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24

第24章 核心价值(7)

(《新五代史·杂传》)顾炎武说:“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按:指礼、义、廉、耻)之中,耻尤为要。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日知录·廉耻》)足见“廉”德防止人有违道义攫取财货、利益、名誉、地位,戒之在“取”;“耻”德防止人有违道义,泯灭人与禽兽的差异,去做一些人之所不齿的事,戒之在“为”。作为一个人,不知廉耻是自取祸败之道。作为官吏,特别是高级官员,如果内无良知,外不遵守法纪制度,无所不取,无所不为,那是亡国亡天下之道,是十分危险的事。礼、义、廉、耻四维,以耻为最重要。因为人不廉正,做出违背礼义的事,根源在于没有羞耻之心。官吏、知识分子沦落为无耻之徒,是最大的国耻!以上顾炎武的论述,是何等的发人深省啊!

第五节儒家核心价值的现代意义

现代化在东亚各国的发展,不仅是受到西方刺激之后的反应,而且更为主要的是自身内在的要求,有自身发展的逻辑。儒学思想史上,例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中、韩、日三国的经世、实学思潮的发展,即是内在调适的一种表现。这实际上为东亚的现代化做了铺垫。明清以来中国商业的发展,与商人的价值理念有关。实际上,例如徽商、晋商、无锡商人等等的商业行为中,都有儒家价值、儒家伦理的渗透与融和。近世以来,东亚三国迎接西方的挑战,内在思想的资源仍然是儒学。睁眼看世界并鼓动学习西方的人,骨子里恰恰是入世的,是关切国事民瘼、向往大同世界的儒家情结最深的人。他们的为人为学、思想与行为方式,乃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无一不是儒家式的。儒学思想与现代化的调适,除了我们以上说的这些外,更深层次的即是仁、义、礼、智、信等基本价值的转化。如孙中山先生就特别提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强调心性文明的建构。

东亚儒学的价值理念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谓共性,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或者说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等基本观念的某些主要内涵是普遍的、稳定的,是东亚各儒学大师的精神追求和信念、信仰,在不同时空环境中对社会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所谓个性,指的是儒教伦理在中、日、韩、越各国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表现,同一价值理念的内涵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由于社会结构、文化习俗、民族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伦理价值观各有偏重,有的价值变得更加重要。沟口雄三具体比较了中日“公私”观的差异,认为日本的“公”与“私”是领域性的和限定性的,中国的“公”与“私”则是原理性的和道德性的。日本人的这种“公”观念产生出“灭私奉公”的意识,并与尽忠领主的“忠”的观念相结合,对日本经济起飞起了支柱性的作用。在日本,“忠”的观念化为对国家和自己所属集团的忠诚,加上社会普遍重视的“信”与“义”,超越了宗族血缘伦理,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契约关系和商业交易关系的有效伦理。在中国精英层不受重视的勇、武、刚、强、毅等武勇价值,在日本则受到重视,而且较易导入基于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之上的资本主义竞争原理。他认为,日本儒教伦理与江户时代的世袭阶级社会有深刻的联系,这种伦理易于适应日本的工业化。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日传统的“公”、“私”观有相同的一面,例如山鹿素行就把对国家、天下、人民尽力,视为最大的忠,也就是“公共之忠”——“公”。这就与沟口先生所说的中国人追求的道德性与普遍性的“公”的观念十分相近。中国的“公”的观念也并非如沟口先生所说,是没有层次性的。沟口先生又说,日本“忠”强“孝”弱,宗族血缘关系薄于中、韩,亦是契约关系和商业伦理的又一生长点。这当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日本其实也有重“孝”派,例如中江藤树等。特别是,“孝”的意识在韩国和我国的台湾与我国香港等地的经济起飞中,亦成为一种助缘,对家族产业也起过一定作用。此外,传统中国注重相互扶助而不是竞争,警戒“恃强凌弱”和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均富情结,虽不易导入基于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竞争原理,但仍然可以作为协调当下和未来社会的利益分配,求得社会公正的一种支援意识。沟口先生在前引论文中正确地指出:新的社会体制往往更加受到以往的伦理观念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条件下,过去成功的传统因素,可能变成衰落的因素,过去不利的传统因素,可能变成有利的因素。传统伦理、道德条目、社会观念对于特定时期、特定条件的适应性和不适应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活动的、相对的。这些论断不仅没有排斥东亚儒学共同的价值理念,反而说明流变、相对、特殊之中仍有其常住、绝对、普遍价值。

罗伯特·贝拉(RobertN.Bellah)关于德川宗教的研究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他说:“存在于德川时期的中心价值系统在现代依然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是以更加强化的、理性化的形式而存在。将作为各个阶级的身份伦理而起作用的中心价值系统应用于现代,证明是十分有利于处理每个阶级所承担的新的经济责任。”贝拉关于中国的整合价值占首位,日本以重视政治或达到目标为特征,中国伦理是普遍主义的,日本伦理是特殊主义的等等论断,都是值得商榷的。但他具体分析了德川时代的中心价值,预先指出了这些价值在日本现代化道路与过程中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丸山真男曾对此作了中肯的评价。

我们倒不必以化约主义的方式,简单地得出“中国重仁、韩国重孝、日本重忠”等类似的结论。我想说明的是,在中、日、韩诸国的价值系统中,各种价值固然不是平列的,但也并非没有整合起来。如前所述,“孝”的价值及忠孝之关系在日本儒学史上就引起过多次讨论,“孝”作为次一级价值,仍然起着作用。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运动中,民间社会的儒家伦理教化的积淀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文化小传统中,勤俭、重教、敬业、乐群、和谐、互信、日新、进取的观念,无疑是经济起飞的文化资本。这些文化小传统,与儒家精英、文化大传统是密不可分的。从长远的、健康的、高品质的社会目标来看,儒家“仁爱”思想可以纯洁世道人心,整合社群利益,调整人与天、地、人、物、我的关系,克治自我中心和极端利己主义。

“恕道”对于环境伦理、全球伦理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全球持续性地发展。“诚敬”、“忠信”思想有助于整顿商业秩序,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并改善外部形象,提高效率,促进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儒家的价值观、义利观和人格修养论,有助于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坑蒙拐骗的行为。目前,这些价值至少对于中国大陆社会的整合,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我认为,东亚儒学的中心价值系统或核心价值观念是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仁爱是人性之本然,中、韩、日诸前贤大儒均视为人之所以为人之根本,即人的类特性、类本质,亦可以与世界各民族各宗教伦理之精核相沟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仁民爱物、民胞物与,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全球伦理的基石,成为化解宗教、民族、国家、文化间诸矛盾冲突的药方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南。敬与诚是人面对天、地、人、物、我的一种虔诚、恭敬的态度,一种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真诚无欺,真情自然。愚忠愚孝已被洗汰,而忠孝之心仍可以存于现代社会,化为孝敬父母,尊重前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行为,化为对人类、民族、国家、社会、团体的奉献精神。持守道义,主持公道,讲求信用,言行一致,仍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等价值在当下和未来中国或东亚社会的发展中,不仅作为普遍性的道德理念,而且作为企业、商业、职业、环境伦理,还将继续起着作用。传统伦理经过时代的转化、洗汰与我们自觉地批判继承,可以与现代化的新的伦理价值——个性自由、人格独立、人权意识等整合起来。儒家核心价值观念与现代人权、平等、尊严、理性、道义,不乏可以沟通之处。现代权利意识、现代法律生活如果缺乏终极信念的支撑,缺乏深度、累积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之支撑,很可能平面化与片面化地发展。

在天道性命贯通的思想背景中,东亚价值潜含有宗教精神,即超越的理据;同时又是圣凡合一的。礼乐伦理教化在东亚传统民间社会、民心深处有极大的渗透力。以人的道德责任而不是超越的、外在的上帝为依凭,以及对现世的重视,足以显示“仁学”的力量。限于篇幅,这一方面的思想不可能在此深论。

未来社会的发展仍需要价值指导。面对人与自然、社群、天道、人心诸种复杂关系的调治问题,传统核心价值有重大意义。在人生的安立、精神的归属方面,在社群伦理乃至全球伦理、环境伦理的建设方面,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在做人做事的各方面,在人性修养、整饬吏治、加强廉政、降低管理成本方面,传统核心价值观仍有效用。仁、义、礼、智、信等价值仍在老百姓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极具草根性,只要我们有文化自觉,善于启导,协调整合,仍然会成为我国发展的软实力。人不可以没有文化理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培养一代代人风,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同时着眼于民族文化生命的延续。我们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因此而可大可久!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二卷)

    中华家训(第二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 界卫之纵横末世

    界卫之纵横末世

    学生伍哲一日接到一快递电话,取回的包裹却不知何人所寄,打开其内物品上附有一二维码,舍友胖子于程喜好参与各类撞大运活动,便取了两人的手机同时扫了那二维码,却不想那二维码非抽奖、非返利,竟是一局即入局中,两人难以脱身。而后得知,布局者竟是一智能设备,掳两人只为调查一桩事件,顺便看看能否拯救一世界。
  • 转世乞神

    转世乞神

    “神像森罗焱火焚,十八地狱奈河深。铜蛇铁狗争餐任,鬼门关内鬼断魂。”这地府里,怎么看不到这些东西?黑白无常,孟婆哪里去了?忘忧坡上,居然有个天生灵胎,被限禁的仙女?他本是个乞丐,死后到这里地府里,做了个小鬼差。且看,少年如何在地府撩妹,助府君一臂之力,转世成神。
  • 贱皇上,快滚去找你的三千弱水

    贱皇上,快滚去找你的三千弱水

    高考结束那天穿越到已故逍遥老人的幻境里成了某人的一位解药,为了出去,失了身与心。脱了幻境,才发现所托非人。面对欺骗,毅然转身离去,才发现自己的身份原来是一个附庸小国的公主,要嫁给一个七十多岁的病皇帝。命运捉弄,迎亲的冷酷二皇子竟然就是幻境里那负心的人。经历了许多生死,越来越冷静的我脑里突然多了一个逍遥老人,外挂开启。再见,我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他是皇上,心以死,不再爱。依靠逍遥老人教授的毒术与医术,白雨心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建赌场,餐馆,妓院,金蝉脱壳带球离了宫,带着逍遥老人的遗嘱建立自己的势力揭开一场惊天阴谋。路上带着个孩子也挡不住桃花朵朵开。负心人生死相随,还可以再爱吗?
  • 亿万总裁的心尖甜妻

    亿万总裁的心尖甜妻

    身边的人就这样的从我身边走开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对这个世界而言就是一个弃儿。可是你为什么你也要这样我的心被你和上帝伤透了。肚子里的孩子也被上帝给带走了为什么是我叶念对不起夜冥吗?可是我真的很痛了不要在惩罚我了我真的受不了了,你们快要把我逼死了……
  • 浅浅的回忆

    浅浅的回忆

    那年的夏季,他遇见了她,正是青春年少季节,情窦初开,他们相遇、相识、相知,终是步入了爱恋,可终是抵不过匆匆流年,抵不过年少冲动,他放弃了她,离开了她,牵起了另一个人的手,她心碎离开了那个有他的城市,时隔多年,又是一年夏季,他和她再次相遇了,这一次他们是否能冲破各种困难与流言蜚语在一起呢?
  • 重回初中时代:学霸逆袭

    重回初中时代:学霸逆袭

    前世,中考失利,勉强上了高中,不仅没有努力,反而更加堕落,最后因高考后,横穿马路时被车撞死,重活一世,我要弥补遗憾,努力学习,学霸,非我莫属。
  • 大广方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

    大广方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护卫

    最强护卫

    佣兵之王本已心死,但命运绝不会让他这样的人从此沉沦,回归都市,美女如云,有多少来多少,江山美人他都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扑倒大妖孽,王妃太凶猛

    扑倒大妖孽,王妃太凶猛

    这是一场扑倒与反扑倒的爱情争斗战。
  • 都市诡话(合集)

    都市诡话(合集)

    无论伊氏兄妹搬到哪个城市,死亡诅咒总是如影随行,他们能预知哪些人将会在诡异事件中死去,却也将自己拖入了死咒包围的深渊。画中恶鬼索命、随意扭曲的变形人、吃人的五角怪屋、海中爬出的灵瞳恶女、能把活人拉进去杀死的恐怖片、让人一梦不醒的恶灵、迷失的异次元公寓,惊悚恐怖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他们用脆弱的身体拼命抵抗,这些无助的人们惊声尖叫,他们想要活下去!然而,眼睛会欺骗他们,环境会迷惑他们,头脑会误导他们。人怕鬼,鬼玩人,他们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被诅咒的人坠入死亡深渊。到底怎样才能活下去!