,因时代和书家的不同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就周代金文鼎盛时期而言,有凝练厚重、雄奇挺拔的;有圆润工整、柔和健美的;有质朴端庄,遒健舒展的。风格的多样化,反映了当时文化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造诣。

石鼓文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鼓共有十个,每个上面刻着一首四言诗,内容主要是歌颂田原之美和游猎之盛。这些石鼓是唐初在今陕西凤翔县境内发现的,经过一千多年的辗转迁徙,至今仍然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我们现在能见到的石鼓文帖,是据宋代的拓本翻印的。石鼓文的字体,是周代金文到秦代小篆的过渡桥梁,它的体势、用笔以至行款格调,上与周宣王时的《号季子白盘》等相接,下与秦始皇时代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相通,其承前启后的过渡形态比任何别的战国文字都明显。石鼓文的结字严谨端庄,大小一致,笔道的走向和疏密布白都已有了严格的法度,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也基本固定了。笔法全用“玉着”(等粗细的线条),圆润平和,但柔中有刚。石鼓文与小篆已非常接近,除少数的笔画比小篆繁杂,写法有所不同之外,多数字从结体到用笔已与小篆没有差别或差别甚小。

石鼓文的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它的气质雄浑古朴、刚柔兼济,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却也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可以称得上别有奇彩、独具风神的。

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是古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秦朝丞相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小篆在古文字中属于纯线条化的字体。它的笔画无论横竖,都是粗细等匀的线条。其直者似陈玉箸,曲者如弯金丝,藏头护尾,不露锋芒,圆润之中又颇有筋力,小篆笔画的分布都非常讲究均匀对称,整体结构环抱紧密,多有团聚内向的精神。在小篆中,象形字虽然都高度抽象化了,不过极少数字的图画性质仍然依稀可见(如朋、鸟等字),别有情趣地保留着一丝丝古汉字象形表意的特点。小篆的章法平正划一,每个字大小一样,排列方正,横竖成行(草篆除外),很能给人以整齐美。在品式众多的中国传统书法中,小篆无疑是别有风彩的。

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左书、史书、八分,是打破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并改变其笔道形态以便书写的字体。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是汉代官方的正式书体,直到魏晋楷书广泛流行之后,才被楷书所取代。但是作为书法艺术,隶书独具一格,依然为人们所喜爱,历代都有专攻隶书的书家。

隶书在它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体势、风格先后是有相当大变化的。在秦代初创阶段,可以说是篆书的潦草写法,结体和用笔多带有篆书的意味,长扁不一,波磔也不明显,这样的隶书称为秦隶。汉初承用秦隶,后来经过两汉(特别是东汉)文化人的不断加工、美化,才逐渐形成一种结构讲究、波磔特别雄健、体势超拔挺秀的独特字体,这样的隶书称为汉隶。汉末以后,形体由扁而方,波磔隐蜕变态,便演化成了楷书。

从书法的角度来考察隶书的结体,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内紧外松;二是内松外紧;三是折中于前二者之间。所谓内紧外松,是指结构内部的笔画都安排得比较紧密收聚,而外向的笔画则令其舒展放纵,让人看了有辐辏内聚之感,如《史晨碑》、《曹全碑》等;所谓内松外紧,是指内部的笔画安置得疏松开朗,外向的笔画却能伸不伸而令其缩,因此字形多呈方正,给人以疏阔大度之感,如《石门颂》、《西狭颂》等;疏密留放处于两者之间的,如《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等,为数最多隶书的基本点画比楷书少,而在实际运用中却有所变化,富于情趣,尤其是波磔一笔,别有精神,因此隶书无论是结构还是用笔,都比它之前的字体灵活多样。试看汉人手笔,一家有一家的气象,一碑有一碑的风格,即使是同一碑中相同的字,也往往各有特点。

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是一种伴随汉隶盛行而产生、且带有隶书笔意的草书。正规的隶书是不便快速书写的字体,人们有时为着快写赴急,就不得不减少一些字的笔画或把某些相关的点画圈连起来,把正规的隶书写得很草率。但是,如果写字草率却又没有一个共同的法则,那就会互不认识而失却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的意义。于是有人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有规律地省简一些笔画,规定某些相关的点画可以相圈连,同化某些字的不同“部件”等等,把草法条理化、规范化,同时又不完全失去隶书的用笔。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点画比较简略、书写便捷而又带有隶书笔意的新字体,后人把它和今草相对,称之为章草。章草不但基本保持着隶书的体势和用笔(特别是波磔),并且字的大小均匀,字字独立,上下两个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传世著名的章草碑帖有皇象本《就篇》、索靖《出师颂》等。

今草是楷书和行书流行之后,人们利用章草的草法和楷书、行书的体势、笔意创造出来的一种草写字体。后汉人张芝(伯英),即熟悉章草又精于今草,于是后世便传说今草这种字体是他在章草的基础上“温故知新”而创造出来的。今草与章草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一幅字中,今草不仅可以上下字相连,而且还可以大小相间、粗细杂糅、正斜相倚等,其体势格调的变化要比章草多。简单地说,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今草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传世著名今草碑帖很多,如王羲之《十七帖》、智永《正草千文文》、孙过庭《书谱墨迹》等等。

狂草,是比一般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书。它不大计较一笔一画的工拙,而着意力求通篇气势的畅达雄放。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态不穷。如张旭《古涛四帖》、怀素《自叙帖》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

楷书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蜕化出来的,在它成为一种新字体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或多或少地带有隶书的意味,直到唐初的一些书家,还喜欢用一点隶书的笔法来写楷书的某些点画。因此楷书在历史上也曾被人称为“隶书”或“今隶”。

楷书虽然脱化于隶书,不过拿典型的楷书跟典型的汉隶相比较,楷书是具有很突出的特点的。

首先,从总的体势上看,隶书多呈平扁,楷书多呈长方,因而隶书的章法多取直行横势,楷书的章法多取直行纵势。

其次,楷书的结构法则要比隶书紧密。重心的安放,笔道的长短、正斜,两笔相交的角度大小,点画之间的照应关系,合体字中不同部件的位置与比例等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像隶书随意,有较大的自由。也就是说,楷书的点画布局要比隶书精密。

第三,楷书的基本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用笔变化多。楷书不只比隶书增加了斜勾、挑、折下等基本点画,而且每种基本点画的“个性特征”都比隶书鲜明。隶书除了波磔、掠点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外,其他的基本点画(如横、竖),仍然不同程度地沿用着篆书的线条形态,只不过是把篆书的圆润变为方折罢了。

楷书的基本点画则完全脱离了篆书的线条形态,依赖毛笔的弹性、锋芒和书家多种用笔方法,形成各自迥然不同而又能彼此配合适宜的新形态。正因为有了严格的结构法度和丰富多变的点画形态,楷书的体势美、情态美,可以得到比隶书更为细腻、生动的表现,所以从字体突变的历史过程来看,虽然隶书的形成是汉字由线条结构一变而为点画结构的标志,但是汉字点画结构的典型不是隶书而是楷书。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行书结构有下列特点:

(1)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4)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行书代表作很多,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明代的祝允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戏剧入门指南

    戏剧入门指南

    知识扫盲: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最基础的戏剧知识,比如戏剧的分类、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状况等等,也覆盖入门级的戏剧爱好者较关注的话题和存在的疑惑,比如中国戏曲和话剧的联系和区别,先锋戏剧究竟是什么……有了这些知识储备,走进剧场就更有底气了。 观剧指南:这里将提供希望亲近戏剧艺术的你最为实用的观剧攻略:从剧场礼仪到选剧宝典,从名剧团及代表作盘点到戏剧鉴赏指南……挑戏、看戏、评戏一网打尽,让你迅速进阶,姿势正确地领略戏剧的魅力。
  •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散曲:独特散曲艺术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散曲历史、散曲作家与作品的艺术特色。包括元初期散曲[(元初散曲三流:志情文学、花间文学、市井文学),代表人物(元好问、杜仁杰、刘秉忠、杨果、商道、商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王恽、王和卿、庾天锡、姚燧)]、元中期散曲(郑光祖、睢景臣、张可久、冯子振、曾瑞)等内容。
  •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张葆荣书画论文选集

    本书收录《书家·文化·艺术》、《临帖与审美》、《三书并记》、《灵感》、《王羲之与顾恺之》、《关于圣教序》等文。
  • 再弹一弦江湖曲

    再弹一弦江湖曲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中国武侠电影、动作电影以及相关文化现象的评论、随笔的重新修订、编排的结集,既包括绝大多数影史经典的评论,亦包括徐克、袁和平、甄子丹、洪金宝等武侠、功夫电影制作人的访谈。
热门推荐
  • 不负经年

    不负经年

    当所有悲伤倾巢而出,谁又是那个惊艳了时光的人……
  • 旋风少女之我是李恩诺

    旋风少女之我是李恩诺

    想知道恩诺在校园里与三大男生发生的事吗?“父亲父亲,我想要去樱花学院,那里有初原哥哥,好不好?”“好,但你去了不要给初原惹事。”
  • 青螺髻

    青螺髻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重生小女的官场故事。顺便拐个王爷回家做夫婿。
  • 熊孩子呀

    熊孩子呀

    一个20多岁的ACER无意间翻看到了小时候的日记本,发现原来自己曾经是一个如此天(调|)真(皮|)烂(捣)漫(蛋)的乖(熊)孩子。于是满(厚)怀(颜)爱(无)心(耻)的分享给大家.
  • 至少我们爱过

    至少我们爱过

    曾经以为拥有你就就是永远,可是后来你说我不是永远,不管怎样至少我们爱过
  • 奇怪的触电

    奇怪的触电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 祭爱流年

    祭爱流年

    喜欢你时你利用我,爱上你时伤害我,离开你时囚禁我,带沧海化成桑田,你在回首时我早已漫世流离。
  • 公子良书

    公子良书

    她是将军府的二小姐——良书,年纪轻轻便已征战四方,杀敌无数,被世人尊称为护国公子。独拿一支长笛,杨柳萋萋,似乎一切的东西都已经得到,牵挂的人和物,弥留于心里的空白又该怎么去补?
  • 紫罗兰之异界巅峰

    紫罗兰之异界巅峰

    她,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她,一个游戏的主宰她,一个游戏的女帝
  • 汉末黄巾天下

    汉末黄巾天下

    所恨世家,五胡乱华。百姓要的是什么,一饭一衣一屋尔,庶民百姓的力量,发出呐喊吧,宁愿站着死,不要欺压生!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