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锦霞简介】笔名肖浅,女,炎陵县船形乡人,1981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现任炎陵县委宣传部部长。因数年前的一次“博客热”而与文学结缘,闲时喜用笔写友谊、写爱情、写风景、写民俗,亦写繁忙工作中的快乐与困惑,不求至美,但表吾心,享受着用文字洗涤心灵的那份自在与清新。
木兰,木兰
我出生在船形乡的一个小山村,小山村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木兰,那是一个偏僻但宁静,小巧却精致,青山绿水环抱的小山村,一条宽阔宁静的大河把村子分成了两半,我们10余户肖姓人家住在地势平坦的东边河洲上,而廖、陈、唐三姓的20余户人家则散居在河对面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河两岸的庄户人家经常隔河对喊,和着河水欢快的歌声,给这世外桃源般的村子平添了无尽的生活气息。在河对岸陡峭的深山沟里,长着成片的木莲树,俗称木兰花,树干通直高大,枝叶浓密,花白色而大,蓊郁成林,一到开花季节,半个村庄都是香味浓郁,村庄因此而得名。在那里,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在那里,我知道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那里,我和伙伴们背着书包从绵延弯曲的山路走进了明亮的学堂,一直走出了大山。
许久没有回老家了。最近,老家的人总是把电话打到父亲那,要我们回去看看,于是,找个休息日,我随父亲回木兰走了一趟。沿新生圩经高坦洲、坦下,就到了木兰,车子已经可以开到河对岸了——这是前两年通畅工程的成果。下了车,再走几百米的机耕路,过木桥,就可以到家。我因时刻惦念着记忆中美丽的风景,尤其想拍拍木兰,所以特地把数码相机带上,一路小跑竟把父亲远远的抛在了后头。
进得村来,太阳炙烤着大地,但小村却十分的静谧,田间地头也只有星星点点的人影,全不见热火朝天的景象,原来,现在这里只种单季稻,不用再搞“双抢”了。我们径直去至今仍住在村里的二叔家,乡亲们见我们回来了,纷纷围过来招呼,说话。
记忆中的夏天,一到“双抢”时节,门前的田地里就热火朝天。人们辛勤地收稻子、打稻子、犁田、扯秧、莳田,直到收好的早稻晒干了,才可以喘口气。小孩子也不例外,全部都要参加劳动,齐刷刷地出现在稻田里,还暗自较劲,比一比,看谁家的小孩打谷机踩得最响,扯秧最快。当然,小孩毕竟是小孩,干了一会,就开始在田地里串门,奔跑,嬉戏,打泥巴仗,更懂事的呢,就提着水壶,踩过颤悠悠的木桥,到河对面的山沟里盛上清洌甘甜的纯天然“矿泉水”给在田里忙得满身是汗的大人们解渴。彼时,割稻声,打谷声,吆喝声,嬉闹声……直把太阳公公都吵得躲进了云层。
记忆中的夏天,无论烈日如何肆虐,小村总是很凉爽的,因为树木成荫,从河边一直到屋后,宽阔的大河水势浩荡,送来阵阵凉风。每每遇到晴天,吃过晚饭,做完一天农活的人们就着满天星斗,阵阵清风,摇着蒲扇,背着凉席、木凳,来到门前的晒谷坪里乘凉。大人们聊着年景的好坏、庄稼的收成,家长里短,小孩们则四处嬉戏,过家家,数星星,其乐融融。到了暑假,是孩子们最疯的时候,上山砍柴,下河摸鱼,再到果园里偷果子,小日子过得很丰富。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带着小伙伴们一天之中到河里游了七次泳,直泡得浑身发软才回家。害得隔壁的大伯都说,你们这帮小家伙不下水是不是背上就会裂缝啊!母亲是个很慈祥的人,她知道我玩什么都有个度,不会出大乱子,所以也不太管我,由着我去。碰到涨大水,把河上的木桥冲走了,全村的青壮年男劳力就会从山上砍来大株的杉树,选个晴朗、河里水位较浅的日子架桥。那天,女人们会做好糍粑、米粿,然后用竹篮提到河里送给架桥的汉子们充饥,因为架桥是很费力的,要把粗壮的杉木用力地钉进河床才能牢靠,钉桩要抡由大树蔸做成的大锤才行,壮士们要轮流着来,靠的就是人多力量大。架桥的日子还是小孩子们的节日,大人们的精力都放在架桥上了,没功夫呵斥我们这些小屁孩,我们便下了力气在河里捉鱼,玩浮水潜水比赛的游戏,趁机拿竹篙撑用作桥面的木筏,即便撑到深水急流处也不用担心,因为满河都是在架桥的大人们,安全系数高得很,玩累了,还能吃到香甜的米粿,那是何等的惬意!
我正沉醉其中,一阵机器的轰鸣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抬头一看,原来是炎汝高速公路正在对面的山上施工,小时候长满木莲树的山沟沟已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大路,谁能料到,当初陡峭的山崖如今成了通途,我那些可亲可爱的大爷大叔们还在工地上帮着做事呢,难怪大家把双季稻改成了单季稻,种田哪有在这做事划得来呀!丰娥婶子高兴地告诉我:“修高速公路的工程队租住在我家,平常种的菜也可以卖给他们,不出家门就可每月进账几百!”说时,一脸的开心。年福叔也说:“等高速一通,我们这就方便了,小锦,你是我们这里的秀才,又在农村工作,看看有什么适合咱木兰发展的产业,到时我叫儿子女儿都回来,不要到深圳打工了,在家里多好!”怪不得老打电话催我回家看看,原来是想让我也分享分享他们的喜悦,顺便帮他们致富出出主意。回去可真得好好琢磨琢磨了,总得为家乡做点什么不是?
在二叔家吃过中饭,我和父亲的背上多了大家伙送来的大米、花生、板薯等土特产,不过,很奇怪,我走得比来时还快些,大概是被乡亲们的信心和热情所感染吧,真希望家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作于2011年3月
三入花海
初探花海
炎陵大院的杜鹃花海早就名声在外,为了把品牌做大做强,今年4月份,我所在的拥有“美丽竹乡”之称的石洲乡与大院农场一起策划了“探花寻笋竹乡踏青游”活动,意在把竹海竹笋、客家风情与杜鹃花海整合,吸引游客前来踏青、游玩。因杜鹃花期、竹笋出土时间不一,于是,3月底,选个晴好的日子,我们一行6人前去踩线,为此次活动日选定打基础。车子一路蜿蜒而上,视野所及的绿意却渐行渐淡,也许是海拔过高,山上的春天来得迟些吧。
下得车来,步行不到200米,便顿觉一阵清新的气息扑鼻,一片清幽的景色入眼,机耕路两旁都是青翠的竹林,已有少许春笋钻出地面——虽然石洲大院隔得近,但因海拔不同,气候不一,竹子的成色、春笋的出土时节、竹林的丰歉年成都大不相同。譬如今年,石洲的竹子就是歉年,竹叶偏黄,竹笋稀少;而大院却是丰年,竹叶青葱,冬、春笋繁密。竹林里除了挺拔的修竹,就是冒尖的竹笋,不得不感叹大院林农们的精耕细作。大院的李主任说,这里没有水田,老百姓的收入都来自山上,所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林农就开始像种田一样经营竹林了,才有现在的情景。看来一定要找机会带我乡的林农大户来这里参观一下,换换思想,学学先进。正想着,眼前风景一变,我们已弯进了一条青石板路。布满青苔的青石板拼接得十分考究,斑驳中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原来这是古时候炎陵(酃)县通往江西的要道,号称“千年古道”,或者说“盐茶古道”,得好好地保护并申遗。古道入口处的这一段坡度很陡,不到半山腰,我和旅行社的燕子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任“骆驼”和“石蛙”(分别是我乡两干部的外号)怎么做工作都不肯往前走,坐在青石板上喘息起来。办公室小尹不动声色地给我们拍照,我俩赶紧精神抖擞地站起来摆造型,弄得同行的大男人哈哈大笑:“原来,你们要臭美才起劲啊!”
前面的青石板路不陡了,舒缓地蜿蜒着。经过一个小山坡,却发现坡顶是一片湿地,有清流从绿茵茵的草丛中溢出,草地上却是成片的小乔木,但并未吐芽,大概还在怀想冬天的寂静吧。地面的青绿,配着树枝的苍劲,别有一番韵味,我和燕子在那轻轻地留了几张影便继续前赶,生怕惊醒她们的酣睡。
转个弯,见路旁一株高大的乔木结满了粉色的花苞,花骨朵比一般的月季花还要大,密密匝匝,挤满了各个枝头。乍一看,震憾不已,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云锦杜鹃”,果然名不虚传!我把这一株命名为迎宾杜鹃,踯躅花前,不忍离去。李主任告诉我们,这小打小闹的算不了什么,前面还有更多惊喜。而且今年的花苞比往年更多,再过十来天就进入了盛花期,一定很美。翻了几个山头,果然都是遍野的杜鹃。虽然还是花苞,但已颇具规模了,旅行社的燕子兴奋得大叫:“好美,赶紧回去把行程修改一下,在网上发布,一定很吸引人,我很有信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四月天,看花天。10日,我们的踏青游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以“亲近自然,放野山林,畅享野趣”为主题,内容包括“探花”,即徒步登高,亲近百里杜鹃林,拍摄留影,做一次花魁;“寻笋”,即漫步竹林,亲手挖笋,当一天山民;“野趣”,即参与品尝和制作艾叶粑粑、跳竹竿舞、耍竹龙,当一回“客家人”。因为宣传得不错,加上县里的高度重视和推介,上千名余游客慕名而来,车子在四米宽的道路上排了长长的几公里,更难能可贵的是,光县领导就来了十多位,足见重视。
虽然没有太阳,到目的地后还下了一阵子雨。不过,雨后初霁,空气格外清新,层峦叠翠,山林幽茂,山溪清泉似一匹白练下泻,七转八弯的一路欢腾,眼前是一幕幕“碧水光前滚滚来,青山浴后层层起”的景致。首先举行一个简单热烈的启动仪式,为了尽量显得轻松愉快,主持仪式的“金童玉女”是我临时“抓壮丁”找来的两位游客。还好,没有出错。县委副书记潘才良致辞,不但没拿稿子,还即兴作了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探花寻笋竹乡行。亲近自然享野趣,怡情养性健身心。”赢得阵阵喝彩。然后各个方阵的领队上台作自我介绍并喊出活动的口号。作为东道主,我首先上台,作了一首打油诗表示对大家的欢迎:“大院石洲好风光,各路游人踏青忙。竹林摇翠翻绿浪,杜鹃花开遍野香。负氧离子随意吸,客家风情尽情赏,若是玩得很尽兴,记得带人来捧场!”之后,各方阵领队争相上台,气氛很是热烈。最为活跃的当属“晨光户外俱乐部”的驴友们,领队在台上喊口号,台下的队员们呐喊声不绝于耳,这专业班子就是不一样啊!最为搞笑的当属我那可爱的中青班同学们,领队刘维稳是有名的“策神”,自我介绍说大家都是从网上“开心农场”偷菜一直玩到现实版,来这里“偷花”的,喊的口号更是别出心裁。“花儿美不美?”“美!”;“谁比花儿美?”“肖锦霞……”偶的那个天啊,这么多领导在这儿,存心给我出洋相不是?果然,仪式结束后,几个县领导都笑我,想不到小肖同志还有这么多粉丝呢!哎,就当是娱乐一回吧,反正出来游玩,开心就好!
仪式结束后,游人们就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爱的项目,或三五成群,来个亲密合影;或溯溪而上,嬉戏河畔树下;或呼朋引伴,去挖青青白芽笋……更多的游客是沿着千年古道,去探寻百里杜鹃花林,体验沿途的美景和百里杜鹃的壮观。我和其他的工作人员自然要陪着大部队直奔花海了。只是人一多,行程各不一致,尤其那些个外地团,初到山里,走得散,看得细,而这些团又都是我联系过来的,为了尽显东道主的热情,我只好盯盯前面的,又看看后面的,走走停停。除了燕子带的三个团外,还叫蜜友静儿和娅娅帮着我来给他们做向导,结果还是无济于事——到了杜鹃花盛开的腹地,回头一看,才发现,所有的团员都被我们跟丢了,只余下我们仨儿。10来个县领导我是一个都没有陪到,倒是领导们虚怀若谷,返程相遇时,还微笑着叫我走慢点,别摔着了!惭愧惭愧,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作为回报了。
此时,正是杜鹃花的盛花期,上次来看的花骨朵已然全部怒放,被刚才的春雨洗礼过后,更显得精神。红的热烈,粉的娇艳,白的纯洁,紫的高贵……一丛丛,一簇簇,你挨着我,我连着你,连成一片花的海洋,那株被我们命名的“迎宾杜鹃”早如沧海一粟,隐匿得无处可寻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漫山遍野相映成趣的“杜鹃笋竹”画卷,真正是“百里燃花海,七彩胜云霞”。头一回见到这么壮观的景象的静儿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手笔真是鬼斧神工啊,‘梅竹图的古韵写意相比也要相形见绌了!”然后迫不及待地要我给她们拍照留影,她们俩抢镜头的劲头亦可与这杜鹃盛放的劲儿相媲美了,见过臭美的,没见过这么臭美的!因为赏完花后,在石洲还有系列的客家风情活动要让游客们参与,匆匆给她们拍几张照后,无心再细赏这美景,我一个人快步返程,一路小跑着,要赶上第一批下山的队伍,领着他们往我们乡里走。
心情比景色重要
踏青游启动仪式结束后,好些游客慕名前来“寻花”。16日来参观的20余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们本是要参加启动仪式的,只因领导临时出差才改期。我因为前两次去看花都是带着任务去的,而这些人又都是朋友,所以欣然前往。
在上大院的途中,竟然遇到了罕见的云海。只见远处阳光夺目,光亮异常,脚下的山谷却云雾缭绕,四周连绵的青山仿佛一个莲花宝座,轻轻地呵护这雾宝宝。大家纷纷停车驻足,拍照留影,惊叹不已。这条路我不知道走过多少回,却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动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