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事小憩,众人往桃林赏花。邝君卫华,平乐黄桃协会会长,满面春风,热忱健谈,随行导引。桃树曼立,高仅米许,枝干成丫状,枝条旁逸斜出,疏朗有致。褐枝硬朗,有梅树风骨,而无柳枝媚态。新叶初生而未尽舒,娇嫩若处子之柔肌,令人不忍触摸。桃花缀枝,有绽放尽开者,有含苞待放者,有半开半放者,树有千万姿态,花亦有万千风情。满坡桃林,花潮似海,徜徉其间,桃花灿漫如霞,戏蝶流连而舞,蜜蜂嗡嗡成韵,众人兴致所至,雅兴大发,有人唱“桃花朵朵”,有人吟“人面桃花”,有人戏语“走桃花运”,云云,并不时有人留影于花前树下。刘君青松,触景生情,诗意澎湃,口占一律:
最是一年春景好,莺啼草长暖风吹。桃红遍野芳菲绽,秀色盈怀粉黛飞。
百里彤云飘翠岗,千枝俏蕊掩娇晖。田家醉饮丰收日,满目流金展笑眉。
已而,时近午时,人影散乱,众人去而林鸟乐也。
至农家,又憩焉。众骚人墨客,济济集于堂前,骚人吟句,墨客挥毫,众人围观。但见八仙桌前,黄君建林、朱君建华、林君国勇等,笔走龙蛇,毫端生风。其字,虽形体不一,风格各异,然皆潇洒大气,令人叹为观止。俄而,有人见主人大门春联,云:“小桥流水开新序,门庭纳祥步春生。”联句虽不甚工,然其书有法,字亦有可观,遂邀其书一条幅留念。主人稍事推辞,遂铺展宣纸,提笔蘸墨,凝神定气,书“桃花飘香”四字,其字圆润遒劲,自见功力,众人皆叹妙绝。
夫平乐者,地处穷乡僻壤,崇山峻岭往往而是。土地贫瘠,气候高寒,稻菽不适,矿藏匮乏。昔以贫瘠之地,名闻遐迩;今为“黄桃之乡”,誉播远近。何也?曰:立足生态,科学发展。黄桃富民,产业兴乡。今观桃花胜景,抚今追昔,看山乡巨变,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市场经济,以产业富民,河山何其锦绣!踏青赏花,唱经贸大戏,桃林翰墨流芳,斯亦文坛盛事。凡此种种,岂能不感慨系之?是为记,辛卯年,三月初四日。
魅力十都游
在炎陵县十都镇瓜寮村,有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仙庵——婆婆仙。心中带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我早就想去感受一下婆婆仙的神奇和魅力了。
去婆婆仙之前,我们瞻仰了朱毛第一次会面的遗址——十都万寿宫。
万寿宫,又称旌阳祠、江西庙、豫章会馆等,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建造的。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明清时期,赣籍商人,行遍天下,并在各地修建了万寿宫。如今,在台湾,甚至新加坡、马来西亚都还有保存完好的万寿宫。万寿宫,不仅是江西商人足迹的见证,而且与朱毛红军有着不解之缘。“红军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首颁地点,就是桂东沙田的万寿宫。长征路上,最终完成遵义会议四项重大决议,就是在云南扎西的万寿宫。我们炎陵十都的万寿宫,更以见证了朱毛两位伟人的第一次会面,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彪炳千秋。
1928年4月24日,在十都万寿宫,朱德、毛泽东两位伟人的巨手,第一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当时,天空飘着细雨,暮色笼罩着湘赣边陲的小镇,浅濑的万洋河也在唱着忧伤的歌。战斗失败的阴霾,弥漫在从郴州撤退下来的湘南暴动的队伍当中。战士们的脸上,充满了疲惫和迷茫。一盏油灯,划破了夜的黑暗。毛泽东浓重的湘潭口音,雷霆万钧般地回荡在万寿宫的上空。战士们渐渐发亮的眼睛,顺着那只挥动的大手,似乎看到了几十里外的井冈山,看到了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
离开万寿宫的遗址,一条幽静的老街,呈现在我们面前。低矮古朴的店铺,小家碧玉般地沿街而立。一爿小窗,一张柜台,就是一间店铺。掌柜的坐在里面,不吆也不喝,或摇着扇,或品着茶,或看着电视,悠着闲着,只等着顾客的光临。黑里泛黄的木板、门窗,像一卷卷厚重的书页,见证着岁月的沧桑。铁匠铺里叮叮当当地敲打声,在空旷的老街上,格外地清脆悦耳。来不及细细品味,我们行色匆匆地开始了婆婆仙之游。
穿行在崎岖的盘旋公路上,车队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从车窗往外看,扑入我的视野的,是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村庄、田野、溪流、竹林,装帧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犹如电影镜头一般,不断地交替、变幻,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我们简直就是掉进了一个绿色的大染缸,绿的山,绿的水,绿的风。同行的县文化馆李晓敏书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客家山歌,“哎,啀里炎陵好地方呃,山秀水美,好风光。啊-溜-多。神农谷,山连山,吙咳。黑龙潭,水淼淼,咳咳。”
车行一个多小时,我们到了十都镇瓜寮村。婆婆仙就在离村子大约两公里远的山顶上。我们在村书记家小憩,为登山做最后的准备。热情好客的主人,把大家迎进了宽敞的厅屋。喝着热气腾腾的云雾茶,品着橙橙发亮的黄桃,尝着甘甜爽口的新世纪梨,磕着脆脆香香的葵花籽,大家或坐或立,把厅屋和禾坪都挤得满满的。屋里屋外洋溢着快活的空气。
突然,屋前的小山上,一棵孪生杉树,吸引住了大家目光。粗壮的树干在两三米高的地方,分成大小仿佛的两棵树,树干笔直笔直的,直入云端,撑起一团如冠似盖的绿云。大家踩着乱石,揪着杂草,爬上山头,纷纷与大树合影。“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杉树”,“应该是杉树王吧”,大家议论纷纷。这时,有人建议,拿皮尺量一下。真是,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哇塞,围径3.6米”,有人赞叹道。“还不能称王,顶多是老二、老三,深垅村,还有一兜200多年的大杉树,高近40米,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村主任说,“啀里十都,有十万亩原始森林,古树到处都是,搞不清哪兜是树王。”
“走哇,看婆婆仙去!”一声吆喝,我们开始登山了。尽管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但兴致都很高,大家边走边聊,谈笑风生,话题自然而然地,扯到了婆婆仙的来由。没想到,婆婆仙还有如此美丽动人的故事。据说,婆婆仙是为纪念炎帝的母亲而建造的,所以又叫帝母殿。炎帝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疗伤,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最多的时候,一天中毒七十二次。一天,他误尝断肠草而死。消息传到天庭,顿时,天昏地黑,电闪雷鸣,女娲刚刚补上的一块石头,被震动下来,正好落在瓜寮山上。炎帝的母亲因思儿心切,在麋鹿的带领下,顺着炎帝在桃源洞黑龙潭边,洗药时留下来的脚印,跋山涉水,来到瓜寮山上。她纵目远眺,正好看到鹿原陂下,旌旗猎猎,人头攒动,载着炎帝灵柩的木簰,正逆洣水而上。她背倚“飞来石”,悲痛万分,化作了一块石头。曾经给炎帝遮过阴的山鹰,正好张开翅膀栖息在“飞来石”上,她看到鹿原陂下的一幕,肝肠寸断,也随即化作了一块石头,给炎帝的母亲遮风避雨。于是,人们在这里修建一座仙庵,并取名为“婆婆仙”。
说着笑着,不一会,婆婆仙就出现在我们前面了。远远望去,一块巨石,如同竖立的蚌壳,另一块巨石则横叠其上,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似乎只要有一点风,就要被吹落下来。在巨石的庇荫下,黑瓦灰墙的婆婆仙,小巧玲珑,静默肃立,庇佑着一方山水。整个山上,除两块巨石之外,到处郁郁苍苍,青翠欲滴,令人由衷地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瓜寮山的钟灵毓秀。来到婆婆仙,稍憩片刻,我们朝婆婆庙走去。不大的殿宇,此刻显得有些拥挤。在婆婆仙的金身塑像前,善男信女们,焚纸,敬香,膜拜,至虔至诚。随行的村主任,告诉我们,婆婆仙的香火很旺,签很灵验。逢年过节,附近的村民,还有茶陵、宁冈等地的香客,都会来上香祈福。平时,香客、游人,也是络绎不绝。瓜寮山,海拔1400米,站在山顶上,清风徐来,放眼望去,满目青翠,梯田、阡陌、村庄,美丽如画,宛若仙境。
上婆婆仙时,我和青松、广东,还有十都镇的选调干部小言,一起陪老作家邹绍龙先生,走的是一条简易的盘山公路。虽然路程远了点,但是,走起来轻松自在些,而且还从正面目睹了婆婆仙的全貌。下山的时候,我想,走一走崎岖的驿道,应该也别有一番风味吧。于是,随萧主席一行走小路。途中,有人问起,“看到了石壁上的‘小‘八‘荒三个字吗?”心中不禁觉得甚是怅惘,怎么把这个也忘了呢?这可是骆宾王,避难婆婆仙的见证呀!据县志记载:“唐骆宾王避武氏之难来酃①,赋诗《漫成一首》,诗云:‘阿溪世业空,小家各西东。玉盘圆八月,雁落荒野中。从容效范蠡,路漫思屈公。孤蓬从此去,叶飘随秋风。乡人尹朴将诗刻于婆婆仙棋盘石。字为阴刻楷书……仅识‘小‘八‘荒三字。”其他方志亦有记载,其中,乾隆《衡州府志》云:“骆宾王碑在县②东六十里瓜寮山。唐骆丞为庐陵之难,潜身至此,赋诗其上。乡人尹朴为镌之石。明末吉水李司马陈玉过此,犹见有‘小‘八‘荒三字。”这次到婆婆仙来,竟与这摩崖石刻失之交臂,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要不是下午要赶着去蜜花山庄,我还真要蹩回山上去,好好看看呢。
没来时想来,来了又留点悬念,让你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大概就是万寿宫的沧桑,婆婆仙的神奇,“红都”“绿海”的十都的无穷魅力吧!十都之游,不虚此行也。是为记。
【注释】①酃:酃县,在湖南省,今炎陵县,“邑有圣陵”,据史记载,炎帝死后,葬“长沙茶乡之尾”的酃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酃县改名为炎陵县。②县:酃县,今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