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8800000037

第37章 黄润妹(2)

还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生产队的一个“工作员”住在我们家,有一回他从县城来,带给我们家一筒面条。在当时,面条对我们农村人来说,还真是样稀罕东西。别说吃,见都没见过呢。虽说我从来没有吃过面条,但我却稀罕起包面条的那张纸。不记得跟母亲说了多少次,也不记得等了多长时间,才等到母亲把面条煮了,我才得到那张包面条的白纸。第一次吃那面条的味道我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把那张包面条的纸展开后,又小心翼翼的对折好,把它当宝贝似的夹在算术书里整整收藏了一学期,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在上面写什么、或画什么。每当看到现在的学生把没有写完的练习本随便撕扯时,我心里总有一丝儿痛。那时,供销社卖的白纸听说是两分钱一张呢,我们家都买不起。但那位“工作员”知道后,竟然买了两张白纸送我。还说了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管当时我不知道这话的意思,却用力地点着头“嗯”了一声,兴高采烈地跑开了……

几十年过去了,父母亲都已过世,但童年里那双有点挤脚的千层底儿,那一簸箕儿饭豆香,那锅雪样白的谷泡儿,还有包过面条的那张纸,却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

记忆里的灯

从朦胧的记忆开始,家乡就是个贫穷、闭塞、守旧的地方。

我们那里的屋子零星地坐落在山脚下或是田埂边,而且大多是单门独户。每天“开门见青山,闭户见黑墙”。小时候,我最怕黑。仿佛黑暗里有个无形的怪物,它时刻在盯着我,只要我单独一人或大人不在身边时,它就会伸出那可怕的魔爪把我捉了去,再把我关进黑暗里,永远见不到光明。

那时我家还没有灯。到了晚上,母亲便抓几根篾片往灶坑里一塞,点燃后给灶屋、厅屋各插上一至二片。于是那裂开的泥墙缝里总是留下墨黑的印记和烧剩的篾片头。虽然篾片火把屋子照亮,赶走了恐怖的黑暗,但烟大,火苗也不稳,忽明忽暗。有一天晚上,一根燃着的尺来长的篾片掉了下来,刚好掉在了小妹的脖子上。小妹的脖子烫了个大泡,疼得她哭了好久好久。

之后就听母亲对父亲唠叨:还是去买个煤油灯吧,鸡窝里还有几个蛋。没过几天,我家真的点上煤油灯了,有了煤油灯,漆黑的夜晚,我们不再害怕不再无聊不再担心烧伤谁,姐妹几个围坐在饭桌旁,拨弄着灯盏的灯芯,火苗便时大时小。因为年纪小,我总是没控管灯芯的份,只能干瞪着两眼盯着那火苗看,发现火苗很漂亮,它时不时扭动着身子,柔柔的,像懒猫儿舔着爪子的舌头,像母亲菜园里刚出土几天的豆秧,像狗尾巴花在风中点头,像星星在天上眨眼。有时看着看着,一不小心灯却灭了,那是起风了,没关好门,或是我们靠得太近,咳嗽一声或打一喷嚏就把它吹灭了,于是,又得大呼小叫地叫姐姐到灶里拿一柴头重新点上。有时候,一个晚上要这样折腾几回哩。

不久后的一天,父亲带回来一个上小下大中间鼓着肚子的圆筒筒,告诉我们那是玻璃罩,扣在灯盏上就是起风也不怕被吹灭。第二天,我们上下屋的一帮孩子在一起玩时,我姐就炫耀起来,大声嚷嚷:我家的灯盏有个漂亮的玻璃罩哩。上屋大伯家的女儿羡慕得要死,嘟起小嘴一边往家跑一边说:明天我也要爸爸买去。

时间一长,玻璃罩被熏得灰朦朦一片,甚至发黑,母亲便小心取下,把湿抹布缠在筷子上套进玻璃罩里一搅,玻璃罩便明亮如新,当晚的灯火又是最亮最好看的,照得每个人的心里都亮堂起来,就连爱打瞌睡的小妹也鼓着俩眼说:灯玻玻怎么没了?逗得一家人笑得哈哈连天。幸亏有灯罩儿,不然我们这么一笑,准把灯呵灭了。

后来,哥哥姐姐开始在灯下看书,偶尔也拿起铅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我猜他们根本没认真看,只是做个样子,只是拣个霸占灯盏的理由罢了。我和妹妹却常常被呵斥到一边呆着,离灯远远的,只能傻望着……于是我天天盼着去上学。

相对村里人而言父亲算个有文化的人,是生产队里的干部,时常开会,开会除了晚上就是下雨天。有一回,得到父亲的允许,我随父亲去开会。开会的地方是一栋设计考究的老屋。据说屋的主人是个大地主,土改时分给了贫农。老屋呈“凹”字型,土木结构。檐阶和余坪全铺上了鹅卵石,一行一行排着,很好看。当时是夏天,赤脚踩在上面柔柔的滑滑的痒痒的舒服极了。开会就在右边的小厅里,小厅有个天井,楼栿上挂了一个莲花形状的灯座,父亲说那是挂马灯用的,晚上开会时把灯挂在那里,照得远一些。然后父亲指着一个用铁皮架包裹着的配有玻璃罩的灯盏说,这就是马灯。说不论刮风下雨,都吹不灭哩。这对幼小的我说来简直是个神话。

于是跟父亲去开会成了我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不但能踩着那舒服的鹅卵石,更重要的是能看到那盏神奇的马灯。只可惜我每次去时都是白天,每次看到它,我都在想:点亮的马灯会是什么样呢?

一个下着雨的夜晚,我头晕晕的,脸烫烫的,脚麻麻的,我迷迷糊糊地听见母亲焦急地对父亲说:“阿韵发高烧,脚还抽筋呢。不去卫生院怕是不行哩……”以后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当我再次醒来时,听见头顶咚咚作响,脚下是沉重的脚步声,我一听就知道是父亲背着我撑着那把油纸伞在雨中走着。父亲手中提着一个发光的东西,我好奇地问:“爸爸,你点的嘛火啊?好亮。”

“就是马灯呀,那天你见过的马灯!”说着父亲把马灯举起来,让我看哩。

马灯真好!真神!里面的火苗一动不动,好像对着我笑呢。我开心极了,我终于看见了点亮了的马灯!不怕风吹雨淋的顽强的马灯!之后我又安安心心地伏在父亲背上睡着了。

后来听母亲说那天晚上父亲借了生产队的马灯背着我去10多里外的公社卫生院看病呢。医生说是急性肺炎,幸亏去得及时,打了一针退了烧,又返回了家里。母亲还郑重声明:灯是队里的,但煤油是我们自家的。

轮到我在灯下做作业时,家里不止一盏灯了,而是每个房里都有一盏。煤油灯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夜,一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我的心,也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初中毕业时,我们家乡用上了高压电。一拉开关,屋子里的角角落落更加明亮起来。

后来,我走出了深山,见到了山外的世界,置身于华灯闪烁的都市夜景,却常常怀念记忆深处里的那盏煤油灯,它亮堂如初,温馨依旧……

牵手荷

提起老家,就会想起那两棵大荷树,想起大荷树,儿时的乐园又在眼前一点点清晰起来……

大荷树长在我家对门的坳坪上,两棵相隔六七米远,一大一小,小的一个半人就能合抱,大的要两个人才能围住。站在荷树下能眺望村庄的每个角落。

小时候,我们这些小屁孩总爱在荷树下玩耍,或玩摔跤玩打仗,或玩过家家,玩疯了,闹够了,便围坐在荷树兜下那露出地面的树根上,听彪爷爷讲时文(时文:客家方言,这里是“故事”的意思)。彪爷爷可会讲时文了,但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关这两棵大荷树的时文。

彪爷爷说,这两棵荷树是一公一母,你看他们的枝桠老是拼命地相向而长,就像一对恋人,总渴望着牵住对方的手,所以叫它们“牵手荷”。有一年夏天,那棵大的被猛雷击中,“雷公凿”自树顶劈去,一个最大的枝桠被劈得只剩几根“树丝儿”,却藕断丝连般执着地悬吊在树干上,那正是伸向小荷树的那只温暖的“手”啊。就这么残酷地被劈断了。

彪爷爷每回说到这里,总要停顿一会儿,注视着树顶的喜鹊窝,捋着花白的山羊胡沉默起来。

那时我们根本不懂什么叫恋人,也不明白怎么还可以痛着人家的痛。心想,恋人大概就是玩得最要好的伙伴吧。

后来,彪爷爷过世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秦奶奶也常来大荷树下溜达,时而用拐杖挑挑地上的荷树叶,时而捡一两颗荷树子,时而也坐坐那凸在地面的树根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又开始缠上了秦奶奶。

有人问:秦奶奶,这牵手荷牵到过手吗?

秦奶奶摇摇头,没呢?从来没?

那它们还能牵手吗?又有人问。

“唉……”秦奶奶叹了一口气说,牵不牵手的,已不重要了。因为它们相守了一生,这就够了。

喜鹊在大荷树的枝桠上做了个窝,没多久,小喜鹊出世了,小家庭开始热闹起来,小家伙们常飞到小荷树上逗留,嬉闹。

秦奶奶像彪爷爷一样注视着树上的喜鹊窝,久久地,久久地……

后来,秦奶奶也过世了,我也长大了。有一回,我悄悄地问起了奶奶,那时文是不是真的?奶奶呵呵一笑,说是真的,那是你秦奶奶和彪爷爷的时文哩。

年轻时的彪爷爷是个标致憨厚的小伙子,秦奶奶也是当时村里最俊俏最善良最贤惠的姑娘,两个人私定终身,心意相通,却被秦奶奶的父亲棒打鸳鸯,把她许给了一个土财主做妾。几年后,彪爷爷苦等无望,也只得娶了个女人,并有了一个女儿。

后来,土财主去世了,彪爷爷的老婆也不幸病死,彪爷爷女儿很想撮合两位老人。彪爷爷微笑着摇摇头:你看见对门的牵手荷了吗,它们互相守望了一辈子,早已心有灵犀,牵不牵手的不再重要……

荷树下,一群小孩子像树顶欢乐的小喜鹊,叽叽喳喳地喧闹,扒开一层层树叶,认真地寻找着最漂亮最匀称的爆开了“五角星形”的荷树子,那是留着过年做斗笠米粿印红星花哩。

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姗姗学步的孩子,也加入了小朋友的队伍,一边念着“荷树叶子盘盘开,提个篮子拜年来;篮里装的嘛东西,笠顶米粿戴红星……”

将军茶

今年四月的一天,一位城里的朋友突然来访,乡村小镇的,没有什么款待,只好沏粗茶一杯,抓瓜子一盘。朋友端起茶杯小嘬一口,眼睛发光,连连称赞:好茶!好茶!浓浓的香,淡淡的甜!朋友临走时,我便把那粗茶相赠与他,我当那是朋友随便说说的客套话也没当回事。

没想到几日后,朋友电话问我那茶叶是哪买的,我说,就是我们石洲乡一个叫将军山的地方出的呀?去大院看云锦杜鹃就得从那儿经过的。怎么了?有问题吗?朋友说,问题大着呢,那些在我家喝过你送的茶的朋友,天天嚷着要我帮他们买呢。这就是将军茶啊!早听朋友说起过将军茶的纯正、甘醇、幽香呢。这事归你负责了,谁叫你把我们的肚里的蛔虫引出来了啊?你得负责到底。我听后哈哈一笑,没问题,便一口答应下来。

为了给朋友解围,我特去将军山买茶叶。将军山,山名,在石洲乡与策源乡交界的进江源组,海拔1000多米,巍峨雄骏,状若将军挥戈立马,此地因六百三十多年前元末明初农民起义时,出过多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而得名。

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把这山里的小村庄染成了谈谈的橙色,鹅们鸭们嘎嘎地在水田里互相叫唤着“该回家,该回家”。看院的狗儿,摇头摆尾出来,撒着欢儿迎接晚归的主人。

踏进农家院子时,一位白发大爷正捧着一蒲勺谷子等待归家的鸡鸭鹅。我们都互相认识,见了我,大爷连忙倒茶端凳子。等我说明了来意,大爷笑了,有点自豪地说:嗨,我们这将军山的茶叶还真不是吹牛皮哩,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史呢。

大爷喝了一口茶,娓娓道来:听我父亲说,大革命时期,张平化返回石洲搞农民运动,时任酃县县委书记兼县赤卫队党代表。当时党组织在策源黄泥潭(也叫瓷器窑)建立的酃县地下县委,遭到了敌人破坏后,为了保存实力,所有无法隐蔽的干部全都上了山,有一回,张平化为躲避敌人的搜索,住进了将军山深山的草棚里。有位大嫂白天以摘猪草为名,把饭放在了背篓里,盖上一把把猪草送上山去,同时还用竹筒泡一竹筒浓茶,一同送去,一连送了近一个月。有一次大嫂被挨户团的人发现,搜出了装饭的竹筒,大嫂不慌不忙地说,我家男人在山上砍杉树,路远不便回家吃午饭,耽误人工的,挨户团没有查到别的证据,只好放过了她。为了感谢那位大嫂,张平化出山之后,特去大嫂家辞行致谢。大嫂还从家里拿了一包茶叶送他。那包茶叶他一直没舍得吃。那年秋天,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率领红七军之一部从广西百色向湘赣边区作战略转移,来到酃县县委的当时驻地板下楼(板下楼与将军山就一座小山相隔),与张平化会合后,张平化第一次见这位大名鼎鼎、胡子齐胸的张云逸,才拿出那包茶叶泡了一大碗,并说起茶叶的来历。长途跋涉的张云逸嘬了一口,竟神采奕奕地说,到了根据地就像到家一样啊,还有这么香郁的茶叶!这么善良的老乡!

随后张平化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全力配合红七军,击溃了汝城县土匪头目的尾追,打了一个漂亮仗。乡亲们也纷纷组织起慰劳队,把家里能吃的东西都拿来慰劳红军,实在没有粮食的,就送点茶叶。让这支长途转战的红七军部队能在酃县这段日子得到休整。后来,红七军离开时,还有群众悄悄塞给张云逸及士兵们一包包新摘的茶叶哩。从此,张云逸与将军山当地人民的鱼水之情一度传为佳话。

后来,为了纪念张云逸将军在石洲这一带的英勇奋战,将军山附近的老百姓把自己种自己做的茶取名将军茶。

再次得到这将军茶,我如获至宝。不由对脚下的这片红色热土满怀更深的敬意……

同类推荐
  • 河山寂寥

    河山寂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河北南部的城市地理;山脉与河流;原始的村庄,疏散与聚拢;北河沿;垴顶山等。
  •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是我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她的作品亲切自然、坦诚真挚,具有独特的情韵美境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典韵味与欧化色彩的交相融合,使她作品的语言流畅、圆润、丰厚、自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音乐性。《石评梅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石评梅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林徽因:一念花开锁清思》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 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坊间传言的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 感情纠葛,同时也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讲述林徽因生平的评传。
  •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热门推荐
  • 都市老师

    都市老师

    一名从监狱中走出的青年,却成为大学教师,且看冯宇如何纵横都市。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若如初见之梦魇

    若如初见之梦魇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 许你一场高四的时光

    许你一场高四的时光

    方暖阳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的人,却在猝不及防中再次相遇于昔日的校园。他曾说过再也不见,可他却控制不住想她的心,后来他才明白,这场游戏里,输的一直是他。一场高四,逐梦的旅程,两人最终还是相遇了大学校园。
  • 妙手小村医

    妙手小村医

    陈龙不小心获得了神奇传承,从此走上发家致富路,各路美女追来,桃花运不断,众美环绕,贫困山村也变了样……
  • 暖城寒水

    暖城寒水

    五年前他无比决绝的向她提出分手,不管她怎么挽回都无济于事,她本以为她和他从此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初他做的一切却是另有隐情,而关于家族与家族之间的秘密也渐渐浮出水面……原来他不曾忘记过她,也不曾离开过她。他伸手轻抚她的脸颊,在商界冰冷眸子竟透着难以见到的悲伤“阿兮,你知道吗,我好想你”可她的心早已在五年前就心灰意冷。而对爱情失去勇气的她总是忽视掉身后另一个男人对她的百般宠溺,他一次又一次的替她解围,陪她度过父亲去世时最难熬的时光,帮她一步一步的夺回属于她的一切……凉亭下她冷冷的看着他“说吧,你接近我的目的是什么”他却是扯唇轻笑无比认真“从始至终,我想要的不过是一个你”
  •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集华夏古老秘方于一体,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书中诸多中医药方均具有实用性,是您居家外出的必备医学知识。
  • 我的孤城

    我的孤城

    古有一城城有四门名为:太古混沌阴阳八方万年一转变其名四门皆为宗一宗有两人徒为守门人
  • 听剑江湖

    听剑江湖

    这只是一个江湖,一个武侠该有的武林。这不仅是一个女侠的故事,更是众多少侠,大侠,奇侠的故事。这里不仅有江湖的阴谋诡计,弱肉强食。更有众多的侠骨柔情,天涯绝恋。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相恋,一次次肝肠寸断的爱情,诉说着听剑的江湖。她只是江湖的一个过客,却因一把剑留在江湖。江湖,自古以来多爱恨。爱恨,唯恐清醒仅情仇。情仇,终须湮灭此江湖。(喜欢武侠的请看看,一样的武侠,不一样的故事。谢谢支持!)
  • 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本书以男孩要炼着养为贯穿全书的主线,分别从培养男子汉气质、“穷”养男孩更出息、承受挫折的能力、炼出责任感、培养独立意识、炼出自控力、培养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绅士风度以及让他懂得爱和感恩等方面入手,为父母在培养男孩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