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41

第41章 和谐与中庸之道(3)

过去我们一谈到中庸之道,就认为它是一个相当保守、相当市侩的东西,有非常负面的评价。其实中道的思想、中庸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共同的诉求。各位知道,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有中道的思想。印度的佛教、大乘佛学也有中道的思想。今天我们讲的是孔子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看法起源于上古的时代。我们看《尚书》的《周书》里面,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是,箕子提出九条大法,洪范九畴就是九种大的治政方略,其中就有中道的思想,那就是皇极中道。它讲以正直为主、有刚有柔、相互调剂的中正的思想,讲“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这样一个中平的、中正的中庸之道,中正不偏的政治哲学。所谓的“极”,就是大房子中间的一个大梁,房屋中间的最高、最中、最正的东西,引申为中正平直的标准,大中至正之道。我们孔老夫子对中庸的思想大大地加以推进。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们在乡下当知青的时候,最盼望人家家里造房子的时候请去帮忙,特别是参加上梁的仪式,现在乡下还有这样的风俗,非常热闹。那个时候,哪一家上梁,我们可以去吃大块的肥肉,还有酒喝,在那物资匮乏的时代,很难得。为什么上梁这么重要呢?为什么要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呢?梁就是房屋的最正、最中、最大、最主要的物件,老百姓家都非常看重这一点,有神圣性。前面我们讲了,这是一个标准,一个标志。

如果坐在直升机上看北京的古城,你会看到,从天坛到紫禁城到明十三陵,都是在南北向的一条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不仅紫禁城内的所有建筑,而且老北京城其他的建筑,也都以这条中轴线为基准对称平衡地展开。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是中庸、平衡、对称的,这是建筑美学,是城市规划的美学。实际上,很多有名的城市(代表性的是西安古城)也是这样,这是一个稳定的结构,有对称平衡之美。大家可能也看到一些考古资料,你们看看辽阳的辽河流域一带,有一个古代的,距今四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那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那里,也有一条中轴线,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有祭祀上天的祭祀坛的遗存,相当于后世北京的天坛。它办公的地方,房屋建筑当然非常简陋,但相当于故宫、紫禁城。也有埋葬先人的地方,叫“积石冢”,相当于明代皇室陵寝。红山文化遗址上的祭祀坛、宫室、积石冢三者也是在一条中轴线上,对称平衡地展开的。着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苏秉琦先生说,今天华北、内蒙古、辽宁一带红山文化遗址,可能是黄帝部族生活过的地方。我们是黄帝的后裔,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人的一些对宇宙的看法,慢慢传到今天。在余杭,考古学家们发掘了距今五千年的良渚古城,也是这样的布局。

可见,我们这个民族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非常对称、非常中正的。这是她的审美观,她对世界、宇宙的看法,我们叫做宇宙观。我们的民族认为有一条主轴,有对称性、平衡性的这样一个结构,可能是最稳定的结构,也是最美的一个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中庸。

孔子主张中庸,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是“至”德,是道德最高的标准,在道德领域中含有中正、公正、平正、中和的含义。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道德修养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但是,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呢?下面我们会讲到,它是很高的标准,但也不是不可以达到的、高不可攀的标准或境界。这是中庸的一个意思。中庸的第二意思是指一个方法,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智慧和方法。中庸的“中”就是中正的中,指不偏不倚(不偏颇,无偏袒),无过无不及(不过头,也不是达不到)。

中庸的“庸”是什么意思呢?从文字学上来讲,中庸的“庸”字有三个义项。

第一个义项:它是平常的意思,庸者,常也,就是很平凡,很平常,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很常见的东西,平常心,不是刻意地要去做什么事。第二个义项:

庸者不易也,庸是一个原则,不会轻易变化的一个原则。第三个义项:庸就是这个字下面的一部分,叫做用,所以中庸也可以颠倒过来说是用中,就是使用中道的方法。所以庸有三个意思,从字义上说,庸者常也,平凡;庸者不易也,常道;庸者用也,运用中道。

有一次,子贡问老师孔子:“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即在性情上面,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啊?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张有时候会稍微过头一点,子夏有时候又不足、不及,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一个性情张狂一点、过一点、激烈一点;一个性情迟缓一点,不足,达不到。那么子贡就问:

“然则师愈与?”那是不是子张过了一点更好呢?孔子的回答是:“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过和不及一样,都不好,都没有达到中正的标准。

孔子还有一句话谈到人的秉性与装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与质要相称、相当,形式和内容要相应、相匹配才比较好。孔子在评价《关雎》这首诗的时候,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快乐的时候不至于太流荡,悲哀的时候也不是过分的痛楚,保持一个中道。孔子的点评,语言很精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情感表达上的中庸之道是这样的。孔子的弟子说孔子的性格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有威仪的一面,又非常慈祥,所以讲他“温而厉”;“威而不猛”,他有威严,但是不至于过分;最后是“恭而安”,恭敬又很安详,严肃、谨慎而又很泰然。孔子还提倡“泰而不骄”、“欲而不贪”。舒泰而不骄纵,有欲望但不贪财。这都是孔子关于性情、处事的美德与文学表达等方面的中庸之道。

过和不及,孔子认为都不能取。譬如说,为人之道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应自暴自弃;既要追求理想,又须面对现实,孔子主张的中庸之道,就是哲学上的“度”。这个分寸究竟如何把握呢?

中庸之道是不是不要原则呢?是不是滑头主义呢?是不是老好人?是不是迎合所有的人?有人说孔子是主张乡愿的,这完全是无知妄说。儒家很讲原则性,无道的人请他去做官、治理国政,他是不去的,所以他有原则立场。孟子讲不召之臣,不是哪个政治家要用他,他就去服务的。所以中庸之道不是乡愿,不是“滑头主义”。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中”指“中道”,无过无不及。与“和”略有不同。“和”是强调容纳相异的人才、意见、声音,保持一种生态关系;“中”则指处事所掌握的“节”与“度”。“中庸”只是平常的道理,于平常中见“道”。“尚中”、“执中”的管理方略,对“过”与“不及”之两端持守动态统一,使各种力量与利益掺和调济、相互补充,在大小、刚柔、强弱、周疏、疾徐、高下、迟速、动静之际保持弹性,具有一种节奏感,实在是一门高超的管理美学。

这很有一点像钢琴家弹奏乐曲一样,像大指挥家指挥一场交响乐一样。

这就是说,“中”并不总是固定的,它不是僵死的原则。“中”不是处于与对立两端等距离的中点上,也不总是在某一点上,而是随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的变动而变动的。中国辩证法不承认对立、矛盾双方之间有一条僵硬不变、截然不可逾越的界限。如果说有一条界限,那么,界限是相对的、动态的。

《礼记·中庸》中记载孔子的话:“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里还有一个“时中”的意思,这个时是“时间”的“时”,这个中是“中间”的“中”。“时中”指随时节制,合于中道。儒家讲“趣时更新”,即根据时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常规,采取适宜的措施。这是要与时迁移、与时偕行的。孔子主张礼、乐这些方式、规范、原则、标准都是可以调节的,是应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的。孔子讲“立于礼”,不是机械、僵死地符合标准,不是教条,他提出一个“权”的观念,“权”就是秤砣。我们都会用杆秤,滑动秤砣,保持平衡,这就是中庸。通权达变是儒家中庸的思想,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动态的平衡、统一。

孔门有一个大弟子叫有子,他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等学说。这是指以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事处理恰到好处。这是礼乐制度的正面价值。礼使社会秩序化,乐使社会和谐化。礼乐教化的人文精神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相接相处的精神,或“以人文化成天下”的精神,“天下一家”的精神。“礼之用,和为贵”是协和万邦、民族共存、文化交流融合并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基础。

孔子还有一个提法,叫“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这是讲什么呢,如果有人问他一个问题,孔子不一定马上回答他。但是孔子的方法从这个提出的问题的两边慢慢地去启发他,然后慢慢地去回答对方的问题。“叩其两端而竭焉”,一点一点问,从两端来问。我们处事,正和负、快和慢、多和少、高和下、阴与阳,很多很多两个方面,两种力量,我们如何相互地去叩问、相互地去思考,达到一种平衡呢?孔子又提倡“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动态统一平衡的契机,具体分析,灵活处理,辩证综合。

这就是所谓“执两用中”的方法论。“执”就是把握;“两”就是统一体中对立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两种动能或势能。这种方法论主张把握事物中相互对立的方面或力量,运用无过无不及的中道原则行事。孟子强调“执中”,即坚持中和、中庸的原则。孟子认为,“执中”还必须与“权变”相结合:“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知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这里,“中”指原则性,“权”指灵活性。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主张中道如果没有灵活性,不懂得变通的办法,便是偏执一端。为什么大家厌恶偏执一端呢?因为它损害了天地间整体和谐和人事间仁、义、礼、乐综合的大道,只看到一个片面,而废弃了其余多个方面。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反对过头和不及,但不是“和稀泥”,不等于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孔子之后,他的孙子子思继承了中庸之道的精华并集其大成,写了《中庸》,这在后世成为四书之一。1993年10月在湖北的荆门郭店发现了一批竹简,里面有一篇文章叫《鲁穆公问子思》。鲁穆公问:“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子对鲁穆公的回答是:“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也。”可见,子思子这个人虽然强调中庸之道,可并不是不讲原则。什么叫忠诚?有操守、有原则,能够批评君上的人,这样的人恰好是忠诚。所以子思子这个人是有风骨的,我们想想,子思子写的《中庸》这本书,仍然保留了他的风骨,所以“中庸”绝对不是滑头主义那样的东西。

《中庸》这个文本大概在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它的主要思想来源于子思子。

唐代的李翱曾大力地推崇,宋代的程氏兄弟亦是如此,并认为《中庸》是孔门的传授心法。后来朱子为《中庸》作章句,并不断地修改。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元仁宗钦定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风行天下,影响到了整个东亚。

大家知道,《中庸》开宗明义的三句话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它讲的是性、道、教三者的关系。性就是人性,《中庸》讲它是天所赋予的,有时候人性被遮蔽了,我们反而不知道人的最根本的特性、人的内在本质是什么了。儒家、孔子、子思就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的根本特性。人与禽兽的差别是什么呢?后来子思子学派的后辈学者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保留的是什么呢?保留的恰好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人和禽兽的差别,其实就这么一点点。一般人去掉了这个差别,君子保留了这个差别。儒家,孔子、孟子,特别是孟子发明性善论,发挥了《诗经·烝民》篇,认为作为人的本质、特性的东西是善良的,是道德的。

有人会问,那些不善的呢?现实社会中人的很多的不善,为非作歹,怎么解释呢?实际上,“善”是《中庸》从人的禀赋上、从人的本性上做的一个规定。

同类推荐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热门推荐
  • 绝世天才小姐太逍遥

    绝世天才小姐太逍遥

    缕缕静风中悠扬的笛声,久久不绝。彼岸上的血露沁着暗红的花瓣,溅落不息。本以为不过只是寻常游戏,应当一路平坦的打怪升级,成为最高巅峰的存在。然而,等她挥尽眼前那片朦胧的迷雾之后,却发现,这一切不是游戏,而是宿命!初年游离而破碎的感情造就了后来的她。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忘却,却终是抹不掉那点淡淡的影子,那般的浓绿,就像是彼岸花尽时,抽出的浮水般的叶子。一路走来,看过太多悲欢离合,直到最后,连她的心已经麻木不堪,终是不去追究那句古老的话的真假:彼岸花开一千年,叶盛一千年,花叶生生复然,却死生不复相见。永记得海棠边他的那句:“迷路了么?走,我带你回家…”
  • 星璃称霸,冷魅女王要天下

    星璃称霸,冷魅女王要天下

    她,21世纪最强杀手。五岁时,月家遭到刺杀。她被当时排名全世界第一的人给带走,而月家,死伤过半。好不容易她回归家族,却因哥哥的贪婪导致整个杀手家族的覆灭。一朝穿越,附身到一个‘不受宠’的月府大小姐身上。虽然被人唾弃,还好有着疼爱她的爸爸爷爷在。什么玩意?因为元素错乱从而导致情绪多变?!呵呵呵,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怪不得她真正的情绪不见了,又笑又哭又闹又吵又变态又冷酷,她自己也晕了。看来,天才也不是这么好当的。哈!元素错乱就错乱!本小姐是谁?月灵星啊!!寒王殿下天才?有我天才吗?那什么寒王殿下最终都会拜倒在我月灵星的石榴裙下!!!来看看元素错乱性情多变搞笑腹黑幽默帅气蠢萌的女王月灵星如何夺天下吧!
  • 盗梦轮回

    盗梦轮回

    这个故事将比盗梦空间都难懂,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他到底是在梦境还是现实;这个故事将很有意思,你能想象到的网文超爽情节都会有;这个故事将很难缠,一个一辈子都不会什么法术武功的主角却在一个玄幻魔法武功斗气应有尽有的世界纵横捭阖;你猜他是怎么做到的?读者群:256525318
  • 商海弄潮

    商海弄潮

    内容提要历史的车轮转到九十年代初期,燕山南麓的钱守义、顾一鸣、张磊等人,他们不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寂寞生活,在不断流失的岁月中,交替变换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开辟着自己的商业之路。
  • 大明星之我绝对不是抖M

    大明星之我绝对不是抖M

    我要声明的是,我绝对不是抖M,可是为什么在别人骂我的时候我会觉得心里很爽呢?
  • 我是藏獒

    我是藏獒

    正义勇敢的藏獒、勤劳善良的人类、阴险毒辣的狼、狡猾卑鄙的狐……一切物种仿佛一开始就被贴上了标签。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藏獒是该忠诚还是正义?《我是藏獒》打破了僵硬的道德脸谱,以藏獒纯净的心灵来观察这个世界,獒与人最终的改变,是獒性对人性的最好映射。在猎枪和鲜血换来金钱的日子里,人逐渐迷失自我,迷失在杀戮中。通过藏獒的不断矛盾和反省,刻画出人在金钱与道德旋涡中挣扎的景象。獒群对血统的痴迷,揭示了血统荣耀的苍白,并予之绝妙讽刺。藏獒爱上人类,一开始便染上了悲剧色彩。人獒一战后它能见到的究竟是谁?这不是一群英雄,也不是一个英雄,这是一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颠覆了以往藏獒定义的反叛者,一只真正的藏獒。
  • 狐缘之藏剑歌

    狐缘之藏剑歌

    修仙女孩下山,一路碰见妖精、厉鬼、王爷、道人、凡夫俗子所发生的各种故事。终领悟人生匆匆一世,得道成仙也罢、转世投胎也罢,一切随缘,只有快乐才是本真。
  • 历史助教的金手指

    历史助教的金手指

    人要发达还是要看金手指开挂水平的,你说是不是?
  • 恐怖阁楼

    恐怖阁楼

    黄月、伍燕、秦七悦、黄歆、于蝶五个女孩来到一所未装修完的阁楼玩耍,一切切打破科学理论的事情接踵而来。
  • 洛河奇谭

    洛河奇谭

    延绵千年的洛河古国在一日之间江山易主,纳尽天下武林高手的三重天竟被神秘人操控反叛。不断在战火中飘摇的洛家王朝终是送葬在最后的王手中。数年后,少年柳洛初露锋芒,却发现一个接连一个的阴谋与混乱。从此,一场龙争虎斗,明争暗斗的武林和朝野的风云棋局展开。就此,看洛河古国的命运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