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美丽动人的故事,再次让我惊叹:养在深闺的瓜寮,究竟还有多少无人识的故事?还有多少神秘的面纱待揭?我们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村书记,书记笑笑说:“故事是没有了,我带你们去摘野果吧,现在正是山果成熟的季节,山里有野猕猴桃、猫桃、核桃、山里红等野果可免费采摘,不过要注意安全,因为这些山果大多长在大山深处,山高路险。你们如果想偷懒可以从山下村民那里花上几块钱买一袋野猕猴桃尝尝,虽说这样比较没有成就感,但却最省力。”
但我们却一致要求亲自去体验摘野果的乐趣,正准备上山,道长神秘兮兮地告诉我们:“旁边还有个观世音菩萨呢,你们来了不能只朝拜帝母,每个菩萨前都要烧点香烛纸钱拜一拜,不然怕诸菩萨怪罪哩!”
大伙儿开心的笑作一团,排成一溜队忙乎开来,依次在所有的菩萨像前朝拜,这次我们忽然增了三分灵气,拜完庙堂出来还当空再拜三拜,因为还有四方神灵和过往菩萨呢。是的呵,刚刚还说“做事公平不亏人”,现在倒想“亏神”这就有悖于我们来婆婆仙的初衷了。所谓“神仙”,那都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在平民百姓的心里,幸福平安,健康长寿,那都是要行善积德才能修来的福报,只是自己有善行在先,才可能有好报在后。
下山的路上,我拾起了一枚落叶,紧紧握住,犹如把古庙中的祈祷捧在了手里,久久无语。我想,婆婆仙真乃高可凭眺,奇可探究,幽可养神。回想起一个个神秘的古老传说,回头远望那山峰顶上的婆婆仙古庙,心里仿佛孕育着今后人生的新希望……
回 家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读余光中这首《乡愁》的时候,正是读书的花季年龄,无法切身体会到诗人这般无奈的思乡愁绪。久居办公室,每天以文字为伍,在几十米见方的机关大院起舞弄清影,忙得很累很疲的时候,心头时时涌上一股切切的思念亲人的情愫,是该回家去看看了!于是选择了一个晴朗的周末,带着满腹的乡愁,踏上了回家路。
沿着故乡的河堤直上,湿漉漉的晨雾像杏花雨拂面,带着微微的寒意,随意的撩拨着我的头发,真想张开双臂在清新的早晨尽情地舒展筋骨,留住这自然界的精灵儿,可雾就像玩累了的孩子似的渐渐像玉簪盘在了故乡的山头,和村子上空的炊烟捉起了迷藏。大约10多分钟路程,便到了故乡的石拱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儿时的旧梦藏在哪里?在微波粼粼的清水中,还是在酥草柔柔的沙滩上?这里曾是我们孩提时代的乐园:小时候村里孩子多,孩子一多就有很多自由,大人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更何况他们每天都很忙。于是小伙伴经常一起光着脚丫到河里摸鱼捞虾,在桥洞里挖坑当锅,就这样煮起了丰盛的“午餐”……“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正想着,几位浣衣女的嬉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这条河不仅储蓄了我孩提时代的快乐,还以它的宽广博大,年复一年流淌着故乡人的幸福和快乐,并世世代代流淌下去。
家离我越来越近了,听得见鸡鸣犬吠,白鹅欢叫,这些动物正以主人翁的态度合奏一曲自然界美妙绝伦的欢迎曲。迎着母亲的满面春风,我迈进了家门。母亲用满是茧子的双手端来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糖茶,我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连日来所有的劳累和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了。这杯茶,盛满了母亲浓浓的爱意,让我无论走多久、多远,都无法忘记家给我的温馨和甜蜜。热茶刚刚喝完,母亲就端出来一碗满满的盛着荷包蛋的米粉,香气四溢,不一会功夫我就吃了个精光。
母亲用经久不息的爱煮出的米粉我吃了40多年也没吃够!从小到大,母亲的爱就是见我的笑容、饭桌上的荷包蛋米粉、洗脸盆中的热水、我脚上穿的棉鞋,总是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和喜悦。坐下来陪着母亲闲聊,是母亲最高兴也是最奢望的事,因为平时工作忙,兄弟姐妹们也都在外工作,亲情就只剩下通通电话,问候平安,一年当中很少有时间这样陪着她,多数时候,母亲只是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心事。到了这个年龄的母亲多么需要关爱和照顾,特别是儿女们心灵的抚慰,可我们竟是这样的自私,总是以忙为借口去疏远这份亲情,疏远这份沉甸甸的母爱。在母亲眼里,儿女的目光总是向着最美的远方,母亲已习惯了儿女的疏忽,那颗心却追随着儿女漂泊不定。
不知不觉寒暄中,就到了中午时分,母亲照例在厨房忙碌,我便来到久违的菜园,这是母亲内心深处一块最自我的领地,在这里母亲休憩心灵,缓解疲劳,也将搁在心头的忧愁烦恼慢慢化进泥土之中。随意穿行在菜地,领略着生机盎然,寻找着那份悠闲和惬意,那份轻松和自如。母亲务菜是一把好手,每到夏秋之际,菜地里绿的菠菜,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圆的南瓜,扁的豆角,琳琅满目,色彩纷呈。母亲的菜园同时也是花园、果园。
在菜地的边角和中心地带,母亲种上了枇杷、枣树、桃树、柑橘、梨树。菜园前面点缀着花团锦簇的菊花、葵花、黄花等等,都不是什么名贵品种,却有一种自由自在的美丽。一有时间,母亲就去菜园松松土,锄锄草,搭搭架子,一年四季,母亲的菜园总是以它的丰饶多彩回报着母亲的热情和辛劳。
前前后后参观完母亲的5个菜园,已是夕阳西下,村庄上空炊烟袅袅,在召唤着晚归的人们。我的母亲已做好了晚餐,正等着我回家呢!
回家真好!在家没有工作中的那种纷繁的忙碌和工作的压力,以及许许多多的迷茫和无奈,只是尽情地享受人间最纯真的亲情和关爱,无忧无虑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向母亲诉说,听母亲唠叨,和亲人攀谈,让我感到在家是那样的舒心和放松。工作二十多年了,每当寂寞时、欢乐时、受挫时、成功时都会想起家,每当年底都会盼望春节的来临,也常常会设想起到家后第一眼见到爸爸妈妈时的情景,那种渴望、那种期待、那种兴奋的感觉真甜美!
时光荏苒,虽然自己早已步入中年,但那种期望、那种感觉依然没变,回家的愿望依旧浓烈。我从心里感恩母亲,感谢她用勤劳的双手营造出的和谐美好的家的氛围,让我想家的时候就能回家。家就是家,也许平时会遗忘,但在孤单的时候,在劳累的时候,家的感觉还是最温馨的;也许家是简陋的,但它是落叶的根、归航小船的温馨港湾。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带着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
回忆第一次买书
关于童年,每个人都会有许多难忘的记忆,如果一个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关于“书”的记忆,我认为这个童年是残缺的。
小时候读书,不懂得品位文字,就像不喝茶的人,再好的清茗也只能喝成一杯清茶,品不出其香其醇其酽。最喜欢读的是那种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连环画),一本书就是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发展都体现在简洁明了的画面,下面配上一行浅显易懂的文字,让那个年代的我们读得如醉如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关于书的故事有很多,但能让我记住的却只有一个。
在我10岁那年暑假的一天,跟着奶奶去赶集,我看上了供销社书柜上那本《蓝色妖姬》的图书,口袋里没有半分钱的我不知从哪里生出几分胆量,要营业员拿来怯怯地瞟了一眼封底的售价:0.13元。当时营业员用鄙夷的目光问我有没有钱,懂得家庭困苦的我知道奶奶身上有钱,却违心地称自己并不想买,于是心有不甘仍小心翼翼地递回给营业员。
回到家,我日思夜想,盘算着要怎样把这本书买到手。那时候,像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是从来没有零花钱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父亲会象征性地包个几块钱的红包,一年到头就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堂而皇之拥有自己的“小金库”,而这些弥足珍贵的“私房钱”一般是专款专用,大都是用来买文具的。所以乡下孩子也大多会无欲则刚,在面对诸多愿望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逐渐在心理上积蓄着一种“无求”的本能,现代的孩子往往体会不到这种无奈的心境。
怎么办呢?没有钱书是买不到的,可《蓝色妖姬》总是时不时在我脑海萦绕,当时的我就像饮者闻到酒香四溢,哪里还怕巷子深。那时候,集市上正在收购一种青藤,是用来做椅子的原材料,收购价是五分钱一斤。
那种藤生长在郁郁葱葱的大山上,在潮湿青绿的泥土表面纵横交错,只要跟着经验丰富的大人上山,便会发现到处都有惊喜,不费什么力气一天就能割下很多来,但这才一半功夫,回到家中还要进行深加工:去头、抹岔、刮皮。刮皮是一道最难的工序,手势要轻柔适中,太用劲的话藤心就会被刮掉一层,外卖是最划不来,因为重量会大打折扣。为了实现买书的愿望,我决定从这里找突破口。于是选择一个大晴天,跟着大人们上了山。
身材瘦小的我,在山上可谓穿云钻雾,而随行的大人也故意让着我,看到藤多的地方自然会叫我先下手割,在她们的关爱下,第一天我顺利割到了2斤,可是划破了手指,但我不敢懈怠,为了圆买书梦我必须一鼓作气。于是第二、第三天继续上山,共割了2斤多,这下仿佛看到了《蓝色妖姬》在召唤,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可是割到的4斤多藤,仅仅还只有一半功夫,接下来的两天,我就为刮皮等后续工作累得没日没夜,加上连续几天上山运动,劲头十足的我竟然也会腰酸背痛!当看到一根根青藤在我的手上都变成了白藤,整齐有序地捆成一把时,我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基本工作终于做完了,只等着随奶奶整装待发——去集市上卖了!当我颤巍巍地从收藤的大叔手里接过一毛五分钱时,才感觉到自己为买书付出了不可思议的勇气,因为当时的我才10岁呀!
10岁的孩子,是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龄,我却为了一本“小人书”去干只有勤劳的大人才会去干的活儿。当我拿着钱再次走近供销社书柜前时,全然没有了当初那种自卑,心里陡升一种成功的傲气:我不用再看营业员鄙夷的目光了,我可以底气十足大大方方地买书了,因为我有了买书钱!我如愿以偿买到了《蓝色妖姬》!捧着这本散发着油墨味的书,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始感悟到了那种真真实实握卷在手的满足,如同一丝冲破窗帘的阳光,让我觉得好生享受。
30年过去了,儿时买书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现在回忆起来变得那么美好。尽管我买了不少书,但最让人难以释怀的,依然是我的《蓝色妖姬》,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用自己赚的钱买的书。如今的书市已呈现多元化,再也找不到这种“小人书”了,孩子的文化生活中,电视、电脑俨然唱起了主角,现代网络发达的年代,孩子们要看什么样的书都有电子版本,也就不会再有买书的迷惑和彷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