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28

第28章 公私观与正义论(4)

当然,先秦儒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者(孟子批评农家许行即为典型),他们重“礼”执“礼”。“礼”是社会的公共生活规范与秩序,随时空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礼”的功能是使社会财富与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有等级、有节度、有秩序,并导之以整体和谐。荀子指出,为了避免财产与权力分配上的混乱与争斗,先王制定礼义来划分人群,使他们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贫富、贵贱的差别一定要相称,符合中道,不能失去平衡。荀子主张的“礼”是使“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荀子·礼论》)。“礼本于天”,“礼”的秩序源于宇宙的秩序。“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秩序的价值有神圣性,同时就有抽象性、合理性、公共性、公义的内涵。这种人与人的差异性社会原则的“礼”不仅受制于“天”,而且其内在精神是“仁”。“仁”高于“礼”。荀子在肯定人的现实存在的社会性差异时,并没有忘记“公平”、“正义”。

其次,养老、救济弱者、赈灾与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

孔子的正义主张、扶植贫弱的思想在孟子那里得到充分发挥。《孟子》书中与制民之产、土产制度相关联的还有若干材料:

孟子对齐宣王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依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饱。不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尽心上》)仁政学说的目的是为民。因此,仁政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在先儒养民、富民,安顿百姓的生命与生活的基础上,孟子首次明确提出为民制产,认为人民只有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才不会胡作非为,并接受教化。仁政以土地制度为基本保障,这还是生存权问题,民生问题。小民的基本口粮,核心家庭的基荀子与《礼记》中关于公共、正义价值的论述,见下节。

本温饱,老人的赡养均是仁政的主要内容。这里多次提到要保证黎民不饥不寒,粮食如水火那么多,五十岁以上的人有丝棉袄穿,七十岁以上的人有肉吃等。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粮”;“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梁惠王下》)。

关于养老恤孤制度,《礼记·王制》保留了上古“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的分级养老制以及行养老礼的礼俗与制度。对于弱者,《礼记·王制》几乎重复孟子之说,指出:“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常饩”,即经常性的粮食救济。又说:“喑、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对于聋、哑及肢体有残疾、障碍的人则有供养制度,即由工匠用自己的技能供养他们。又曰:“庶人耆老不徒食”,即不能只有饭而无菜肴。又曰:“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即通过教化,形成风气,引导人民孝敬长上,帮助贫困者。按,《礼记·王制》恰好是孟子后学根据孟子思想而制作的。研究孟子之政治哲学不能不涉及该篇。

荀子主张“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荀子·王制》)。战国末年,《礼记·礼运》的作者假托孔子之口,抒发了大同之世的向往:“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该篇作者认为,在小康之世,虽然“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但仍然有仁、义、礼、乐来调治社会。“政必本于天”,这是儒家政治的根源性与正当性。“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也者,义之实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义之本也。”(《礼记·礼运》)这是小康之世的治世原则。礼是体现义的规范、定制;义是法则有分别的依据,是施行仁道的节度,是分限之宜、恰当、正当。

历史上的儒家知识人对此身体力行。例如南宋朱熹在知南康和提举浙东时,努力劝农赈灾,宽恤民力,为减免贫困县的赋税和积年旧欠,多次奏请朝廷。朱子为赈荒写了数以百计的奏状、札子、榜文、布告,想了一系列办法,逼使朝中宰辅同意他的救济百姓的措施。朱子曾向孝宗面奏七札,严词批评孝宗主政二十年的弊病:大政未举,用非其人,邪佞充塞,货赂公行,兵怨民愁,盗贼间作,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朱子忧心如焚,视民如伤,大修荒政,调度官粮、义仓,对富户中纳粟赈济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对乘机哄抬粮价、放高利贷者予以打击,抑制强宗豪右,严惩贪官污吏。他深入穷乡僻壤,拊问存恤,提出具体应对荒灾的办法,关注戢盗、捕蝗、兴修水利等事。足见古代廉吏在一定程度上实践儒家“王道”、“仁政”思想,竭力减缓苛政对百姓的压榨,使民众谋得温饱。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正义原则在开明专政、温和统治时期,在制度上亦得以体现。此外,民间社会有调节性的组织与伦理,宗族与政府亦有张力。

再次,教育公平,平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安排及作为村社公共生活的庠序乡校。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庶、富、教”和“富而后教”的思想,提出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良好的教育,使人们心悦诚服,以改革其心;而良好的政治手段,用以防止于外,达不到征服人心、使百姓衷心拥戴的效果。他又说:“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孟子·离娄上》)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礼义,在下位的人没有受教育,违法乱纪的人都出来了,国家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教育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人从政。“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朝矣。”“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这是孔子举贤才思想的发展。

孟子教育的核心是伦理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仁德,使家庭和睦,使社会公平安定。“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的推行,使社会长者普遍得到尊重。

足见教育可以调治人心,和谐社会关系,安定社会秩序。教育可以使人“明人伦”,造成“小民亲于下”的社会风气。所谓“明人伦”,就是教民懂得并实践社会生活的准则。“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即掌握了仁义道德,好像居住在“仁”里,行走在“义”的路上。

荀子说:“选贤良,举笃敬”;“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荀子·王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的理想,在古代的教育制度与官僚制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在西方前现代文明史上,等级制森严,很少有中华文明史上屡见不鲜的史实:贫苦农家子弟,由布衣而走上政治,甚至参与最高政治,位列三公,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史上有一种机制,保证平民参政。选考制、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等都有弊病,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制度贯穿了机会平等的原则,是中国文官制的依托。这其实是公民权利意识、民权、民选的萌芽。

值得注意的是,农家子弟读书受到了村社、宗族公田所得的资助。从杨宽《西周史》、吕思勉《燕石续札》等书可知,庠、序、校是村社成员公共集会的活动场所(包括前述的行养老礼)。从郑子产不毁乡校到何心隐的社会基层组织“聚和堂”,到黄宗羲的以学校为议政之所与议会之初步,均是中国政治平等与民主的重要资源。在公共生活中必有个人与群体的权力界限的规定。吕氏至阳明的乡约、朱子家礼中都有契约精神与公民社会之初步,是文明化的体现。

最后,尊重民意,重视察举和官员自律,防止公权力滥用的思想及革命论。

孟子告齐梁之君,曰“与民同乐”,与齐宣王对话时,又巧妙地诱导宣王,涉及分级责任制及罢免问题:“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又,君子不受贿:“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孟子·公孙丑下》)知识分子不迷失自我:“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孟子·滕文公下》

也有类似之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进退不失据。为官者的私德、操守、品节与百姓利益、公权力的尊重有密切关系。官员个体人格,内在的仁、义及礼之规范是为政平正的基础。

故这些都是公共政治、公共伦理的内涵。在孔孟儒家看来,君臣、父子是在相互要求基础上的伦理的结合。

孟子论民意与察举:“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孟子·梁惠王下》)尊重民意,强调察举,是孟子继孔子之后重要的政治理念。

孟子有自由知识分子的骨气,以天爵良贵自任,有“不召之臣”的说法,“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孟子·公孙丑下》)。君主要亲自到臣那里去请教。孟子说可以进谏,不听可以辞职:“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孟子·公孙丑下》)官守与言责,不仅是公共责任意识,而且是分权制衡的初步。

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着名思想。他很看重民心的向背,认为民心的向背是政治上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他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在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问题上,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政权是次要的,国君是更次要的。他甚至还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在君臣之论上,孟子不但有分权思想,而且简直可以取而代之。君有过错,臣可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则可推翻他。残暴的君主是独夫民贼,人民可以起来诛杀他。此即传统政治上的革命论。以上关于民意、官守、言责、不召之臣、民贵君轻等思想是孟子思想中可贵的民主性精华。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历代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影响很大,成为中国乃至东亚重要的政治资源。

儒家民本思想是具体的、有丰富内涵的。以上所说的原始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公平正义思想,可以作现代转化的精神资源,值得我们珍视与尊重。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史海探真:为中国哲人申辨

    史海探真: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成为你自己:周国平寄小读者

    成为你自己:周国平寄小读者

    书中,哲学家周国平以真诚感人的笔触,温厚如诗的文字向小读者发出忠告:做自己的主人,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为人处事要真诚,富有爱心;有道德、有理想,有高贵的灵魂……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囫囵吞枣式的教育现状直言不讳的道德勇气。相信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家长都能从本书中受益……
  • 魔道之龙心

    魔道之龙心

    怀着一颗龙心,练成一身魔功,纵横天下,杀伐果决。人的命,天注定,我偏要逆天改命。人挡杀人,佛当杀佛,破除万法,唯我魔尊。天地变,山河动,谁能告我世间苦。揭下阴险的面具,斩碎伪君子的魔头,我就是我,冷眼观天下,一剑入凡尘,不畏世俗眼光,不畏律条法则,许梦龙是也。
  • 系统之武道苍穹

    系统之武道苍穹

    地球小子秦亦凡携逆天“源武系统”降临修仙界,独创武道一脉!在这个黑暗的修仙界中,使武者的威名声名远播,战斗于天下,武道的境界:后天,先天,武魂,武宗...仙道的境界:练气,筑基,金丹,元婴...,本书QQ号:865793401有疑惑或者有问题的可以加我!PS:作者QQ1196644947,(新书(人道御天)已经发布,搜索书名,或者搜索笔名:御树凌风,你就可以找到新书,绝对更好看!已有完本170W.人品所在,保证不太监!)
  • 见灵鬼话:世家阴阳师

    见灵鬼话:世家阴阳师

    【新书《快穿之炮灰逆袭指南》、《青叶灵异事务所》已发。】半仙山,张家宅,半仙半魔全疯癫。张清妍就出生在这个传承万年的阴阳师世家,天生阴阳眼,却只能目视秽物;背诵了所有的法术法咒,却被族中长辈否决了继承传承的资格,只能当一辈子凡人。直到某日,她遇到了一只女鬼,穿越成了一个古代小道姑;遇见了一位故人,告诉她这里不是张家所处的时空……“那我只能当阴阳师自救了。”张清妍愉快地决定。至于这一路她消灭的魑魅魍魉、揭露的阴谋骗局、粉碎的野心痴念……“天意如此,你们就安心去死吧。”张清妍淡定地说道。
  • 诉说年少青春

    诉说年少青春

    主旋律:失去了联系,一场梦惊醒——图书馆靠窗的座位上,她见到了那个她以为她一辈子都不会再见到的他。——她以为他们只是萍水相逢,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绝对缘深。因为此刻,她的前桌坐着的正是那天匆匆一别的少年。顾少白,你是我年少的欢喜。
  • 骇客:小镇惊魂

    骇客:小镇惊魂

    讲述主角(程楠之)接到一个价值不菲的生意,或许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来到一个荒僻的小镇上,可怪异的是他所居住的地方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下落。然而,小镇上接二连三发生了怪异的案件,正当准备原路返回的时候,通往镇外的桥墩被洪水冲断,信号塔也被雷劈掉了,因此与外界断了联系。事情并未因此而结束。连环杀手还在到处杀戮,有时候甚至近在咫尺,也在这个时候发现了有关“秦疯子”的一点线索。也惊奇的发现“我在寻找他的时候,他也在到处寻找着我。”
  • 终结世纪

    终结世纪

    刚刚踏出人生巅峰第一步的徐泽,却行将踏错。不慎迈入潜藏在世界的另一面。开始了自己穿梭于其他世界,寻求力量的道路。黑暗,血腥。伴随着杀戮和背叛。堵上所珍视的一切......是生存?还是荣耀?!我没有选择......ps1:以上,纯属口胡。ps2:认真你就输了!ps3:新人卖萌打滚求支持!!
  • 六指飞跃

    六指飞跃

    本书采用现代都市外景,融入奇幻的修真和异能,《六指神童飞跃无限,强闯神界修神传》设计情节有山村的秀丽生活,也有云雾崖下的奇遇,还有校园的情话趣事,更有现代都市里的恶意竞争,讲述主角小子苏乐的不平凡经历,结交好友不拘小节,面对邪恶豪不手软,得罪权贵勇于争辩,六指飞跃从苏乐右手奇怪的多出一根手指开始,不断强大自己,六指小子苏乐经历更多的挑战飞跃无限、、、、、本书群1,1,1,7,2,4,8,2,0
  • 冷雨情仇

    冷雨情仇

    她自出生起就没有哭过,小时候她最渴望得到的是亲情,可一再的忍受屈辱,委曲求全后没能换来平静的生活,她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在遭到亲情的遗弃后,她巧遇武痴,药痴和乐痴三位恩师,习得一身本领,以为自此可以肆意游走江湖,却不想上天始终没有为她开启幸运的大门,短暂的骄狂过后,迎接她的是友情的背叛,和爱情的亵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每次受伤害的同时,她的武功都会奇迹般的突飞猛进,在她尝尽世间冷暖,归于平静的时候,才发现属于她的真爱一直都在她没注意到的地方默默的守候着,她和爱人相互扶持,历尽艰辛,共同携手打造出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却在功成名就之时归隐于山林,独享幸福二人世界····
  • 汉帛

    汉帛

    公元5年十二月,年仅14岁的大汉皇帝刘衎懵于未央宫的龙榻上。不久,王莽篡汉。一切只因一条汉帛中隐藏着的宝藏。为这传世宝藏,多方势力争相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